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原则探析

2015-04-1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礼貌谈话意图

王 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 710100)

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原则探析

王 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 710100)

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冗余信息。在外交场合下,外交辞令也是如此。作为外交交谈的一种技巧和策略,能够满足特殊的交际需要,并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在使用冗余信息时,一般应遵循目的—意图原则和礼貌原则,这样才能使交际双方更好地沟通。本文结合冗余信息理论,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外交辞令作为分析材料,对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原则做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冗余信息;外交辞令;语用功能;语用原则

一、引 言

外交工作中所使用的语言,通常被称之为外交辞令。它经常被外交人员广泛应用于各种外交场合,主要是通过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形式来完成交际。[1]一般情况下,外交辞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太直白,需适当增加一些含蓄、委婉、寒暄的话语来表达,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这些话语被看作是冗余信息。在外交场合中若能够恰当使用,既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又无损于个人乃至国家的利益。

二、有关冗余信息的理论背景

冗余现象这一术语最初源于信息论。信息论认为,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实际上就是交际双方相互传递信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通常会说出一些比需要理解的信息量多的信息,这部分信息被称之为冗余信息。[2]冉永平(2002)则将这样的信息称为多余信息或附加信息,即“说话者可能会提供一些不需要的或不重要的信息给听话者”。[3]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冗余信息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交际需要,说出一些超过交际需要最少需要量的信息。

在言语交际中,冗余的产生不但不可能避免,而且也不需要完全避免。冗余信息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字面上的冗余(直接呈现给听话者),另一种是话语隐含的冗余(需要听话者做一定的推理,才能得出信息),即通过语用分析得到的一种言而未尽,超出表面文字意义的含义。这一类型的附加信息对于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只要语境适当,发话人可利用任何可携带主题信息的载体发出想要发的任何信息。正如钱冠连所说,“说话者在交谈中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即说出超出需要量的信息,是一种交际策略。”[4]外交辞令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若在其中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不失为一种信息传递的积极策略。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外交辞令作为语料来源,对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做进一步的分析。

三、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

在外交场合下进行言语交际,说话人需依据特定的语境,根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恰当使用外交辞令巧妙表达自己的意思,借以提升对方的面子。在这种语用环境下,外交发言人就需要运用一些辅助性的话语来提升面子,在话语当中适当增加一些附加信息或多余信息说明事件缘由,借以缓解双方面子需求间的矛盾。而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使用则是谈话者建构话语的一种手段,有利于交际双方更好地沟通。本文将结合一些典型的外交辞令的例子,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

(一)委婉表达,推诿回避

在交际过程中,冗余信息客观上似乎违背语言的经济原则,造成一定的信息损耗。双方之间的谈话要受语境和身份关系所制约。因此,在交谈过程中,冗余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外交辞令中所使用的一些冗余信息,就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谈话者的目的和意图,使交际顺利进行。例如2014年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

记者问:继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访问了蒙古国。中方是否担心蒙古国向俄靠拢?

秦刚答:蒙古国处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中蒙、俄蒙都是山水相连的邻居和伙伴。我们希望俄蒙关系发展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也愿意与俄方和蒙方共同努力,实现地区稳定与发展。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中蒙已经达成共识,要在不久的将来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目前三方正就此保持密切沟通。

在上面的例子中,秦刚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因为该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已涉及到各国的和平相处,不方便做以应答,于是增加一些冗余信息,采用推诿回避的方式,利用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的状况作答,既委婉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又没有明确表示是否担心蒙古国向俄靠拢,很好地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二)巧妙应答,增强了解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双方可能会因为某些敏感问题而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调节话语气氛,谈话者通常会在谈话过程中恰当增加一些跟谈话内容不相关的信息,做到既不伤害对方,又使对方便于理解和接受,使彼此之间能够更好地了解。例如,2010年3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

记者问:西方国家已提出对伊朗制裁的新方案,中国会支持这个方案吗?

