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隔代教育指导师培养意义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5-03-21聂淑红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隔代群体老年人

聂淑红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隔代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虽然诸多的研究表明目前现有的隔代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但鉴于我国的人口构成及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隔代教育必将长期存在。因此,在承认隔代教育终将长期存在的这一事实下,如何改善隔代教育状况,发挥隔代教育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正向作用是当务之急。老年人是隔代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但其在隔代教育中多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浓厚的个人经验主义色彩,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水平的隔代教育指导师,提高老年人隔代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对改善隔代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

一、隔代教育指导师概述

(一)隔代教育

后喻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体现为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两种形式。亲子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隔代教育是亲子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取代亲子教育的地位,成为影响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家庭因素。“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 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1]祖辈与孙辈是以家族发展史进行的一般意义上的划分,是一组相对的概念。隔代教育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原因一方面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的影响,中国人喜欢几世同堂、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加大、家庭结构的意外变化、家政服务产业不成熟以及社会看护机构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也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指向“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后喻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中承担着看护、照料、教育儿童的重要责任,在我国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

(二)隔代教育指导师

隔代教育指导师是隔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必将是继家庭教育指导师后又一新兴职业。隔代教育指导师,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为承担部分或完全隔代教育责任的祖辈群体提供专业指导的工作人员,既可以是兼职人员也可以是全职人员。隔代教育指导师的职责是为隔代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全方位的指导服务。虽然目前开展的很多隔代教育的相关研究将提高老年人的各种观念、素质和能力作为应对隔代教育危机的重要思路,但是均未明确指出培养隔代教育指导师、建设一支隔代教育专业人才队伍是改善隔代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一直以来,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相关指导工作处于空白状态,近些年来才逐渐将其归属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工作范畴。直到2012年11月,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和北京朝阳社区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一次“隔代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专家座谈会[2],才将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问题提上日程。2014年3月,培养隔代教育专业人才大会在北京举行,特别提出了隔代教育师资建设和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学习、鉴定和发展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与建设工程。

二、大力发展隔代教育指导师的意义

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问题尚未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库、超星独秀等数据库以“隔代教育指导师”、“隔代教育教师”、“隔代教育咨询师”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还未找到一篇相关文献。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事业。从儿童的发展来看,可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条件;从老年人自身来看,可以为其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完善自身知识与理念提供机会,使更多的老年人继续发挥人生价值;从社会来看,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快速构建。

(一)利于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提高隔代教育质量

隔代教育可以及时弥补亲子教育不足给儿童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总结起来包括: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容易导致儿童任性、依赖、自理能力低等缺陷;老人只凭经验、感性的教育观念阻碍儿童智力的发展;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较慢、思维固定僵化等特点不利于儿童灵活性、创新性人格的养成;老年人接人待物的生活习惯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其中很多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于老年人教育观念和理念滞后、教育方式与教育技巧欠缺。因此,及时改变老年人育儿理念,使其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与技巧是改善隔代教育现状的关键所在。已有研究认为,对大多数老年学习者而言,他们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会全力或部分弥补任何消极变化的发生。因此,当信息高度有意义时,研究者就学习和识记进行的实验表明,与年轻成人学习者相比,老年人的学习效果并没有退化。[3]也就是说,老年人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阅读、交流等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除了通过电视、图书、网络、光盘等途径增加老年人的儿童教养知识外,培养一批隔代教育指导师,为老年人提供有关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品格与习惯养成,生活与饮食,游戏与学习等密切关系儿童发展的指导,能够改善目前隔代教育单纯依靠感性经验的状况,极大地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利于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年人的价值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有1.94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3%, 2013年底,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4]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标志着这城市或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近800万的速度增加。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虽然带来了各种压力,但是从侧面也表明我国蕴藏着极大的老年人力资源。老年群体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可以从三方面来看:1.老年人历经岁月沧桑,传承了优秀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宝贵的人生经验。2.老年人一般退休在家,较少承担着工作责任与压力,与年轻一代父母相比,拥有较多的支配时间,为精心照顾儿童提供了时间上的绝对优势。3.老年人的育儿经历以及照顾儿童的耐心,是年轻一代父母无法比拟的。大多数老年人在退休后不愿意无所事事,而是希望承担一定的工作与责任,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感。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较低,老年人口闲置较多,未能发挥“夕阳的余热”。鉴于老年人口在我国家庭生活角色中的重要性,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之一。隔代教育指导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老年群体在家庭教育中的潜能,帮助其在家庭中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如果隔代教育指导师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那么隔代教育就可以真正弥补亲子教育的不足,形成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合力,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也以更有力的形式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

(三)利于加强老年师资建设,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老年教育主要是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终身教育的发展兴起的。隔代教育指导师的指导对象一般为承担着一定儿童教育责任的老年群体。这些老年群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进行隔代教育的相关指导与培训是隔代教育指导师存在与发展的现实依据与价值所在。因此,隔代教育指导师是老年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老年教育师资的支撑,根据社会以及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建设一支结构完整、种类丰富、能力过硬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的老年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着师资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结构单一等问题,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虽然不能够彻底改善老年教育师资的现状,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老年群体面临的一些较为具体、实际的问题,能够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四)利于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隔代教育指导师为老年群体提供儿童教育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利于减少因老年人知识缺乏或理念错误导致的育儿不当行为,有效避免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矛盾与冲突。在隔代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下,祖辈群体可以更清楚自己充当的家庭角色,尤其是在儿童教育方面自己承担的家庭责任。此外,经过相关的指导,祖辈群体可以充分认识到在隔代教育中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着重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弥补时代进步导致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技术落后问题,缩小代际差距。同时,在隔代教育指导师的科学指导下,利于祖辈群体认识到年轻人身上的优势,一家三代相互沟通、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从而形成一个和睦的学习型家庭氛围,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策略

