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茶在旺游
2015-04-11罗晓庆
文/ 本刊记者 罗晓庆
苍茶在旺游
文/ 本刊记者 罗晓庆
采春茶 摄影/高菠
旺苍幸福美丽新村 摄影/陈凯生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又糅合了很多不同类别的思想,比如儒、道等,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最有文化底蕴的文化之一。
千百年来,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不同味道的承袭、演变。不同的水土上,千变万化的清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文化的底蕴、生活的历练都在复杂的工序和焙制中散发出别样的情感。
初春,本刊记者一行踏上了寻访中国名茶之乡——旺苍的路途,目睹万亩米仓山绿茶、特色珍稀品种黄茶。漫山遍野的绿茶、黄茶,小小的嫩叶承载着旺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仰。
旺苍当地群众种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走近现代社会,旺苍人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演绎属于他们的传奇?旺苍人给出了一个响亮而又特色十足的答案——“游茶”。“游茶”即将旅游与茶文化、茶产业相融合,既能品赏茶香又能游玩,同时呼应了旺苍打造“绿谷红城”品牌风景线的口号。
绿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
记者一行一路驱车来到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茶产业园区,茶园层层叠叠,整齐有致,满目青翠,就像进入了绿色的海洋、茶的世界,其清香沁人心脾。
现在已经四月快中旬,已经过了采茶的最好时节,采茶的茶农已经寥寥无几了。“前几天来,都可以看见茶农争相采茶的盛况,四月初也还有些日子可以采,再到后面叶子就老了,要赶紧采”,一位正在采茶的大婶在茶园忙碌着,她焦虑的是茶叶等不起时间。
旺苍县是块种植茶叶的宝地,具有先天的地理环境优势,该地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南北气候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而且境内地形差异明显,垂直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体内干物质的积累。这些都是孕育米仓山茶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等独特品质的主要原因。
中国茶科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曾赞誉米仓山茶“鹅黄汤,板栗香”的独特品质。
除了茶叶本身的味道,更多的是旺苍的人气和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高阳坡茶就被列为贡品,在高阳坡至今还保存着生长旺盛的千年古茶树。民间流传,诸葛亮教民种茶于米仓山中,惠泽万民。
则天女皇独好家乡利州南路茶(今旺苍一带),常将此茗赐予有功之臣;玄宗皇帝避乱入蜀,御赐高阳坡茶为“知善君子”;五权风香岭茶叶在明清时代就远销西安、甘肃等地,至今在五权还保留着出川到西北的米仓茶道。
千年的文化沉淀,演绎了“舍茶”“煎茶”“药茶”“祭茶”“相亲茶”等多种民间茶俗茶艺以及传唱千年的茶歌、谚语等文化财富,也逐渐渗透进黄茶的味道里。
参加2011年“茶•有机•低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秘书长常恺松(Kaison chang)盛赞米仓山茶“色香味俱佳,堪比西湖龙井”。
“茶叶的种植是传统农业项目,历史悠久,一直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也被作为‘拳头产品’来建设打造的”,旺苍县农业局工会主席黄健介绍。近年来,该县大抓整合、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实现了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上的重大突破,已规划并建成了“木门、五权、高阳、枣林”四个万亩茶叶生态示范园区。
珍稀品种黄茶成“新宠”
在采摘绿茶的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了部分茶农种的还有黄茶。旺苍不是以“米仓山绿茶”闻名吗?黄茶有何来历?
