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探究

2015-04-11王凌雁

关键词:医患信任利益

王凌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矛盾也日益突出,医方与患方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冲突关系。“拒医门”,“缝肛门事件”,职业“医闹”,病人家属蓄意伤害等事件频频发生,无一不拷问着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

深入分析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可以从源头来治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建立起医患间信任、和谐的关系。以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真正的保障病有所医,病能好医。

一、医患信任关系的释义

关于什么是信任,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对其有特定的理解。著名的社会学家Hosmer对信任所做的定义为“信任是个体面临预期损失大于预期得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做出的一种非理性选择行为。信任包括四个层次的内涵:即个人预期、人际关系、经济交易和社会结构信任。”而Ganesan则认为“信任是对合作伙伴的足够的信心,以至于依赖他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信任有不一样的定义,但社会学上的信任都强调了社会关系对给个体行为的影响,探究社会制度对信任形成的作用以及好的信任环境对好社会制度的形成的作用,都重视道德基础。

儒家道德模式的根本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血缘关系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即推己及人,形成了从自己推出去的一轮轮波纹式的差序格局。我国的信任结构因受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一般可分为两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建立在家族关系上的特殊信任和以共同信仰为基础,建立在社会制度之上的普遍信任。由于我国信任体系的差序格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体系内的信任程度要远远高于普遍信任。而医患间的信任属于普遍信任的范畴,其信任程度较低,信任的建立更多的依赖于良好的社会制度与道德基础。

从上文对信任概念的解释及我国特有的信任体系,笔者对医患间信任的理解为:在医患的相互沟通交往中,患者倾向于相信医方会选择对自已有力的行动而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医方面前,医方因相信患方会尊重及相信自己以至排除其他干扰而单从医学领域尽最大可能医治患者,医患间相互具有信心,坦诚相对。

二、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1.医生职业的特殊性

第一,专业性。医生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其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患者的病症。医生从事的是与人的生命健康相关的行业,要求医生必须高度的谨慎与认真,所以医生在对待病症,进行手术时往往不能具有太多的感情,以免因感情用事而影响其专业评判。但医生冷静的态度反映到患者的眼里则表现为冷漠,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医生的冷漠会造成其心理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愈,从而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认为医生不负责,不认真,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依赖及信任程度。

第二,长期性。大多数的医生从事医疗行业已有多年,他们常年累月,年复一年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本身对此已经麻木。而患者对于自身未知的疾病抱有极度担忧恐慌的心情,他们向医生喋喋不休的诉说着自己的痛苦,但碰到的是医生麻木的心情以及不耐烦的情绪。痛苦碰上烦躁极易产生矛盾,很多纠纷也因此而起,针锋相对,这便大大影响了医患间的信任程度,僵化了医患关系。

第三,技术性。医生在从事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其掌握的医疗技术。当今社会对医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对其技术的评价,所谓的权威都是医学理论丰厚,从医经验丰富的医生。一位医生只要没有过度的违反道德,即使其对待病人的态度没有与医生的职业道德吻合,但介于其高超的医疗技术,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并不会过多的影响患者对相对权威的信服,从而也不会影响医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众多的医者将其注意力放到了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与患者平等的沟通。

2.部分医生职业道德缺乏

第一,对待患者态度恶劣。从以上医生职业特殊性的分析,可以探究出医生对患者抱有冷漠厌烦态度的原因,虽然这样的态度产生有其产生的原因,但并不是说医生持有这样的态度是可以不去关注并尽力解决的。毕竟医生对患者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医生不仅要医病更要医心。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有部分医生对患者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冷漠,甚至发生了嘲讽、谩骂等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生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使患者认为医生并不会看到自己的痛苦,站在自己的角度采取对自己有利的医疗措施,因此患者也会选择不信任医生。

第二,向患者及其家属索要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有一部分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目的,而将掌握的医疗技术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在面对患者时部分医生会通过暗示、索取或胁迫的手段向患者索取利益。这让患者甚至整个社会都认为医生,乃至整个医院都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社会不再信任医生的职业道德,认为只有利益可以驱动医生,若不提供金钱利益,患者便会担心医生不会尽力救治甚至在救治过程中有一些违法行为,即使为医生提供了金钱利益患者仍会担心自己提供的金钱能不能满足医生的胃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会对医生极度不信任,病未治好患者认为是自己提供的物质仍不丰厚,即使伤痛痊愈,患者也不会太过感激医生而觉得是医生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所完成的行为。

第三,乱开高价药物。在近几年我国存在着以药养的情形,患者到医院就医时某些医生在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药品作用性能的情况下,有目的的为患者开取高价药品或者以高出市价很多的价格给患者开药,以谋取利益,使患者、家属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医生从药品中牟利的手段主要有:一是大开“回扣药”,开大处方,将药品采购垄断,二是假冒伪劣药品泛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因担心影响医疗结果多数就医者不会向医院主动索取收费清单,这也为医生从药品中获利提供了便利。

