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应用研究
2015-04-13董芍芍章圣泽
朱 源,董芍芍,章圣泽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应用研究
朱 源,董芍芍,章圣泽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观察并剖析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自体血管内瘘中应用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的应用成效。方法:将1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试验组:采用改良端侧吻合内瘘手术。结果:改良端侧吻合术组首次手术成功率、一年通畅率高于传统端侧吻合术,其吻合时间、成熟时间快于传统端侧吻合术,试验组术后早期血栓的发生率、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迟发性血栓、盗血综合症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静脉条件差患者内瘘血流量不足。
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自体血管内瘘;血液透析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质量的保证关键在于保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以及血流量[1],血管通路及吻合术式问题不仅是影响血液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透析患者医疗费用重要因素之一[2]。为了提高血透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通过随访观察比较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法与传统的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法的治疔成效及并发症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我院收治1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为(63.5 ±2.0)岁,男85例,女75例;按头静脉内径大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头静脉内径≥2.5mm为对照组,行传统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头静脉内径在1.5mm-2.5mm之间为试验组,行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发病、年龄、性别和透析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手术方法。术前所有患者经Allen试验无供血异常,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内瘘直径,所有手术均为同一组血管外科医师操作完成。对照组:将患者的头静脉远心端先予结扎后采取斜形切口离断静脉,剥离出的桡动脉两端并分别阻断血流,纵行切开桡动脉约6-8mm。在显微镜底下采用9/0无损伤缝合线将已经游离的桡动脉和斜行头静脉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3]。试验组:结扎患者的头静脉远心端后横行离断,于近端内侧壁纵向剪一6mm扇形切口,剥离出的桡动脉两端并分别阻断血流,纵行切开桡动脉约6-8mm。在显微镜底下采用9/0无损伤缝合线将已经游离的桡动脉和斜行头静脉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术后均随访12月,观察吻合时间、首次手术成功率、成熟时间(周)、一年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次手术成功率、一年通畅率、成熟时间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改良端侧吻合术组首次手术成功率、一年通畅率高于传统端侧吻合术,其吻合时间、成熟时间快于传统端侧吻合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随访1年,两组迟发性血栓、盗血综合症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早期血栓的发生率、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三、讨 论
1966年Brescia等[4]将患者的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吻合,首次建立了动静脉内瘘用于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后来技术日趋完善。桡动脉与头静脉内瘘被称为标准内瘘,为临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研究也证实经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其并发症(栓塞、感染等)的发生率较低。经典的动静脉瘘吻合方式有侧侧吻合、端侧及端端吻合三种,后有多名学者认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法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最佳吻合方法,传统的端侧吻合方式为头静脉远端离断,近端与桡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口径较细者,采取斜形切口离断静脉,以减少吻合难度。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静脉条件差,采用传统方式吻合后吻合口直径小于0.5cm,容易导致血液透析时内瘘血流量不足甚至内瘘失效。
本研究发现改良的端侧吻合术首次手术成功率、一年通畅率高于传统端侧吻合术,吻合时间、成熟时间快于传统端侧吻合术,同时其术后早期血栓的发生率、总并发症率均低于传统端侧吻合术。这主要由于改良的端侧吻合术在头静脉的吻合口端作纵行切口,使头静脉的吻合口端形成一个扇形面,再与桡动脉行端侧吻合,这样增加了吻合口径,降低了手术难度,避免了术后血栓的形成,减小了栓塞和狭窄的发生率,对一些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明显改善了血液透析时内瘘的血流量。同时传统端侧吻合术前后壁暴露不充分,缝线过多的暴露在血管中,缝合难度大,操作时间长,且易损伤血管内膜。而改良的端侧吻合术很好的避免了这些缺陷,通过对游离的桡动脉和扇形头静脉端进行端侧连续外翻缝合,不仅能减少血管的损伤,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
总之,在给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自体血管内瘘中采用改良的动静脉端侧吻合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特别是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内瘘血流量不足致内瘘失效的发生率,为患者血透的顺利进行充分性创造了条件。
[1]张 婷,甘贤泽.改良血液透析回血操作方法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30):75.
[2]王 栋.248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式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6):502-503.
[3]丰贵文,赵显国.动静脉内瘘缝合术的改进[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9):1058-1060.
[4]Besarab A,Asif A,Roy-Chaudhury P,et al.The 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2007.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J].J Nephrol,2007,20 (6):656-667.
R459.5
A
1002-1701(2015)06-0125-02
2014-10
朱 源,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肾脏病学。
温州市科技局课题(2012B005)。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