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2018-10-25沈潘艳,万黎,夏凌翔
沈 潘 艳,万 黎,夏 凌 翔
(1.西南科技大学 法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3.重庆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市 400715;4.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重庆市 400715)
一、引 言
人际特质是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种类[1]。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外倾性被认为是最典型和最基本的人际特质,可以涵盖大多数已经提出的人际特质[2]。人际特质涉及人际交互倾向和认知模式[2,3],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与行为,如人际环形理论涉及的人际特质(如热情关爱)就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密切[4,5]。大五人格与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也发现,外倾性、宜人性都能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且在大五人格的五个因素中,宜人性(特别是顺从和诚实两个子维度)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外倾性(特别是热情子维度)[6,7,8,9]。由此可见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确实密切。已有研究提示,立足中国文化的人际特质很可能对西方学者立足西方文化提出的人际特质有所补充[10,11]。因此,本研究试图更全面地考察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即在检验外倾性、宜人性与人际信任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新近提出的立足中国文化的人际自立所包括的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能否独立于外倾性与宜人性这两种西方学者提出的典型的人际特质而存在。
人际自立是利于个人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人际人格,包含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五种相对独立的人际特质[12]。人际独立指自己从事基本的人际活动的倾向与能力;人际主动指主动与人交往;人际责任指对人忠、信;人际灵活指权变与现实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倾向与能力;人际开放指积极容纳他人[13]。人际自立是我国文化所重视的积极人格品质[14],其中人际责任涉及人际忠诚,人际灵活涉及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开放涉及积极接纳他人,这些人际行为均需以对他人的信任为前提,因此从理论上可以假设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都与人际信任有关。此外,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与宜人性一样都属于亲社会特质,如上所述,宜人性可以预测人际信任,据此也可以推测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也与人际信任有密切关系。人际主动与外倾性的子维度热情和合群有类似之处[15],且人际主动与外倾性的功能有类似之处[16]。如前所述,外倾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推导,人际主动也很可能与人际信任有关。人际独立主要强调的是自己独自地从事人际活动的倾向和能力,应该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不大,因此在本研究中不涉及。
人际自立包括的特质既与西方学者基于西方文化提出的人际特质有类似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如人际主动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类似,但是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等人际自立特质则被认为涉及大五人格所没有包括的中国文化特别重视的人际特质要素(如忠诚、权变和接纳等),具有独立于大五人格的积极功能[14,15,17]。已有研究发现,在对抑郁等心理症状的预测上,人际责任等人际自立特质就具有独立于大五人格的负向预测作用[15]。因此,本研究假设,在控制了宜人性、外倾性这两种与人际信任关系密切的人际特质后,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人际灵活这三种人际自立特质仍能预测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被界定为“个体认为他人或团体的言辞、诺言和书面陈述等通常都是可以相信的倾向”[18],是对他人普遍意义上的信任感[19]。由于信任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易受伤害的特点[20],当信任方(trustor)在对被信任方(trustee)实施信任之前,都会对被信任方的可信度(trustworthiness)进行评价。据此有学者甚至提出,信任的产生源于信任方对被信任方是否值得信任的信念与判断[21],个体对他人可信度的感知和判断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主要因素之一[22]。当个体评价并判断他人是有能力的、诚实的、善良的、正直的,人们就会倾向于信任他人;反之,则不会信任他人。如有研究发现,在信任游戏中,被试会投资给面孔被感知为可信的人更多的钱[23-24];学经济学会使个体逐渐接受和认同他人的行为都是基于自私和功利目的的人性观点,从而导致人际信任水平下降[25,26]。他人可信度的评价是个体对他人进行评价的一个具体方面或维度,从理论上可以推测,其会受到个体总体上的一般他人评价的影响。因此,个体的一般他人评价很可能也会对人际信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推测,人际特质可以预测人际信任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某些人际特质会影响个体的一般他人评价,并进而影响人际信任。也就是说,一般他人评价在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之间起中介作用。
积极的关系图式被认为是人际自立的基本认知单元,高人际自立者被认为具有积极的他人图式[16,27],因此高人际自立者会对一般他人有积极的态度和评价。据此可以认为人际自立特质很可能也可以通过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来预测人际信任。
总之,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在控制了宜人性、外倾性这两种西方人际特质后,人际自立的哪些特质仍然能预测人际信任。第二个目的是考察人际特质、一般他人评价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模型。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所大学的1 4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被试1 326人,其中男生655人,女生671人;文科生486人,理科生498人,工科生341人(1人未填)。被试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19.68岁(SD=1.15岁)。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ISSS-US)
该量表是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ISSS-AS)[13,14,28]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通过修改部分原有项目的表述和增加20个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项目形成的。采用5点评分,得分越高其相应的人际自立特质水平越高。由于本研究不探讨人际独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因此未使用人际独立分量表。在本次调查中,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4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0.78、0.83和0.79。
2.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
该量表由Rotter编制,包括25个项目,测量了考试、选举、司法纠纷等各种情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父母、同伴以及一般人群等各种社会角色[18]。采用5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人际信任倾向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3.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
该量表是大五人格问卷(NEO-PI)的简化版[29]。本研究仅使用外倾性和宜人性2个分量表,共24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本研究中,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7和0.66。
4.一般他人评价量表
根据Abele等人的研究[30],我们将一般他人定义为:个体认识但关系一般的人。根据这个定义自编了“一般他人评价量表”,要求大学生以“与你的关系一般,你们除了会在课堂上遇到,基本上就不会再碰面或联系”的同学为对象,采用形容词评定法对其进行1-6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该同学越符合该形容词的描述。形容词的选择借鉴Ford等人的研究[31],共10个,其中积极词和消极词各5个。本研究中,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8、0.59。
(三)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担任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被试独立完成问卷填答,问卷当场回收。采用SPSS15.0和Mplus7.0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建构。
