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

2015-04-11周艳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虚无主义历史

周艳红

(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重新评价”和“重写历史”之名,打着“学术创新”的幌子,披着学术自由的“合法外衣”,描着“说实话”“解密材料”的妆容,采用“戏说”“恶搞”等新的方式,断章取义、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歪曲社会主义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这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不够扎实,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辨别能力不够清晰而心理上又存在着非均衡性和强烈的好奇心的大学生来说,其负性影响颇深。微时代的到来更是让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插上了便捷的翅膀,任何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大学生中间“发酵”并引发“滚雪球”现象。微时代背景下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工具来拒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应该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大关切点。

一、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推进,利益冲突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反映到价值观层面就是国内社会思潮空前的活跃,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纷呈,历史虚无主义便是其中之一。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与近年来的国内外环境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瞬间陷入低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态势总体上呈现出“资”强“社”弱、“资”进“社”守的特点。有些人误认为,“历史终结”(“共产主义失败论”)了,“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共产主义渺茫了,于是他们另谋出路。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他们找到的一种以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的典型的实用主义思潮。这股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其目的旨在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张集中起来主要有四点,即否定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概而言之,其要害直指四项基本原则[1],试图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以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的‘相遇’为逻辑起点的。”[2]尽管历史虚无主义只是当下盛行的思潮中的一种,若我们不认真对待的话,对于使用网络媒体较为频繁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较为薄弱、涉世未深、学识尚浅、政治敏感性不强、辨别能力相对较低、思想心理上相对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很轻易地被历史虚无主义这些复杂的社会思潮所选择,他们往往根本来不及分析和消化就全盘接收下来,这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1.历史虚无主义矛头直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的迷失。“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3]如前所述,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就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给我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来一个釜底抽薪。历史虚无主义鼓吹的种种言论,既涉及史学领域的根本问题,又关乎立党立国的原则立场[4]。各种“反权威”的形象,各种“无厘头”和“反传统”的滑稽角色在网络媒体上频繁亮相,极具模仿能力的青年大学生在欣赏和认同影视作品的同时,对其背后的价值理念也一并接受了,成为这一思潮的直接受众,造成了他们历史观的紊乱和理想信仰的迷失。究竟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是篡改历史事实?是高举民族大旗,还是放弃民族大义?是以欣赏的眼光从历史主流中汲取营养,还是站在挑剔的视角在历史支流中寻找瑕疵?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道,还是陷入唯心史观的歧途?

2.历史虚无主义契合敌对势力颠覆我国的战略企图,是西方最有力的文化渗透武器,造成了青年大学生对民族意识的曲解。新中国诞生以来,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借助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各种手段和途径,试图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从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和一家独大。尽管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升,美国对“和平演变”的提法有所不同,如“解放政策”“不战而胜”战略以及“遏制战略”等等,但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其实质是相同的,就是要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青年大学生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将原本正面的史实通过歪曲与篡改致使其面目全非,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妖魔化。西方国家的这种文化渗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年龄特点,使得一向对“反传统”的东西抱有由衷热情的、不明历史真相或对真相有所怀疑的青年大学生对民族意识产生了怀疑,对民族精神有所曲解。

3.历史虚无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教育效果,造成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历史研究中理性遵循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放弃了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蛊惑人心,造成了青年大学生价值判断标准的混乱。他们一方面痴迷于对历史人物的翻案和对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解构,热衷于对辜负民族、辜负历史的反面人物进行正名;另一方面却又致力于把无产阶级领袖歪曲为“野心家”“政客”等,一次次地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良知,使得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价值判断标准的失衡,是非评判准则的紊乱,已成为困扰青年大学生的一个异常棘手的现实问题。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所以从学术角度来讲,它是毫无学术价值可言的。但作为一种错误的带有政治目的的社会思潮,它的传播会造成青年大学生舆论和信仰的混乱,甚至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史为鉴,苏联的解体有力地向世界宣告了乱史灭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任重而道远。

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①在本文中,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会出现交替使用的情况,所指意义相同。,作为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石,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更迭演进和社会进步的理论源头,是社会历史发展与变革的强大动力根源。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就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是否具有用途或积极作用,即能否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理论要求和实践需求的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发展与进步是否具有一定的益处或积极作用。恩格斯在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5]599,“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5]595。唯物史观在微时代的价值就在于其既是研究一切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根本的观点,又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具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问题分析法,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理性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积极主动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3年1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6]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社会存在,而是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党和政府以我国当前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提出各种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出发,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体部署。任何企图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的论述都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错误论述,都是我们所应当予以坚决抵制和反对的。

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与之相匹配的不同的社会意识,所以,青年大学生在对历史进行认识和评述时,只能也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以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历史眼光去看待它,分析它,解读它。妄图以“重写历史”之名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甚至否认历史的任何观点和论述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是不得人心的,必须予以坚决的反驳。换言之,历史虚无主义是无本之木,是经不起推敲和考究的,是我们必须义正词严地加以反对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和思考,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把握,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是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分析人类社会基本方法的科学指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运用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敏感、更为复杂的系列问题,承担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繁重。当前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革开放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健全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有效推动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从而推进社会高速发展,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大基本规律,是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它引导着我党和各级政府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发展到世界排名第二的水平,足以显示出理论的巨大作用,充分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曲折和失误,但青年大学生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绝不能与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同流合污,仅仅因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失误而完全否认历史,歪曲历史。

3.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全面推进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只有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集知识、智慧和热情于一身的青年大学生当然不能置身其外。我们应教育大学生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贯彻执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念,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我们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以客观规律为准绳。与此同时,要鼓励各方力量大胆探索、敢于尝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对改革规律的重新认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唯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才能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趁虚而入,才能自觉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势入侵。

三、笃信历史唯物主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8]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中肯评价,清晰地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微时代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仍是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为了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大学生必须笃信历史唯物主义,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1.见微知著,堵疏结合,用系统分析法来对待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马克思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社会生活的第一人,他习惯于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和多种层次所构成的活生生的有机体。不仅要探究其同周围自然界的关系,而且还应探究有机体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与国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等因素有关,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也有关。所以,我们应系统分析,区别对待。各级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黑暗历史漂白化、神圣历史妖魔化、沉重历史娱乐化。我们必须在痛加鞭挞政治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对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予以科学的引导。各级宣传部门、高校要系统、协同、联动,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骨干的监管队伍,及时关注微媒体所传播的热点话题,建立健全对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网络舆论的引导。

2.微情微意,恪守职业良心,用历史分析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9]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将确凿的历史事实和正确的价值评判给予受众,用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合理评价和主动回应。从历史事实出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发现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性,是研究历史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却并非如此,它持有昭然若揭的哗众取宠之心,绝无丁点实事求是之意。尽管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是片面的、不可取的,但却也不是随意的,其中蕴含着明确的取舍标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3]。

3.防微杜渐,激活正能量,用阶级分析法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列宁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10]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歪曲、否定我国的历史,旨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对立的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站稳自己的阶级立场,借助微媒体的力量,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各种微媒介,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必须加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严加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历史题材影视剧、学术刊物、网站、微博、研讨会、讲座和学术著作等散布种种错误的言论。

1859年恩格斯为马克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书评时就指出:“这种德国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11]。大学生群体思维最活跃,接触微媒体最密集,也是最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负面影响和煽动的群体,只有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才能更有力地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梅荣政,杨 军.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41.

[2]李亚员.关注和研究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内在机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7.

[3]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5(5):49-51.

[4]李殿仁.不能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们的根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2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7]习近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N].信息时报,2013-11-2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

[9]列 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5.

[10]列 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9.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虚无主义历史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