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办转公办幼儿园现状的思考
——以广州民办转公办幼儿园为例

2015-04-11覃江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公办幼儿园幼儿

覃江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对民办转公办幼儿园现状的思考
——以广州民办转公办幼儿园为例

覃江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民转公幼儿园是指随着《国十条》的颁布,各地纷纷出现的从民办转为公办的幼儿园。民转公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但这些幼儿园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尽人意、教学的规范性不够、师资队伍建设遭遇瓶颈等问题。要提升民转公幼儿园保教质量,真正促进在园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民转公幼儿园;改制;规范化

一、民转公幼儿园的背景解读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一直是民办与公办共存。目前,广东与全国的众多省份一样,学前教育的办学主体依然是社会力量办园为主,在社会所占比例过小,难以满足适龄幼儿入学的需求。2011年,广州市共有1152所民办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74.42%。[1]15

在新的改革浪潮中,广州市的办园主体比例有了一些改变,这得益于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该文件颁布之后,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财政在“十二五”期间拨500亿专款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得到实施。在这个改革的关键期,全国各省(市)纷纷制定了第一轮的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广东省在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里,耀眼地提出了诸多发展规划,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到2013年,70%以上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具备相应资格、学历达标率达97%以上”,这样的指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可圈可点的。[2]30-31又如,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方面,提出了“到2013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60%以上,其余地区达50%以上”。为了达到计划的发展目标,文件明确指出:“每年新建一批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13年,各县(区、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趁着这股改革的浪潮,广州市诸多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园,如,天河区于2013年就有19所民办幼儿园转成公办幼儿园,并向社会开放学位,招收符合条件的幼儿入园。应该说,新改制的公办园对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问题起了极大的缓解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历史或现实的原因,这些新改制的公办园在机制管理、教育管理、教师适应等方面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与矛盾,尽管这些幼儿园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种种挑战。

二、民转公幼儿园的现状

通过观察与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广州民转公幼儿园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也有操作上的原因,简要说来,以下三个问题是当前民转公幼儿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创设:制约民转公幼儿园发展的基础前提

正如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提倡的那样:“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大部分民转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不少幼儿园对墙壁、走道及其他室内的布局进行了翻新,尽管原来的园舍整体布局没有改变,但这些局部的改造,包括新增的教玩具和活动区,也使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有了更好的物质保障。有的幼儿园还把楼顶的空间开辟成了户外活动场所,规划了植物角和动物角。幼儿园教室里的分区明显丰富了,材料也增加了,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变化,但是,我们也看到,民转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1.活动区的功能不明显

有的活动室分了建构区、美工区、角色区、感官区、阅读区、科学区等,但是在幼儿餐前餐后及专门的活动时间里,仍有不少幼儿找不到自己要去的区,或者不清楚在该区能做些什么?到了分区活动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幼儿忙着问:“老师,我要到哪里?我要做什么?”很明显,他们并不清楚各个区的功能,不明确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源于几个因素:各个区域的材料交叉重叠、简单重复,区与区之间的分界不明显;教师未清楚讲解各区的功能;幼儿还没有形成分区活动的良好习惯。

2.材料比较陈旧、单一、更换少

应该说,民转公幼儿园在改制后,投放的材料比以前多了一些,幼儿可以接触到的教玩具类型丰富了,但深入观察之后,笔者发现,这些材料比较陈旧、单一,很少进行更换。比如,有的幼儿园在餐前餐后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里,玩的都是雪花片,这些雪花片操作简单,是低层次的建构活动,幼儿玩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显得百无聊赖,有的幼儿甚至是手里拿着雪花片,但明显没有什么兴致,手也几乎不愿意动,干脆就在那儿和小伙伴聊天,聊天声音大了,教师就不得不去维持纪律,于是原本自由的活动时间依然需要教师不断地维持纪律,使活动不再有所谓自由、创造的性质。

