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4-10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动机人格个体

梁 艳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人类历史是一部发展史,更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的活动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人类的创新,而只是任凭日出日落、星移斗转、万事万物自身自灭,人类只会永远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没有人类的创新,就不会有现代社会如此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的差距主要是由国家创新能力的差距,当代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成功的创新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会给个人带来丰富的积极的人生体验,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渴望自己能取得创新的成功。创新是探索未知世界,破旧立新,其中充满了困难和风险。创新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创新者不仅是享受“掌声响起来”的瞬间,更是要承受“无人喝彩”的漫长的孤独和挫败。创新是预见和产生现实中没有出现的新事物的人类活动,最能体现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个活动既需要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智力支持,也需要人的动机、意志和志向等人格因素提供的精神动力。

1.人格因素对创新活动的功能和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看重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对于成功成才的作用,传统教育更注重智力的开发与培养,而对于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人格因素没有给与必要的重视。现实中,很多人智商水平很高却一事无成,而有些人智力平平,却成就突出,答案在于人格因素的差异。在个体的创新活动中,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创新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创新活动就无法维持。做为动力系统的人格因素在创新活动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功能,这种动力功能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人格因素的动力功能体现在对创新活动的始动方面,人的需求在诱因作用下转变成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动机,会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其次,人格因素的动力功能还体现在对创新活动的定向和引导方面。个体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会影响对创新活动方向的选择。再一点,人格因素可以维持和调节创新活动。在创新活动中,个体如果对活动对象缺乏兴趣,就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人格因素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更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素质,它主要起推动、引导、定向、维持、调节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其健全与否、强弱程度将直接关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大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并解决好人格因素问题。

2.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人格因素

创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既受智力因素的限制,也受人格因素的影响。影响创新的人格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因素,具体如下。

2.1 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源泉,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驱动力。动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动机引导下的创新活动成果往往能给社会带来进步和福音,错误动机往往会给社会、人类带来灾难与痛苦。同样是克隆技术创新研究,有人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为目的,而有些人可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比如置人类伦理于不顾、去研究很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克隆人技术。大学生应该树立追求真理、追求科学与进步、造福人类和社会的创新动机,否则从事的创新活动是徒劳无益的。

活动动机的强度也会影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动机水平过低会影响创新活动的驱动力,从而影响活动效果。同样动机水平过高对活动也是有不利影响的。过分强烈的动机状态下,焦虑水平会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个体的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因此创新者不应有急功近利的心态。现在的社会体制,更多只奖赏一些短期行为,重视结果而淡化过程,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社会了社会浮躁的风气。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与暗示,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事情时重量不重质,急于求成,希望快速获得社会与物质地位。在学术界,学者们不会花几十年去完成一本著作,而是追求一年要出一本书的高产量。在科学技术领域,可能有小发明,但很难有重大的创新。引用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的话“一个做科学家的人,为拿诺贝尔奖来工作是非常危险的”。把冲击诺贝尔奖作为一个目标,不符合科学规律,创新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它需要很多因素和条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一个急功近利的创新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违背创新的科学精神,甚至导致虚假和腐败行为。创新者不可以急功近利,要戒骄戒躁,,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境界。

2.2 意志,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仅仅依靠动机和兴趣还不足以开花结果。在创造性活动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难、障碍和干扰。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如果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很难抵御创新过程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研究发现,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点是: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这里的自觉性就是指意志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古人曰:“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坚强的意志对于成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种研究,通过追踪调查对一千多名智力出众的儿童,时间长达五十年,后来这些人中有人在事业成就斐然,而有些人却毫无建树。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意志品质的差异。获得突出成就的,是那些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也不退缩。成绩平平的,往往的意志薄弱,挫折面前打退堂鼓,知难而退。由此心理学家总结: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3 情绪自控能力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世界正常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渴望时时如意,事事顺心,但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面对不良情绪的袭击,如疾病的纠缠,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创伤等等。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普通人的一生平均有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处于被不良情绪困扰的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的影响,这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就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继而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还会使人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人在愉快和稳定的情绪下,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人的智力活动效率高,容易产生创造力。因此,拥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说以上人格因素会帮助个体在创新过程中更持续更稳定地发挥内在的智力水平,那么下面提到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个体从外部借力,从而去实现个体的目标。

2.4 人际交往能力

这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社会的创新不是单打独斗,不是单枪匹马,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那种一个脑袋加一支笔的研究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有限的,即使是皓首穷经、学富五车,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更何况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但是如果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创新是一个需要大量信息和支持的过程。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彼此传播信息、分享知识和经验、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创新者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和上级,朋友、同事,或下级保持良好的关系,求得共同的认识、采取统一的行动。在相互的理解、信任中,获得智慧、勇气与力量,振兴事业。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就是合作和借鉴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因此,创新者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必须学会与他人交往,善于发现、汲取他人的优点,这是创新成功的前提。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和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可见,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与他事业成败密切相关。

本固枝荣,根深叶茂。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健康做支撑。因为,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心,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创事业。人际交往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需要。人具有社会属性,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社交需要。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起到一种调节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满足心理的需求,从而带来身心的愉悦。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就会产生空虚、失落感,有更多的烦恼与忧愁,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有害于身体健康。

3 关于健全大学生人格的几点设想

一、把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纳入高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学校应该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规划高校的人格教育。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或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格素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把人格因素水平纳入考核范围,激励学生自觉地培养和提高人格素质。要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体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定期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二、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实践教学是健全大学生人格的加速器,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必须要经历实践这一环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实践观念,让学生感悟到人格因素的重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受挫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格素养。学校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社团等实践机会,尤其是学生社团,它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是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想场所。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个性的表现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国有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意思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虽然没有刻意去说教别人,也会感动别人,赢得别人的亲近和敬仰。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容大度的处事方式等有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要通过各种可能的加强自身修养途径,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从而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人格因素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等院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培养和提升,并把它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

[1]任献华.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琼州学院学报,2011(6):32-34.

[2]张爽,沙飞.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教学研究,2013(03):83-88.

[3]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03):72-77.

[4]白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以教育联动为视角.重庆大学学报,2014(6):62-65.

[5]李玲君.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对高教改革的启示.商业经济,2009(12):87-89.

[6]李阳.试论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学术交流,2012(4):245-247.

[7]张世洲,宋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教育探索,2013(5):135-136.

猜你喜欢

动机人格个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动机不纯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