根据当地负责人的路线导向,车子在大山中盘绕了好久,记者一行才登上了山顶,终于见识到了专种黄茶的产业基地。黄茶的枝桠在地里刚刚拔出,不见成片的景象。据当地的村支书介绍,眼前所见的这片黄茶还在生产期。
每一种名茶的来历都有一段传奇,似乎只有故事才能关联到人,才能映照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黄茶也不例外。
黄茶在旺苍扎下根的故事还要回溯至20世纪90年代,浙江的一位茶农,在采摘过程中惊异地发现他种的一棵茶树的茶叶形状、颜色都有变异的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的专家们听闻之后,不远千里而来,从当地群体品种的自然叶色黄化突变株中选育出中黄一号、中黄二号茶树新品种,并将新品种黄茶带进了旺苍试种。
黄茶的种子从浙江天台山来到旺苍的土地,经过漫长的旅途后,与旺苍人的缘分由此展开。
2010年以来,该县就通过黄茶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不断繁育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将黄茶培育成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
2014年,该县采取“市县共建”的推动模式,已建成黄茶母本园300亩,苗圃园200亩,黄茶生产基地1000亩。“2010年引进‘中黄1号’这一新品种,并在木门市县共建黄茶母本园30亩;2013年,建黄茶母本园200亩;2014年,发展到1230亩。如今,已经有两千多亩。”孙天勇说。部分农户也已经开始改种黄茶,一位大婶说道,“价值更高,收入也会增加,我就种了部分黄茶”。
米仓山茶叶基地 摄影/ 高菠
到2015年年底,旺苍县将建成1000亩黄茶基地,530亩黄茶母本园、62亩苗圃园;到2017年,黄茶良种苗圃将达到500亩,每年出圃黄茶苗5000万株以上(栽植面积10000亩);到2020年,将发展黄茶规模化生产基地3万亩,实现名优黄茶产量2000吨,产值将突破20亿元,黄茶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黄茶是农业抓的主导产业。就目前来说,旺苍既是全国第二个栽种黄茶的地方,又是种植黄茶最多的地区。”旺苍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赵建新直言。
据孙天勇介绍,旺苍除了优良的茶叶种植气候环境外,尤其有适合黄茶种植的土壤,该地土壤多为黄壤、黄沙壤,酸碱度适宜,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另外,土壤中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高,是川东北优质富硒富锌茶种植的核心区域。
“我们所站的这片山刚好在海拔八百米左右,而海拔720米是最适合黄茶生产的海拔。”孙天勇表示。
据一位正在采摘茶叶的茶农介绍,该茶色泽芽黄、叶黄,金黄中又隐见绿色,茶叶四季均现出葵黄色,萌芽期早,茶汤鹅黄含绿,香味鲜醇回甘。
“生长性强,产量高,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绿茶,是国内罕见的珍稀优质品种。其价格高、市场前景好,而且是耐泡的富硒富锌的高香茶和有机茶。”木门镇时任负责人孙天勇说。
正因为这些特点,加上当下川茶面临竞争激烈的茶市场,黄茶千里来到了旺苍,其诞生的传奇不仅带有现代茶产业发展的烙印,也代表着对川茶差异化发展的探索。
黄茶来到了旺苍,在土壤和人手的温度下,又变幻出了该地独有的味道。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走出国门
虽然川茶有优质的茶,但其发展往往都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品牌散、乱。一种茶,有数十个品牌,这样或造成恶性竞争或不利于品牌的塑造。近年来,旺苍县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此,该县把“风香”“女皇”“木门”“鹿亭”等1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成“米仓山”这一个品牌的系列产品,解决了品牌小、散、乱的问题。
全县茶叶生产实现了统一质量、统一工艺、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的“六个统一”,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比如,米仓山茶业集团公司实现了统一原料基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产品推介、统一经营管理,龙头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面临与日俱增的市场压力,旺苍县的目光长远,他们认为科技也能助力茶产业打造享誉全球的品牌。
县政府与中国茶科所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并与西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成了广元市川北茶叶研究所,组建了米仓山茶业集团智力团队,形成了“科研院校—县茶办—乡镇农技站—村社(合作社)茶技员—茶农明白人”五级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围绕全县茶叶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用9项茶叶基地管理制度,来统一生产技术规范,既严格确保了茶叶投入产出的管理,又确保了茶叶的质量安全。
