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职场女性生涯规划
2015-04-10方雅静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职场女性生涯规划
方雅静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时至今日,女性人力资源已经在职场中占有重要比重,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两性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职场女性并未获得全面的解放,仍然面临各种生涯问题的困扰,其中理论的平等与事实的不平等现象更为明显。“社会性别”理论有利于人们站在更高和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两性平等,也给职场女性的生涯规划提供了新的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社会性别;职场女性;生涯规划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8.006
[中图分类号]D4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4-11
[作者简介]王飞(1988-),男,山西应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收稿日期]2015-05-10
[作者简介]金卓(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哲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职业女性占社会人力资源总量的一半左右。丹尼尔·莫扎特与玛依玳·阿尔毕丝杜尔在其合著的《中世纪以来法国女权运动史》中曾述:“在大的工业区,越来越多的工作由妇女担任……1790 年在毛纺工业中女工占45.6%……”女性走出家庭,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构成部分,使得女性地位的提高成为可能,大大增强了妇女要求平等的说服力。女性走向职业世界是妇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职业世界中的女性仍然面对着由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女性劳动者就业难、失业多、两性收入差距大、性别职业隔离、退休年龄性别差别、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现象。
一、现实:女性是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法律赋予女性同男子平等的经济和政治权利,但如果没有给予女性经济机会去获得财产,那么,占有、使用财产的权利对女性毫无意义。英国最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这一女性主义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中提出,只有改变生产、生育、性关系和儿童的社会化这四个结构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妇女获得真正的解放。米切尔认为,除非在社会劳动中产生一场革命,否则妇女劳动就只会被看作是男性劳动的附属品。早在第一波妇女运动中,妇女在就业以及具体的劳动分工、家庭等各类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问题就受到广泛关注,“妇女可以同时兼顾家庭与事业”的观点被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为了满足战争需求,大量男性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奔赴前线,由此带来女性劳动力填补劳动空缺的需要,因战争,女性获得了实现自己工作权利的机会,同时,女性成功地胜任了过去被认为只适合于男性的工作。由此,女性经济地位特别是职业地位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女性政治权利、教育权益和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
“女性的地位,就像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东西一样,其根源在于经济基础当中。”28就业是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女性地位,促进性别平等的先决条件。“女性和男性应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在就业中享有同等待遇”,这是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原则和标准。在关于妇女保护的公约、宣言、决议中,许多都涉及对于女性就业权益的保护。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推进和各国的男女平等政策的落实,以及由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文件和公约构成的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国际共识,为女性在职场获得一席之地提供了“通行证”和权益保障。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是当今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及发展趋势,为女性融入职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软实力”的竞争取代了体力的比拼,使得对于占人口近一半的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现实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
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女性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从事的工作领域也趋于广泛。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女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就业权益,但实际上基于性别因素对求职者进行挑选的现象仍然很常见。比如,招聘中常见的以工作艰苦、经常出差为由,而把女性排除在外,看似是对女性的保护与关爱,实际上是基于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自由择业的权利,减少了女性的就业机会。在同一竞争环境里,实际上女性和男性处在不同的起点,在事实上造成了妇女虽然构成劳动力大军的一半,但却处于经济的边缘而非中心。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高度看,推进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从政治角度来说,人才的性别构成情况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从经济角度来说,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整体人力资源的提升;从社会角度来说,人才性别构成的均衡有利于男女两性的和谐,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视角:从“性别”到“社会性别主流化”
马克思指出:“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是最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显示了人类由自然行为转变为人类行为的程度,以及人的自然性转变为人类行为的程度。”在当代,研究性别问题,首先要分清两个基本概念,即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是存在差别的不同概念。“性别(sex)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两性差异表现在染色体、性腺、性激素、解剖构造、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运动机能等方面。”3“男”与“女”的差别取决于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的性别。在具有生物属性的同时,人类的性别还具有社会属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女性或男性的界定依靠的是与文化相关的‘社会印象’,这套模式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头脑中,人们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性别行为,并进行社会交往。”3
