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黔东南方言否定词研究

2015-04-10肖亚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榕江台江丹寨

肖亚丽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

贵州黔东南方言否定词研究

肖亚丽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有一市十五县,各县市汉语方言均属西南官话。黔东南汉语方言中主要有“没、没得、没有、不、莫”五个否定词,其中“没”兼表普通话副词“不”和“没”,通行于各县市,是该地区方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其余四个否定词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差异,可以为黔东南方言分片提供一定参考。

西南官话;黔东南方言;否定词;地理分布

一、引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苗、侗、汉、水、瑶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自治州下辖十六个县市:凯里市,以及雷山、丹寨、麻江、黄平、岑巩、从江、剑河、锦屏、榕江、施秉、三穗、台江、天柱、镇远、黎平十五县,州政府所在地为凯里市。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P85-87),黔东南十六个县市的汉语方言均属西南官话。由于历史区划、地理位置、民族人口等原因,该地区汉语方言很有地方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黔东南各地方言的否定词用法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进行描写和比较。调查点的选择,凯里市以老街为代表,各县为县政府所在地。文中语料主要为随机话语实录,也有个别调查问卷例句。本文不着重考求本字,方言字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部分难以理解的方言语词用圆括号标注普通话的翻译。

二、黔东南地区的否定词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黔东南地区主要有“没、没得、没有、不、莫”五个否定词。

(一)没。“没”是黔东南通行地域最广、使用最频繁、语法意义最丰富的否定词,与普通话副词“不”和“没”对应。

1.与普通话否定副词“不”对应的用法。

(1)修饰动词性成分,表示否定某种意愿、习惯或癖好、某种假设[2](P200-201);也可以单用于答话中,表示与问话意思相反[3](P78)。黔东南十六个县市都有这样的用法,其中黄平话主要是新派使用,老派也有使用的。据黄平新派发音人袁某某(1995年出生)介绍,她小时候在家用“不”,上学后受同学的影响说“没”,还被父母责怪为“怪腔怪调”,而现在她父母有时候也用“没”表示“不”。例如:

凯里:没管好晚都要回家—我没好意思要她钱—我洗澡啊(了),没去打球啊(了)。

黄平:我没会浮水(游泳)—你再没来的话我拱(自己)走了—个子矮接没倒球(接不到球)。

雷山:没用谢—他没是老师—他没在阿点(那里)。

丹寨:阿(他)没走算啊(了)—我这里没做衣服—我没能怪人多(人家)。

麻江:阿没会煮芒(他不会煮饭)—我没晓得在阿堂(我不知道在哪里)—摆点龙门阵才没拽瞌睡(犯困)。

台江:他从来没顾家—他没放心我姐—她哈哈(经常)没吃饭。

剑河:没会落雨的—喊他去补课他没肯—考没起学校就没读嘎。

岑巩:明天就没来水了—他没是颈跟痛(颈椎痛)—我没喜欢逛街。

施秉:你问我我也没懂—打点麻将没要钱的—他可能没来了。

镇远:我平时没抽烟—到楼板上睡觉没怕潮湿—你跟我们一路去玩下嘛——没,我没去了。

三穗:他没爱吃菜,就爱吃肉—我没想要他出去打工—他没是三穗街上的。

天柱:没算作文有90分—我没爱喫甜酒粑—天气预报讲明天没落雨。

锦屏:我没会爬水(游泳)—他从来没喊我去的—我热点饭送你喫?——没喫呕(不吃了)。

黎平:我怕热,没怕冷—热天家没想喫饭—我没会讲侗话。

从江:我没爱跟别个打麻将—这几年我没唱山歌嘎—没晓得总个做(怎么做)。

榕江:满客嘎,没装嘎(客满了,不装了)—衣服买来没穿可惜去—我连没想上班嘎(我一点儿也不想上班了)。

(2)修饰形容词,表示否定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状态。黔东南十六个县市都有这样的用法。例如:

凯里:衣服没大没小—眼睛有点没舒服。

黄平:我家没宽—我没心焦。

雷山:我眼睛没好—这个衣服颜色没好看。

丹寨:丹寨夏天没热—阿讲丹寨话没纯(他讲丹寨话不纯正)。

麻江:这件衣裳贵倒是没贵—崽没乖也没行(儿子不乖也不行)。

台江:我没怕—讲没清楚。

剑河:你又没肥,减哪样肥嘛—钱没够嘎(了)。

岑巩:菜有点没熟—这个娃崽没在行(懂事)。

施秉:心头没快活—没好玩。

镇远:我跟你没同—跑得没快当(跑得不快)。

三穗:我没累—我脚没好。

天柱:今年过年没闹热(热闹)—她做得没快。

锦屏:水没赖(热)—我眼睛没好。

黎平:多媒体看没清楚—黎平原来没大。

从江:辣子没辣—没好的换把哥(换给哥哥)。

榕江:剩下的没好嘎—榕江的房子也没便宜嘞(呢)。

(3)表示疑问。普通话的反复问句是用肯定否定相叠的形式来表示疑问,有已然和未然的区别,已然用“v没v”,未然用“v不v”。黔东南十六个县市的“没”都可以用在反复问句中,用“v没v”形式表达询问,不区分已然和未然(黄平话也可以用“v不v”表未然疑问),使用频率高。例如:“明天你上没上课—昨天你上没上课—题目难没难—她长得好没好看—他老没老实—你是没是凯里的—你是没是没想读书啊”。

普通话的是非问句是用句末加语气词“吗”来表示疑问。黔东南地区没有“吗”字问句形式,除了天柱县,其他各地都惯常用句末加“没”表示疑问,使用频率相当高。例如:“你去家没—昨天你上课没—明天去没—题目难没—她长得好看没—这个座机可以打出去没—你找我有事没”。

(4)表示禁止或劝阻。“没”也经常与“要”连用成“没要”,相当于普通话的“不要、别”,主要用于祈使句,表示不允许对方做某事。黔东南十六个县市都有这样的用法(黄平话也常说“不要”)。例如:

凯里:没要再喝酒啊(了)。

黄平:没要忘记。

雷山:没看啊没看啊(别看了,别看了)。

丹寨:你没要像总讲(你不要这么说)。

麻江:没要乱跑!

台江:你没要再去他家玩了!

剑河:打针的时候没要动。

岑巩:我们没要去照相了。

施秉:你没要怕!

镇远:这是空调车,你没要开窗子。

三穗:没要弄个造(这么调皮)。

天柱:没要作辣子啊(放辣椒)!

锦屏:没要多话。

黎平:快落雨嘎嘞,你没要出去嘎嘞!

从江:你没要煮我的饭。

榕江:没要拿别个的东西。

2.与普通话否定副词“没”对应的用法。

(1)用在动词性成分前面,表示否定动作已经发生[3](P337)。黔东南十六个县市都有这样的用法。例如:

凯里:我还没写成。

黄平:这房子七十年一直都没改。

雷山:菜还没炒。

丹寨:我从来都没撅(骂)过你。

麻江:昨天我没见阿(他)。

台江:你还没吃完啊。

剑河:我没看见你的钢笔。

岑巩:他去了,我没去。

施秉:大的姑娘(大女儿)还没上班。

镇远:水电没搞好,麻烦了。

三穗:以前的房子都没安管子。

天柱:电视还没演完。

锦屏:修嘎两年都没修好。

黎平:我还没喫饭嘞。

从江:小的孙崽还没读大学。

榕江:车子还没到榕江。

(2)用在表示状态变化的形容词前面,表示否定事物的状态已经发生某种变化[3](P337),经常与副词“还”搭配使用。黔东南十六个县市都有这样的用法。例如:

凯里:毛辣果(西红柿)都还没红。

黄平:饭没熟好。

雷山:天还没亮。

丹寨:饭没熟好,等港港(等一会儿)。

麻江:毛辣果(西红柿)都还没红。

台江:房间还没热和。

剑河:饭还没熟。

岑巩:菜还没熟。

施秉:饭都还没熟。

镇远:饭还没熟嘛。

三穗:现在太阳还没大。

天柱:病还没好。

锦屏:水还没凊(凉)。

黎平:水还没赖(热)。

从江:我病没好完。

榕江:天还没黑。

(二)没得。

1.否定动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否定动词“没有”,是对“有”的否定,用在名词性成分前面,表示否定事物的领有和存在、数量不足、比较不及[3](P336-337)。这是黔东南绝大部分地方的高频用法,包括凯里、黄平、雷山、岑巩、施秉、剑河、三穗、天柱、镇远、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台江十四个方言点。例如:

凯里:房间没得人嘛—酸汤菜卖完啊(了),没得啊(了)—你有零钱没?——没得。

黄平:我没得时间管这些事—你有空没得?——没得—以前姊妹多,没得住处。

雷山:腰杆没得问题—我没得好多钱—山上有鸟没?——没得。

台江:太没得意思嘎—没得饭啊—我没得意见。

剑河:去没得两天就想屋—我没得钥匙—没得哪个管你。

岑巩:没得啷子看场(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小时候没得喫的—样行(什么)都没得。

