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民歌多情唱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11王瑞
□王瑞
鄂伦春民歌多情唱法的探索与实践
□王瑞
本文对鄂伦春民歌的形成及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掌握这种歌唱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既能遵循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声的客观规律,又为继承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促进作用。
声乐教育;音乐教学;民歌唱法;创新教育
一、重视民歌教学,了解鄂伦春民歌的形成及特点
民族唱法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的狩猎生活使他们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歌艺术,塑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歌演唱技法。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教师尝试将鄂伦春民歌引入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唱法并有所创新,继承并发扬鄂伦春民族歌唱特色,为民族声乐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一)训练学生长音直声唱法
教师首先要将鄂伦春民歌唱法的形成向学生作以简介:古老的鄂伦春人经年在山高林密的兴安岭狩猎生产,在生产生活中,人们联系的方式常以高声、长音的呼喊为主。因为这样的发声,宽厚、洪亮、穿透力强,远远地就可以听到。这种长音直声高呼的发声方法,为鄂伦春民歌的唱法奠定了基础,并逐渐形成本民族歌唱的特色。
如何掌握鄂伦春民歌的艺术特色?要指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领会其演唱风格上:鄂伦春民歌演唱技法具有直接、自由的特征,声音具有饱满、洪亮、粗犷、高亢、穿透力强的特点。以指导学生演唱鄂伦春传统民歌《什么最热闹》为例,强调在第二小节的长音处要直声唱,声音的大小、强弱要均衡平稳,以体现鄂伦春人豪放的性格,赋予长音直爽、自由的特征,要指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力求规避。
(二)指导学生的自由滑音唱法
自由滑音在鄂伦春歌唱中有装饰唱腔、强化语气、调整力度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将滑音的种类向学生作以介绍。自由滑音按其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前滑音和后滑音;如果按滑度的大小又分为大滑音和小滑音。自由滑音在运用中最大的特点是加在衬词上,以显现鄂伦春民歌的独具匠心之处,歌唱动听。如《山林回声》声乐教学中,在歌曲的散板引子中要指导学生运用三度上滑音演唱:在直声演唱的长音之后,上滑音加在一个衬字上。教给学生这个技巧,不仅使歌曲在听觉上细致精美,而且在人头脑中浮现出广阔的大森林形象,展示出鄂伦春人民的豪迈。对于鄂伦春民歌中下行小滑音的教学,教师要强调其起加重语气和装饰的作用。
从表面看,小滑音似乎在歌唱中没有特别的意义,实际上,它在没有意义的衬词中突然下滑而止,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在巧妙中表达了鄂伦春人对山林的的赞美和慈父的爱;而且下滑音的运用对语气起到了加强作用,渲染了歌曲的氛围,显示出歌曲的壮美,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涵。
二、实施唱腔教学,丰富鄂伦春民歌歌唱艺术
唱腔从广义上来讲,属于民族声乐范畴,因此,掌握唱腔能让鄂伦春多情歌唱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一)以情带声,掌握衬词衬腔的唱法
衬词衬腔是鄂伦春民歌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它是编唱者为了表现感情抒咏音乐旋律特性而运用的。如同行文一样,无奇的平铺直叙不能表达内在的情感,引起人的注意,但是运用附有音调的感叹词,就可以增强语气,让听者感受音乐美的旋律,并引起共鸣。
感叹词在鄂伦春民歌中的运用就是衬词,而感叹音调的歌腔化即为衬腔。衬词、衬腔在鄂伦春民歌中的运用,显示出简洁的特点,并与其它音乐元素充分结合,更好地诠释了歌曲作品的思想感情。以情带声更是发声的根本。声音是外形,感情是灵魂,当声音、字意、感情三者融为一体时,演唱才有生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鄂伦春民歌中哎、呀、哟、哦、嘞、啦、哪、嗬哟、咦、哼、哎呀等叹词和助词的唱法训练,强调“嘿呦嘿”“哪依耶”“哪耶”“哪呀耶”“库尧勒库尧”“阿加拉”“鄂呼蓝得呼蓝”“罕拜、罕拜”“扎嘿、扎嘿”“介本、介本”“扎嘿扎、达呼达”等衬词、衬句的唱法训练。这些衬词不仅可以作为正词的陪衬和烘托,也可以独立成歌,表现出鄂伦春人民丰富的情感。
(二)真嗓为主,训练平腔唱法
平腔唱法是指用真嗓演唱或用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演唱技术。要想掌握鄂伦春多情歌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举一些这方面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要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速度快慢适度,有感情地演唱。要随着歌曲音区的变化学会使用真假嗓,声音要饱满腔高、高亢悠扬,创造性地为声乐演唱艺术增添活力。
(三)感情饱满,科学训练高腔唱法
高腔唱法在鄂伦春民族唱法中运用较广。这种唱法源于大森林的背景,因此声音具有高亢、激昂、宽厚的特点,音域较宽,旋律起伏大,节奏较自由。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高腔唱法中掌握拖腔的技巧,展现歌曲上挑的自由延长音。
鄂伦春多情歌唱方法真实自然,其原始的演唱方法与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使人感到亲切。将鄂伦春民歌多情唱法引入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声乐演唱与教学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方向,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文化艺术的方针。
1.白亚光,暴侠.鄂伦春民歌选[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王丽坤.鄂伦春传统民歌[M].哈尔滨:哈尔滨民族研究所,1996
3.曹丽艳.鄂伦春民歌赞达仁及演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学院音乐系)
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鄂伦春民歌多情的歌唱技法在教学中的新运用”,课题编号:2014B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