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生产要敢于“亮剑”
2015-04-11李建雨
□ 李建雨
影视剧生产要敢于“亮剑”
□ 李建雨
影视剧生产固然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常做常新。尤其自2014年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更觉面对新的时代要求,生产影视剧任重道远。
自前些年电视剧《亮剑》播出之后,“亮剑”一词被不同行业的不同人群反复借用。此文中所说的“亮剑”是指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创作和生产影视剧的一种自觉,一种精神,一种作为。
一、影视剧生产必须有敢于“亮剑”的自觉性
近几年,影视剧生产从整体上看并不容乐观,而若要从“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说,就差得更远。影视剧生产要别开生面,具有敢于“亮剑”的自觉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从事和繁荣影视剧生产,领导动起来是敢于“亮剑”的基础。习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那种对文艺工作,包括对影视剧生产患得患失,拈轻怕重,甚至认为影视剧是市场操作而唯恐避之不及的做法是不足取的。领导机关和有关领导获得“亮剑”的自觉性,是这项工作取胜的不二法门。同时,文艺工作者,包括从事电视剧生产的有关人员,也要具备“亮剑”的自觉性,缺乏这种自觉性就会变成算盘子,势必对生产影视剧产生消极影响。另外,那种依靠私营公司打主力的繁荣影视剧的想法,目前很不现实。
其次,繁荣影视剧生产的同时与批判甘做“市场奴隶”的思想结合起来,是敢于“亮剑”的关键之一。影视剧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商品,在现阶段进入市场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影视剧的创作决不能唯利是图,否则不但对观众造成不良影响,也损害着媒体自身的根本利益。习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在当今社会,影视剧的生产就是要“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文艺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对从事影视剧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都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时代要求。实践证明,“亮剑”的自觉性,同影视剧生产的目的性是紧密相连的。“亮剑”的自觉性越高,越能摒弃“金钱拜物教”;对做“市场奴隶”的危害认识越透彻,越敢于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之剑!
二、影视剧生产必须有“亮剑”精神
文艺工作者,包括电视剧生产者必须有“亮剑”精神。习总书记曾言:“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段话包含了以下四层涵义。
第一层是文艺工作者的出发点在于为人民提供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而创作,为受众从中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而创作;第二层是文艺工作者的落脚点在于以人民作为传播对象和审美主体,参与文艺作品的欣赏与评判,感受启迪和陶冶,精神得到了升华;第三层是从文艺创作包括影视剧创作的内部规律来说,势必涉及题材、情节、人物及创作方法和风格的问题,但“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主体”就决定性地、本质地影响了题材、情节、人物创作方法和风格等方面,与其他不以人民为主体的文艺作品厘清了界限;第四层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一语,不仅包含了文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涵盖了文艺工作者接触、了解、探索和研究文艺创作规律的终生努力方向,并对此无怨无悔,才配称作天职。文艺工作对上述思想的践行,无庸置疑,实为“亮剑”精神之首。
影视剧生产者必须有的“亮剑”精神,还包括“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韧性。只有做到这一条,才能获得创作的“源头活水”,才能“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当然,要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一条道路来践行,就必须从单位和个人两方面结合才方便落实。单位要对此加强管理,制定和落实制度,使深入基层采访和定点联系成为常态。个人对此要有自觉性、主动保持与“生活基地”的联系;同时要做好手中的工作,处理好身边的生活。
前几年《南国早报》的一位唐姓记者为深入了解情况曾两次下矿井,有一次同值班矿长在只有90厘米高的采煤层跪着爬行90米,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写出了极具深度的通讯,引起全国的轰动。桂林的影视生产者,也始终学习和发挥着这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韧性。
影视剧的生产者必须有的“亮剑”精神,还浸润着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习总书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因此,需要影视剧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真正懂得真善美,并且为彰显真善美而努力。“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诸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广西电影厂生产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周恩来》,广西电视台生产的电视剧《红岸》,桂林电视台生产的电视剧《小镇上女人》等,都“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因而均受到广泛赞誉,获得国家级大奖。
三、影视剧生产必须有“亮剑”的成型能力
影视剧生产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生产截然不同。影视剧作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声画兼备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种,且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涉及二十多个工种,因而生产成本较高,不少好的策划、好的剧本,因不能进入实际生产而终止,或者生产出来因成型欠缺而不能播出。所以,生产一部优秀的影视剧需要高品质的成型能力。这种成型能力的要点为:
(一)成型前的评判审核能力强
成型前的评判审核能力强,才能鉴别即将投入拍摄的剧本的优劣。优秀的剧本往往生动活泼地负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电影《黄克功案件》的成功。剧本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在延安发生的红军高级将领黄克功枪杀女学生刘茜的案件,影片宣扬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原则。
成型前的评判审核能力强,才能鉴别和遴选出合适的导演执导拍摄。导演选得准是一部影视剧成功的关键。好导演可以在二度创作时使好剧本好演员锦上添花,反之则减分掉价,甚至完全失败。
电影厂与电视台及持证影视公司,对剧本和导演有较强的评判审核能力,是生产优秀影视剧、获有“亮剑”成型能力的关键。
(二)成型过程中对使用器材的把关能力强
在前期准备和中期拍摄的过程中,许多人的智慧和劳动,还有财力物力的消耗,都要通过摄影机凝聚在胶片或磁带上,没有这个环节就没有后期制作与合成,也就不能成形和定型。所以这个环节具有一票否决的“资格”,或者摄像(影)机或磁带(胶片)若出纰漏会影响全局。所以,一个合格的制片人是不会在这个环节上掉以轻心的。
现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视剧和电影可以套拍,但谨慎的制片人拍摄长篇电视剧还是首选磁带,而不是硬盘,这就为使用器材的把关增加了法码。因为如果出现意外的话,一盒30分钟的磁带录下的东西毕竟有限,硬盘如果出问题就会损失惨重。
只要在拍摄前选择器材和设备得当,在拍摄中监控及时,就会防患于未然,就会保持或提高制作水平。选用器材和设备的把关能力强,是获有“亮剑”成型能力的特殊物质保障。
(三)成型过程中使用资金运作能力强
众所周知,影视剧的生产一向越不过“三子”。“三子”中的票子是幕后的铁腕。你所有的心血都花了,有了足够的票子(哪怕是最节俭的开支计划),影视剧的生产序幕才能拉开,直至成型,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资金运作能力强,是获有“亮剑”成型能力的影响全局的杠杆。
(四)成型全过程的管理能力强
影视剧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它发于毫末到定型成材,无一处没有管理。但管理的结晶,特别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其成形定型与科学的管理是分不开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三国演义》旷时5年、耗资4亿多人民币,在其中若没有出色的管理统筹是难以完成煌煌巨制的。
成型前后全过程的管理,为“亮剑”成型能力提供了智力和组织上的支撑。
总之,影视剧生产要敢于“亮剑”,是为了“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作者单位:桂林电视剧制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