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退行性脊柱疾病的中医证治*

2015-04-11林一峰唐汉武史彭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水湿退行性中医药大学

林一峰,唐汉武,史彭亮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360;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退行性脊柱疾病的中医证治*

林一峰1,唐汉武2,3△,史彭亮3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360;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病机所在,分析“阳化气,阴成形”功能与人体生理状态的表现及与退行性脊柱疾病中的病理变化表现,并由此提出“温阳化气”是治疗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总则。在临床实践中,以“五苓散”为“温阳化气”治疗的基础,再结合疾病的标本缓急及兼夹邪气随证加减,总以调整机体“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为要。

退行性脊柱疾病;阳化气,阴成形;温阳化气;理论探讨

退行性脊柱疾病是导致成年人慢性颈肩腰腿疼痛、功能受限的主要疾病,属于中医学“项痹”、“腰痛”等范畴。中医学对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早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如《医宗必读·腰痛》曰:“有寒湿、有风、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笔者提出该病的病机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的失调,现试探析如下。

1 “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而阴阳功能活动则集中表现为“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其中“阳化气,阴成形”即是对阴阳二气各种功能的概括。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即表现在“阳化气”与“阴成形”功能的辩证统一。如人体因为有“阳化气”功能,才能将精、血、津、液等有形之体转化为营、卫等无形之气,进而供养各种生命活动;同时人体由于有“阴成形”功能,才能不断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充养机体,如将清气、水谷精微之气生成为有形之精、血、津、液,并进而充养躯体。可见,“阳化气,阴成形”,即体现了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状态。

而“阳化气,阴成形”功能状态会随着人体生命活力的变化而变化。如在生、长阶段,人体生命力逐渐旺盛,即表现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活动的不断充盛。首先“阳化气”功能逐渐增强,表现为五脏六腑运化水湿、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增强,气血旺盛,人体思维、行动敏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其次“阴成形”功能亦逐渐增强,表现为机体的不断生长发育,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逐渐成长壮实等。可见,在此阶段,随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的不断充盛,人体亦得以不断生长发育。而到壮年阶段,“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表现为五脏六腑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足以供养机体发挥各种生命功能,机体壮实但不继续生长发育;进而随着逐步进入老年阶段,机体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逐渐衰减,前者表现为运化水湿、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正气虚弱、水湿停聚、疾病易发;后者表现为气血虚弱,筋骨、皮肉逐渐萎缩。在此阶段,“阳化气”、“阴成形”功能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动态平衡状态。

可见,随着机体的逐渐衰老及劳损损耗,“阳化气”与“阴成形”功能水平将减弱。此时,在各种内外疾病因素的诱导下易出现阴阳功能失调,从而出现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退行性疾病。

2 “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发病机制

病理上,随着人体的衰老及慢性劳损,“阳化气”功能将逐渐出现不足,进而表现出“阴成形功能失调”。这种阴阳功能的失调,在退行性脊柱疾病中,首先表现为肾、脾、肺三脏阳气亏虚、气化不足、水湿停聚。如肾阳不足影响肾脏气化主水的功能;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将导致脾失运化水湿;肺气不足,影响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则皆可在退行性脊柱疾病中出现水湿痰瘀积聚、经脉痹阻,从而表现为颈肩腰腿疼痛等退行性脊柱疾病。

其次,阳化气与阴成形二者在生理状态下表现为互根互用,维持动态平衡状态;而病理状态下,随着“阳化气”功能的不足,将出现“阳消阴长”的“阴成形失调”状态。如阳气亏虚“阳化气”功能不足,不仅可直接形成水湿等无形之阴邪,而且可因阳虚无以推动阴精的正常运行,使阴精积聚于局部而形成痰瘀等有形之邪。随着这种无形的水湿之邪及有形的痰瘀之邪在体内不断积聚,即可逐渐导致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发为痹症。如《素问·逆调论》说:“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脊柱为督脉所贯行,督脉作为“阳脉之海”,机体阳气亏虚则督脉首当其冲,督脉阳气亏虚、水湿痰瘀等阴邪积聚于督脉,既可表现为颈肩腰背部肌肉劳损、肌筋膜炎等功能性病变,亦可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器质性疾病,最终表现为“项痹”、“腰痛”等颈肩腰腿疼痛的退行性脊柱疾病。

