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电大工科专业“校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5-04-11郭翠镟李广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技师工科办学

郭翠镟 李广生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海珠区分校,广东 广州 510260)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逐步融入世界市场,国民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从外延式的粗放型向内涵式的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从主要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转换。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性的特点,使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方面大有作为。因此,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为工科开放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大多数基层电大的办学仍然以文史类、财经类专业为主,工科专业教育相对欠缺,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电大大多不具备工科办学所需的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

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民办高校崛起,名校纷纷发展远程教育,社会办学更加多样化,使电大的招生形势日益严峻起来,招生情况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层电大的生源萎缩尤为严重,部分以高中生源为主、以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基层电大招生逐步陷入困境,规模不断减少,甚至难以为继。[1]作为基层电大之一,海珠区电大也面临着同样的招生困境:2004年,学校开放教育招生人数达到了3500人的最高峰;2005年,成教系统招生大滑坡,遭遇低谷,学校开放教育招生下滑了2000多人,对于基层电大的发展而言,寻找一条平稳发展之路至关重要。[2]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珠区电大自2007年秋季起开始与广州市技师学院这所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校实施工科专业的“校校合作”办学,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高技能人才+大专”的合作办学模式,从而既提高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职业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真正共赢。

二、基层电大工科专业“校校合作”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工科毕业生而言,工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却更显重要。据有关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早期的开放教育理工类专科毕业生当中就有不少因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而被就业单位拒之门外,因为他们在校期间所学到的更多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而甚少有参加实训的机会能让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不可否认,办好工科专业需要在师资配备和实训环节方面大量投入,而基层电大依靠自身的办学力量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因此,跟拥有雄厚的工科师资和完备的实训设施的技师学院合作,就能通过共享师资和实训设施来弥补基层电大在工科办学条件上的不足,由技师学院实训室的指导老师直接担任电大工科专业的实训课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工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有利于推动工科专业教学改革

海珠区电大与广州市技师学院合办工科,也有利于推动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可以进一步优化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好地衔接技师学院为高技工所开设的工科专业课程,并根据高技工职业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部分自设课程。其次,可以丰富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如:数控专业的《数控加工工艺》和汽车维修专业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理论讲解和PPT演示,学生恐怕会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但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到实训室进行观摩并进行必要的现场讲解,再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操作训练,则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其感性认识,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者,可以促进工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技师学院的工科教师队伍中不乏全国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和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工科教学经验,还具有丰富的工科技术岗位工作经验,他们加盟电大工科教师队伍,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壮大电大工科专业的师资力量、优化电大工科专业的教师结构。

(三)有利于提升工科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作为国家级重点技校,无论是在师资配备方面,还是在实训场地和设施设备方面,广州市技师学院都有着十分优越的工科办学条件。通过与技师学院合办工科,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工科优质资源,努力弥补电大工科办学条件的不足,必然能大大提升电大工科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基层电大工科专业“校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强强联合”原则

企业要发展,员工是主体,人才是保证。国以才而立,企以才而兴。没有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就没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没有全员素质的整体提高,就没有企业的全面上水平。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他们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将设计、决策、规划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技术型人才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技能型人才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进行工作,其中的高技能人才随着层次的提升,智力技能的含量也在增加,逐步成为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我国已是制造大国,正努力由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业,需要大批手脑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是因为他们为企业提供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由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业,这类学生突显出一个明显弱项——因学历偏低而使他们无法顺利成为高技能人才,更阻碍了他们向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

海珠电大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以“多层次、多项目”办学发展思路,使学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在2007年以前,校领导班子已敏锐地觉察到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必将影响海珠电大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以管理类专业招生为主的各基层电大必将受到冲击。由此提出了与技师学院合作办学,走“强强联合”合作办学之路[3]。

(二)整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首先,对工科各专业的专业规则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技师学院职业教育的特点。所谓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减少过多的理论和推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增加实践的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无缝对接。教学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就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其次,安排的课程充分考虑在校生已学课程内容,力求避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学习同一类课程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适合职业教育的专业规则的制定要难于开放教育专业规则的制定,其难度主要在于课程要紧扣生产实际,同时又要高于生产实际,确保学生毕业后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力量。

经过整合,采取周一至周五按照技师学院要求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周六日按照电大要求进行开放教育课程的学习。开放教育专科专业统设课程和省开课程按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要求实施教学,同时双方相同或相近课程技师学院承认电大考试成绩,实施一次教学同时产生两个成绩的方法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负担。技师学院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高级技能证书,而电大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中级技能水平,因此电大承认技师学院的实训教学成绩,两校合作巧妙地解决了各自的不足之处,既扬长避短又取长补短,使双方达到了共赢。

(三)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

以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数控加工操作实训》为例。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必修核心实践课程,是以数控机床为实训平台,以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工件加工与检测为核心内容。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相应工种中级工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技师学院周一至周五的数控加工中心实训,让实训教师示范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编程、程序输入和装夹定位,现场讲解,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际操作机会。经过两个学期紧凑的学习,最后学生们都先后顺利考取了数控加工中心中级技能证书和数控中心高级技能证书。