秦刚答:中方一贯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伊核问题,以维护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这符合各方利益。我们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解决伊核问题的外交努力,将继续致力于促和劝谈,为推动通过对话和谈判妥善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5]。

秦刚并没有对记者的提问直接作答,而是巧妙使用一些超出话语之外的信息来补充自己的谈话内容。本来只需回答支持或不支持就可以了,但他却通过中方对中东地区的一贯支持和主张等信息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谈话内容,发表自己的主张,他所补充的这些信息,可以被称之为外交辞令中的冗余信息,既巧妙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又通过谈话增强了中方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的调节了谈话人之间的气氛,使交谈双方的感情更好地得到沟通。

(三)寒暄应答,风趣幽默

冗余信息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作为社会制约的手段,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互相联系,互相协作,以达到和谐相处。在一些外交场合中,外交发言人某些情况下所传递信息,只是为了用来进行情感交流。从语用学方面进行分析,则被认为是一种交际技巧,文章中看作是冗余信息。在外交场合中,恰当的使用一些冗余信息,可以起到幽默风趣的效果。

例如有一次,周恩来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我国的建设成就。一名西方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略微思索后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8角8分。”众人一头雾水的样子,他又解释到:“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辅助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6]

上例对话中,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隐私问题,周恩来既没有回避也没有拒绝,而是以一种委婉寒暄、幽默风趣的方式来回答,他的回答中就附加了大量的冗余信息,不仅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有18元8角8分,而且还补充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10种辅助人民币,这样既没有泄露我们中国银行资金的储备秘密,又提升了自己我们中国人的面子。

(四)加强语势,抒发情感

在外交交际过程中,外交发言人有时为了增强语势,确保信息交流畅通,巧妙使用冗余信息进行反复强调,以便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如增强感情、突出意义,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温·丘吉尔1940年组建战时内阁,他在下议院演讲时说:

You ask,what is our aim?I can answer in one word:Victory-victory at all costs,victory in spite of all terror,victory,however,how long and hard the road may be.(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两个字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7]

这一例子当中,“victory(胜利)”一词相继出现了四次,使语势逐渐加强,后面三个都属于冗余信息,抒发了演讲者的感情,采用此句式使得演说很有力量,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使得人们坚信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这就是冗余信息妙用所产生的语用效果。

四、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所遵循的语用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双方为了确保交际的成功,需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外交辞令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目的—意图原则和礼貌原则进行分析。外交辞令通常涉及到国家利益(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敏感问题,谈话者有时不会直接回答对方所提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而是在遵守目的—意图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前提下,巧妙使用冗余信息,保证双方的友好和谐,使交际顺利进行。

(一)目的—意图原则

钱冠连最早提出目的—意图原则(1996),他说:“语用学对于言语交际的管制,只需两个原则便可以实现,一个是目的—意图原则,另一个是相关原则。”[4]189关于目的—意图原则,他这样描述:“(说话人)有了交际的总的目的,就会在说话中将目的分解成一个个的说话意图贯彻到话语中去,交际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果没有交谈的总目的,就不可能在每一个话轮中将目的分解成为意图,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就无法开始或者中途失败。这样就必须把目的—意图驱动的过程作为原则来遵守。这就是目的—意图原则。”[4]195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说话者通常受目的—意图的驱动,在说话过程中将目的分解成多个意图,交际就是说话人实现其目的—意图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会巧妙使用一些交际技巧,保证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冗余”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是谈话者表达自己目的—意图的一种方式。如在正式的外交交际过程中,有时所使用的外交辞令中就蕴含一些冗余信息,既能把意思委婉的传达到位,又能实现良好的交际效果。如2010年2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举行例行记者会:

记者问:中方曾表示反对任何公司向台湾售武,但台湾近日向欧洲公司购买了3架EC225型直升机,中方是否亦考虑对有关公司实施制裁?

