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015-04-11李亚云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际大学生

李亚云

(陕西省行政学院 行政管理系 西安 710068)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以信息交流和物质互换为主要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彼此间情感联系的过程。人际交往的结果即人际关系,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题之一,据估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然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大学生中50%的人存在人际关系困扰,其中人际关系困扰比较严重的占23.7%[1]。另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2]。医学生中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高达47.8% ,其中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达 15.7%[3,4]。笔者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也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多、最常见的正是人际交往问题。本文拟从心理健康的视角,就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出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要认识并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人际交往于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人际交往才能积极开展。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人,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人际交往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还将直接影响其成功成才,乃至人生幸福。首先,人际交往影响个性发展。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即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良好的个性总是伴随着良好的人际交往,长期缺乏积极稳定的人际关系,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缺陷。其次,人际交往影响心理健康。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尼认为,神经症是人际关系紊乱的表现。人际交往具有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行为的作用,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通过人际交往,不仅可以获得友谊、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还可以更好地自我发现、自我反省、磨砺性格、砥砺品行,从而促进其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再者,人际交往影响个人成功成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5]。大学生若想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出众的才华,更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协调能力。最后,人际交往影响人生幸福。人生幸福建构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基础之上,而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足都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从物质层面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营造和谐心理环境,促使人充分发挥积极性,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丰富物质生活,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互通有无,奠定物质享受的基础;从精神层面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信任、友爱、团结、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人际氛围,升华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幸福感。

二、塑造美好的自我形象

美好的自我形象有助于大学生满足自尊,树立自信,提升人际交往的魅力,赢得好人缘。大学生塑造美好的自我形象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塑造美好的仪表形象。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美好的仪表形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容貌、体格、体态的协调美,二是修饰、服饰、外型设计的妆扮美和情操、智慧、修养的内涵美。人际交往中,仪表表达出的意义胜于语言,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素养,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孔子曰:“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大学生应注重以朴素、大方、整洁、得体的打扮修饰仪表,以期在同等条件下增加人际吸引。

2.积极发展个人才能。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卓越的个人才能给自我形象增光添彩,再从人际交往的本质看,有才能的人总是能给交往对象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有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大学生应好好把握大学生活,纵情遨游学海,全面历练才能,切实提升人际交往的魅力。

3.优化个性品质。人际交往深入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人格的碰撞,个性品质的魅力就得以彰显。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具有更加持久、稳定、深刻的人际吸引力。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进行人际选择时,主要考虑的个性品质有:具有较好的合作性,能谦让,懂得体谅;能够就思想观点方面的问题敞开讨论,而不固执已见;思想比较成熟,可以给人以帮助;热情坦率,愿与别人谈心里话;性格活泼,爱好活动;考虑问题经常以大局为重,而不自私自利;对自己应完成的工作抱有责任感,能善始善终;能正确认识自己;思想活跃、有理想、有创新精神。大学生要提高持久的人际吸引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努力培养有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品质。

三、主动克服人际知觉的偏差

人际知觉在交往中起着导向作用,它直接影响人对交往对象、交往深度及交往策略的选择,影响人际交往的过程和结果。然而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他人及交往过程等方面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认知,即人际知觉的偏差。大学生常见的人际知觉偏差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初次对人产生的知觉印象往往最为鲜明和深刻,常有先入为主的特点,一经建立,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近因效应是指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就是人们用已知的事物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现象,通俗地讲就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刻板效应是指根据交往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典型特点,机械地将其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的某些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等投射或强加给对方的现象,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好恶、相似的观点,典型的投射效应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些人际知觉的社会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不可回避的,尽管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主观、孤立、静止、片面地而不是客观、联系、发展、全面地看待问题,由此而获得的人际知觉信息往往趋于片面化、歪曲化。因此,大学生一方面可以把握时机,恰当利用这些人际知觉效应所提供的信息应对当前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则应理性认识、主动克服其所提供的片面、不正确的信息对人际交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人际交往向理性、积极的方向迈进。

四、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1.择善原则。大学生应注重选择交往对象和交往行为,不可盲目交往,不仅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更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大学生要考虑自己与交往对象需要的满足和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和他人,不仅要在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是与非之间进行质的选择,更要在善于善、真与真、美与美、是与是之间进行量的选择。青年大学生处在学校与社会的交叉点,对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缺乏切身体验,坚持择善原则才能避免人际交往的不利影响。

2.平等原则。平等,顾名思义,就是把别人放在和自己对等的位置与他交往,既不低人一头,也不高高在上,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渴望理解和尊重。大学生尽管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个人能力、经历和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但在人格和精神上是平等的,只有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和兼顾双方的利益和感受,平等交流互动,人际关系才能长久。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