三、结 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人际自立、宜人性、外倾性、一般他人评价、人际信任的单因素模型的所有拟合指标均很差,表明变量间无法抽取出一个公共因素,提示本次调查的变量之间不存在较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一般他人评价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对人际自立的四种特质、宜人性、外倾性、一般他人评价、人际信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人际开放、外倾性、宜人性与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和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
表1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性(r)
(注:*p<0.05,**p<0.01,***p<0.001)
(三)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了考察人际特质、一般他人评价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模型,利用Mplus7.0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人际特质为自变量,人际信任为因变量,一般他人评价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模型检验,逐步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并删除与人际信任、一般他人评价均无路径连接的人际主动后,最终获得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拟合良好,χ2/df=1.592,p=0.111,NFI=0.996,TLI=0.993,CFI=0.999,RMSEA=0.021,SRMR=0.011。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样本数设定为1000,结果显示,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在宜人性、外倾性、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与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1,0.03),(0.01,0.02),(0.002,0.02),(0.01,0.04),说明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在宜人性、外倾性、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与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显著。
四、讨 论
(一)人际特质、一般他人评价、人际信任间的关系
表1和图1的结果显示,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类似,宜人性、外倾性均与人际信任有关[6,8]。宜人性和外倾性能正向预测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宜人性能负向预测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高宜人性个体友好、利他,高外倾性个体热情、乐群,这样的人格特点有助于他们形成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表1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自立的四种特质均与积极、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有关。图1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宜人性和外倾性后,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仍能预测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仍能预测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这基本支持我们的假设以及人际自立特质具有积极的他人图示的理论观点[16,27]。这些结果还提示,不同的人际自立特质在对一般他人评价的影响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功能,如人际灵活很可能主要是促进对他人的积极评价;人际责任主要是可以减少对他人消极的评价;人际开放则既能促进积极评价,也能减少消极评价。这提示,人际灵活主要涉及的是对他人的积极图式,人际责任主要涉及的是对他人不形成消极图式,人际开放则既涉及积极图式也涉及消极图式。不同人际自立特质的他人图式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表1的结果还显示,人际自立的四种特质均与人际信任有关。图1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外倾性、宜人性后,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仍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人际信任,人际开放和人际责任能够直接预测人际信任。这提示,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这三种人际特质都具有外倾性和宜人性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这与本研究最初的假设基本吻合,也进一步支持了人际自立特质具有独立于大五人格的积极功能的理论观点[15]。人际开放、人际责任能够直接预测人际信任,可能是因为根据投射理论,个体会将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投射到他人身上,并相信他人也会如此对待自己[32]。高人际开放者会将自己积极容纳他人的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高人际责任者会将自己对他人忠诚、诚信的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认为他人也是值得信任的。
此外,表1的结果显示对他人的积极和消极评价均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相关,但是图1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和人际特质之后,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不再能预测人际信任。这些结果部分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即仅在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这两个特质上支持了一般他人评价中介模型。仅有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在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间起中介作用是之前未曾预料的。为了进一步考察这种效应,我们仅将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和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作为预测变量纳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仍然不能预测人际信任。这提示,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和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作用有交叠,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不能独立于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预测人际信任,这可能与人际信任主要涉及的是对他人的积极态度有关。此结果还提示,增加对他人的积极评价能促进人际信任,但减少对他人的消极评价对促进人际信任的作用可能不大。
(二)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考察一般他人评价在人际特质预测人际信任中的中介作用。如上所述,宜人性、外倾性、人际灵活、人际开放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人际信任,这部分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说明一些人际特质确实可以通过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来预测人际信任,以及在控制了西方学者提出的最典型的两种人际特质(宜人性和外倾性)后,人际自立特质(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仍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人际信任。同时也提示,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并不能在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在那些与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关系更密切的人际特质中才会表现得更明显。宜人性、外倾性、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就是与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关系更密切的特质,而低人际责任是与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关系更密切的特质,因此不能通过一般他人评价来预测人际信任。此外,人际灵活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仅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来实现,这提示,对于某些人际特质来说,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是它们预测人际信任的主要路径。
人际特质可以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来预测人际信任的结果还提示,人格不仅可以通过与信任关系更直接的对他人的可信度评价来影响人际信任,还可以通过更一般的、抽象的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来预测人际信任。因此,可以进一步假设,人际特质可以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和他人可信度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预测人际信任,即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可以影响他人可信度评价,今后可以针对这一假设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