(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组织教学

目前对技师学院学生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安排。

一种是“2+3”的生源,即完成前两年的中级工学习后继续读三年高级工学习的学生,后三年同步读开放教育专科。这种学生经过两年中技的学习,专业课程基础较好,而文化课程基础较差,因此在专科阶段学习过程中,为了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他们相对薄弱的文化课程上适当增加课时,为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补习;而对于他们比较擅长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重复学习的感觉,适当减少授课课时。以数控专业学生为例,他们因数学基础较差,所以非常担心《微积分初步》的学习,我们就采取先帮他们补习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然后再转入专科阶段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另一种是应届的高中生源,在读技师学院的同时同步读开放教育专科。因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文化课程基础较好,但又因未接触任何专业课程,所以专业课程基础相对较差,这种生源就采用适当减少文化课课时而增加专业课课时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该类生源的数控专业学生为例,由于技师学院教学计划中第一学期也开设课程《机械制图》,所以专科阶段的学习原则上将《机械制图》放在第二学期开设,这种调整使高中生源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专业课程,增强了学生们专科阶段的学习信心,从而也同样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四、基层电大工科专业“校校合作”教育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工科办学规模稳步增长

为了把工科合作办学项目做精做强,使之能持续稳定发展,海珠区电大校领导特意构建了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并根据技师学院学生的上课时间和专业基础合理安排电大工科专业的教学,确保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不断提高应用知识和应试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合作,技师学院对两校的合作办学成果非常满意,因此逐步扩大与海珠区电大合作办学的专业范围,而双方合办的工科招生人数也在稳步发展。(见图1、图2)

图1 海珠区电大与广州市技师学院合办工科历年招生专业数

图2 海珠区电大与广州市技师学院合办工科历年招生人数

(二)工科学生就业率高

工科学生在毕业时因同步取得了高级技能证书以及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证书,比只有高级技能证书的学生有了更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比只有专科毕业的学生有了更强的操作技能,其职业发展情况更好,从而倍受各企业欢迎。不少学生早在毕业前已进入企业实习并凭借其突出的表现被企业留下成为正式员工,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无缝接轨。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合办工科专业的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而他们的薪酬起点比只有高级技能证书或只有专科毕业证书的学生至少高出20%。

(三)为学校谋得新的发展空间

海珠区电大及时迈出了与技师学院合作办学的步伐,并一直努力坚持办好工科。因此,近年来,当其他基层电大招生人数普遍下降的时候,海珠区电大还能保持每年1000人以上的招生规模,校校合作的工科专业为学校开拓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使学校得以持续发展。

(四)为深入探索合作办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合作七年来,效果初现。实践证明:随着企业对一线技能人才学历的重视,具备专科学历和高级技能证书的学生更受企业的欢迎,学生们刚毕业凭着高级技能证书就能及时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也因为有了专科毕业证书,为他们以后继续提升学历打下基础,为他们以后走上管理岗位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真正达到了合作两校、学生及家长以及企业都满意的效果,实现了多方共赢。合作办学不只一家,今后可能有多家,合作方式和模式都可能不同,工科的合作为今后多院校、多方面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基层电大工科专业“校校合作”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一)实训设备及师资不足

基层电大欠缺相应的实训设备、实训指导老师和资金,不可能在实训方面大量投入,所以在与技师学院合作的同时必须严重依赖对方的实训师资和实训设备,一旦出现技师学院的教师工作繁忙或实训场地无法安排,必然会影响到电大的正常教学,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因此电大教学人员经常需要提前一个学期将下学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安排规划好,并分别提交给技师学院的教务处和技培处,争取能获取下学期实训师资和实训设备的编排主动权,通常在能兼顾的情况下技师学院都能提供相应的支持,但如果无法兼顾就只能将基层电大的实训教学安排再延后到下一学期。

(二)课程教学安排的协调比较困难

技师学院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就业因此非常重视到企业实习,一旦实习单位确定就可以停止当学期的全部课程,并把学生安排到不同的企业实习,部分企业每周六天的上班时间和不固定的加班时间,对周六日的电大课程教学造成严重影响,两校课程安排时间难以协调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出勤率和合格率,因此只能让无法回校上课的学生及时登录三级的教学平台进行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然后期末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三)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

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因基础相对薄弱而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在三年内同步完成技师学院课程和开放教育专科课程而产生了较重的学习负担,特别是住宿生更因增加了周六日的学习时间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因此学习主动性下降,出现逃课现象,因逃课现象增多而影响了期末的考试合格率。针对这种苗头,从教学人员到班主任都及时与学生沟通,向学生强调学历对他们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用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基层电大工科专业“校校合作”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既有助于工科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基层电大的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受到了合作学校、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作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之一,海珠区电大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开放教育工科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科办学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1]刘增辉.基层电大的困境与未来[J].中国远程教育,2011(16):17-18

[2]潘超.广州电大海珠区分校:多层次多项目办学[J].中国远程教育,2011(16):18-21.

[3]邹自德.发挥系统开放办学优势,形成电大工科教育特色[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35-37.

猜你喜欢

技师工科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