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情态动词在语义和情态意义上的对比

2015-04-12夏妙月

关键词:情态英汉礼貌

夏妙月,林 绿

(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情态(modality)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语言学家探讨的重要课题。Halliday认为情态表示了说话人的视角及其对断言有效性以及对建议对错的态度[1](P12)。而英汉情态动词分别是这两种语言表达情态意义的主要表现手段,但是由于受到各自语言特点的影响,在语义和情态意义上既有共性又有不对等的个性特征。

关于汉语情态动词,中国近代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中便曾提到:“凡动字所以记行也,然……有不记行而惟言讲动之势者,如‘可’‘足’‘能’‘得’等字,则谓之助动,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2](P127)当代语言学家李英哲则指出:“因为助动词通常用来表示后面动词的情态(如:允许、能力和职责),所以又叫情态动词或情态助词。……情态助动词是用来表达情态的,即说话人对由主要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态度。”[3](P35)

西方对于情态的研究则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情态进行划分,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Palmer认为英语中情态可分为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实据情态(evidential modality),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和动力情态(dynamic modality).其中认识情态是用来描述说话者对有关命题的事实性信念的确定性判断,是对命题为真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主观看法和态度,表达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实据情态提供证据对命题的可能性-必然性做出判断。道义情态最普通的类型为指令(directive),通过指令情态来试图让别人完成某件事情,在英语中常常用can和must表示。道义情态往往与将来有关,因为只有在将来才能出现句子所要求改变或出现那种结果。动力情态一般与能力(ability)和意愿(wiliness)有关,在英语中常常用can和 will表示。[4](P75-78)

一、英汉情态动词的语义对比

英语与汉语在情态动词的语义范畴具有很强的共性,但由于属于不同语系,在语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Palmer指出在英语中,就语义而言,可能性(probability)和必要性(necessity)是情态的核心意义;就形式而言,情态动词具有特定的句法和词法属性;但是结合这两个层次划定的情态动词不一定同时符合两个层次的特征。[5](P33)Lyons从可能和必须的观点出发论述情态。他将表示允许的may和表示要求的must分别解释为说话者对主语提出义务上的可能性与必要性。[6](P787)汉语的情态动词主要是能愿助动词,与英语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根据Palmer和Lyons对情态动词的分类,将英汉情态动词同时纳入意愿(volition)、可能(probability)、和必须(necessity)三个语义范畴,使英汉情态动词的描述更加清晰。见表1

表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一些情态动词如“爱”、“肯”、“愿意”、“打算”和“准备”等在英语中是实意动词。下面我们以汉语情态动词“可以”和英语情态动词“may”作为实例,比较一下两种语言情态动词在语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从语义上看,“可以”和“may”有较多重合和相同的表现。一方面,在认识情态义方面,“可以”和“may”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内句子施事使事件的发生成为可能的力量的主观判断 或 看 法。例如,It is generally agreed some adults who experience sexual abuse may recall memories of the abuse after forgetting it.人们普遍认为某些受到性虐待的成年人在遗忘该经历后可以重新回忆起来。另一方面,在道义情态方面,“可以”和“may”都可以表达说话人给予许可或请求许可。例如,May I trouble you with a question?我能打扰你问你一个问题吗?这两个词也都可以表达情理许可,如,You may force a man to shut his eyes,but you cannot make him sleep.你可以迫人闭眼,但不能使他睡觉。

除了共性,“可以”和“may”在语义上也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在认识情态里,“可以”是说话人依据一定的条件或已知的事实做出的推理性的判断,在时间上只涉及未来,而“may”是说话人纯粹依据主观意识做出的判断,在时间上涉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例如,He may be engaged now.他可能这会有事。在道义情态里,“可以”和“may”都可以表达说话人意愿,然而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可以”所表达的意愿是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不得不愿意这么做,而且这种意愿是说话人针对句子施事的。“may”在英语中表达了说话人内心希望某个事件发生,而且说话人的意愿是针对整个命题的。例如,May god protect you from harm.愿上帝保佑你免受伤害。

从“可以”和“may”在语义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汉语柔性和英语刚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缺少变通,该有的不能少,类似于规定性。而柔性,指的是弹性。某种成分,可有可无而不造成大的影响,就是柔性,类似于灵活性。我们这里所说的汉语的柔性主要指灵活性。汉语的柔性主要表现为:①“可以”在疑问句中有“可以、可不可以、可以不可以”几种表达方式,可长可短,而且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②在否定结构中,否定词“不”的位置比较灵活,从语法格式上就能区别是前否定还是后否定。英语的刚性主要表现为:①同“可以”相比,“may”的否定结构只有“may not”一种,这是规定性的,也没有可变通性,但是否定词“not”却既可以前否定,也可以后否定。这种格式上的强制性规定就造成了歧义。

