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女性的学术表现——基于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013年的载文分析
2015-04-12吴卫华王艳红李杏丽
吴卫华,王艳红,李杏丽,王 烨
(河北联合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063009)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女性学术情况的问题已有许多相关研究报道,如《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道中指出,华盛顿大学对1665年到2010年这345年间的1800个学科领域中男女学者发文情况调查显示:虽然女学者的学术文章发表形势正在好转,但在200万篇学术文章中,女性学者的各项指标比例均明显低于男性;2014年,《科学》杂志刊登文章称,要想看到在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男女各半的现象,至少还要再等100年,等等。众多研究均得出相似的结论:现有的学术领域还是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等级结构,女性所占人数少、地位较低[1]。而图书馆学领域是社会科学中女性学者相对集中的领域,据调查统计,在主要从事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高校及公共馆中,女性人数达70%以上。那么,作为图书馆学领域"多半边天"的女性学者,她们的学术表现如何?衡量学者学术地位和学术声望的一个主要标准是学术成果,而学术成果又以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论著为主要形式。所以本文对图书馆学权威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载文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女性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表现和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促进女性学者在该领域更好的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是目前公认的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分析该刊的女性学者及其论文状况,能够从一定程度了解女性学者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表现和学术话语权,特别是在图书馆学领域高层次的表现情况。笔者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样本库,在检索时间的选择上选取2004-2013年为检索时间段,以《中国图书馆学报》为检索来源,获取论文1294篇,除去非学术论文(包括信息动态、启示、作者指南、小词条、小资料、贺信等)166篇,共1115篇。对这1115篇文章的作者性别、年龄(发表文章的年龄)、职称、文章研究主题、被引用情况等,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数理分析法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女性学者的发文量
由表1可知,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女性作者的论文有379篇,男性作者论文有727篇,未知作者性别的论文9篇。女性作者论文所占比例为34.27%。女性作者数为261人,男性作者人数为370人,女性发文5篇以上的7人,男性发文5篇以上的25人。由此可见,女性作者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总数、高产作者数均远远低于男性学者。
表1 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载文中女性发文情况(注:未知性别7人)
(二)女性作者的年龄及学术生涯的发展状况
年龄反映了一个作者基本情况,作者群体的年龄结构在一定时期对获取某项成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发现,男女性论文作者在年龄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作者的平均年龄为45.32(其中3人年龄未知),女性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9.25(其中7人年龄未知),女性作者的平均年龄较男性年轻,比男性作者小6.07岁。女性作者在学术生涯的发展上既具有与男性作者的相似性,又具有其独特性,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作者学术生涯的性别差异
从图1可以看出:1)女性作者和男性作者在起初都是发展迅速的,女性作者在32岁时发表论文数还超过了男性。但32岁以后,女性作者发表论文数开始下降,后虽有回升但直到近39岁才恢复到32岁时的水平;相反,男性作者发表论文数在31岁以后呈上升趋势,特别是35岁以后迅速攀升,虽也有一些波动,但是仍与女性作者保持较大差距。2)40岁左右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都到达顶峰,其中女性作者是41岁(22篇),男性作者为42岁(43篇);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作者发表文章的数量开始下降。3)从整个学术生涯发展时间来看,女性作者学术生涯维持的时间较短,60岁仅有几个作者在发表论文,而男性作者65岁以上依然发表成果近40篇,甚至,70多岁依然在发表论文。
结合图1及图书馆学女性作者的发文情况,笔者尝试将女性学术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1)学习与发展阶段(-32岁)。此时女性刚刚进入研究领域,多数是在校或脱产在读硕士、博士,精力旺盛,发展很快。在科研方面能参加导师的课题,并能将在专业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其中,发表论文也就成了这个阶段作者主要的学术原始积累。因此,这阶段年轻人发表论文数量比较多,且成不断上升趋势;(2)下降与停滞阶段(33-38岁)。此时大多数女性已结婚、生育,与学术研究相冲突的家务也主要是由女性承担,这些使女性至少在一定时期主要精力不能投入学术科研上。而且,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也诱导了知识女性人生价值的倾斜,相当部分女性始终未把其主要精力投入到事业与学术研究上,因此发文量下降或停滞;3)重建与增长阶段(39-47岁)。此阶段的女性是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雄厚实践经验的中年作者,多数是副教授、硕士导师,具备完成学术科研的能力,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而且,此时她们的孩子渐渐长大上学,可将精力再次转移到学术研究上,因此,女性作者的学术生涯在40岁左右达到了顶峰,但是由于劣势累积效应,与男性的差距继续拉大;(4)衰退、停止阶段(48岁-)。由于职业稳定、精力衰退、或近邻退休等原因,此时女性学者的发文量迅速下降。有的甚至完全停止学术研究。但也有部分55岁以上的女性学者,持续活跃于图情学术研究领域。如:武汉大学博导焦玉英、张玉峰、刘家真教授等。她们无论在资历、资本及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原始积累,这为其学术成果的取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她们指导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其创新成果导师与研究生共享,因此,她们的发文数量依然居高。
