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5-04-10陆志慧,田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5)03-0112-02
*[收稿日期]2015-03-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新职业主义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旅游类院校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YB58)
[作者简介]陆志慧(1983-),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
2012年5月14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三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以“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为主题,并专题讨论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为改善工作、生活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这次改革的大潮中,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更是首当其冲。在世界趋于开放交融的21世纪,英语在国际商贸、旅游、生活交流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新职业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本文倡导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从英语学习者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突出英语核心技能的培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合理的、高效的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职业主义理论
(一)新职业主义的历史沿革
20世纪70、80年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英国经济持续衰退,社会分层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新的需求。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进行了深刻反思,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背景下,“新职业主义”(New Vocationalism)在英国应运而生。
之所以称之为新职业主义,主要是相对于过去的狭隘的,针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训练的旧职业主义来说的。新职业主义的目标是构建与巩固一个针对所有青年的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使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培训与其职业要求联系起来,在教育与职业生活之间建立起更密切的内在联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法案,明确且完整地形成了新职业主义改革理念和三个整合的思想,并将新职业主义的理论推向了一个高峰。从此多数教育家开始从“核心技能”和“整合”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新职业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职业主义的教育观
1.教学目标。新职业主义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高水准的学术能力;第二,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轻松进入他们感兴趣的高薪的生产性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第三,使学生成为有岗位转换能力的工人,以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2.教学原则。新职业主义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为目前市场与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要兼顾到未来市场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中既要以“职业导向”为原则,又要以“全面发展”为原则。
3.教学内容。教育者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反思,认为职业教育不应该只培养学生从事某一项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而应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能”。所谓核心技能,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习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4.教学模式。新职业主义提倡情景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前者是以案例和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者是指职业教育要加强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教学评价。在旧职业主义中,学生的成败往往由教师一方决定,而新职业主义却采取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自评,甚至还包括企业的评估。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个体为目标
高职英语教学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个体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拥有某种领域内各种职业都需要的通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使学生具备灵活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毕竟,在当今社会,一个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的几率小之又小,有的同学甚至从毕业那天起就没有从事过自己本专业的工作。
(二)以“英语交际能力”为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习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英语的核心技能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参照英国职业技术证书制度中核心技能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英语学生的核心能力体系可以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英语能力、学习能力、获得信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英语表达和演示能力以及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能力等。其中英语表达和演示能力就是英语交际能力。再结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英语能力应该是指在拥有“够用、实用”的英语基础语言能力的同时,具有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英语综合能力。两者相结合,英语交际能力便是英语的核心技能。具体来说,英语交际能力又由英语口语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构成。而这两点,正是日常英语教学中被忽略的重要的部分。口语的重要性都已被大家所公认,然而大家还没意识到的是文化的重要性。其实语言不仅是一定范围内社会约定俗称的语音符号与书写符号,它还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同时,文化知识的掌握又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
(三)创建校内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模式
新职业主义教育观特别强调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具体的应用条件下加以阐述和重现,让学生在做中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技术和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他们未来在真实世界中使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方式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技术。所以,各院校应积极创建校内英语实训基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工科才需要实训,像英语这样的基础课,很少会与实训联系在一起,最后导致一些学生专业课很强,而英语却很弱,影响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其实,像英语这样技能型的课程,最需要的就是实战演练。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背几个单词或者是做几篇阅读理解就能提高的,而是要在情境中去模拟、去演练。目前,大多数的院校都只是停留在英语语音室的层面,然而语音室的设施简单、形式单一、缺乏真实的情境,所以效果不佳。在这方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该学院于2003年底建成并投人使用了供全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学实训基地—英语村。在英语村里设置了家庭、交通、旅游、购物、贸易、餐饮、娱乐等七大功能,模拟建设了一整套纵横交错的真实环境场景,让学生在具体而纯粹的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在休闲娱乐的氛围中获得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职场氛围,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师都是各大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是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博士研究生,这些教师都有着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然而却缺乏专业知识,也没有行业实践的经历,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群需求知之甚少,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对学生有用。所以,要想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具体来讲,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进行岗位实践和挂职锻炼,深入地了解行业和岗位需求;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政府的政策指引和协调下,定期到企业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积累教学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院为高职英语教师讲学或进行技术指导,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持有双证书教师的比例,为教师提供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的条件和机会,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创建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目前单一的、终结性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岗位群的需求,急待改革。从评价的内容来讲,加大口语能力的考核,而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纸上谈兵”;从评价的方法来讲,鼓励形成性评价,我们提倡情境化的教学,同时也提倡情境化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也可以让学生在做中考。从评价的形式来讲,我们既要求教师评价,也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更欢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
三、结论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始终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个体为目标,突出英语核心技能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处既满足企业需求,又可持续发展的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