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研究

2015-04-11田亚亚孙雪娥付丹亚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商洛市商洛译作

田亚亚,孙雪娥,付丹亚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研究

田亚亚,孙雪娥,付丹亚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推动商洛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为读者起着广告与导视的作用,其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持源语文化与地方特色,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应采取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应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异化;归化;英译方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遗分为五大类: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技能。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能、民俗等都属于非遗的范畴[2]。非遗蕴涵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是其文化认同的重要标示,是维系民族根基的生命线,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3]。非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非遗的英译研究顺应我国“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建构有重要的意义[4]。

商洛地处秦豫鄂三省结合部,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是仓颉造字、夏禹治水、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之地,也是秦楚文化的交汇地,素有“戏剧之乡”和“文化绿洲”之美称。商洛市各级各类非遗近15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8项。然而,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得知商洛非遗英译与研究几乎为一片空白,这极大地影响了商洛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制约了商洛非遗项目的深度开发。因此,该研究将以商洛市各级各类非遗名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名称的特点,英译的难点,并在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合适的英译方法。研究旨在为商洛市非遗的译介研究进行探索,为其它省市乃至全国非遗的翻译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商洛市非遗名称的特点

我国文化部分别于2006年、2008年以及2011年确定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1000多项。通过对国家级各类非遗名录的研究分析得知非遗名称通常具有两个明显特点:非遗名称中包含人名、地名、民族名等专有名词;非遗名称中包含中国文化特色词语。例如,牛郎织女传说、梁祝传说、鲁班传说、屈原传说、盘古传说、庄子传说、观音传说等名称中包含人名;安塞腰鼓、临夏砖雕、青田石雕、西安鼓乐、绍兴酿酒技艺、景德镇手工制作技艺、紫阳民歌、北京评书等名称中包含地名;傣剧、壮剧、藏戏、布依戏、侗戏、回族民间乐器、满族民间故事、瑶族民歌、土家年、满族刺绣等名称中包含少数民族名称;琵琶艺术、古筝艺术、笙管乐、山东梆子、少林功夫、蒙古族呼麦、南音、秧歌、太极拳、那达慕等名称或包含或直接为中国文化特色词语。商洛市非遗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名称具有我国非遗名称的普遍性特点;但同时,由于受到地域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它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商洛市非遗名称具有规律性

商洛市各级各类的非遗名称构成具有规律性,大部分非遗名称由地名+属名组成。例如商洛花鼓、商洛民歌、商洛道情、镇安花鼓、镇安汉剧、镇安腊肉、镇安泥塑、镇安纸扎、镇安唢呐、洛南木偶、洛南麦秆画、洛南剪纸、洛南包谷酒、洛南砂锅、洛源豆腐干、商南香包、商南草鞋、商南火纸、山阳情歌、山阳民间故事、山阳婚俗、山阳酒话、山阳粉条、山阳孝歌、漫川菜肴、柞水渔鼓、商州灯彩、商州面花、商州刺绣、商州土布、黑龙口豆腐干、丹凤石刻工艺、丹凤民间歌谣、丹凤二黄、丹凤手工豆腐、丹凤草编等非遗名称的前半部分表明非遗项目产生的地方,后半部分表明其属性或类别。翻译此类非遗名称时,地名一般采用音译的方法,属名可根据其特点选用具体的翻译方法。

(二)商洛市非遗名称中包含地域文化特色词语

非遗名称中经常出现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这些词语为中国文化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内涵,因此翻译时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恰当的对等表达[5]。例如,上述国家级非遗项目名称中的“琵琶”“古琴”“笙”“梆子”“功夫”“呼麦”“南音”“秧歌”“太极拳”“那达慕”等词语都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都属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商洛非遗名称中有大量的地域文化特色词,如“商洛花鼓”中的“花鼓”,“洛南静板书”中的“静板书”,“商洛道情”中的“道情”,“商州狗娃咪”中的“狗娃咪”,“洛源糍粑”中的“糍粑”,“凤镇高跷”中的“高跷”,“柞水渔鼓”中的“渔鼓”,“洛南唢呐”中的“唢呐”,“丹凤二黄”中的“二黄”,“丹凤高台芯子”中的“高台芯子”,“镇安纸扎”中的“纸扎”,“商南火纸”中的“火纸”,“商南试马社火”中的“社火”等词语都为地域文化特色词语。该类词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因而形成了翻译的难点。

