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4-10李金堂张俨
李金堂 张俨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历史学科的德育工作不受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0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越来越被重视,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德育目标也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缺乏德育渗透的意识。教育总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更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德育渗透。
一、深挖教学内容,积累德育素材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三维目标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维度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的效果,德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到足够熟悉,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积累丰富的德育素材,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方面作出的独特的贡献,还有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它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再如,教师在讲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可以通过介绍李时珍历经艰难编写《本草纲目》,詹天佑献身于中国铁路事业,李四光留学回国推动中国石油矿产资源的开采等内容,让学生感受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通过介绍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利用课堂教学,推进德育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最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方法并收到了实效。
1.情境体验法
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身临其境中感知历史,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情境体验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在动手制作中体验。比如教师在讲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时,可以让学生准备木板、刻刀、墨汁等工具,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在历史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中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整理历史素材,也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在“我可爱的家乡”这一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比如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林则徐和道光皇帝,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更好地了解了当时英国贩卖鸦片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而且也从中感受到林则徐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表现出来的不计个人荣辱、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多媒体展示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使枯燥的、死气沉沉的历史变成生动的、鲜活的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甲午大海战》,从而使学生穿越历史,在电影中回到1894年,体会当时邓世昌等人为国家英勇奋战直至壮烈牺牲的场景,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更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比如讲到《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中国人遭受日军遗留下来的生化武器毒害的图片,或者观看电影《七三一部队》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和今天和平的来之不易。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教育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紧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在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广泛的德育素材,加强对学生道德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课题编号GS[2014]GHB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