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对儿童、家庭以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重大,因此探讨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问题就显得格外紧迫与重要。本文仅从以下几点探讨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策略: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隔代教育指导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

从目前我国的实情来看,任何专业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对专业从业人员给予特许市场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确保专业人员的权威地位,维护专业人员的基本权益,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最终保护服务受众的根本利益免遭侵害。[5]隔代教育指导师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兴起阶段,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为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隔代教育指导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需要遵循“三步走”战略:首先,颁布与发行相关的政策法规为隔代教育指导师“正名”,从法律上承认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地位,赋予其存在与发展的法律依据,是实现隔代教育指导师职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其次,制定隔代教育指导师的从业资格标准,突出隔代教育指导师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指明方向,是隔代教育指导师职业化发展的第二步。最后,建立隔代教育指导师培养与培训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的路径与平台,不断提升其素质与能力,促进隔代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是隔代教育指导师专业发展的第三步。

(二)立足老年群体特点和隔代教育现状,实现隔代教育指导师的科学发展

隔代教育指导师的指导对象具有相对确定性,即老年群体;隔代教育指导师的产生背景具有较强的问题指向性,即以改善隔代教育现状、提高隔代教育质量为目标。因此,立足老年群体特点,洞悉隔代教育现状与问题,是隔代教育指导师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立足老年群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隔代教育指导师既要大力突出老年群体优势,又要着重指导老年群体的不足,避免出现一叶障目,片面认识老年群体在隔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第二,老年人在认知、智力、情绪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隔代教育指导师要全面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特征,才能够提高指导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洞悉隔代教育现状,隔代教育指导师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隔代教育现状的一般性与差异性共存原则,即隔代教育存在共性的问题,但是每个家庭构成不同、家庭氛围不同,每个老年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不同,因此,为老年群体提供的隔代教育指导策略理应存在差异。第二,隔代教育现状的静态与动态发展原则,即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隔代教育的现状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隔代教育的现状也是不断变化的,隔代教育指导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隔代教育现状,不断纠正与调节对现状的认识,为老年群体提供科学合理的动态指导。

(三)依托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促进隔代教育指导师的价值释放

教师依托学校或者其他组织机构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释放,也可以使教师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同样隔代教育指导师作为教师种类的一种也需要依托相关组织或机构实现自身价值。社区教育与老年大学的兴起为隔代教育指导师的活动与发展提供了最佳契机。社区教育致力于为每一个社区成员创造机会,满足每一个成员的多种需要。[6]家庭是社区的组成单位,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家庭教育的模式应运而生。一些城市开始把家庭教育工作按照系列化教育的要求纳入社区教育,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本地区家庭教育统一规划、统一教材、统筹师资。[7]因此,隔代教育指导师顺势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开展隔代教育的相关指导工作合情合理。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开设课程一般要兼顾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要,大多数老年人承担着部分或者全部隔代教育的责任,加上老年人对孙辈存在“隔辈亲”的亲密感,因此,对孙辈进行隔代教育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兴趣所在与实际需要。鉴于此,依托老年大学,为广大老人学员开设隔代教育的相关课程,并配备专业隔代教育指导师是满足老年群体实际需要的重要内容。总之,依托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可以促进隔代教育指导师的价值的快速释放。

(四)培养专、兼职教师,保证隔代教育指导师队伍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老年教育规模爆发式的增长,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8]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是填补空白的一项事业,坚持走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是保证隔代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打造专、兼职师资队伍需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第一,坚持师资来源的多样化。隔代教育指导师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认可度较低,广泛吸纳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愿意致身于隔代教育指导事业的中老年群体、教师群体是隔代教育指导师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二,坚持师资培养主体的多元性。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培养既要依靠大学、高职院校等正规机构,也要依靠社区机构以及自由团体组织等,充分发挥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热情与力量,联合促动隔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建立有效的师资认可制度。专职、兼职教师均需要进行资格认证,在学员修完隔代教育指导师初级、中级课程后,参加“隔代教育”高级班课程的学习。高级班课程考试合格后,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相应的教师证。持证者可以此为据,承担隔代教育的教学任务,并在工作中获得相应报酬。[9]只有培养专、兼职教师,才能够保证隔代教育指导师队伍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才能够为隔代教育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4):63-65.

[2]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门户网站.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隔代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专家座谈会纪要[EB/OL].http://www.caea.org.cn/caea_content.asp?id=679.

[3]张永,孙文英著.叶忠海编.老年教育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8.

[4]吴玉韶主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

[5]黄健.专业化: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4):99-104.

[6]周琼.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9):16-19.

[7]全国妇联办厅编.妇女儿童工作文选(2000年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476.

[8]柳华盛.老年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07-110.

[9]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门户网站.探索中国特色隔代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之路[EB/OL].http://www.caea.org.cn/caea_content.asp?id=1236.

猜你喜欢

隔代群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