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04-12任秀娥
任秀娥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功能科 河北 邢台 054000)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键性意义[1]。本研究作者旨在探讨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的病理性质分为乳腺癌组(53例)和良性病变组(77例)。乳腺癌组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8±4.9)岁;良性病变组患者,年龄20~62 岁,平均年龄(45.7±5.0)岁。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飞利浦公司,型号HD3),探头频率7.5MHz,患者取平卧位,探头以乳头为中心,沿放射状排列的乳腺导管长轴为切面,顺时针或逆时针多角度检查;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监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1.3 血流情况分级:依据Adler半定量法对肿块内的血流情况进行分级:0 级,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病灶区可见1~2 个细棒状或点状血管;Ⅱ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重要血管或3~4条点状血管;Ⅲ级,血流丰富,可见2 条重要血管或5 条以上点状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的病理诊断结果和二维超声影像学特征:130例患者的肿块直径2~20mm,乳腺癌组中,浸润性导管癌40例,侵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癌9例,髓样癌1例,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良性病变组中,纤维腺瘤44例,乳腺病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在影像学特征上,乳腺癌组中多见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沙粒样钙化、蟹足征、后方回声减弱等现象,且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因此,可以视为是早期乳腺癌的特征。
2.2 两组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乳腺癌组患者多为Ⅱ~Ⅲ级,肿块血流较为丰富,而良性病变组患者多为0~Ⅰ级,肿块血流较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两组患者中,阻力指数>0.7 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二维超声影像学特征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的病理机制复杂,超声影像上的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现象被认为是典型乳腺癌的特征,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蟹足征是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浸润周围组织的一种表现,本研究的数据显示蟹足征这一特点的敏感性不高,这与中晚期乳腺癌不太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二维超声技术的局限性,在早期乳腺癌的确诊上有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加以协助。相对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代谢旺盛、生长迅速,需要大量营养供应,因而具有较多的新生血管,这也是多普勒彩超判断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基础[3]。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技术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单一借助超声影像学的指标进行判断不够准确,还应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流变学上的特点以及其他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详尽的判断分析,才能有效提升早期乳腺癌的确诊率。
[1] 潘莹莹,张学群.乳腺肿块156例超声诊断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12-413
[2] 谢文杰,林兰,欧霞,等.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5(1):51-54
[3] 何志巧,徐永远.超声诊断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大家健康,2013(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