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科技教育模式构建
2015-04-10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陈洁玲文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成艳萍
文/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陈洁玲文/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 成艳萍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科技教育模式构建
文/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陈洁玲
文/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 成艳萍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上述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这八种基本智力彼此相互联系,相互独立,它们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基于这一理论,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就应是学校教育系统协调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展包括校内学科渗透、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活动、课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及校外(家庭、社区)科技活动。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应把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放在突出位置。达到“个性得以舒展,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拓宽视野,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一、科技传统教育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形式的比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其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科技教育注重的是具体科学知识的传授,强调的是要教给学生越来越多的具体的知识,十分强调课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讲授的精彩与完整,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孩子的情感体验、心理变化和态度的培养,学生一般情况下只是在固定模式下按部就班式地学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科技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式,让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方法辅导和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科技教育教学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比较有较大的不同。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科技教育模式的构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需要、兴趣和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科技教育活动要在学校教育系统协调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创设综合的、充分联系儿童实际的、以注重儿童亲身体验并以探究发现为宗旨的开放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因此,本研究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自主探究和专项科技活动三个方面对科技教育模式进行研讨。
1.以课堂教学为重要途径,抓好科技教育的普及工作
为使科普教育深深扎根于“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有必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科技教育,既能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政策略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有所不同。
加强学科渗透,小学各科教材中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努力寻找学科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从学科特点出发,深化科学道德、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整合处理教材,将教材最有典型代表性的科技知识讲深做透。避免科学课“泛泛而谈,摸摸就走”的现象,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观察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智能,优化学生智能结构。
分组探究学习,科技教育重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分组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长——领导组织;活动方案制订者——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解说者——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观察能力。而且在每次探究时都进行不同的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从而发展各种智能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教学,将课程中的“知识陈述”转变为“问题设置”;将“抽象呈现”转变为“表象呈现”;将“原理展现”转变为“假设验证”,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2.以课外实践活动为抓手,提高科技教育整体水平
小学科技教育应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教育渠道,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大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研究可以分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发现问题:首先让孩子自己学习中去发现问题,选择研究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解决自己问题的成功快乐。
设计方案:每次探究活动,老师要做孩子探究的引领者,指导学生一开始就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为学生在开始的观察、研究中搭好框架。活动方案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方案应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探究方法等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方案的确定;统计表格、实验记录内容设计等,力求将探究活动限定在自己能力所能控制的范围内。
研究验证:实施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进程,既鼓励学生自主地按照计划认真实施,又积极关注,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参与其中,做及时点拨,必要指导,以便适时调控探究的过程。
通过校外科技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思维智能、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融科技教育于专题竞赛,拓展科技教育育人空间
创新竞赛:主要内容为小制作、小创新、小发明。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创新和研究过程中,对涌现出来的一些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作品或项目,再反复进行改进、提高和完善。对一些热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对发挥创新作用的学生个体、个性予以尊重和充分发挥,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使更多学生有了适宜的发展空间。
模型竞赛:“三模”主要指航空、航海、车辆模型,常有的比赛有海模、车模、空模的制作与竞速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使外部的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中的辨证性、整体性、科学性等有机结合起来,有力的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无线电竞赛:包括无线电制作、测向、通讯等项目,作为一项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的竞赛项目,无线电竞赛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为一体,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空间的定位能力和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能力,因而对右脑的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知识技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