英语中的Gender原本是语言学中一个古老的语法词汇,《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gender”的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它表示某些语言中的性,例如,德语中有三性:阳性、阴性和中性。这表明它是一个纯语法意义上的词。第二,它是指生理上的性别分类——性(sex)。在第二含义中,gender与sex是同等的。Gender成为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最初,“女权主义者并没有直接用gender……而是用sex role(性别角色)指称社会对女性的规范。由于sex role仍然与sex(性别,性)有明显联系,需要一个没有传统文化包袱的词来表达她们的新认识,所以到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她们开始用gender来指称有关女人的社会文化含义。”gender(社会性别)与sex(生理性别)的区分在于,gender(社会性别)“指出妇女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如以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说,是由女性的生理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人的性别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都是在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生理状况不是妇女命运的主宰,男女性别角色是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改变的”。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5年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中,集中反映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两个成果性文件——《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在考察男性和女性对任何计划活动和行动( 包括立法及各个领域内和所有级别上的政策和项目活动) 的参与和涉入情况时,引入社会性别观点。”1997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定义指出:“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女性和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将女性与男性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使女性和男性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三、思路:以两性和谐为导向的女性生涯规划
如同种族、阶级、等级、经济、地理、年龄、环境等分析社会问题的不同变量一样,社会性别分析是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视角和变量。近三十年来,社会性别分析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采纳的一种新的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和方法[10]。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崭新合作关系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条件。在职场女性生涯规划方面,由于长久以来女性的弱势地位,首先要重视“妇女主流化”,把妇女纳入主流的制度,使两性能够平等地参与各种政策制定议程,让妇女所关心的议题、需求及意见在主流制度中得到关注。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观点,确保在所有的政策和方案中体现性别观点,营造两性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一,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关于女性的从属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可以延伸出这样的观点:女性的附属性地位是由社会这一根源所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然或由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偶然产物所规定的。”4受到“父权文化”的影响,女性在从出生、成长到结婚、怀孕,一直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充满危险:受到社会观念和经济压力影响,男性婴儿更被期待,而造成女胎女婴的流产甚至被杀害;受到社会习俗影响,食物被优先提供给男性,而造成女性的营养不良和食物缺乏;与男性相比较,女性在健康和保健机会上处于劣势,并且在教育和就业环节中受到限制与歧视……到目前为止,性别不平等是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的普遍现实。其中,就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情况,自女性进入职业世界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和新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还衍生出许多新的形式和挑战。
罗尔斯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地补偿强加于少数的牺牲。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疑的。”[11]作为女性,面对职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和实质上的不平等,首先要坚定男女平等的信念,并且敢于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09年接受访问时强调,男女收入差距“确实是个问题”,并且“建议每位做相同的工作却赚得比男同事少的女员工,自信地去找老板要求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默克尔手下一位女性部长的提案,现在德国的工薪父母可以享受一年的休假去带孩子,还可以拿到原工资三分之二的薪水[12]。面对职场上呈现的低就业率、低专业技术含量、低岗位级别,以及竞争力不强等女性就业特征,女性可从维护和争取权益开始,承担起实现性别平等的实践者角色。
第二,学会借力实现平衡。女性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美国学者克拉克(Sue Campbell Clark,2000)在对以往的工作—家庭关系理论进行了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家庭”边界理论。“工作—家庭”边界理论认为,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中徘徊。在工作研究和家庭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方面在于:“决定”和“被工作与家庭决定”之间的矛盾与平衡。女性进入职场,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生活中,但传统上的家庭责任仍然被认为是女性生活的重心。生育子女和料理家务的责任仍然由女性为主要承担者,为平衡家庭与职业的角色冲突,不少女性选择在结婚后或是退出劳动力市场,或是进入非正式市场从事兼职或弹性工作。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家庭作为私人领域,其社会经济价值被贬低,尤其是由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完全被忽略。