3.尊重原则。尊重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自尊,二是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和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平等地位。尽管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人在气质、能力、性格、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正所谓“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与人交往要做到“高上等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相互尊重,才是交友之道。

4.宽容原则。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厚道,对他人予以充分的理解、体谅,不求全责备,多看他人的善和功,多想他人的思与德,宽以待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爱好,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人交往时,不能用一种标准要求他人,更不能苛求他人,要学会宽厚待人,求同存异。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苛求他人就是苛求自己,不宽容他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宽容。《尚书·陈君》说:“有容,德乃大。”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紧张和矛盾。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调和,只有秉持“宽而疾恶”的中华传统道德,才能使宽容真正成为良好人际交往的助推器。

5.诚信原则。诚信包含两个方面,即真诚和守信。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只有以心换心,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建立信任感,为进一步深入交往奠定基础,而“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永远交不到真朋友的。守信,就是讲信用,它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人更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回”、“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无信非君子”的交往精髓。诚信是一张无形的名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一个“信”字,说真话,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实践诺言。

6.互惠原则。即通过交往使双方都能满足需要,得到利益和实惠。人际交往的核心就是需要的满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遵循互惠原则。互惠就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进一步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奠定基础。事实证明,交往中互惠性越高,双方的关系越稳定和密切,互惠性越低,双方的关系越容易疏远。

五、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人际交往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主动交往。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主动与人交往,主动交往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技巧。大学生经常与老师、同学保持联系,大胆与陌生人交往,主动关心、帮助别人,敞开心扉与别人交流思想情感,都可赢得好人缘。

2.善用赞扬和批评。赞扬能释放人的能量,调动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表达对别人的赞扬,能够增进人际吸引力。大学生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恰当、具体地赞美别人,激发情感共鸣,营养人际关系。与赞扬相对的是批评,人际交往中如果一味只是赞扬,或者对对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态度含糊,也会留下不够真诚的交往印象,影响人际关系的深入发展。而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的批评既可以促进对方进步,还可以积极影响交往效果。

3.富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通俗地讲就是爱心、同情心。大学生应积极释放恻隐之心,在相互帮助中收获好人缘。在他人遇到困难或身陷困境时,及时给予同情和理解,伸出援手,传递温暖,激发交往愿望,不仅可以迅速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关系,还可以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自身价值,体验根植于价值感土壤的实实在在的快乐、自信和幸福。

4.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其实质是设身处地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它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以增进理解,沟通情感,这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大学生若能学会经常换位思考,就能更多发现他人的价值,以尊重、信任、宽容、帮助取代轻视、怀疑、怨恨和指责,从而改善和拉近人际关系。

5.恰当称呼他人。卡耐基说:“一个人的名字,是他的字典里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声音”。可见,用心记住、适时使用别人的名字,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技巧。在生活中,交往对象往往是和我们有工作关系或亲属关系的人,或是已经建立了密切联系的朋友、同学,这时,恰当运用称呼就显得格外重要。恰当称呼他人意味着对他人的充分尊重,也是人际交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6.有准确的角色意识。人们在特定的活动领域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由此规定了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职能及行为规范,也体现了他的个性心理特征。准确的角色意识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角色定位清晰、准确,恪守做人的本分,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自觉遵守社会角色所规定的人际交往秩序,才能与他人和平共处,和睦共处,发展良好的关系。大学生交往失败的原因往往正是没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导致误解滋生,摩擦不断。捕捉准确的角色,严格把握角色的规定性,并适时适当转换角色,是大学生彼此理解、相互谅解的前提。

7.保持适度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这个美生发于彼此之间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如果抹煞人际距离,不分彼此,就可能丢掉分寸,不拘小节,随意侵入别人的私人空间,造成不悦、误会或摩擦。有人说得好:“交友之道,宛如观荷。亭亭如盖,盈盈欲开,最宜远观。而香随风送,无语沁人,至臻妙境。若太过近前,反见残枝枯叶,腐水囤积,不免败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都有一方荷塘,我观彼荷,彼观我荷,自悦与悦人,享受悠悠与宽阔”。可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

[1]牛华伟,唐继亮,龙文祥等.大学生身体自我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J].卫生软科学,2011(6):416-421.

[2]孙莉.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意义及途径[J].河南教育,2008(9):97-98

[3]张献岭.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5-68.

[4]汪雪莲,许能锋,杨德辉,等.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50.

[5]吴美娟,张震宇等.沟通助你好人缘[M].心理与成长.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01

猜你喜欢

人际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搞好人际『弱』关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