二、归化、异化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

根据英国《翻译学词典》的定义,归化指译者在翻译中采用透明的、流畅的语言风格以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异化指译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陌生感,打破目的语语言常规的翻译策略[6]。归化、异化理论来源于德国思想家施莱尔马赫。1813年,他在演讲“论翻译的方法”中指出翻译无非两种方法: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译者尽量不打搅原作者而让读者靠近作者[7]。美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正式提出归化与异化的概念。韦努蒂认为:归化主张将目的语读者放在首位,译者应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对原文采用同化手段,使译文符合目的语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念、政治需求、社会规范等;异化主张将源语文化放在首位,翻译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译者应在遵守源语文化、语言习惯的基础上翻译[8]。异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文化自恋、文化移植、民族优越感、帝国主义以及种族主义,可以丰富目的语文化与语言,可以推动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建构民主的地缘政治关系[7]20。

如上所述,非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征。非遗英译的目的在于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世界文化多元互补,和谐共进的格局。在非遗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避免用西方国家的文化、语言与意识形态替换、改写中国文化,抹煞中国文化的特质,模糊中国文化身份。译者应尊重、保留中国非遗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语言特色[9],应在保证译文可读性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其异国情调,从而激发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好奇心,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然而,由于非遗名称中包含很多专有名词与中国文化特色词,因而一味地追求语言上的异化会导致译文的晦涩难懂,导致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原文或失去阅读兴趣,使得中国文化精髓无法在国外传播。因而,在中国非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巧妙的运用异化与归化的策略,尽量做到文化层面的异化与语言层面的归化相结合[10]。

三、归化、异化视角下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的英译方法

商洛市非遗名称包含大量地名以及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词语,为了最大范围保留非遗名称所蕴涵的文化特色,译者可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采用音译兼直译或音译兼注释的翻译方法。

(一)音译加直译

音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其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方法,音译通常用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民族特色词语的翻译[11]。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意义与语言形式,保留源语的异质特点,激发目的语读者的探索异域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为非遗名称英译的首选办法。商洛市绝大多数非遗名称由地名+属名组成,地名可采取音译的方法,大部分属名可采取直译的方法[12]。例如,“商洛民歌”可译作Shangluo Folk Song,“商南草鞋”译作Shangnan Straw-made Shoes,“镇安泥塑”译作Zhen'an Clay Sculpture,“镇安汉船”译作Zhen'an Land Boat Dance,“镇安黑龙潭的传说”译作Legend of Zhen'an Black Dragon Pool,“商南香包”译作Shangnan Sachet,“山阳情歌”译作Shanyang Love Song,“山阳孝歌”译作Shanyang Funeral Song,“山阳婚俗”译作Shanyang Wedding Ceremony,“山阳葬祭习俗”译作Shanyang Funeral Ceremony,“山阳面花”译作Shanyang Dough Figure Sculpting,“山阳酒话”译作Shanyang Toast,“洛南木偶”译作Luonan Puppet Show,“洛南剪纸”译作Luonan Paper-cut,“洛南民歌小调”译作Luonan Ballad,“洛南麦秆画”译作Luonan Wheat Straw Picture,“丹凤石刻工艺”译作Danfeng Stone Carving Craft,“丹凤草编”译作Danfeng Straw PlaitingCraft,“丹凤刺绣”译作Danfeng Embroidery,“丹凤踩高跷”译作Danfeng Stilt Walking,“丹凤手工豆腐”译作Danfeng Homemade Beancurd,“商州狗娃咪”译作Shangzhou Dog-shaped Whistle,“商州皮影”译作Shangzhou Leather-silhouette Show,“商州土布”译作ShangzhouHomespun,“商州灯彩”译作Shangzhou Lantern-making Art,“商州草编漆器”译作Shangzhou Painted Straw-made Ware,“黑龙口豆腐干”译作Heilongkou Dried Beancurd,“孝义柿饼”译作Xiaoyi Dried Persimmon,“柞水糯米甜酒”译作Zhashui Glutinous Rice Wine,“柞水香醋制作”译作Zhashui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of Making Aromatic Vinegar。