施秉:我没得他的电话号码—火车票早都没得了—我手机没得电。

镇远:没得哪样事做—我没得办法—没得弄个(这么)高。

三穗:没得饭了—没得玉口住了(没有地方住了)—那港的娃娃崽没得啷个跳(那时候的小孩子没有这么调皮)。

天柱:这里都没得尺子—没得哪个晓得他—你有没有钱嘛?——没得。

锦屏:你没得我重—我没得啷子(什么)病—没得车子去。

黎平:我们是没得文化的人—没得甚子(什么)区别—他没得崽。

从江:没得辣子喫(没有辣椒吃)—乡下没得城头方便—早上没得电,现在有嘎(了)。

榕江:我家没得盐巴—这碗是没得糖好多的—荷包头没得几块钱。

与以上十四个方言点不同的是,丹寨县和麻江县“没得”和“没有”都可以使用,据当地人说更习惯用“没有”,“没得”可能是受周边方言影响的结果。例如:

麻江:都没得汉族啊,都把是苗族啊(都没有汉族了,都是苗族了)。

丹寨:阿没得办法啊(他没有办法了)。

2.否定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曾”,用在动词性成分前面,表示否定动作行为曾经发生,即否定表经历的“得”(黔东南方言的“得”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动作行为曾经发生的一种认定),常与动态助词“过”搭配使用。台江、剑河、岑巩、施秉、镇远、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和榕江十一个方言点有此用法。例如:

台江:我没得读过中学。

剑河:从来没得坐飞机的,这回得坐嘎。

岑巩:我没得讲啊。

施秉:你们哪个得打他?——反正我没得。

镇远:我没得去他家过。

三穗:我没得到他家过。

天柱:你得看不?——没得。

锦屏:老实讲,你得拿没?——我没得拿。

黎平:他唱歌唱得好嘞,你得听他唱歌没?——没得。

从江:我没得学过侗话。

榕江:我一辈子都没得出过国。

(三)没有。

1.否定动词,与普通话的否定动词“没有”相同,用在名词性成分前面,表示否定事物的存在和领有。丹寨、麻江话使用频率高。例如:

丹寨:我没有文化—庙里没有菩萨—以前丹寨没有哪样商业—一点都没有水平啊—毛辣果阿要了啊,没有啊(西红柿她要完了,没有了)。

麻江:菜没有啊(菜没有了)—没有哪个晓得—你哩(的)话太没有道理啊—我又没有病。

2.否定副词,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没有”相同,用在动词性成分前面,表示否定事实或经历[4](P356)。丹寨、麻江话习惯使用。例如:

丹寨:我没有吃过兔子肉—我没有听讲—个个都没有收。

麻江:我从来没有讲这句话—我没有去过北京。

(四)不。

1.否定副词,与普通话的否定词“不”相同,表示否定某种行为习惯、说话人的主观意愿、某种可能性、选择疑问。黄平话习惯使用。例如:

苗家哪时候放蛊我也不晓得—明天我不去—我不姓王—讲不清楚—得的钱也不少—又不准我们修房子—爸爸妈妈不在家—这个姑娘不爱说话—你去不去他家玩—衣服干不干净?

2.否定副词,其语法功能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吗”,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天柱话和黄平话习惯使用。例如:

天柱:你饿不—你帮他交钱,是不—你喫饭不(你吃饭吗)—你喫饭嘎不(你吃饭了吗)—你到过北京不?

黄平:你去他家玩不—你晓得不(你知道吗)—你晓得了不(你知道了吗)?

(五)莫。与普通话否定副词“别”相对应。除凯里、丹寨、麻江、黄平、雷山之外,其余十一个县都用,具体用法如下:

1.表示阻止对方做某事,这是“莫”的主要用法。比如:

台江:莫着急啊。

剑河:你莫影响老弟学习嘞。

岑巩:喊你莫来你要来。

施秉:你莫惹我。

镇远:莫做客啊(别客气啊)。

三穗:你莫理她,看她要哭到哪时候。

天柱:莫下河爬水(游泳)。

锦屏:莫作辣子(别放辣椒)。

黎平:大家都莫去。

从江:莫开药把我嘎(别给我开药了)。

榕江:你莫催多啊!

2.表示否定某种不理想事件的发生,可以是提醒,也可以是推测。比如:

台江:莫是没看见我?

剑河:紧到没开门,莫是睡着喽!

岑巩:先量好尺寸,莫小嘞!

施秉:他怕莫是生病喽!

镇远:莫是我妈来过?

三穗:你先打电话问下,莫没得票了,白跑一趟。

天柱:还没得人来,莫是记错时间喽!