二、英汉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对比

英语情态动词与汉语情态动词所表达的主要情态意义基本一致,并且一种情态意义往往可以由若干个情态动词来表达。但英语情态动词还可以表达其他一些意义,而这些意义是汉语情态动词无法表达的,例如should可以表示惊讶,I'm surprised that he should feel like that.我奇怪他会有这种感觉。May/might(at least)表示唠叨/指责。You might(at least)clean the bathtub after you've used it.你用过浴盆之后,(至少)应该洗刷干净才是。另外在表示作礼貌的建议或提议的时候,英语常常借助于情态动词,例如 Will you come for a walk with me?/Would you like to come for a walk with me?你来和我一起散步好吗?从译句中不难看出,汉语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往往无需借助情态动词,而是使用“……好吗”这样的句式。汉语情态动词能够用“配”、“值得”来表达评价,在英语情态动词系统中没有这样的词,英语会用worth这样的实意动词来表达此意义。我们以英语情态动词“can”为例。张道真指出“can”有以下几种意思:能力、可能性(可以、可能做某事)、有时会(不经常如此)、(用于否定句及疑问句)可能、允许(做某事)[7](P369)。在区分“能”和“会”时,汉语要强调具备某种能力和具备某种经过学习得来的技能,因此,将"能力"又加以细分。也就是说,can可以分别与汉语的情态动词“能”、“会”、“可以”相对应。具备某种能力,汉语用“能”。例如:She can run very fast.她能跑得很快。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具备某种经过学习得来的技能,汉语用“会”。例如:I can dance.我会跳舞。Can you speak Chinese?你会说中文吗?被允许这样做,与may通用,汉语用“可以”。例如:Can I leave now?我现在可以走了吗?You can't smoke here.这儿不可以吸烟。对某一可能性的估计,汉语用“会”或“可能”。例如:Can he still be alive?他会不会还活着?It can be true for all I know.据我所知,这可能是真的。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英语情态动词往往在情态意义上可以对应几个汉语情态动词。英语情态动词在表达情态意义的两个方面比汉语情态动词更细微、更广泛。一方面是在表达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时候。李杰和钟广平指出情态意义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说话人可以明确地表明某个观点是他自己的意见,即通过情态动词来表达他的主观性;或者说话人也可能使自己的观点客观化,使听话人听起来客观自然。他也可以借助情态动词来表达客观性。[8](P9-14)如果说话人想突出他自己的观点,那么他就倾向使用能突出主观性的情态动词。例如:I really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the weeds in this garden.我确实必须除去花园里的杂草了。I should stop smoking.我应该戒烟。Must,should都是表示说话人或作者的主观判断,具主观性。在以下的例句中,说话人似乎表现出对听话人所施加的压力或责任毫无关系,使人感觉到压力来自于外界,而不是说话人自己,从而体现出客观性。例如:We have to send these VAT forms back before the end of the month.在月底前我们必须把增值税表送回。I ought to stop smoking.我应该戒烟。Have to表示外在的权力,ought to则表示来自外界的规则或义务。另一方面是在表达礼貌意义的时候。在言语交流中,话语越间接,供听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话语的不确定性就越强,话语也就越礼貌。中国遵守的是东方文化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对权力和权威的尊重,对晚辈和下属的严格要求等。为了维持这些价值观,中国人在其日常行为方式和言语表达中都有显性的表露,广泛而频繁地使用表示“义务”、“必须”、“应该”等高值道义情态动词。例如,汉语中“你每天必须努力学习”和“你应该认真地考虑这事”的表达,可能被认为是说话者有一定的资历或权威,他们可能是领导、家长或老师等,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关心与劝导。但相应的英语表达“You must study hard everyday”和“You should consider it seriously”就可能会因为说话者语气的主观强制性而被认为不礼貌地冒犯了对方。汉语在表达礼貌方面,往往不能借助情态动词,而通常用“请”来表达礼貌。相对来说,英语情态动词might,could,would不确定性强,因而也就更委婉、更礼貌一些。

三、总结

情态动词的选用反映了说话人的态度和观念,决定着交谈者之间的距离,影响着说话人的形象,并且和话语的得体程度直接相关。同时情态动词的使用又非常复杂。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态动词在语义和情态意义的表达上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作为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要产出类似于英语本族语者自然地道的语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英汉情态动词的语义范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意义,提高学生情态意义使用的丰富性,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李英哲,等.实用汉语参考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4]Palmer,R.Mood and Modality (2nd e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Palmer,R.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2nd ed.)[M].London:Longman,1990.

[6]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7]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李杰,钟永平.论英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外语教学,2002(1):9-14.

猜你喜欢

情态英汉礼貌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