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门拳技术体系及其文化意涵研究

2015-04-10谭东辉金慧惠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家武当技击

谭东辉,金慧惠



字门拳技术体系及其文化意涵研究

谭东辉,金慧惠

数百年间的传承、分流,字门流派把传统易学、丹术、导引、吐纳、中医、诸子百家等哲学理论,用于拳式、拳理、桩功和实战技击中。寻根溯源,字门流派的创立因该得益于道教丹术与少林拳学的有机结合。张三丰是在精于少林拳的基础上,复从而翻之创立字门内家拳技,作为武当道教丹士张三丰创立的武学,则必然充分吸收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哲学理论,这使得字门拳无论从抽象的理论层面,还是具体的技击层面都具有明显的道家文化特点。

字门拳;技术体系;文化意涵

字门拳,又称字门八法、云手法。因行拳成字形,而其技击之法非圆即弧,手如门扇,而身如器物藏于室内,不得门路而入,谓之字门。其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为我国南方流传密宗内家拳种之一。

1 字门拳流派成因

据考证,元末明初张三丰在武当修炼,将少林云手法精华揉进太极阴阳之法、浮沉消纳之技,而创武当内家字门八法。民国37年夏明土撰写的《示后昆篇》曾记载:“家传有绝技,曰行字,俗名‘鹅头颈拳’[1]。”因为,此拳技中蕴藏书法之理,将武学与书写融为一体,故又以行字拳势而闻名。余姚黄不失(即黄百家)谓张三丰即精于少林,复从翻之,故又名内家。翻少林而成内家,要在翻字上讲。翻者,所指可以理解为反其道而行也,与降背发力似俯非俯,不含不挺,要在翻字中求之的“翻”意思吻合。另见,张敦熙撰写的《字门拳概述》中也指出:“字门拳功以敬、紧、径、劲、切为其总则,而以八事为其行动[2]。”因此,不难看出其中的“行字拳”与“字门拳”之间有着必然联系,而五字诀的出现使得了我们更加明确了字门拳源于内家的推断。对以上材料综合分析后,字门拳的传承关系有了一些关键性的突破,资料显示字门拳应该传承的是武当内家拳的衣钵。

李真阳在《张三丰祖师圣像写真》中提到:“张三丰祖师少年习武,论三教经典,吐辞滚滚,登山如飞”,后创有字拳,开宗龙行大草及天龙神剑,立武当一脉,时在明永乐十一年左右[3]。据上述资料从字拳形成的文化渊源及历史背景来看,张三丰创拳之初因该将武当原有武术文化所包含的一些文化要素与道教内丹养生术以及少林武术进行了有机融合。史料多有记载:武当拳术精于行气内功,人体经络穴道,“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而在考证字门拳技中的大小二手,土称“五百钱”时。可以了解到大手之法,纯与人搏打斗手之时,取人要穴,人能知伤何处。而小手之法为暗中伤人,在与人握手,抱搂,沾身拂衣之间即可伤人,因其伤人无象,而得小手之名。在《清史稿·王来咸传》一文撰写曾提到“阴柔点穴术目前所知仅有字门拳有此秘法”,指的就是小手。武林泰斗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即推为小手最精。根据以上资料推断字门流派无论是“大手”还是“阴柔点穴术”,其渊源都与武当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另一脉络在清朝末期传播于巴蜀,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记室何崇政,兵败落难后削发为僧,法号湛然,来往于川西、川东,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反清。他撰写的《峨眉拳谱》,开篇有诗“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其中“一树”指峨眉武术,“五花”指巴蜀的五个片区,“八叶”指四川武林中“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其与《四川武术大全》载,清光绪年间,桂林人周大侠结合峨嵋武功而创字门“一说”基本相符,二者均以峨眉武功相关[5]。该技法特点是:以字取意,每字一动,起、收势为规定的“字形”。拳套高桩长手,功架起伏大,腿法少,出拳时鼻孔呼吸发声。字门流派在数百年间的传播、发展中,不同地域在保持各自原貌的同时有所交流和创新。

2 字门流派的主体内容与技击原理

2.1 主要内容

字门流派从目前的资料可概括为4个方面:拳理、拳架、功法、技击。

(1)拳 理

字门拳讲究脚踩四门掌运八方,四门即为四正属九宫之理,而其技法处处非圆亦弧,例如:揺连大手、小圆手、摩圆大手、插花圆手、内外滚手,每个拳式上下相随讲究圆极必方,柔极必刚的易学法则,将八卦、五行纳入其运劲、技击之法,倡导八卦融于九宫,逐势讲究阴阳、虚实,始不着力,而终究引出自然之力。

(2)拳 架

字门拳以手法为主,其主要手法为:扣、拿、封、闭、抛、托、擦、撒、抖、落、圆、滚等,强调出手如棉,贴肉生根。常见手型有:金枪手、四平拳、珠子拳、蛇头手以及柳叶掌等。步法以丁八步、马步、弓步、下潜步配合运用。演练时讲究桩步为根,先静后动,先下后上,动作紧凑,衔接流畅,环环相扣。