锦屏:少作点盐巴,菜莫咸嘎。

黎平:莫是有小偷啊。

从江:你莫没及格哟!

榕江:莫没背钱就麻烦嘎(别不带钱就麻烦了)!

三、结语

综上可见,黔东南地区否定词具有如下特点:

(一)普通话最主要的否定副词是“不”和“没”,二者区别大致归纳为:“不”用于主观意愿,“没”用于客观叙述[3](P337);“不”否定性质,“没”否定性质变化[4](P51)。黔东南方言最主要的否定副词则是“没”,兼表对主观意愿和客观叙述、性质和性质变化的否定,因而有时会有歧义现象存在,比如黔东南人说“我没吃”,既可能是表达“我不吃”,也可能是表达“我未吃”,需要靠上下文或者时间地点等语境加以区分[5](P72)。

(二)黔东南地区共有“没、没得、没有、不、莫”五个否定词,除了“没”是地区通用的基本否定词外,其他四个否定词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表示否定事物性质和主观意愿,“不”主要为黄平话使用;表示否定事物领有存在、否定动作已经发生,“没有”主要出现在丹寨、麻江两地,而其余大部分地方用“没得”;表示禁止和劝阻,“莫”出现在锦屏、天柱、剑河、黎平、三穗、岑巩、镇远、施秉、从江、榕江、台江一带,其余的凯里、丹寨、雷山、黄平、麻江等地则只习惯用“没要”,用“莫”就感觉别扭。由于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人员往来频繁,方言之间相互影响,各地否定词的使用日益接近。比如,黄平老派口语区分“不”和“没”,现在新老派都常用“没”兼表“不”;丹寨、麻江老派方言说“没有钱、没有人”,现在也常说“没得钱、没得人”。

(三)黔东南十六个县市的汉语方言都属于西南官话,但是内部有一些语音差异,学界对各地方言分片有两片区和三片区的不同划分。两片区划分如黄雪贞先生[6](P267),将岑巩、施秉、镇远、天柱、剑河、黎平、从江、台江、三穗、锦屏、榕江十一个县归为岑江片,将凯里、黄平、雷山、丹寨、麻江五个县市归为黔南片;三片区划分如李蓝先生[7](P80-81),将岑巩、从江、剑河、锦屏、榕江、施秉、三穗、台江、天柱、镇远及黎平十一县归入湖广片,将凯里、雷山、丹寨和麻江四县市归入桂柳片,将黄平一县归入川黔片。这两种分片法的区别在于对黄平话的处理稍有不同,可谓大同小异。黔东南地区方言否定词的地理分布,为以上黔东南方言分片提供了一个旁证。大致说来,锦屏、天柱、剑河、黎平、三穗、岑巩、镇远、施秉、从江和榕江、台江十一县地处黔东南东部地区,否定词用法基本一致,主要使用“没、没得、莫”与普通话“不、没、别”对应;凯里、麻江、丹寨、雷山四县地处黔东南西部地区,否定词较为一致,主要使用“没、没得(或没有)、没要”与普通话的“不、没、别”对应。黄平话使用“不、没得、不要(或没要)”与普通话“不、没、别”对应,黄平话也可归入西部地区。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咨讯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肖亚丽.贵州锦屏方言的否定词[J].方言,2010(1).

[6]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96(4).

[7]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1).

[责任编辑 靳开宇]

TheStudy on theNegativeW ordsin Qian Dongnan Dialectin Guizhou Province

Xiao Yali

(College of Humanity,Kaili University,Kaili,Guizhou 556011)

Qian 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comprises 1 city and 15 counties.The Chinese dialect of each county or city all belongs to the Southwest Mandarin.Qian Dongnan dialect’s primary negative words are“mei(没),meide(没得),meiyou(没有),bu(不),mo(莫)”.“Mei(没)”is spoken in each county or city,used as the“bu(不)”and“mei(没)”in Mandarin,which i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Qian Dongnan dialect.There are a few differences a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between the four other negative words.This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Qian Dongnan dialect division.

southwestmandarin;Qian Dongnan dialect;negative word;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172.2

A

2095-0438(2015)08-0081-05

2015-04-08

肖亚丽(1970-),女,贵州锦屏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现代汉语。

教育部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黔湘桂交界的黔东南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13YJA740062);201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黔东南方言否定词比较研究”(11ZC043);凯里学院2014年“《现代汉语》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JZGX201402)。

猜你喜欢

榕江台江丹寨
黔中访古·榕江客家围屋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春耕大典
贵州苗族蜡染文化在平面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轮值镇长
——丹寨万达小镇的独特IP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榕江“萨玛节”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藏在深山中的蜡花
———榕江苗族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