“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
2015-04-13师永红师迎旭
杜 华,施 琳,师永红*,师迎旭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
杜 华1,2,施 琳1,师永红1*,师迎旭1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前,我国各学科,包括病理学的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沿袭50年代苏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课程模式存在学习内容重复、与临床脱节等不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病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改变为主的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又与内、外、妇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病理学教学在现代基础医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它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为了将二者有机的结合统一,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初步试用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此进行以下探讨。
一、我国现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及其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各学科(包括病理学)的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沿袭50年代苏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基础—临床—实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的医学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地节省了财力、人力。但是随着近些年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愈发明显[2],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大多数临床医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新时期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3]。因此打破学科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重视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加强课程内容的渗透和融通,已成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4]。
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出及其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面对医学教育的挑战,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西余大学总结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经验,掀起医学课程改革的浪潮,率先创立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了这种综合型课程模式,并被公认为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里程碑[5]。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根据人体的器官系统重组课程内容,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整合到每个生理系统,实现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综合,比较适应我国医学生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也是循序渐进的。日本、美国等一些大学已应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多年。
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构建及改革内容
(一)“以器官系统”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相关基础医学课程。以系统模块中的消化系统为例,其教学流程是消化系统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立体的知识框架。
(二)编制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三)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由于器官系统教学涉及多个相关学科,实现它必须在学院及相关教学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应积极协调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内外科等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同一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学教学与相关基础、临床学科教学需安排在同一时段进行。
(四)组织教师。
根据需要抽调各学科的教师,组成以“器官系统”为单位的课程教学小组,负责教学工作。
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初步试用及实施
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先在教研室内部在病理学教学中初步试用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我们先后选取2009级护理老高职1、2班(83人)、2011级临床本科10班(41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实验组),以2009级护理新高职1、2、3班(121人),2011级临床本科其他班(657人)为研究对照(以下简称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常规授课,而实验组则模拟“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模拟授课时,授课老师课前除准备病理学授课内容外,还需提前准备涉及本堂病理课内容相关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知识。
五、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实施效果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早期、长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并使其对疾病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同时这种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我们在病理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对部分班级的学生初步试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已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改班及在校大三临床医学系随机各自抽取40名学生进行综合试题的问卷考核,结果显示,教改班85%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见附表),传统教学对照组70分以上学生占47.5%,卡方检验P<0.05,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对提出问题的综合分析及相关知识的应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
附表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95份。调查显示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的模式的满意度为86.3%,如在两种课程体系间进行选择,98%的学生选择“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再次,通过与授课教师进行访谈,教师们普遍认为该教学模式真正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基础与临床脱离的问题,不仅节省了学时,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病理学教学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试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型课程体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上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但是,由于跨学科授课打乱了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既有教学惯性,导致教学改革的组织和实施在操作上更为复杂,可以说实施新模式是一所学校对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7]。
七、总结及展望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医学生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与运行框架,对于病理学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采用该教学模式会收到比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法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是,器官系统教学在我国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其教学效果要在收集大量的样本后才能做出有依据的判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各器官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仍是一个探讨的方向。
[1]程 虹,张传山,杨守京,等.新形式下病理学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01,3(4):369-370.
[2]张国军,孙宝清,曾海清.医学教学模式浅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37.
[3]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3.
[4]吴末生,殷朝阳,陈富韬.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6):2554-2555.
[5]高 音,姚丽杰,张春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106.
[6]司道文,张宇新,杨 林,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4):2238-2240.
[7]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84-85.
Using 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pathological teaching
Du Hua1,2,Shi Lin1,Shi Yonghong1*,et al
(1.Affiliated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050,Inner Mongolia,China; 2.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050,Inner Mongolia,China)
At present pathological teaching still uses the Soviet subject-center approach in the 50s.Learning contents are repetitive and sometimes not relevant to real clinical situation.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 approach reshuffles curr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integrates function and morphology,micro and macro,normal and abnormal,and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odel
G423.04
A
1002-1701(2015)11-0054-02
2014-12
杜 华,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基础病理学教学和肿瘤病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