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朋辈辅导员模式浅探

2015-04-11王晓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王晓虹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1)

高校朋辈辅导员模式浅探

王晓虹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阳泉045001)

[摘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繁重,使部分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为了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引入朋辈辅导员模式。朋辈辅导员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其能够辅佐辅导员较好开展学生工作。

[关键词]高校;朋辈辅导员;大学生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24

一、问题的提出

1.辅导员与学生代沟问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当今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其思想观念受网络时代的冲击,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传销被洗脑、女大学生频频失踪等现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出现了代沟,而且这种代沟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时,首先选择向朋友倾诉(79.8%),其次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选择向专职心理人员倾诉的只占3.2%。这说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出现了“沟通难、难沟通”的问题,当学生有了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时,辅导员难以发现,难以进行及时干预,所以导致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不强。想要缩小这种本身固有的代沟问题,辅导员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根据学生有了问题找朋友倾诉多这一特点,辅导员要放下身架,以朋友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打开学生的心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朋辈辅导员的模式去解决一些问题。

2.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工作,会产生疲惫感、厌倦感。近年的多项研究显示,当辅导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感的时候,会出现很多身心方面的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下降等等,严重的会产生抑郁症、焦虑、失眠等身体问题,对学生工作无信心,害怕挑战,不思进取,影响辅导员的个人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 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可以寻找另一种工作的形式和方法,用同龄人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而且可以集思广益,增加学生工作的挑战性和创新性;还可以让辅导员蓄养力量,以便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朋辈辅导员模式的涵义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1969年,美国学者威兰德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研究的报告,成为这一领域的第一研究成果。所谓朋辈就是包含有朋友和同辈的双层意思。朋友是指值得信赖的人,同辈就是指年龄相当者。朋辈辅导就是指由经过短期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对周围的人提供心理辅导,包括鼓励、劝导、支持,与普通意义上的心理辅导相比,具有义务性、互动性、友谊性、简便有效等特点。高校朋辈辅导员模式就是在高校中运用非专业但经过短期培训的优秀学生作为学生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完成一些简单的辅导员工作。由同龄人担任辅导员,具有年龄相近、所关注问题相同等特点,所以双方在交流的时候更坦诚、更顺畅、更易袒露深层次问题,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朋辈辅导员的理论基础

基于社会学同辈群体的观点,同辈群体在社会学中是指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类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作为个人社会化的条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急需要找一个归属感强的环境。首先,同辈群体内部之间关系平等,便于交流,易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其次,同辈群体自身的亚文化成为了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约束的行为准则;再次,同辈群体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受周围人影响的占54.10%,写入党申请书跟着别人走的约占46.06%,而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受周围人影响的也占64.47%。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愉快、和谐、满足;反之,就会使人停顿、倒退。朋辈辅导员在辅导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创造一个真诚、关注、尊重、接纳的环境,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气氛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学生在这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会较大程度地敞开心扉,真诚沟通,解疑释惑,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朋辈辅导员模式的实践

1.精心挑选朋辈辅导员。挑选优秀的学生作为辅导员具有严格的程序。客观上要求学生成绩优秀,没有任何违纪处分;主观上要求责任心强,有工作热情,有相对稳定的人格、亲和力强并有一定学生工作的经验。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符合这些要求的一般以学生会成员或是班干部居多。然后通过自愿报名、辅导员推荐、系部考核等程序,通常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取,作为新生的辅导员,一个班级配备1—2名。

2.严格而规范地培训。培训的时间间隔要合理,内容要经过严格审查。常规内容是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心理咨询的简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辅导员的一些日常工作。培训的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必须是经验丰富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与相对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的学生工作者,包括主管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辅导员、学校心理工作者等。通过培训,要求朋辈辅导员达到以下要求:掌握简单的心理辅导技能,了解并解决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能够耐心地把自己的经验、见识、教训传递给学生,要将学生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活动。

3.灵活的工作方式。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当个别学生遇到问题,朋辈辅导员可以通过电话、上网、单独见面等形式进行了解和解决;面对班级方面的共性问题,可以协助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班级活动、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解决。

4.实效分析。(1)有利于解决师少生多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辅导员工作的负担。朋辈辅导员帮助辅导员处理日常的工作事务,例如统计某项活动时的学生人数、上传下达一些具体通知、督促检查班委的工作等等。特别是在学生较多的系里,这一模式的应用的确把辅导员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多出的时间可以做一些研究或是创新的工作。(2)及时掌握班级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及早干预和解决。朋辈辅导员身处学生宿舍、教室和校园中,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有些辅导员难以发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困惑,他们能及时观察到、感受到,这样可以及时给学生以帮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上报给辅导员,做好班级和辅导员之间的联络。(3)有利于新生及早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入学伊始,最先看到的是比他年长的学长,听到最多的是同龄人之间的话语,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是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有助于朋辈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辅导员无法替代的。他们的建议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通过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新生会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群体生活。(4)有利于激励辅导员去创新工作机制,便于师生沟通。通过朋辈辅导员,辅导员可以准确地把握各个班级动态,了解学生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不断给辅导员提出挑战,促使辅导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去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而不是“一刀切”,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是容易交流的,而不是难以沟通。

5.有待解决的问题。(1)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朋辈辅导员,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虽然选拔的程序严格,但是很多程序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人为因素大。在选拔朋辈辅导员的过程中,系里的辅导员多是根据对学生的总体印象与平时的表现来确定人选,而不是经过科学的考核。例如使用心理量表,了解学生的人格、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方式方法等。因此,会出现朋辈辅导员协作性差、主观性强,甚至在班级中产生拉帮结派等现象。另外,对朋辈辅导员的培训不够及时。对朋辈辅导员的经常性培训也是很必要的,辅导员工作要求高,特别是思政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专业性较强,要求他们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也应通过科学的考量。(2)朋辈辅导员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全面了解、随时跟踪、以纠偏补漏。辅导员不能完全把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学生一般对辅导员都有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是一种威信,也是一种凝聚力,这需要辅导员经常不断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把握动态。

总的来说,朋辈辅导员模式发挥了一定的工作效能,只是还需要不断地规范、更科学地进行操作,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教育科学,2012(2):73.

[2] Vriend TJ.High-performing inner-city adolescents assist low-performing peers in counseling groups.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1969,47(9):897-904.

[3] 赵孟营.社会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0-171.

[4] 李颖.关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研究——对绍兴文理学院1080名学生“同辈群体”影响的调查.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25-28.

[5] 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培训模式研究.社会工作,2010(7:下半月):24-27.

[收稿日期]2015-03-17

[作者简介]王晓虹(1978-),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96-03

A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Peer Counselor Patter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hong

(ShanxiInstituteofEngineeringTechnology,Yangquan045001,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task,college counselors need to constantly explore new work ideas and methods,including the study of counselors working mode.Peer counselor model is based on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exploration of new model,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work, this way of counselors′ work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eer counselors;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