3.患方过分维权

第一,患者以其掌握的零散信息挑战医生的专业。当代的社会处于信息共享的时代,信息流通及普及的范围较广,患者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可以掌握一定程度的医学知识,患者便以此作为基础与医生对抗。当医生的专业判断与其说掌握的信息不同时患者便怀疑医生的专业。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同症不同医的说法,更何况患者通过媒体所接收的信息都是一些零散的信息,根本不能对自己的病症有所作用。由于患通过这些零散的信息与医生对抗产生纠纷,加剧了医生的烦躁情绪,患者表现出的对医生的不信任使得医生倾向于选择防备患者,从而使医患关系趋向于紧张。

第二,患方对医生的试探。在医疗市场中医方人员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而患方却不具备这些信息资源,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患者在就医时更加细心谨慎。部分患者会选择到不同的医院咨询诊断,并在同一医院内分别请不同的医生诊断来试探医生的诊断是否一致。这虽然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对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是对医生专业水平的不信任与不尊重,会造成医务人员的内心排斥。

第三,患者家属的过分干预。受中国传统家庭本位的影响,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患者的信息由家属共享,以便与家人共同决定。有时医生当然的认为家属的选择优于患者的选择。临床工作并不仅是患者与医生双方的互动,家属在其中也具有参与决定权。患者家属关心患者去询问监督医生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患者家属过分参与的情况,将医生所有的行为纳入其监督的范围之内,这会给医生造成身处监视当中的错觉,使其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以致于不能以平和的心态为患者医治。

4.社会事件的影响

第一,职业医闹等事件对医生的心理刺激。现在的社会出现一个新的行业“职业医闹”。有些患者在出现医疗事故后不问缘由将责任归于院方,通过激烈的手段向医院索取赔偿,造成医院蒙受冤屈,影响医院的声誉,并让主治医师承受心理、生计上的双重压力。让医生对患者持有怀疑防备的态度,医方对患者的信任程度降低。所以面对许多患者时,医方宁可选择不医或采取保守的措施,以避免是自己承担无谓的责任。医生在医患者时不是单从怎样对患者有利这一出发点考虑,而是要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纳入到评估当中,这样会使医疗效果大大折扣。求医无门,久治不愈会使得患者对医生丧失信心,产生怀疑。

第二,媒体选择性报道。在人们的意识里往往会过分关注小概率事件,媒体为获取关注度,抓住读者这一心理特点,对一些医生失德行为及患者蓄意伤害的行为进行大量甚至夸张的报道。让公众将视线都转移到医患的冲突之上。但其实,在医疗事业中大多数的医生能终于自己的职业,患者也能对医生予以充分的理解。媒体却没有或者很少对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时间进行报道渲染。基于媒体对不良事件的报道,在患者的潜意识里都觉得医生是不负责的,而医生认为许多患者为无理取闹。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去互动,极大程度会加剧医患间的紧张关系,使医患间的信任缺失。

第三,社会舆论对患方的支持。由于在医患关系中医方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及医疗资源,而患者却很少接触这些信息与资源,再加上医生的背后有医疗机构,患者却只有个人,医方在医患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在出现医患冲突的具体事件时社会舆论会普遍支持患者。而有些患者也会利用其“弱势”地位博取社会同情,引导舆论谴责院方,医院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往往会选择向患者妥协以息事宁人。院方在强大的舆论谴责之后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也让许多医生觉得委屈不值,从而会将这种情绪转嫁到其他患者身上。

5.社会整体信任度的下降

第一,经济因素。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引起一些人不择手段的追求经济利益,于是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便滋生出来。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利益分化的过程,虽然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其实现的手段是利益的差别,通过利益机制来实现个人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全面增长。在利益差别的社会现实下,确实有一部分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实现了自身的利益,这就对社会的道德产生了冲击,使道德对人的约束力大大削弱。不笑失德而笑贫的价值观念诱发更多的人通过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来追求经济利益,打破了社会的信任链条。

第二,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多元化,加剧了社会竞争,社会竞争固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丰富物资资源,但竞争的另一方面必然会形成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竞争对手互相打击,利用各种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在各种竞争手段中各种违背道德的手段应运而生。在医疗领域也存在着这样的竞争,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技术,降低医疗价格,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但医疗机构关注“经济领域”的竞争,导致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关注与评价减少,经济利益侵蚀了职业道德,医生职业道德缺失所以无法获得患者的信任。

第三,文化因素。我国的信任格局是特殊的差序格局,传统的伦理文化是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注重的是血缘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格局逐步向外扩展,家庭本文逐渐转化为关系本位。在现代社会,许多事情通过正常的制度程序手段难以解决,但依靠关系就可得到快速高效的解决。这表现在医疗领域,就是与医生有关系的患者可以得到合理的检查和治疗,而对没有关系的患者就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为了建立这层关系,患者就会找人或送钱,医患间的关系不在是靠各自的角色定位来建立,而是依靠其他的外在东西来维系,这样的关系必然不会形成足够的信任程度。

希望通过上述对医患信任缺失原因的分析,可以把握当前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以便从源头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建立起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

[1]亚历克斯·蒂奥著.大众社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宁丽红,陈晓阳.基于患方的医患信任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5).

[3]欧阳英林.医学伦理与医患关系中的信任性与可信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5).

[4]张竞超,李顺民.从信任角度及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医患关系[Z].中国医药指南,2009.

[5]向江平,陈平.信任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2003,(1).

[6]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冷明祥,陈亚辛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

猜你喜欢

医患信任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信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利益链与新垄断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