第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张家界市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张家界旅游演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功 法

功法是字门拳技的精髓,字门拳内家功法非常注重内养外练,内外兼修。其功法体系包括:金枪手功、圆手功、抛托手功、抛三关功、拜桩功等,要求动作缓慢柔和与腹部呼吸配合一致,动作和呼吸密切配合其原则主要为:发呼蓄吸、开呼合吸、实呼虚吸,降呼升吸、进呼退吸并且忌用拙力,处处蕴含伸缩、转折、迂回、起落、向背,亦动亦静,从心所欲最终逐渐产生吞、吐、浮、沉、缠、粘、弹、抖等各种内劲,从而实现由先求自身之通身,而后显出外发之能。

(4)技 击

《八法歌诀》云:“出手残粘劲紧直,逼捺三分借彼力。抛托擦撒随手化,牵吸援夺随所宜。劲集能克来者猛,吞吐沾擦听跌奇。”从歌诀可以了解字门拳是以巧力制胜的拳法,忌用蛮力与敌拼搏,主张舍已从人,柔弱胜刚,多以化劲为先。通过合理的自身空间结构去调整双方空间方位,在弄清楚彼之攻势方向、大小、快慢、部位后,乘机而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拦截对方,猛攻其隙,达到后发而先至目的[6]。

此外,字门点穴术俗称“五百钱”,是字门流派的上乘功夫,从不公开传授。因师傅要根据徒弟的武学修为、人品而后秘授,并且要徒弟焚香立誓保证不滥用滥传,故民间精通此技者极少。

2.2 技击原理

字门拳战术要求是:“化人则柔,制人则刚。”由此可见,字门拳忌用蛮力与敌拼搏,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曲压直、粘身而发、点穴酥筋,凭机智与功力克敌制胜。

(1)以静制动

道家的动静观是“其动则静中之动,其静乃动中之静”。字门拳技击之法讲究“意”,在搏斗双方还没有接触时,其意念已经与对方的攻势产生联系,意念在动作之前即观察对方技法变化而进行变化,彼一出手,我就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克制对方,也可称之: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变”字,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生相克的。在字门拳法上可以理解为:动与静都是相互转化,相伴而生的,字门技击吸收了《易经》的思想,虽然字门拳法在招式上并不繁杂,仅仅依托“残、摧、援、夺、牵、捺、逼、吸”八字手法,而变化却是无穷的。因此,字门技击为实现周身上下无处不轻灵、敏捷,达到“出手不见手”的至高意境,其首要的条件即为静。

(2)以柔御敌

老子的弱能胜强观点提出:“将歙欲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微明。”[7]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观点在字门“以柔御敌”技法应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为其技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刚强者拒敌于外,柔弱者诱敌于内,字门拳技讲究动作圆转,贵软而忌硬,贵圆而忌散、慢。在《字门拳概述》拳谱中曾有记载:“此手精奇,不用筋若,文人秀士亦可学之。”外人不免怀疑,如此柔软的拳法,怎能据以应敌?其实,字门拳法讲究的柔是“力以柔而刚、力以柔而聚、力以柔而透”而为之[8]。字门劲道,技击发力时贵在松柔配合,意识自然有意无意之间,而一旦和对方击打点接触瞬间,全力发放,沉重若金,可以气透肌体。所谓“意到气随,速于声响”。而对手强大攻击猛烈时“柔”的体现在于通过虚实不断改变对手攻击力向,导致其身形破坏,空隙出现进而攻击要害。故柔能克刚,柔能胜强。

(3)以刚制柔

《九要论》指出: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9]。概括而言这些正是字门内家技击的显著性特征即“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在技击实战中往往会根据不同对手技术特点变换招法,特别当敌弱我强时,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排山倒海之势,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一举将对方击败或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我乘隙而入,以刚劲击之,这就是“以刚克敌”技击具体形式的体现。字门技击只有具备“以刚制柔”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以柔克刚”。因为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方、圆、扁、侧、吞、吐、浮、沉”,无不得其自然矣,但是不管是以柔克刚,还是以刚制柔,都因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

(4)以曲破直

道教文化讲究天圆地方,把宇宙天体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看作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把静止和稳定的大地,看作方形的承载体。圆是各种弧线与转动的综合体现,与方比较具有非稳定性,其运动变化的特性在字门拳技中主要运用在化打结合上也就是“以曲破直”。字门拳讲究一触就打,与来力一接触就旋转,来力就从切线方向滑过去了,自然省力,圆曲线能让对手感觉到一种向外的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螺旋力。字门拳以曲破直的招式很多,如狮子滚球、磁抖大手、内外圆手、审马等。其机理主要是充分运用腰胯的旋转带动躯干肢体稍节形成循环不断的连绵劲力,并顺势避开对手的力锋将其牵引或腾挪,达成以巧胜拙、借力打力的战略目的。

