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2015-04-11

关键词:校企精神院校

李 媛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偏重于专业技术领域,重点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来满足市场就业的需求。对专业技能的过度重视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此,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中提出了“校企文化互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这种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互动来改变高职学生的教育环境,为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这是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一、校企文化互动的基本内涵

根据最新版本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在划分上属于ISCED5B,是作为第三级教育中“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的一种特定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与全日制普通本科一样从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范畴中,但由于教育入口和培养目标的差别,高等职业教育在其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上有其特殊性。相对于全日制普通本科着重于理论上的通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则更侧重于培养某些特定的职业或职业群体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能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训练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固定在被动的位置上,僵硬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移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无法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高职学生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的。高职学生必须从单纯的知识移植中解放出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到为社会所需的知识。“校企文化互动”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高职学生毕业后无法与企业接轨的状况。校企文化互动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情境。这种新的教育情景所包含的系统课程与教学方式应符合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能力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和环节中,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努力贴近企业的真实需求,让学生领先一步进入职场,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所需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就业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二、校企文化互动对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意义

1.加强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近年来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已超七百万人,市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生想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自身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高职院校实行校企文化合作有利于树立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工作业绩的向往与追求,是对未来工作价值和目标的设想。高职学生需在在校的三年期间树立其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奋斗。其次,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方法,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对其职业的态度和看法,但由于市场经济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受到经济多元化的冲击,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追求出现偏差。而高职院校和生产一线之间的校企文化合作则有效的矫正了这些偏差,为高职学生提供生产一线的实习岗位,使其在实习过程中熟悉企业的管理文化及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及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2.加强校企文化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

首先,加强校企文化互动有助于高职学生实现“无缝”上岗。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就业上岗成为了高职教育的直接目的,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说,高职教育相当于就业教育。就业率的高低成为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最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这种特性使得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提出新型的教学方式。

其次,加强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目前来说,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企业要在这个大环境中求得发展,关键是科学的管理,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了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用人单位来说,创造利益成为了用人的根本目的,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成为了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的首要条件。而应聘者在进入企业后是否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迅速进入角色成了企业的考察的后期考核。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自我的定位不明确,而技能水平的欠缺和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成了求职的首要阻碍。为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的校企文化互动可以大大的改善这种状况,校企文化互动营造的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在学生日常教学和实习中渗透,潜移默化中使得高职学生自觉适应企业文化,并将企业的要求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树立起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敬业爱岗等优秀的企业精神,塑造出良好的个性品格,引导学生主动吸纳优秀的企业文化,缩短这一心理的“断乳期”,减轻不适症状。使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明确自我定位,并尽快适应企业文化、进入角色。

三、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

1.通过校企物质文化的互动使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上存在比较严峻的情况,追根究底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主要是受外部物质环境影响的,且大多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重点偏移,侧重于文化建设的设计与规模。要通过校企物质文化互动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一,需要优化配置高职院校的物质资源。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从多途径筹措资金,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专业的实训中心。优化教学设备使其与企业环境相互匹配和融合,营造利于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环境。其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之间合作频繁,使得高职院校急需一批具备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在职教师继续前往企业深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连接校企文化,结合自身阅历和经历,为高职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内容,提高职业素质。最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除却上文提到的高职院校应从多途径筹措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外,在振兴高职教育方面还需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投入资金和人才,改善目前高职教育在资金和教师方面存在缺失的局面。第二,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培养高职学生时应体现其特色。首先,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就业为其教育导向的,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是以学生为连接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处处体现职教的特色,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企业输送优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企业也应对职员进行定向培养,通过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塑造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其次,在校企物质文化互动中,要重视校企之间的环境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现代企业环境,建设合符企业要求的教育环境,为高职学生提高先进的教育环境,使之在就业时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

2.通过校企精神文化的互动使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从某种意义来说,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前提,而企业精神文化是作为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延伸。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做好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衔接,融合校园文化与以敬业精神、管理理念和合作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文化,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吸收企业优秀的精神文化精华。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意志和信念,它有着具体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院校应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将其融合进来,为学生树立起一种既符合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又符合企业精神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其次,高职院校应在办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使其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先进精神,如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敬业爱岗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学校可以创造机会使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前线进行实习,与企业联合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专业技能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通过校企制度文化的互动使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提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有其相通点,都是围绕着“管理”和“氛围”而展开活动的。以校企文化互动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需要校企制度文化作为保障。制度文化主要是对主体行为进行的规范和约束,表现为各种规章以及主体应遵循的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教育成企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培养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利用校企制度文化的互动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严格的校园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秩序和日常管理。高职院校在制定校园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使其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起到约束的作用。其次,要借鉴企业的制度管理经验,将企业制度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制度文化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利用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严谨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训进行规范,将这种高标准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尽早适应毕业后的工作要求。

[1]严雪怡,杨金土,孟广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J].机械职业教育,1997,(10).

[2]吴娴.校企文化互动与高职学生的素质提高[D].江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校企精神院校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拿出精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