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同样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面对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女性要突破单打独斗的思维局限,学会借力,整合资源,依托社会的支撑和男性的参与,共同实现平衡。首先,男性的积极参与是重要的。正如《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1967)所指出的:“鉴于妇女对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的重大贡献及其在家庭方面,尤其在儿童教养方面所负的任务,深信一国的充分与完全发展,世界的福利及和平大业,均需要妇女与男子同样尽量参加所有各方面的工作。”超过50%的职业女性表示最满意配偶能帮助分担家务和提供经济保障,而能照顾女方情绪,帮忙照顾小孩也是较受女性认可的两个优点[13]。在担负家庭责任中,女性是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角色,应当鼓励男性承担家庭责任和父亲的角色,从而提升女性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品质。同时,借助社会化力量分解家务劳动。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为实现国际妇女年目标的世界行动计划(1975)》第154段指出: “社会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预先防止迅速现代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减少事后补救措施的需要。通常这些问题对妇女的影响,比对男子的影响大,尤其是在发展过程的初期。”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倡导:“为使妇女平等(更充分)参加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应建立和维持社会上组织的服务以减轻家务劳动,特别是对她们的子女提供服务。”(《为实现国际妇女年目标的世界行动计划(1975)》第16段)社会的进步使得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便捷。作为职业女性,要懂得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和分解个人在家务劳动上消耗的时间。
第三,塑造正向性别形象。大众传播媒介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并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帮助消除偏见和固定看法,使人更迅速同意让女性负担不断扩大的新任务并促进她们成为平等合作者参与发展过程。目前,大众传播媒介往往赞同传统的态度,女性形象常常处于被消费的地位,男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任务没有得到客观地反映。男女两性存在的不平等,“对女性自身而言,这不但直接关系到眼下她们社会地位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涉及她们最终的全面解放……对整个人类而言,女性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处境,如何改变自己的地位,这个问题不单单关系到占人类一半的女性,也关系到所有的男性,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序5。对于女性而言,要进行有效的和科学的生涯规划,离不开健康的外部环境,因此,塑造积极正面的女性形象是女性的首要责任。
女性首先要成为自身生涯规划的决策者和责任承担者,要表现对生涯规划的积极态度。根据英国学者琼·普莱尔的需求分析,得出关于女性需要发展的7 个主要先决条件:即如何创造和维持组织文化以及如何部署权利以形成价值和行为的意识,尤其是和性别有关的意识;形成和展现属于自己的管理风格;发展在组织文化中有效的管理技能和行为策略;发展对影响和改变组织文化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发展自我表达的技能,能够自信地描述自己的观点;探索如何成功地行使权力的方法;思考自己想从作为一种持续生命进程的职业中得到什么,并制定策略以达成所选择的各种生命角色目标[14]。根据以上7个条件,可以给女性进行自我生涯规划提供思考的方向。同时,女性还需要在大众传播领域提升发言权和主导权,积极参与传播机构内各级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主动利用传播工具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方案和宣传活动。
妇女和男子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进步,女性还在人类的再生产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男女两性没有理由不在资源、权利、参与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作为学科发展的社会性别研究视父权制为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力求通过文化和政治行动、学术反思加以改变,以实现两性平等(gender equality)”5-6。相信,随着制度规范的完善,经济发展的变迁,“二元对立”的模式将逐步淡化和瓦解,而女性生涯规划也必将拥有一个更为宽松和理性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外国女权运动文选.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205.
[2]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社会性别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6.
[3]许春荣.女性与社会变革——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4]陈仲常,张薇.女性劳动力就业向高层次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5): 515.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0-81.
[6]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7:612 .
[8]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妇女研究论丛,1997(1):19.
[9]Bureau for Gender Equality,ILO,Gender:A Partnership of Equal,Geneva,2000:5.
[10]薛宁兰.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前言:26-27.
[1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12]岳素兰,魏国英.女性人力资源与开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11.
[13]宋宁华.压力大“金融女”职业满意度低.新民晚报,2015-01-30(B4).
[14]刘薇.关于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献综述.现代商业,2007(26):264.
The Career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Fema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Gender"
Fang Yajing
(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Until now, the female human resource has occupied a great proportion in the workplace, mak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gender equality. Yet, even in this situation, they can not get the overall liberation from various disturbances in their careers, among which the fact of the theoretic equality and the actual inequality is especially obvious. The theory of "social gender" helps people to judge the gender equality from a higher and broader view while offering a new helpful thought to the career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women.
[Key words]social gender;professional females;career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