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迪厄文化资本视域下高校贫困新生适应性研究

2015-04-10冯香婷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布迪厄新生资本

冯香婷

(广东医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上学的理想抱负。然而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和贫困学生在进入大学时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使得教育研究者们不得不针对这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2]。据有关研究显示,贫困新生中大多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的城镇,与生长于城市的大学生相比,其在对大学的适应周期上是有着一定的明显差异。在进行贫困新生的适应性研究中,探究者往往只是针对贫困新生的自身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解读,没有很好的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来加以佐证和提升,因而最终的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没能很好为解决根本问题作依据和起作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完善性体现在其对贫困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因素两者的综合考量。文化资本的积累是以再生产的方式进行的,它主要通过早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来实现的。由于贫困新生受限于自身的成长环境,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作用于他们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当中,往往会阻碍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

一、贫困新生大学环境适应阻碍现状分析

(一)城市文化观念的独立性

贫困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在家庭环境及其当地的文化氛围当中被潜移默化,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他们进入大学新校园时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往往就对自身既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对贫困新生产生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适应。基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会形成特定的环境文化,同时这种特定的正统文化在特定环境之内,对于行动者的优劣评判都是有着自己的标准和理念。当前高校建设的迅速发展,营造出了一种极具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生活氛围。大学作为社会的缩版,往往体现着具有城市特色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城市文化代表着整个社会的主体文化,而高校更是始终坚持服务于主文化宗旨的,这就使得农村文化越来越被城市文化所排斥,使其处于边缘化[3]。城市文化的特征主要是:经济繁荣、信息发达、思维活跃,人们的心理已经普遍认同城市文化是要优越于乡村文化。在这种带有强烈城市特征的大学氛围之中,大学生的生活、行为、语言和人文精神也具有了一种现代化的气息。初入大学校园的贫困新生,在落后的农村、城镇文化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既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因而要在初进大学时,想马上适应或改变难度较大,因此他们在强烈城市文化氛围的大学当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在大学环境里,就农村学生和城市的学生而言,在城市中成长的学生早已经过城市文化的洗礼,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更与城市文化融合,在言谈举止上显得较为从容和大气,因而学生和老师往往更加倾向于认同这种学生。在强烈城乡文化冲击之下,贫困新生知识的匮乏不仅表现在对信息量的掌握、新生事物的感知、兴趣爱好的狭窄等方面,甚至对于城市生活的娱乐方式他们也未曾接触过,显得处处碰壁和彷徨。同时,贫困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致使其在融入新的大学生活当中遇到重重阻碍,从而导致贫困新生的交际圈得不到融合和扩大,容易造成贫困新生孤立无援、相互隔绝、自我封闭的状态[4]。

(二)贫困新生家庭文化资本的匮乏性

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家庭所发挥的效果是不容轻视的。家庭无疑是文化资本最初和最主要的再生产场所,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父母的言行等,都将成为孩子们竭力仿效的对象,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继承父母的文化资本并将其身体化的。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家长,通常拥有更为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社交资源,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优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父母的传承教授给孩子,从而提升孩子自身的文化资本。因此文化资本传承优势越强的家庭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所能带给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就越明显,这些孩子长期受到良好家庭文化的耳濡目染,因而在进行价值塑造和学业发展时能更容易达到自己所期许的目标,塑造出更为优越的文化观念和知识技能,从而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他们对于大学新环境的适应就越快。而对贫困新生家庭而言,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也相对匮乏,不能对子女进行更多更好的文化投资。同时由于长期资源分配匮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落后,以及贫困农村家庭的父母本身具备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相对城市的家庭较为劣势,因而其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所能为孩子提供教育效果实有限。不同的家庭由于各自拥有的文化资本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就相应不同,从而导致学生成长结果出现差异[5]。布迪厄文化资本针对父母能够对子女进行怎样程度的文化资本传承,对于孩子所能够占有的文化资本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贫困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的局限性,他们难以在社会当中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本,同时子女能从父母身上汲取的文化元素也较为单一匮乏,增加贫困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难度。文化资本由于其占有度稀少和狭隘性,很难内化成自身的文化资本,这就导致贫困新生在适应大学多元文化并存的新环境时遇到了一定的阻碍,他们应对和挑战新环境的能力也相对薄弱,适应新环境的周期更为长久。