3 “温阳化气”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治疗总则

《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虽阴阳以平衡为要,但阴阳之中又以阳气的功能为主导。阳主动,有推动、温煦、兴奋及化生等作用。阳化气功能正常,不仅可以保持肺、脾、肾发挥正常的主水功能,水湿等无形之邪无以生,而且可使体内阴精正常形成、运行,不易停滞于脊柱局部出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韧带钙化、小关节增生及椎体骨质增生等“阴成形失调”的表现。因而“温阳化气”当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治疗总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结合患者病变的标本缓急灵活运用。

退行性脊柱疾病虽以“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但急性起病以及急性加重期患者则多以标实为主,其病理本质多为风寒水湿痰瘀之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因而在临床上治疗急性期退行性脊柱疾病,多以五苓散为基础,温阳化气利水为先,辅以麻黄、细辛、全蝎、蜈蚣等温经疏风散寒活血通络引邪外出,再配合熟附子、肉桂、干姜等温补脾肾阳气,助阳化气,标本兼顾。而治疗缓解期退行性脊柱疾病,如颈肩腰腿酸胀疼痛迁延反复者以鹿角胶、黄芪、制何首乌、淫羊藿、熟附子、肉桂、干姜、熟地等温养阳气为主,辅以麻黄、桂枝、细辛、当归、鸡血藤、忍冬藤、全蝎、蜈蚣等温经活血通络。临床总以“温阳化气”为治疗大法,结合疾病的标本缓急及兼夹邪气随证加减。基于对退行性脊柱疾病“阳化气功能不足,阴成形功能失调”的病机认识,临床辨证即可执简驭繁,处方用药更切合病机,易于取效。

4 典型验案

案1:梁某,女,62岁,退休教师,2013年8月26日就诊:诉“颈痛、头晕反复10年余,加重伴右手麻木10余日”。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各方向活动度减小,颈部肌肉紧张,压颈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手虎口区皮肤感觉减弱,上肢肌力及腱反射正常,病理征(-),舌淡暗、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项痹病(督肾阳虚、风痰阻络),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治疗以温阳化气、疏风化痰通络为法。方药:柴胡10 g,葛根30 g,天麻15 g,钩藤10 g,僵蚕10 g,川芎10 g,藁本10 g,羌活10 g,全蝎10 g,土鳖虫10 g,白术20 g,法半夏10 g,甘草5 g,生姜6 g,肉桂3g焗服,干姜5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于饭后服用。患者服用6剂后复诊诉颈痛、头晕明显缓解,仍感手麻木不适、无口干渴等化热之象。9月2日二诊:去柴胡、葛根并加干姜至10 g,继续服用12剂后颈痛、头晕消失,右手麻木感明显减轻,病情缓解。

图1 颈椎正侧位X片

图2 X片及CT片

案2:庞某,男,74岁,退休工人,2013年6月27日就诊。诉“反复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10余年,加重2 d”。查跛行步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肌肉稍紧张,L4/5、L5/S1棘间深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肌力、腱反射及皮肤感觉基本正常,病理征(-),舌淡、苔白稍厚、脉细。中医诊断腰痛病(督肾阳虚,水湿痹阻),西医诊断腰椎管狭窄症(L5/S1)。治疗以温阳化气、强督通络为法:桂枝10 g,麻黄10 g,鹿角胶10 g烊化,薏苡仁30 g,红花10 g,黄芪20 g,石膏30 g,猪苓20 g,当归10 g,泽泻20 g,生地20 g,茯苓20 g,全蝎10 g,蜈蚣2条,熟附子10 g(先煎),苍术10 g,甘草5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于饭后服用。7月4日二诊:诉腰腿疼痛减轻,行走改善,无口干渴等化热之象,守方继续服用7剂。患者于7月18日复诊时诉病情明显缓解,行走改善,平时睡眠较差,给予上方加远志10 g,服用10剂巩固疗效。

[1]林一峰,梁祖建,李彩华.浅谈温养督脉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思路与方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 (2):215-216.

R681.5

A

1006-3250(2015)04-0443-02

2015-01-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GZPT13-52)

林一峰(1958-),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脊柱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唐汉武,Tel:13657825808,E-mail:hanwu2005@ 163.com。

猜你喜欢

水湿退行性中医药大学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