马朝旭答: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据了解,有关飞机用于救援,我们将继续关注有关情况,特别是飞机的用途。关于售台武器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我愿代表我的同事秦刚和姜瑜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虎年快乐、万事如意!希望明年我们的记者会非常顺利、内容丰富;祝大家工作顺利,采访报道取得新进展![8]13-14

马朝旭对于记者的提问并没有从正面直接回答,如果这样回答的话,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对方的面子造成负面威胁,在此情况下,他巧妙地说了一些超出谈话内容之外的信息,以一种平和的口气含糊其辞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将这些与谈话内容无关的信息称之为冗余信息,既缓解了对于对方负面面子的潜在威胁,也没有直接表明中方对有关公司实施制裁的态度,只是用很委婉的方式来提升对方的正面面子以达到自己交际的目的。

(二)礼貌原则

目的—意图原则是言语交际中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则。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通过对人们交际现实的假设或解释和不断的推断和验证,在吸收Grice关于"会话含义"以及"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于1983年在他的《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礼貌原则”理论[9]。他认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应该将不礼貌的表达降到最低限度。他把礼貌原则分为六个准则: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谦虚准则、赞誉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10]Leech认为,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出于礼貌,某些话不便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人们的某些言语行为进行解释。在外交场合中,坚持外事礼仪是一项基本要求,即使面对矛盾冲突,谈话双方都要在遵循礼貌原则的前提下,使用一套温和委婉的言辞,我们称这套委婉的言辞为冗余信息,既要给对方留面子,同时也不能让自己的面子受到太大的威胁,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如2010年1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举行例行记者会:

记者问:最近有一些中国媒体报道称,有很大一部分网络袭击来源于美国。这是否意味着中方认为美国政府在幕后组织了这些“黑客”攻击?

马朝旭答:关于“黑客”问题,我已经明确表达了中方观点。第一,“黑客”攻击是全球性问题。第二,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黑客"攻击行为,中国的法律也不允许这样的行为。第三,中国历来主张并积极参与防止和打击“黑客”行为的国际合作,我想这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11]。

上面例子中,马朝旭就使用了Leech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原则,面对记者的提问,并没有直接肯定中国对美国政府的态度,而是在遵循礼貌原则的前提下,只是委婉表明中国对防止和打击黑客的一贯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调节了谈话人之间的气氛。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冗余信息,即礼貌原则制约下的冗余信息,这样既给听话者留有余地,淡化了听话者的负面印象,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五、结 语

冗余现象是外交辞令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外交实例,具体分析了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并提出了在外交场合中使用冗余信息时,一般应遵循目的—意图原则和礼貌原则,才能使交际更好地进行。但是冗余信息在某些交际场合中也有其自身的消极性,这就需要我们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使对外交际更成功更得体。

[1] 郭鸿.外交语言.[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

[2] 何星.冗余信息与语言理解[J].外语研究,2000(4):30-33.

[3]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81-84.

[4]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9-195.

[5]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EB/OL].http://calgary.chine.

[6] 易先飞,孙月霞.周恩来传奇[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7] 林素容.冗余现象的语用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

[8] 王娟.现代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6.

[9] 张伟.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162.

[10]孙颖,崔雪梅.试论语用学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0.

[11]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举行例行记者会[EB/OL].http://www.chinaembassy.ee/chn/ztlm/zgwjbfyrth/t653860.htm.

[责任编辑 王耀辉]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WANG Ju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00,China)

In daily communication,often using some redundant information.Diplomatic language is the same in diplomatic occasions.As a kind of skills and strategy in diplomatic conversation,redundant information of diplomatic language can meet special communication needs and produce certain pragmatic effect.Using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should follow the goal intention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so as to make communication better communication on both sides.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select som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as the analysis of material to make specif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redundant information;diplomatic language;pragmatic functions;pragmatic principles

H03

A

2095-770X(2015)03-0109-04

2014-11-01;

2015-03-07

王娟,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礼貌谈话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燕山秋意图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