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2015-04-10岳睿

关键词:词体下阕艺术歌曲

岳睿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岳睿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宋代词体歌曲在古代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州慢》《惜红衣》《凤凰台忆吹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典范之作,它们与许多宋词一起代表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巅峰。以上述四首宋代词体歌曲为例,从“词意”“曲韵”“声情”三个方面入手来论析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可以揭示其中蕴含的艺术规律,以便为古代艺术歌曲的传扬尽绵薄之力。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创新

在我国声乐教学和演唱曲目中,中国作品多为“五四”以来的歌曲、民歌等,外国声乐作品则以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为主,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首。宋代词体歌曲在古代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典范之作,代表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巅峰。为此,本文选取《扬州慢》《惜红衣》《凤凰台忆吹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四首有谱可依的宋代词体歌曲来分析其“意”“韵”“情”之间的层次与联系,以期抛砖引玉,填补空白,引起广大声乐界同仁对古代歌曲的重视。

一、词的感情意蕴

词体歌曲兴于晚唐,兴盛于宋,称为“宋词”,句子长短不一,是宋代最流行的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在一起的歌唱形式,擅于表现微妙复杂的情感变化,在当时风靡一时。本文选取的这四首诗词都是描写细腻情感的佳作。

先看《扬州慢》。这是一首词体歌曲,载于《白石道人歌曲》,该书作者姜夔,号白石道人。其词体歌曲是现存的我国最可靠、最珍贵的宋代词体歌曲的代表,可以使我们从声乐专业的角度了解宋代歌曲的音乐风格特色。尤其是这首《扬州慢》旋律优美,颇具意境,内容表现和音乐的内心世界刻画很有独到之处,是声乐演唱较为常见的表演曲目。

《扬州慢》作于1196年冬。作者路过扬州,面对被金兵侵扰后的荒芜凄凉景象,引起他对金军侵略的悲恨心情。抚今追昔,百感交集,而作词曲。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小朝廷屈辱苟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整首词以惆怅感伤作为基调进行创作。作者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在这阕词中是比较突出的。如“名都”反衬“空城”,“二十四桥明月夜”反衬“波心荡,冷月无声”等,作者反复采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描写了国家昔日的辉煌昌盛与今朝荒凉萧条,表达出作者对于侵略战争的怨愤之情。

再看《惜红衣》。该词是姜夔的另一首有代表性的自度曲,与《扬州慢》同载于《白石道人歌曲》。作者在该曲的短序中曾说:“吴兴号称‘水晶宫’,荷花开得茂盛而美丽。……丁未年(1187)夏天,我游千岩,屡次在荷花丛中经过,因作此曲。”这首词充分展现出姜夔词作的创作的特色。首先,这首词作的构思曲折精妙。歌词前半部分(至18小节)主要叙述作者的一些闲情,勾勒出生活细节,呈现出落寞之感和离别之悲,后半部分开始切中主题。从鱼戏莲叶,将荷花的红色花瓣弄乱,而想起被金兵占领的北方国土,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苦,表达了山河破碎、不知何时能收复失地的凄凉心境。

另外,我们分析《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该曲谱选自清代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五,具体曲作者已无考。《凤凰台上忆吹箫》得名于传说中春秋时萧史和其妻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李清照在其《金石录》后序中曾说,她和丈夫赵明诚曾“屏居乡里十年”。她填写该词的时间,有人认为可能就在这段时间。作者以女性特有的委婉含蓄的口吻,描写夫妻的离愁别恨,缓缓地透露出女子细腻的心理和对丈夫思念的深情。上阕从勾画词中女主人公的神态样貌起笔,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复杂心境,即渴望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阕进一步揭示了词人的难言心绪,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独倚楼头,无心梳洗打扮,含情凝眸盼望的神情,一个“日日思君不见君”的闺中女性形象跃然眼前。整首词作短短数语把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极致,余味无穷。

最后,我们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词章构思精妙,情绪跌宕起伏,又浑然一体。词的上阕描写对月饮酒的豪迈,词中的“我欲”和“又恐”形成了鲜明的情感转折,抒发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境。末了“起舞”二句再转,思想感情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他仰望明月,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来。词的下阙描写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及作者的孤独之感。词人笔致自由,心致旷达,公然抒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超脱大度的情怀来。在超旷的祝福中,发出大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进而阔开胸臆,由对子由的思念祝福,转为对天下人的祝福。这种对美好境界的描述,流传千古,并非溢美。总体看来,这首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名篇、中秋词的千古绝唱。

二、曲的韵律特征

在音乐特征方面,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并阐述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笔者拟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分析方法与西方音乐结构曲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四首歌曲进行较为详尽的解读。

《扬州慢》的体裁为“慢”,是词体歌曲的一种形式,一般篇幅较长,擅于抒情。该曲分上、下两阕,上阕四个乐句,下阕四个乐句,很工整,曲式结构属于合尾式结构,但下阕比起上阕旋律变化较大。第一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奠定了全曲的基本旋律与F宫调式,与结尾部分遥相呼应。此外,变化音的运用也很有特色。在杨荫浏的译谱中有五处宫音化成升高半音#f,而且都用在节奏地位和配词颇为要紧的地方。这不仅给音调带来了特殊的色彩,而且为表达词意和情境造成了很有特色的艺术效果。《扬州慢》由于上下两阙都着重宣泄情感,正是选择了合尾式结构更能够烘托出词作情感上的巨大起伏变化,并且曲调随着情感的跌宕起伏做出衬托,因此,下阕的曲调得以更充分的展开。此外,对比尾腔和结束音的安排可以发现,除了第一对尾腔变化较大外,其余三对尾腔基本一致,这一曲调的安排,使得前面曲调随词意跌宕起伏变化后,又得到了融合与统一。