据了解,有的幼儿园在不同班里投放的材料几乎是同样的,所不同的就是教师自己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教玩具,但是,由于教师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她们制作教玩具的时间也很有限,如果需要迎接评估,她们甚至得动用家长和幼儿来一起制作教玩具,即使这样,各个活动室的材料变化也不是很大。

另外,不仅材料单一,更换的频率也很低。有的甚至在经过一个学期之后,下一个学期依然在用同样的材料。我们向相关的园长了解情况,她们表示,民转公之后,上面的财政拨款只能用于专项用途,需要整改的环境必须经过上级批准。比如,某幼儿园今年维修环境的财政资金只能用于桌椅方面的维修,去年则是用于幼儿园内大型器材维修,维修上报与审批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中间的等待时间较长。

3.没有或很少布置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环境

不少民转公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但是教室里看不到相关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比如,有的幼儿园在进行“粤地文化风俗”的主题活动,但是教室里没有看到相关的粤文化图片,包括饮食、景点等照片,一些照片只是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拿出来作为活动的教具,但是活动过后就收起来了。其实主题环境的布置,是为了让幼儿对刚刚进行的活动能有经验上的联系与重组,也可以把幼儿的作品、手工等亲自参与的成品展示出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因为“与教育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饰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其内容、范围涉及五大领域中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关键经验”[3]287。如果增加互动的主题墙饰与环境的布置,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4.空间拥挤,布局不合理、不自然

由于民转公幼儿园的前身是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多为小区配套幼儿园,当时开发商在建造园舍时考虑不是很充分,园舍一般较小,活动室也较小,户外活动场地也不够大。有的幼儿园里,没有沙池、没有动植物角,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操场的地面全部用塑胶材质或是水泥地面,虽然已经有一些年头,可是还能闻到塑胶发出的味道,尤其是天气较热的时候。塑胶材质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这些场地已经失去了自然之美。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也远远没有自然的草地、泥地、沙地那样纯天然、无害。

另外,除了环境的不自然,拥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活动室本来就小,但是幼儿人数较多,一个班有30多甚至40人,空间就显得更为拥挤了。活动室分区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都无法开展活动量较大的活动,也很难开展包含较大肢体动作的游戏。

环境布局不大合理的地方,还包括有的幼儿园厨房所在的位置不合理,烟囱离幼儿的活动室很近,厨房里的味道常常飘到幼儿的活动室里来,这对幼儿的健康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二)教学规范化:制约民转公幼儿园发展的核心问题

民转公幼儿园在改制之后,遇到的最核心问题便是教学的规范化问题,这是衡量一个幼儿园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我们发现在教学规范化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1.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单一

民转公幼儿园在改制之前,为了吸引生源,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为了吸引家长,满足一般家长的需要,大部分的家长最在乎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学”到东西,幼儿园有没有“教”东西。幼儿园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需要,开设了众多兴趣类课程,让幼儿上各种兴趣班,其中有识字、背诵、数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事实上就是小学化的课程。改制之后,教育部门要求幼儿园的教学也必须改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实施五大领域教育,摒除那些小学化的课程和活动。在改制之初,幼儿园大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期:一方面,家长抱怨幼儿在园学的东西太少了,幼儿园要对家长解释改变教学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组织区域活动、分组活动、个别化教学等活动。部分教师还是原来民办园的教师,她们要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快速转变,这对她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新入职的教师更需要尽早适应这个工作岗位,否则难以胜任日常的保教工作,因此,为了方便管理,很多幼儿园会进行较多的集体教学活动,而在其他类型的活动上很少开展,或是开展了,但缺乏有效的指导。比如,笔者曾在一个幼儿园看到这样一幕:这一次的活动是手工,教师让幼儿捏橡皮泥,只是让他们捏成圆圈,其他的形状都不允许,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教师高度控制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创造需要,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及探究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这里的“多种形式”就指教学形式。

