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

2015-04-10徐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人才能力

徐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

徐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现今,各国为了提升国力,促进科技的进步,都非常注重对高精尖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创新者中的精英,更是我国建设型人才中的骨干与核心人才。基于此,本文就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进行粗浅的探讨。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有效措施解决方案

为了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计划的培养一批拔尖创新型精英人才。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各国面临的比较重要的且不可回避的难题。在国家相关的法则中,也对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明确的强调,强调应该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各个高校意识到拔尖创新人才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办法。

一、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涵义和特点

(一)髙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涵义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即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厚实、创新能力强且具有明确坚定地奋斗目标,能够在奋斗中不断的积累优势力量,并且善于和他人合作,另外具有宽广的视野以及超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1]。

(二)髙校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

拔尖创新人才通常都是思想高尚的人,高尚的品格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拔尖创新人才一般都具有超强的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强,也拥有更广的知识面,而创新的能力的基础来源于广泛的知识面。另外,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更独特、更新颖,而各项创新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创新思维,且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以及科学研究的过程;拔尖创新人才的求新探索精神能够确保其激情和创造欲望的持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在于其突出的实践能力,其成长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创新突破,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发明,为社会作出贡献。另外,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都特别的鲜明有特点,其具有良好的创新品格。除此之外,丰富的想象能力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敏锐的洞察力都是拔尖创新人才鲜明的特点。

二、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高校应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精减,鼓励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之上。有针对性为学生制定高效的个案辅导,进一步提升其优秀的科目。同时可以邀请知名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讲解,利用学者的知名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聆听名家的教诲,学会勤奋、求真的求学态度。另外,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以及在学生擅长感兴趣的领域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开设丰富有趣的选修课堂,让更多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优化开放的课程体系,完善多元化的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潜在力量,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针对的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

高校要以多样化人才培养为基础,同时挑选出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例如辅修或双学位的开设、定向生培养方案等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多样化的资源,以满足不同兴趣、特点、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成才。自主招生就是一个为特殊人才制定的特殊成才通道,通过相应报名条件的制定,筛选出具备某些特殊能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如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良好的科研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等。集中学校的学科、教师等资源,进行专门特殊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顺利开展[2]。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品格

班级教学的传统模式十分单一,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和班级授课应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班制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和团队意识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个别辅导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性和研究型应该是教学方法的主要特色,教学内容应当纳入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通过新知识新理论的讲授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加大科研训练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并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因材施教,促使学生通过科研创新活动增加知识激烈、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能够有效地促使大学生成长为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创新能力、锻炼创新思维、增强学术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和科研工作,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顺利开展。

(五)创建多样化平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物质条件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的目标,高校应该搭建起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促进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科研项目平台的建设、培训机会的提供、国际交流交换机会的争取、国际交流渠道的疏通和拓宽等等都是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促进国际交流,开阔国际视野尤其重要,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提供交流交换机会、开展海外暑期学校、举行国际比赛项目、争取国际会议名额、争取海外实习机会等方式让学生基础到世界学术的前沿领域,促进知识的增长和视野的拓宽[3]。

(六)为大师、名师培养优秀学生赋予更多的自主权

正所谓言传身教,优秀的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校应对选拔一些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引导拔尖学生的学习成长,从本科起就给有前途的尖子学生配备导师,并给予导师较大的自主权,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人才的培养工作。此外,可以聘请一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要求他们确立培养对象,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遴选学生的标准和培养学生的方案,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中,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学习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进行学生思想工作的指导。

7.创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专项基金

要大批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就要在资金上予以稳定支持,建立起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专项基金,这对于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培养创新研究团队和群体、造就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促进我国科学学术领域与世界科学前沿和先锋领域接轨、为高校培养稳定的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等,都有重要作用。用于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应该服务于以下几项事务:支持教师的科研工作、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支持学生出国交流交换、引进与培养专任教师、奖励拔尖的创新型学生、促进创新型科研成果的推广等等。此外,还可以设立创新实验班,为实验班提供转型资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并开展相关研究,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一)合理处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需要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因此其质疑声音主要来自于教育公平方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之间智能水平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理念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真正体现[4]。

(二)合理处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关系

高中升大学实施双轨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之后的内在要求,一部分高中生将通过正常的高考途径进入大学,另一部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则可以跳过高考直接升入好大学。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日益提倡教育公平的今天,双轨制的实施将遭到很多质疑的声音,面临巨大的压力。但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努力搞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在选拔人才时要严格把好关;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评价机制和分流办法,促使双轨制顺利实施,促使拔尖创新人才顺利升入大学;最后,必须处理好普通生的培养和资优生培养之间的关系,减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面临的压力,促使其顺利实施。

(三)合理处理大学与中学之间的关系

中学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说起着奠基的作用,大学则要做好与中学的衔接和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可以在师资、教学经验、课程设置、学习计划、试验条件等方面对中学进行支持与配合。在中学的创新苗子进入大学后,大学要对这批人进行持续关注,通过专门的培养计划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要加快高校的协同创新,要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注重培养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持续创新、变革和调整,满足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1]史静寰.创新人才的特征及培养[J].大学(学术版),2011,(02).

[2]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林崇德等.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陈希.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2,(23).

G640

A

1009-8534(2015)06-0074-02

2015-10-10

徐明(1977-)男,江苏南通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