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

2015-04-11何静姝

关键词:翻译者译介当代文学

何静姝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是和中国进行文化交流最早的国家之一,这对于两国的影响毋庸置疑,不仅让对方更好地了解本国的文化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所以,文学交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方式。而在这个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译介和传播不仅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国际文化发展的桥梁。

一、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传播情况概述

众所周知,在中国,日本文学作品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如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而在日本,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受到了诸多日本读者的赞赏,如鲁迅的作品。由此看来,两国的文学都对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近几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日渐紧张,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交流却受到一定制约,但日本文学却没有因此而受到阻碍。目前,中国文学的译介水平还不能将本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呈现在外国读者的面前,同时翻译者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译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发展。令人可喜的是,自2012年,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荣获了诺贝尔奖,这让中国当代文学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尽管各界人士对于莫言的作品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但最终还是以莫言的作品征服了所有人,给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历史意义。自莫言荣获诺贝尔奖之后,其在日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对于日本的文学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译介形式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有哪些译介形式推动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发展呢?同时在译介和传播过程中又遇到哪些阻碍呢?而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的重要问题。

1.译介形式。通常情况下,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主要是通过文学杂志、报纸等方式进行介绍出来的。早期的中国文学都是在报纸或一些比较著名的杂志上进行介绍,如《新潮》等杂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在90年代后,不少、日本翻译家逐渐开始介绍中国的文学作品,同时还介绍中国的戏剧以及电影等,这些都对今后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该翻译会成立之前,他们是一支专门研究学术交流而组成的翻译队伍,并于1987年创立《季刊中国现代小说》,专门介绍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于中国文学的新动向十分关注,同时在创刊之前就已经开始定期举办读书会,分享读书后的感受。自2008年后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之后,至今已经专门介绍了140多位中国作家,大约320多篇作品。所以,这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还有中国文艺研究会和东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会,都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日本的发展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文艺研究会于1970年创立,其主要在大阪和日本京都活动,同时主要研究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其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和电影等。这也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日本的发展。而东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会则主要研究的是鲁迅和周作人等中国作家的作品。

最后,还有几位翻译家都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尽管这些翻译家并不是汉语研究的学者,但他们所翻译的作品面向日本大众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为其在日本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长期翻译中国当代小说的泉京鹿女士,还有早稻田大学的冈崎由美教授等,都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出版了很多日文版的作品。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途径有很多,但这种译介的途径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内容息息相关。

2.译介内容。以《中国新时期文学日译一览》进行译介内容为依据,其所收录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主要有汪曾祺、余华和迟子建等人的作品。而从翻译刊载的内容来分,可分为知识青年作家,先锋派作家和乡土写作的女性作家。对于知识青年作家来说,主要有史铁生、王安忆等;而先锋派作家主要有余华、苏童等人;而乡土写作的女性作家迟子建、池莉等人。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的刊物中介绍了很多关于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还有韩少功、王安忆等人的作品。由于每一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不一,可能在国内受到的看法也不一样,但在国外却能够受到较高的评价。就拿汪曾祺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主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如《安乐亭》就是运用较多的白描手法,描写了一群聚集在公园旁食堂的熟客的状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能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作家娴熟的笔致和独特的叙述能力。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苏童来说,其作品的选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伤心的舞蹈》,就是讲述文革时期的痛苦回忆,构思十分巧妙,这些都成为翻译者最感兴趣的事儿。还有新生代之后介绍的女性作家,如卫慧、朱文颖、金人顺等。例如卫慧的《向日葵》等都成为日本翻译家比较关注的对象。除此之外,中国当代作家80后和90后的作品也成为翻译界比较受到关注的一类作品,其中郭敬明和田原等人的作品在日本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传播在日本受到阻碍的原因

首先,缺乏良好的翻译。一旦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就很容易出现流失的现象。而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很难保留原来的语言风格,对于翻译的节奏和音乐感的处理也很难掌握,所以,翻译是否合理这就要归结于翻译者的译作能力、语言统筹能力和美学意识等,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好的作家需要遇到一个好的翻译,这样才能擦出一场美丽的火花。由此可见,翻译家和作家的关系是一个整体,二者缺一不可。但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无法避免,这也说明了误译研究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此,中国作家毕飞宇则认为,在文学面前,翻译家的感性占有重要地位,只要在感性的驱动下,想象力就像插上了翅膀,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足见翻译的总要性。尽管在翻译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译,但如果能够尽量保持作者作品原有的语言风格特点,同时翻译者拥有足够强大的写作能力,这样所翻译出来的作品才更加富有原汁原味的感觉。而翻译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了在市场流通的好坏,就拿中国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来说,它在日本市场上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主要由于翻译者没有足够的语言写作能力,同时日语水平也比较一般,最终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其次,日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依然在题材上进行有选择的翻译。这主要由于日本看重的并不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而感兴趣的是通过中国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状。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没有在日本市场出现“冷潮”现象。比如阎连科的《丁庄梦》,在中国出版后便被禁止再版了。而在日本便将该作品译成盲文,尽管如此,该作品依然不属于外国文学类别。在日本读者看来,他们可以通过这些被禁的小说看到真实的中国社会,而这也正是他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体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翻译。

最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日本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受到阻碍。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民族骨子里的“优越感”不断得到强化,认为日本在亚洲等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不少日本人觉得本国的作品比较优秀,甚至有些日本作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持有一种鄙夷态度,这足见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距离感,这也使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受到严重阻碍。

三、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中的注意之处

正如不少学者所说,文学的传播常常都是以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这也就说明中古当代文学一旦走出国门必将会遇到诸多阻碍。因此,国家国力是否足够强大以及作家的心态是否正确,这都影响了国家与国家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于文学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双向性,只有尊重读者的取向,同时有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跨越国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以莫言的诺贝尔奖为例,这在日本有两方面的效应,首先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销量直线上升了,其次就是日本大众逐渐开始关注莫言的作品了。所以,莫言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它不仅让日本大众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有了新的认知,而不是仅仅探寻中国社会的腐朽思想,同时还逐渐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特优势,让更多的日本及其他国家更加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相关动态,更加推动了中国和日本及其国家的友好交流,为中国的文学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途径有很多,同时传播方式也有很多,但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在日本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与翻译者的水平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所以,在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作品原有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的节奏及音乐感等方面,才能开拓一条新的文学道路,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成功进军日本及其他国家,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为中国文学走向国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张元.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受容情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吴赟,顾忆青.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探讨[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2,(5).

[3]谷川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J].中国图书评论,2011,(5).

[4]杨四平.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猜你喜欢

翻译者译介当代文学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