(三)女性作者的学术水平情况
1女性作者论文的被引用率
被引用率代表论文的质量,也反映学者在该领域内被认可的程度,可从一定程度反映学者在该领域的地位。笔者按照被引用率的高低将论文分成三层,第一层为后1/3,第二层为中间1/3,第三层为前1/3。三个层次的男女性论文被引用率如图2所示。
图2 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被引率的性别差异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层次升高,女性所占比重呈增高趋势,从第一到第三层,女性比例分别为31.65%、34.57%、34.58%,说明在被引用率高的论文中,女性作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同男性作者68.35%、65.43%、65.42% 相比差距甚大,但 与文献[1]高等教育领域女性作者23.60%、19.00%、15.30%逐渐降低的趋势相比,图书馆学领域的女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呈增强趋势,这和该领域女性从业者为主导、国家图书馆学领域的基金支持力度提高、良好的图书馆学术氛围、女性作者自身努力等因素有关。
2女性核心学者的学术水平情况
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共刊发的1115篇学术论文中,最高产的作者发文20篇,笔者运用普赖斯公式 m=0.749(nmax)1/2,(nmax代表最高产作者发文数),计算出核心作者候选人最低发文量为4篇,共有54人,其中女性学者12位。继而采用综合指数法[2],按照综合指数K≥100的标准遴选出《中国图书馆学报》的核心作者16位,具体名单见表2。
由表2可知,16位核心作者中女性学者4位,所占比例为25.00%,虽低于女性作者发文量的比例34.27%,但和2011年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评比中女性仅占6.09%相比,图书馆学领域的高端女性学者的被认可程度优胜于其他学科。但在本领域内,女性作者的论文质量及被学界的认可程度仍远不及男性,而且这一差距随着研究层次的升高而加剧。这表明了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尽管从业人数女性众多,但高水平的女性科研学术人才可谓寥若晨星,很少处于学术金字塔顶端。
表2 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被引率的性别差异
(四)女性作者学术论文的主题分析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并参考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标引工具以及一些关于图书馆学研究主题、选题分析的论文,如《新千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3]、《从关键词的变化看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的发展》[4]等,最终将论文的主题划分为:图书馆学理论、情报信息学/文献学/目录学理论研究、图书馆组织及管理、图书馆事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共享/管理、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分类/标引/编目、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信息政策法规、教育与培训、信息检索/处理/分析、信息经济等14个主题类目。并将1115篇学术论文分别归至14类目中,结果见表3。
表3 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主题与性别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女性作者和男性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关注与当前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相关的图书馆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热点问题。但是,男女性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也存在差异,如女性作者更关注图书馆的服务与用户、文献分类标引与编目、信息检索处理与分析等主题,而男性作者更关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事业等主题。分析原因在于女性相比男性而言,在生理、心理、性格和情感细腻程度及后天的教育因素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服务读者、分类编目、检索分析等方面具有优越于男性的细腻、细致和敏捷,这种差异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男女学者的学术兴趣差异,如男性学者更喜欢理论类、宏观类的主题,女性学者更喜欢操作类、微观类主题。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4-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刊论文进行分析发现:
(1)在图书馆学领域女性从业人数众多,但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特别是较高研究层次中,依然是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参与率低,且高水平的研究学者中,女性很少能处于学术金字塔的顶端。
(2)女性的学术生涯虽然与男性有相似之处,如总体趋势相似,都在40岁左右达到顶峰。但也呈现出与男性明显不同的特点,女性学术生涯周期短,其学术生涯除了在学习与发展阶段发文与男性相当甚至超过男性外、在下降与停滞阶段、重建与增长阶段、衰退、停止三个阶段发文量均与男性学者存在很大的差距。
(3)从研究主题看,女性作者和男性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有一定的相近性。如都关注和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图书馆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热点问题,这是当前信息技术环境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状况决定的。但是,更女性作者更关注图书馆的服务与用户、文献分类标引与编目、信息检索处理与分析等操作类、微观类的主题,而男性作者更关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事业等理论类、宏观类的主题。
[1]余秀兰,牟宗鑫,叶章娟,等.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女性——基于对《高等教育研究》2001-2010年的载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6):52-58.
[2]秦荣环,吴卫华.《教育与经济》(1995-2009年)核心著者的测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7):75-77,80.
[3]李贺.新千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04):71-74.
[4]李文兰,杨祖国.从关键词的变化看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