(三)学校教育水平不平等的延续性

学校教育是布迪厄的学术旨趣所在。教育的发展与文化资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接受教育是积累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而学校教育是文化资本进行再生产的场所。尽管我国近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教育公平的促进和推动,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教育机会不公平造成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这就造成贫困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受到的学校教育的起点和质量偏低[6]。贫困学子,尽管通过高考这一相对公平的竞争进入到高等学府,在普通人看来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之后,农村学生就可以在接受高等教育中保持公平竞争,并且贫困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够出人头地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看法在研究者看来是撇开了城市大学生与贫困家庭学生之间文化资本差异的狭隘看法。贫困新生在文化资本的拥有程度,较之城市当中的大学生而言是很低的,这就使得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入学阶段,与城市大学生之间的文化资本占有量就有着明显落差。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基本都是基于城市教育模式的蓝本,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加深了贫困新生在文化资本上的劣势。相对贫困地区新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大学新生而言,在求学阶段,城市大学生往往会因为其自身的文化资本优势较轻松获得学习和就业的优势,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求学时,由于早期学校教育水平的限制,个人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城市大学生已经拥有的文化资源的水平,这无疑增加了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和困惑。同时,对于学生之间在学业上成功与否的评判机制,同样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文化资本的占有优势,片面性的议论学生个人资质和领悟能力,这种评判无形之中又对贫困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价值观念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忽视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公平的教育机制,在对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培养塑造都是极其不利的,并且会使得贫困学生一直处于学校和教育体制的边缘化,他们在大学新环境里更加无所适从。

二、贫困新生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应对策略

贫困新生由于早期环境因素的客观存在性,使得他们在占有文化资本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贫困新生在适应大学新生活出现了重重阻碍。本文就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的两个阶段进行了解决措施的分析:第一阶段是学生家庭文化资本传承当中所起到的文化资本传承效果,第二阶段是学校对学生的塑造和培养,学校教育文化的再生产、传承以及积累最终会使学生所能获得的文化资本得到充分实施。基于这一理论,给贫困新生的文化资本占有提出了一定的指导理论。

(一)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为贫困新生创造良好的文化资本积累平台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严重阻碍了教育水平公平公正的实现,因此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和营造好的文化积累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贫困大学生对于大学多元文化氛围的适应性。提高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环境的适应水平,这不仅仅是通过家庭和学校就能彻底实现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针对这种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国家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幼儿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公平合理性,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用政策和制度确保教育的公平性,进而缩小高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生在入学前所积累的文化资本的距离。政府在针对贫困家庭这种弱势群体时,应该进行适当的侧重帮扶,如制定教育扶持和补偿政策,让贫困新生减少经济上的压力,放下思想包袱,使其以更好的心态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整体公平。构建宽松、公平、合理的学校文化氛围,可以为贫困新生的文化资本积累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改良优化教育模式,帮助贫困新生增加文化资本积累机会

同政府部门的侧重补偿政策相匹,高校在针对贫困新生对于文化资本占有的薄弱的问题,同样进行切实可行的侧重教育。学校主管部门在对贫困新生进行经济帮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精神上的帮扶,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不断提高他们文化资本积累。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环节当中不仅要在学习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增强与贫困新生的交流互动,从而使得贫困新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文化资本能够有效地得到提升和改善。同时学校还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的贫困学生作为贫困新生初入新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向导,以相似身份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贫困新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新生活,融入集体,激励和帮助贫困新生更好地提升自我,自觉提高个人素养和掌握文化知识,增加文化资本的积累。

(三)提高学生能动意识,保证文化资本占有的可靠性

文化资本作为一种与之相伴的客观存在形式,是不能通过直接授予的方式来实现的[7]。文化资本的积累和占有,所消耗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在高校的文化环境里,许多刚入学的贫困新生还有很多的陌生和不适,往往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惑。因而在提升贫困新生的文化资本积累的过程当中,高校更要重视学生的个人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具有一种勇于开拓、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从而让贫困新生主动适应新环境,积极主动探索寻求文化资本积累的新途径,使其更好的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8]。

[1]司忠业、梅海东、张黎.大学贫困新生心理适应期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今日科苑,2010

[2]吴燕华.农村贫困大学新生适应困境研究——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王胜利、吴洋.浅析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下的教育不平等现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徐瑞.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价值取向探析——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5]孙银链.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

[6]李昱祺 赵庆芳.教育与反贫困——布迪厄文化资本框架下的教育场域研究[J].知识经济,2012

[7]朱伟珏.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2

[8]史明.布迪厄文化资本视域下教育不公平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布迪厄新生资本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重获新生 庇佑
资本策局变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第一资本观
大学生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VR 资本之路
新生娃萌萌哒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