2.教学内容不合时宜

教学内容的选取非常考量一个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及其对教育掌控。笔者走访幼儿园后发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尽人意,有的内容过于小学化,比如,在中班进行10以内的加减,而且几乎都是教师在示范、讲解,幼儿没有操作。又比如,让幼儿在午饭前背诵古诗词,背《弟子规》,几乎背完才可以吃午饭。除了小学化的教学内容,还有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提升幼儿的经验和增加思维,甚至脱离活动的主题。笔者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

一个中班的教师组织了一次活动,名为“分礼物”。活动之初,教师拿出一袋玩具(里面是三种不同的玩具),说:“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大袋礼物,请你们来帮忙分好吗?”于是,幼儿非常兴奋。教师给了每个幼儿一张礼物清单,一个托盘,清单上面画着每种玩具的数量,幼儿需要按照手里的清单来分好礼物的数量。如,如果图上有青蛙6个,那么就要取6个青蛙来摆在托盘里。每个小组的“礼物”全部堆放在桌子的中央,教师说开始之后,幼儿马上开始抢“礼物”,顿时场面就乱了起来。于是,教师对那些一边抢拿“礼物”一边大声说话的幼儿说:“我不喜欢你,我取消你的资格。”但是说话的幼儿比较多,场面还是有点乱,不过,这个活动很简单,幼儿很快就摆好了。教师注意到有的幼儿不仅取了正确的数量,而且还摆放得非常整齐,于是教师表扬了幼儿。

之后,教师按照速度及纪律、是否合作等因素进行了排名,表扬了速度最快而且安静的小组。由于幼儿对与“5、6、7”相对应的数字还是能够很快掌握的,所以几乎全部幼儿都做对了。教师则让幼儿围成一排,分组报数,每组报到“7”之后,下一个幼儿则要从“1”开始报,报错的就得表演节目,由于数数的惯性,几乎每次应该重新报“1”的时候,幼儿都顺着说成了“8”,因此连续有幼儿被罚表演节目。正好一个很内向的幼儿报错数,教师让他站起来表演节目,他半天也没有吭声,场面顿时很尴尬。无奈,教师只好放弃,接着玩那个报数的游戏。后来又有幼儿被罚,幼儿说他可以表演唱歌,结果幼儿唱的是《小苹果》,全班哄堂大笑,场面开始热闹起来,大家跟着《小苹果》一起唱和扭动,教师也哈哈大笑,跟着幼儿一边唱《小苹果》一边舞蹈起来。

在这个“分礼物”的场景里,我们看到,活动的前半部分,内容非常简单,对幼儿没有任何挑战,因为所有的幼儿都能用很短的时间便把清单上的东西挑出来了,但这与“分礼物”的主题没有半点关系,因为幼儿完成之后并没有任何关于“分礼物”的活动,这部分的活动并没有提升幼儿的经验,也没有拓展幼儿的思维。后半部分的游戏,本来教师是想让幼儿进一步熟悉“7”以内的数数,但是后来演变成为一场热闹的广场舞,这部分依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可以说,这个活动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该班的幼儿。

3.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脱节

改制之后的幼儿园都很积极地推进五大领域的教学,也要求教师制定好每个星期的教学计划。我们在走访幼儿园时发现,每个班都有完整的教学计划,但是实地观察之后发现,很多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是脱节的,换言之,教师并不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甚至某个星期的计划上写得很满,但该周内并没有出现相关的教学活动。

4.师幼互动质量低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互动是师幼之间情感、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教育质量的保障。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刘晶波的研究表明,当时幼儿园师幼互动情况不尽人意,如今,很多幼儿园的师幼互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里指出的那样,随着中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师幼互动已经显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水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由以教师主导转向以儿童主导的活动”[4]55。但对于刚刚改制之后的幼儿园,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不久前的万圣节前夕,笔者曾经在幼儿园观察到这样一幕:

