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2015-04-10徐春辉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核心价值观

徐春辉(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2)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徐春辉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2)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批判地借鉴价值澄清理论,探索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对解决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大学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重任,以育人为本。而育人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高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把它紧紧抓好。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道德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批判地学习、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因素,探索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对于我国解决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内容

价值澄清理论实质上就是利用各种各样可行的策略,帮助青年学生澄清他们头脑中已有的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引导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当时,美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价值观念多元化,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陷入混乱,社会道德状况每况愈下。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拉思斯等学者从当时的社会现状出发,在批判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生活经验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思想,编著了《价值与教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价值澄清理论的诞生。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澄清的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价值观念,而不是获得什么具体的价值观念。“由于我们把价值观看作是源于个人的经验,所以我们期望不同的经验应该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任何一个人的价值观都将随着他(她)的经验积累和变化而发生变化。一个人在其认识上或经验形式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那么他(她)的价值观必然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静止的,那么他(她)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是静止的。作为指导人的行为的价值观是随着人的经验的发展与成熟的。”因此,价值观不是被机械的灌输的,生活经验不同,价值观就不同。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面临复杂混乱的价值观时,可以做成正确的选择,而不必再感到困惑。

价值澄清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价值澄清理论主张把价值澄清的重点集中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关于工作、家庭、友谊、娱乐等方面的话题。二是对现实的认可。“现实”即是别人的立场和观点。价值澄清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应处于平等的状态,任何观点都应受到尊重。三是鼓励进一步思考。在接受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立场观点进一步思考,以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四是培养个人能力。价值澄清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学会如何选择价值观。

价值澄清理论更强调获得价值的过程即“评价过程”。在他们看来,价值观的形成必须经过三个过程七个步骤:(1)选择: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选择。(2)珍视:4)珍爱,对选择感到满意;5)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6)根据选择行动;7)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正是因为价值观是学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做出的发自内心的选择,学生才对自己的选择非常珍惜,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选择付诸于实践,并不断重复,最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价值澄清理论反对传统的一味的灌输,他们主张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多元、多变、多样”的思想领域,面对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部分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模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反思我国高校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目标过于注重社会价值,而忽视青年学生的个人价值。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理想化、口号性、标签性过重,对于与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息息相关的问题关注不够,忽视了与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相关的利益诉求,不能满足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

第二,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现实性和包容度。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媒体化、网络化时代,青年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大量丰富的资源。而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在教育内容上却往往缺少鲜明的时代感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存在“一刀切”现象,不能根据不同青年学生特点,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第三,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忽视青年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受传统教

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方式方法仍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方式方法单一,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多表现为传统式空洞的说教,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环节。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高校更注重各种校规校纪制定,而忽视文化情感的渗透。

3.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

作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道德教育领域有代表性的改革探索之一,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我国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相似之处。虽然,价值澄清理论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价值澄清理论排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关心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行为的结合等。这些合理因素对于我国高校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如希腊曾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与复兴时的欧洲又仿效拜占庭帝国,通过这种学习和借鉴,人类文化才得以代代相续,形成为丰富的历史传统。”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价值澄清理论的优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教育模式:

第一,把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坚持主流价值观一元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短的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利益诉求与价值追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评价标准,坚持主流价值观一元论。

第二,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观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由选择出来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反对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灌输。其次,不同的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需求,在教育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层次性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最后,价值澄清理论要求教师要富有同情心,要关心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尊重受教育者的合理需求,帮助学生解决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相关的问题,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正如价值澄清理论所认为的:“如果选择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压迫,我们就不可能长时间地坚持选择结果”,相反,“个体越是感到自己是主动且自由地选择价值,他就越有可能觉得这一价值对他来说至关重要”。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这种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于价值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多样化之中,面对多元、多样的价值观念,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对道德冲突、价值冲突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自主地做出道德选择。价值澄清理论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正确的,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选择。

第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价值澄清理论主张通过对话策略、书写策略、讨论策略、提高对结果认知的策略以及其他19种策略来具体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上应多借鉴价值澄清策略,创新教育方法。一是渗透法。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各专业课教学,渗透于校园文化之中,在平时的其他学科教学时渗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校园论坛、校园广播等积极开展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价值澄清法。某些随波逐流、盲目服从的学生的行为,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主题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并开始反省自己,从而澄清自己的某些错误的价值观。三是讨论互动法。围绕学生关心的话题展开小团体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澄清道德行为与价值观念,实现观念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内核,取其精华,弃其糟

粕,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对于解决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无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还是对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等著.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50.

[2][美]路易斯·拉思斯等著.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3-54.

[3]罗素.《中西文明比较》.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9.

[4][美]路易斯·拉思斯等著.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207.

The inspiration of the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to the core values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XU Chun-hui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Nantong 226002)

【Abstract】The core values are the common ideal and spiritual support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It is uabout the destiny of the country.It is importent to learn from the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Youth Students'value education.

【Key words】The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The core values;Education model

作者简介:徐春辉(1979—),女,山东泰安人,就职于南通理工学院基础课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社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问题研究》(2015SJD664)阶段性成果,南通理工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与方法研究》(教研2014001)阶段性成果。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089-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41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核心价值观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