3 字门拳文化意涵

数百年间的传承、分流,字门流派所表现传统武学思想逐步完善多元化,其演变成为融合诸多要素的技击、养生思想体系。夏明土先生的《行字拳术》中称:“其会聚了法(阴阳)、理、医、易、兵、五事为一体,知之修炼,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寻根溯源,字门流派的创立因该得益于道教内丹术与少林功夫的有机结合。因为,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道教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作为武当道教丹士张三丰所创立的字门拳技,则必然充分吸收了先秦道教的哲学思想与哲学理论,这使得字门拳无论从抽象的理论层面,还是具体的技击技术层面都具有明显的道家文化特点,可以说字门拳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几乎都渗透着道家哲学思想[10]。

字门技法崇尚“道法自然”,把“无为而无所不为”贯穿实战技击、运功练习,最终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字门拳忌用蛮力与敌拼搏,主张舍已从人,柔弱胜刚,残粘疾吐凭机智与功力克敌至胜。究其拳理为太极阴阳、九宫八卦的理论学说,其根据易象、卦数、本虚以及阴阳五行与卦的变化规律,达到天与人应,以应万物;地与天应,以尊其道。天之运化而集方圆,以应万物始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1]正如字门出手珍诀,“软出手即软,随意而去之,直劲要曲取,出手且莫迟,……八字环循用,熟则自然奇”。在“道”的影响下,字门技击的表现方式趋向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功法上不仅讲究精神方面的“性功”修炼,而且还有形体方面的“命功”修炼。究其根源,成熟的道教内丹术本身就是道教养生方术与佛教炼养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字门拳的技术理论又充分吸收道家“道法自然”、“发于阴阳”、“尚若处雌”等哲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训练体系充分吸收了道教内丹术的修炼方法,即“性命双修”的思想,受此影响字门拳技讲究内外兼修、用意不用力,讲究圆弧运动轨迹以《易》为理,《河洛》为象,遵循日月星辰的圆循环运动规律,融合道法自然之理,通过划圆走圈而形成环环相套的圆循环运动。最终形成了以“方、圆、扁、侧、吞、吐、浮、沉”的炼养身法结合“残、摧、援、夺、牵、捺、逼、吸”八字手法,遵循太极阴阳、九宫八卦之象而生成环环相套,相生相克,无始无终之态。同时以人体肩、肘、腕、胯、膝、踝六大关节圆活协调的运动而得到人体外形圆循环运动的整体性,其内以心、意、气、力配合统一的外形之势而产生动、活、沉、柔、灵的炼养修真之道。

4 结 语

字门拳作为一种传统武学文化,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藏着深邃的传统哲理奥妙,把传统易学、丹术、导引、吐纳、中医、诸子百家等哲学理论,用于拳式、拳理、桩功和实战技击中,其本质上就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同时,也是武当道教在生命科学领域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辉结晶。

参考文献:

[1] 孙武军.再论四明内家拳与松溪内家拳[J].精武,2007:18~19.

[2] 张树勇,傅芳芳.江西字门拳源流辩证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48~55.

[3] 武韵文.内家字门拳练功八要[J].少林与太极,2011(10):50~51.

[4] 贾宝和,高 飞.秘传点穴神功[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32~35.

[5] 成都府志.载于成都旧志丛书[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78~80.

[6] 浅谈字门拳的技击_绿林人(http://blog.sina.com)

[7] 刘明亮,高 静.从陈式太极拳“倒卷肱”浅论太极拳的智慧[J].搏击,2014(5):34~35

[8] 胡遗生.字门正宗[M]. 上海作者书社,1933:3~7.

[9] 邵建功.拳经秘籍“九要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65~168.

[10] 龙行年.武当武术文化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1:87~93.

[11] 谭大江.武当武术概论[M].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编印,1993:3.

Research on Technical System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Zimen Boxing

TAN Dong-hui, JIN Hui-hui

Through the several centuries' heritage and diversion, the Zimen Genre has adopted the Yi-ology, Alchemy, Guidance, Respi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theories into its boxing movements, boxing theories, power of stake and practical attack and defense. Root of the matter, the creation of Zimen Genre should be owing to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haolin boxing and Taoist alchemy. Zhangsanfeng, the archbishop of Zimen door home boxing, created this genre on the basis of Shaolin boxing, more specifics, by imitating and innovating Shaolin boxing. Master is based on expertise. Thereby turning the creation of complex characters door home boxing skills, as the martial art is founded by Wudang Taoist Zhangsanfeng, it is bound to fully absorb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theories of Taoism which enables Zimen to carry obvious cultural features of Taoism both from its abstract theoretical aspect and concrete perspective of attack and defense in martial art.

Zimen boxing; Technical system; Cultural implications

G852.19

A

2014-10-03

本文为江西省体育局课题项目,课题编号:2013018。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xi Ganzhou, 341000, China.

1007―6891(2015)01―0034―04

10.13932/j.cnki.sctykx.2015.01.08

猜你喜欢

内家武当技击
武当佳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松溪内家拳传承路径研究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内家拳呼吸方式之探讨
传统内家拳内劲探讨
武当还馍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谈道家思想对内家拳相融刍议
———以松溪派创始人张松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