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式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2015-04-10许南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微媒体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许南(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17)



微媒体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式分析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许南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本文通过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微媒体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路及工作做法,从方法探索、阵地载体、产品内容、传播路径和运营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保障力、创造力、感染力、助推力和生命力等五个作用力,总结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教育路径,对微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和动向进行了研判。

【关键词】微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引领

微媒体的出现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微媒体开放共享的天然属性使得价值观教育渠道和平台全面肇兴,坏在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消弭了道德自律的底线。因此,如何在微媒体时代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福建师范大学运用微媒体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获得了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部委等多级领导批示,研究该校运用微媒体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将其中的零散做法总结形成模式,将助益体系化、科学化“微”价值观传导体系的建构。

1.微媒体体系建构的主要思路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也促使了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读懂人心。在青年大学生群体“网络寄生化”的趋势下,微媒体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更成为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福建师范大学微媒体体系建构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契合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诉求,通过网络卡通形象“小葵”,运用微博、微信和微视等“微媒介”,以大学生喜欢的动漫、微电影等时尚方式为“微载体”,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作为“微内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微倡导”,向大学生这一“微受众”传递青春正能量。

2.微媒体体系建构的关键环节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利用微媒体这把“双刃剑”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同时,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2.1把握微媒体对传统教育解构重塑的时代特征

微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价值观教育的嬗变。一是传统价值观教育中强行灌输和社会舆论的制约力量被解构,大学生在价值渗透和西化思潮日益隐蔽的微媒体上无所适从,亟需引导规范①;二是微媒体匿名性、开放性特征弱化了现实社会奉行的权威和等级观念,冲击高校教师在教育引导中的主导地位;三是微媒体融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使大学生更易于在声像融汇、身心愉悦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受到价值观精神实质的感染,触动感官引发共鸣。

2.2把握柔性思想引导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简练浅显的语言,能够把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屋建瓴的“大道理”寓于直白生动的“小道理”中。一是“谁来说”,即由大学生自创专属卡通形象“小葵”,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和喜怒哀乐的情感,使之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正能量形象;二是“说什么”,即用“双12上淘宝,不如来夜跑”等热点社会事件、“考试不是谈恋爱,不要眉目传情”等风趣语言、“四年宿舍情,且行且珍惜”等网络热词,这些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话语来说身边人身边事;三是“怎么说”,即以微动漫、微电影、微图集等隐性包装和二次演绎的方式宣传党团主张,创设三维教育情境增强大学生代入感和临场感,提升价值引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3把握教育内涵体贴入微的工作要求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该校依托微媒体便捷、高效、点对点的特性开展线上服务,联通了教学育人、服务育人间的天然纽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制度设计,强化主人翁意识,使微媒体便成为该校收集建议,完成结果反馈最便捷高效的校园沟通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借助学科优势并发挥专业市场力量,以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健康积极生活态度为目标,创作能让大学生有所思、有所感的网络文化产品,将青年大学生内在本能爱好和时尚追求激发出来。

3.微媒体引领大学生的机制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依托微媒体体系建设,打通了虚拟平台和现实生活两个场域,线上场域着力做微生态的守护者,线下场域着力做正能量的传播源,促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转型。据此,对其工作梳理、归纳和提炼出五个作用力,并对耦合路径中的机制进行解构和剖析。

3.1脱产和返岗结合,提升微媒体保障力

所谓脱产,即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批判吸收相关教育理论,力求“选我所选,为我所用”;所谓返岗,即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具体实践中,不断寻找新路子、修正旧理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运用微媒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注重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结合是保障教育实效的关键。一方面,要借助微媒体平台查阅数媒资源,利用开放性的平台特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教育者媒介素养,更新知识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微媒体体系建设,在具体执行中了解当前微媒体工作的薄弱点,不断查缺补漏,提升微媒体作为思想引领工具的上手度和操控性。