据孙天勇介绍,旺苍茶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包括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卖茶收入、二次返利等。运用技术培训、订单农业、科技承包、租赁经营、专合组织等方式,解决了散户茶园管护不到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难的问题。通过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旺苍县已经获得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茶加工示范基地、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级绿茶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而黄茶被统一成“广元黄茶”一个品牌,这样有利于走向全国市场乃至世界。2014年,在广元黄茶成都推介会上,中国茶叶研究所白堃元研究员认为,广元黄茶推进了米仓山绿茶的转型升级,实现了茶叶品质的良性循环。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认为,广元黄茶实现了全省茶产业品质、品种、品牌的提升。
近年来,米仓山茶与峨眉山茶、蒙顶山茶和宜宾早茶共同形成了全省名茶“三山一早”的格局,凭其独特的品质特征享誉国内外。而随着茶叶营销网络的逐步完善,米仓山茶成功入驻成都、西安、兰州、呼和浩特等西部省会城市。由于在2014年参加第二十三届莫斯科国际食品展,米仓山茶成功销往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外市场。
农家茶楼:山水情与人世情的完美结合
茶本身就是景观,怎样通过茶这个媒介,一面做好茶产业,一面又能兼顾旅游产业发展呢?
“万亩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和成片茶叶示范园已成为茶文化旅游的新景点。产业和园区相结合,旅游和园区相结合,产业、旅游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茶旅游就是这个意思。”旺苍县旅游局副局长赵燕说。
“旅游不外乎吃、住、行、游、购、娱,面面俱到,你才能玩得好。”除了农家茶楼可以品茶外,赵燕介绍,茶产业园区将逐渐实现功能多元化,把园区当做景观来打造。
按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旺苍县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投资420万元对万家104户、盐河50户、高阳46户、鼓城54户旅游公路旁的农房进行统一风貌改造。同时,加强对乡村酒店和星级农家乐建设的指导。2014年,木门镇被推荐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木门镇柳树村被推荐成乡村旅游示范村,东河镇林苑山庄被省旅游局推荐为全国十佳农家乐。
黄茶 摄影/高菠
同时,还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茶叶产业大园区,营造茶园生态环境,拓展园区功能。在茶叶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和旅游功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提升和展示旺苍茶文化,相继建成木门万亩生态茶叶示范园区米仓山主题公园、高阳坡贡茶园,努力推动茶叶园区由生产型向生产、休闲旅游型转变,向观光型农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园区内农民的增收渠道,提升基地功能和品味。
再辅之以朴实的乡风民风,开办出一户户山水情与人世情完美结合的“农家茶楼”,建设了一批具有赏景、品茶、休闲、度假功能的农家乐。
成片的茶叶成熟期间,将招来更多的游客。村支书说,“上个月14号到28号,期间农家乐经常户户都是满客。有茶喝,有景赏,这么美的事儿,很多人都愿意驾车千里来此。”
在游玩中发展茶文化体验游,通过深度挖掘千百年来积淀的茶俗、茶礼、茶艺、茶联等所蕴藏的茶文化内涵,打造茶文化体验游产品,游人在美的享受和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茶文化,多层次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同时,旺苍县木门镇青龙山茶产业园区距离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并不远,“结合旺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木门镇打造集产业园区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在高阳镇打造茶叶与温泉结合的生态养生度假旅游区。”赵燕说,茶旅游,就是这个意思。
青山秀水出好茶,雾萦云绕,空气纯净,泉叠涧鸣,每逢采茶时节,或兴之所至,你驱车来到旺苍,来一次大山深处的游茶之旅。就在你品饮茶汤之时,可见生长在房前屋后、山间坡岭、溪边沟旁的茶树,成排成行,整齐地镶嵌在山水间,又能体会到千年来茶农世世代代的陪护和精心栽种的人文情感,自然而然生出一种“坐饮香茶爱此山、此乡”的感悟。游茶,在旺苍。(责任编辑/艾莉 设计/张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