这一次的活动是让幼儿画南瓜,很多幼儿用橙色笔画出了自己南瓜,但有一个幼儿用蓝色笔来画南瓜,结果,教师看到幼儿画的南瓜,她非常不满意,随手拿起来,把幼儿的画纸揉成一团,狠狠地摔到地上,说:“让你画南瓜,南瓜是橙色的,你见过这种颜色的南瓜吗?”幼儿显然被教师的举动吓住了,不敢言语,低下头去,其他幼儿见状,也不敢说话。

这是一次不流畅的师幼互动,没有积极的情感和客观的信息,只有负面的情绪的发泄,以及不敢言的委屈。试想,这样的师幼互动之下,幼儿的自尊心、想象力又如何能得到保护和发展?而师幼互动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之中,每个互动的细节都可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既可能是积极的、正面的教育,也可能是消极的、负面的教育。可见,在每一次的师幼互动中其实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师资队伍:民转公幼儿园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质量是幼儿园教育的生命线。民转公幼儿园由于刚刚改制,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编制、待遇、教育能力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编制问题。目前,民转公幼儿园的大部分教师是没有编制的,只有园长等少数几人属“公办”编制。这是由于“转公”的速度过快,师资队伍不足,幼儿园从原有的教师中招聘,招聘进来的教师大多是合同工。

2.教师的待遇问题。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行业待遇低、流动率高一直阻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广州多数幼教的工资偏低,原因是幼儿园的经费靠上面拨款,教师的收入来源窄化了,因此,改制后一部分原来的优秀教师会跟着原有的老板“谋出路”,只有部分老师肯留下来当公办园教师。由于教师的工资待遇比民办园时低,致使部分教师有怨言,工作出现懈怠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民转公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对民转公幼儿园现状的思考

(一)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

首先,活动分区要明确,不同的分区应该有不同的功能,且投放不同的材料,避免交叉重复;要对幼儿讲解清楚各区的规则,并执行相关的规则。

其次,所投放的材料应该尽快更换,且不同年龄班投放的材料要有所区别。由于更换材料所需经费由上级批准,政府可以考虑缩减上报的时间,简化办事的流程,增加教师工作的热情。

再次,在进行主题活动时应该按照主题布置活动室内环境,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辐射力量,更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和幼儿的发展。

最后,对于全园的环境布局,对目前幼儿人数较多、空间显得拥挤的问题,可以考虑分组教学、分组活动。即全班可以分为两组,当一组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另一组可以进行教学活动或者分区活动,这样,拥挤的问题便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总的来说,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更多地从幼儿的视角来进行审视与调整。

(二)关于规范化保育及师资队伍建设

这两部分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一方面,规范化保育依赖于教师;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又有助于提高保育的规范性。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应该看到,民转公幼儿园的保育规范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角度来说,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明确的工资标准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培训机会,为幼儿园提供专业专职的教研指导人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保育教育能力,真正从幼儿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以顺畅的、积极的师幼互动来促进教学水平地提高。

[1] 刘霞.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经验与未来展望[J].教育导刊,2012(10).

[2] 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桂皖京粤可圈可点[J].领导决策信息,2011(08).

[3] 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 约瑟夫·托宾,薛烨,唐泽真弓.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M].朱家雄,薛烨,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张雁影]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ive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Transformation to Public Ones in Guangzhou

QIN Jiang-mei
(Educational School,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China)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to public ones has been undertaking in full swing after“Ten National Notice”taken effect.To a certain extent,they are helpful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of“difficult to go to the kindergarten”and“too expensive to go to the kindergarten”.Due to their special background,these kindergartens are still confronted with numerous problems,which mainly include poor environment,low teaching standard and inefficient teaching staff.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to public ones and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ly greatly on the proper solu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Solutions include:to construct children-oriented environment which is reasonable and humanistic;to enhance the level of normalization in child care and child education;to raise teacher treatment and to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the public kindergartens which transform from private ones;transformation;normalization

G520

A

2095-770X(2015)03-0053-04

2014-12-08;

2014-12-24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4Y18)

覃江梅,女,广西桂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公办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