3.2美容和整容结合,提升微媒体创造力

所谓美容,即不断美化、完善和提升旧阵地,继续巩固、支持和改良旧方法,使之旧貌换新颜;所谓整容,即大刀阔斧开拓微媒体新阵地,对妨碍价值观传导的旧阵地要果断舍弃,大胆拥抱未来,通过二者耦合做到推陈出新。价值观教育的阵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科技发展不断革故鼎新,但新载体的出现绝不意味着旧阵地的消亡,而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一方面,要保持传统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注重借鉴吸收高校传统思想引领模式中优秀的经验做法,平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青年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微媒体课堂的隐蔽性、补充性教育作用,增强教育者的动态应答性,密切关注思想动态和情感波动,改“一厢情愿”式的强制口吻和硬性命令为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沟通,开辟“教学相长”的工作新阵地。

3.3卸妆和化妆结合,提升微媒体感染力

所谓卸妆,即剥除各种粉饰各种包装,用最质朴的方式呈现出价值观中蕴含的最深邃的道理,给大学生以启发和思考;所谓化妆,即依托微媒体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将核心观点加以渲染包装和艺术处。艺术化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只是一个眼神的投射、一个表情的表达、一段念白的朗读,都能胜过一百句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要注重思想育人,只有关注现实,把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点与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可能面临的思想困惑等结合起来,适时解答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艺术包装,微媒体能够整合图片、视频、文本等媒体格式,辅以特殊文字、现场背景、音响效果和氛围渲染,挖掘丰富的声、光、电等辅助资源,运用情感、时尚和利益等方式生动表达教育内容,使得原本枯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变得富有感染力。

3.4上网和下线结合,提升微媒体助推力

所谓上网,即依托微媒体平台对活动信息宣传,并探索开展微媒体线上活动,鼓励更多的青年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展开对价值观的大学习、大讨论;所谓下线,即把线上的“微倡议”通过线下的实体活动进行落实,进一步密切虚拟平台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微媒体构筑了教育的虚拟时空场域,使教育者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间、地点不受阻碍和限制,极大地提升了思想引导的适应性。一方面,要注重现实教育的两线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网上网下同贯通,依托校园活动、课堂教育等实体方式进一步烘托强化价值倡导;另一方面,要注重虚拟教育的情境构建,依托微媒体时空场域下虚拟化的身份、人格、角色与地位,运用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鲜活的形式和贴近大学生的语言创设教育情境,重塑“主动引导—自觉追随”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建构起主客体双向自觉自愿的互动交流平台。

3.5直行和变道结合,提升微媒体生命力

所谓直行,即注重价值观教育方法上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更要谨记久久为功,难事久做方见成效;所谓变道,即必须根据微媒体发展的代际递变规律进行适当调整,选择合适的微媒介传导价值观。新媒体之所以“新”,也是和“旧”媒体比较而言得出的相对概念,其也有着特殊的发展脉络和消亡历史,因此必须要注重有所保留有所取舍。一方面,要注重模式的传承延续,新媒体运用于价值观教育时间虽短,但硕果颇丰,只有建立起网络化、矩阵式的媒介体系,才可形成固定的工作机制保证延续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变通,每种微媒体都会面临成长、发展、全盛和衰退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在衰退之时便未雨绸缪、早作打算,及时将阵地转移过渡至时下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其他媒介,如此才可保证运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3]杨业华.大学生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规律的有益探索——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

[4]杨美勤.浅谈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

[5]陈钿,王启明.利用新媒体实现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方法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3.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using the micro-media to lead university students to act up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Tak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 Na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jian Fuzhou 350117)

【Abstract】In this paper,I would like to tak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nalysis of the main ideas and work practice of the micromedia how to lea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my research,I proposed the five force of guarantee,creativity,infection,boost and vitality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method exploration,position support,product content,communication path and operation mode,and to sum up the educational path which is l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Micro-media;Socialist core values;Thought lead

作者简介①赵殷.基于新媒体平台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许南(1987—),男,汉族,内蒙古通辽人,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组织部、思政助教,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085-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41

注释:

猜你喜欢

微媒体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