(二)音译加注释

非遗名称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文化特色词语,这些词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来表达。在翻译此类词语时,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例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商洛花鼓”中“花鼓”是戏曲的名称。通过研究有关商洛花鼓起源、发展历史的资料得知:“花鼓”一词与“花”并无联系;“鼓”源于“锣鼓为该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商洛花鼓融合了商洛本土的山歌、小调,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糊小调。由此可见,“商洛花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不能准确的表达其文化内涵,因此可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译为“Shangluo Huagu Opera”。再如,市级非遗“洛南唢呐”中的“唢呐”为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语国家没有与此完全对应的表演形式,因此可音译为“Suona”,但单纯的音译不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故可加上表示类别或属性的词语“music”,该非遗名称可译为“Luonan Suona Music”。另外,“商洛道情”“洛南静板书”“刘秀的传说”“丹凤曲剧”“丹凤二黄”“丹凤社火”“商南火纸”“柞水渔鼓”“洋芋糍粑”等非遗名称都可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译文分别为Shangluo Daoqing Opera;Luonan Jingbanshu Opera;Legend of Emperor Liuxiu;Danfeng Qu Opera;Danfeng Erhuang Opera;Danfeng Shehuo Performance;Shangnan Huozhi Paper;Zhashui Yugu Opera,Ciba,Zhashui Local Flavor。

(三)意译

在商洛非遗名称中,部分非遗名称中的属名不能采取直译或音译的方法。这时,译者可在归化策略的指导下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例如,在翻译镇安县非遗名称“镇安纸扎”时,直译或音译的方法不能清晰地传达“纸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能凸显该非遗项目所包含的重要信息,即“纸扎是用彩纸、竹篾等材料手工做成的祈福、祭祀用品[1]268。因此,译者可将其意译为Zhen'an Sacrificial Paper-made Objects。“耍灯”是春节、元宵节期间流传在山阳县城乡的民俗文化活动,人们以该活动的形式,祈福祛邪,庆祝新年。耍灯表演以龙灯为主体,并配以样式各异的花灯以及活灵活现的狮子、旱船、海蚌等道具[1]228。在翻译该非遗名称时,译者如果不研究其文化内涵而简单地将其直译成Playing with Lanterns,那么译文将无法准确地再现该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根据该非遗项目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该名称可意译为Shanyang Praying Custom:Lantern Performance。再如,洛南县非遗名称“洋灯制作”也可采用意译的方法。根据洋灯的定义:洋灯又称烟灯,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将灯笼内部的燃料加热,使灯笼腾空风行的一种艺术[1]173,洋灯可意译为flying lantern,“洋灯制作”可译为The Craftsmanship of Making Flying Lantern。另外,“山阳三弦弹唱”“山阳粉条”“镇安跑驴”等非遗名称都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其译文分别为Shanyang Opera with Three-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Accompaniment,Shanyang Potato Noodles以及Zhen'an Donkey Dance。

在翻译非遗名称时,译者不能盲目地照搬非遗名称的字面意思,使译文陷入“死译”的绝境。译者首先应全面了解、深刻把握非遗名称所包含的信息与文化内涵;然后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尽量使得译名能够凝练非遗项目蕴含的重要信息,体现其文化内涵。

四、结语

非遗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非遗的翻译直接推动着一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异化策略的使用有助于保持源语的异质特点,保持不同语言的平衡地位,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因此在非遗的翻译中,译者应尽量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采用音译加直译、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但同时,由于异化自身特点的限制,过度、盲目地使用异化的策略会导致译文的晦涩难懂。所以,译者在异化策略无法实现语言交流与传播的情况下可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采用意译、创译等翻译方法。

[1]王思怀.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2.

[2]陈维昌,徐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3.

[3]种海峰.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164-166.

[4]陈芳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1-44.

[5]王大来.翻译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探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1):20-23.

[6]Mark Shuttleworth&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97:43-44.

[7]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1995.

[8]姜智慧.从异化视角看民俗文化的传播——浙江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2):48-51.

[9]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3):52-57.

[10]刘和林.中译外与文化多样性构建[J].中国科技翻译, 2012,25(2):45-48.

[11]刘祥清.音译与可译性限度的消解[J].中国科技翻译, 2010,23(2):38-42.

[12]王瑛瑛,刘彩丽,张建芳.语用等效理论下的组织机构名称英译——以商洛市商州区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28(5):55.

(责任编辑:彭治民)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Shanglu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IAN Ya-ya,SUN Xue-e,FU Dan-ya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Shanglu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rich and colorful,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The study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Shangluo'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promote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hence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diversity of world cultures.The nam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erves as the advertisement and guide for readers to learn about the concerne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study about it has much significance.When translating names of Shangluo'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retain the cultural and loc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driv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translators should mainly adopt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supplemented by domestication strategy,and flexibly resort to translation methods like transliteration,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hangluo City;nam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

H315.9

A

1674-0033(2015)01-0025-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1.006

2014-12-05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4JK1215)

田亚亚,女,陕西商州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商洛市商洛译作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what用法大搜索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的是故乡商洛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陕西商洛将投资3.5亿建农村公路949km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