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提问有效性 打造高效语文课

2015-04-10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侍萍刘和珍文本

周 操

(宿城一中 安徽·宿州 234000)

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众多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各种理论,各种模式异彩纷呈,乱花迷眼,但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与方法都离不开课堂提问,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至关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此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提问要抓住中心,纲举目张

语文难教,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庞杂,知识点繁多,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常常难以取舍,在课堂教学中常想面面俱到,处处落实,于是四面撒网,什么都讲,什么都问,结果或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将原本庞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繁复,使学生如入五里雾中,难见天日。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大胆取舍,删繁就简,抓住文本特点,从具体文本中提炼出简洁明了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文本,则能取得“执一而驭万”的效果。

如必修一中的《记念刘和珍君》,篇幅较长,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且距今相隔已久,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呢?笔者在教学中由课题入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作者对刘和珍的感情仅仅是纪念和哀悼吗?

3.文中还写到了哪几类人?他们在刘和珍的死中充当着什么角色?作者对他们是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第一个问题带领学生弄清楚作者纪念刘和珍的原因,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基础;第二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刻与独特;第三个问题则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战斗性。三个问题,简单直接,环环相扣又中心明确。

二、提问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散乱随意的倾向,让学生无所适从。好的提问应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发展,并且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地解决难度大而深的问题,由此去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

如教学陆蠡的散文《囚绿》,笔者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本文以“绿”为线索,作者的感情也随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文中第13段中“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如何理解?这一句中的“珍重地开释”有什么情感意义?

4.文章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这四个问题中,问题一需要同学们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前提下讨论解决,它是理解问题二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存在层递关系;解决问题一、二又是解决难点问题三和四的前提和基础;几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效地引导学生逐层剖析,纵深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提问要深入文本,注重细节

一些语文教师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浅表化、粗略化的现象比比是,而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文学文本,只有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细细品味言语内在精细微妙之处,探寻隐藏在作品中的深刻意义,才能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课堂才能弥散着智慧的芬芳。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句“小乔初嫁了”,词人为何不说“出嫁”,而说“初嫁”?这个细节很容易忽视,一经提出,却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体会到,这个“初”字更能表现苏轼心目中的周瑜新婚燕尔、春风得意、风流儒雅的形象,这样也更能与现实中“早生华发”的东坡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表现了东坡深重的愁情。

再如 《雷雨》(节选)中周朴园与侍萍三十年后偶然相遇后,交谈中侍萍有一句问话:“老爷没事了?”我问学生:“这个问句看似平平淡淡,她是侍萍的随口而出的、可有可无的问题吗?在周、鲁二人的交谈过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这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很快注意到,这是鲁侍萍在二人交谈中问的第一个问题,之前都是周朴园在发问,这个问题改变了二人谈话的主动权。我又进一步引导,“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侍萍怎样的心理?你怎么理解她的这种心理?”大家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开始了深入探究,并通过揣摩台词,分析人物,从而认识到了人性的矛盾与脆弱。

四、提问要激起兴趣,启发智慧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但由于与学生生活有距离,故事较长且情节舒缓,很多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我在刚开始上这一课时,按传统教法,先提出问题:“贾府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与背景,它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图带领学生去分析小说的环境特点。结果是无人回应,课堂气氛很是沉闷,提起的几个同学也只是贴个标签,什么“豪华”“气派”,泛泛而谈,缺乏对文本的细致阅读与深入理解。经过反思,再教这一课时,我创设了教学情境,精心设置了提问:“《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叙事功能,它通过黛玉之眼,将贾府的布局,贾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详尽而动态性地展示给读者,脂砚斋评价这一部分说‘写荣国府第,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传来。非黛玉之眼,也不得如此周密详细’,在我看来,黛玉就像一位优秀的金牌导游,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她,细听她的介绍,看一看黛玉的外祖母家是个什么样子?到底与别家有着怎样的不同?”问题一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沉下心,细读文本,然后各抒己见,发言接连不断。所以,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并且能促使他们学会思考与体悟。而这需要教师不仅要研读文本,也要研读学生,用与学生贴的近的问题去激发兴趣,点燃激情,引领思索,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碰撞。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尔斯曾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但随意的、零碎的课堂提问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精研教材,熟悉学生,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离高效的语文课堂越来越近。

[1]崔志钢.“问题驱动”模式下的问题设计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

[2]董宝礼.巧设“问题群”,打造“思维链”,提升思维品质[J].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5(1A).

猜你喜欢

侍萍刘和珍文本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爱与虚伪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