与此相类的《惜红衣》。该曲原序写“自度此曲,以射宫歌之”,但因南宋的乐律较唐律高二律,实际上为黄钟宫,即C宫调式。全曲均在C宫调上,只个别地方有一点犯E羽调式的感觉,但整体调性仍保持宫调色彩。音调的进行自始至终紧扣词意,表现出一种悲凉的色调。这和内容上的不堪山河破碎的爱国之心息息相关。《惜红衣》也是一首上下阙合尾式结构的抒情慢曲,虽然两段之间各句的旋律并不相同,但上阙与下阙相对应的各句的结尾部分却是相似的,尤其是上阕与下阕所对应的各句的落音是完全一致的,前后贯穿在一起,衔接自然。因此,这首古诗词歌曲的上下两段的音乐仍具有变奏性质。

《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曲调则为七声宫调式,结构为双调,即两段曲式,旋律交替运用五声和七声音阶,委婉多姿。该曲典雅、委婉、深情,全曲没有甚大的起伏,在平稳中倾诉愁思。作品以叙事开始,“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加入离愁意兴阑珊的色彩。“多少事,欲说还休”情绪悲切,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尤未终。在“休休”处宣泄高潮,情绪层层紧扣,显极尽无奈感叹。

《水调》原为唐代的一种大曲,《水调歌头》的曲牌意为截取大曲的歌头,另创新声,故名之。此歌属双调慢词,结构分为上、下两阕,曲调为七声徵调式。上阕由“明月几时有”至“何似在人间”,下阕由“转朱阁”至“千里共婵娟”。上、下阕各由四句组成,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基本旋律,全曲曲调基本是由其变化发展而成,通过词句的起伏、转折以及音之间级进的层层铺垫,将音乐推向高潮。整体说来,《水调歌头》曲调古朴,与内容结合紧密,是词歌曲中一首较为优秀的作品。

三、声与情的结合

姜白石的词体歌曲在古代歌曲中属较难演唱的歌曲。音域一般不很宽,用声也不很难,难的是变化音较多,词意深邃,且典故较多。这就要求演唱者在了解清楚歌曲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歌曲创作时的规定情境后,认真地推敲每一个字、词、句意和典故,并准确断句,从而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意境。曲调上本曲没有明显的音程大跳,也没有复杂的节奏。较多的变化音不仅要唱准,而且要和词意密切配合唱出意境和味道,使其与内容紧密地连在一起。全曲在用声上要注意连贯均匀,即使在高潮区(上阕在11小节,下阕在26小节)也不可音量太大,注意分寸感,多在声情的结合上下功夫;吐字、用腔、归韵要准确而考究,字和字的连接上要顿挫有序,天衣无缝为佳。

演唱时要注意上、下两个乐段的对比。上段多叙述性、闲适性、生活性,用声总体上保持在中、小音量和幅度为佳,要平稳,兼有起伏,感情的色调以“淡”为主。下段,相对之下要更多一点现实性。在保持典雅的总格调上,感情要逐渐地较浓烈一些,以表现“惜花”和“惜国”的双层含义。“可惜渚边沙外”是全曲的高潮,也是中心思想所在。要表现出以为文弱的词人有心爱国,但无力救国。表现词人压抑不住的爱国之心,要有凄凉和悲怆的色调,这个色调,可以在渐弱仍有起伏的音量中一直保持到全曲的结尾。该曲是姜夔自度曲中在音乐、词意、内容的深刻性上都很优秀的作品。应多在“情”“意”上推敲。用声上可在掌握好时代风格的前提下,适当地、有分寸地增加点戏剧性效果,颇能动人。

体现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演唱时须在深刻了解李清照的身世、词风以及歌词内涵的基础上,唱出词曲的韵味。尤其许多上滑音、下滑音、装饰音地方要刻意练习,有一点戏曲风格为佳。用声要均匀,必要的地方可略有一点顿挫,以配合歌曲的内容。最后一句的“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速度渐缓,且声音收住沉入胸腔。在演唱此曲时应注意每个字的弹性与情绪的联系,字字铿锵表心中愁绪之深,但又不应失去女性情绪表达的阴柔,所以在演唱时还需多用气声稍塑造一些女声的柔弱之感。总之,演唱者在演唱词曲时,一定要深得其意,再情随心生。

与此相近,《水调歌头》在演唱时除注意气息的稳健、用声的均匀、连贯、断句分明、吐字、型腔、归韵考究外,根据内容和风格的需要可于行腔中适当地运用有顿、挫的唱法。尤其本曲中有几处同一字音、同一音高上的附点音符的运用,如上阕第三句中“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字上有同一宫音上的附点四分音符;下阕第三句中“人有悲欢离合”的“悲”字第一拍上,有同一羽音上的附点十六分音符;同一类似情况还有第16小节第三拍和第18小节第三拍)。演唱时须特别注意不可连音滑过,须在声门与气息有机地配合下用顿挫法将附点音符清晰准确地唱出。此外,在第20小节的“人”字上和第35小节的“难”字上,均有商音上连续进行的三个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也应在较快的音符进行中动用顿挫法将每一音符唱清楚。此种情况在西洋声乐作品中较为少见,而在我国的古代歌曲和戏曲唱腔中是较为多见的。此外,歌唱者还应注意这是一代豪放词人苏轼的作品,虽有中秋佳节思亲人、伤别离的情调,但主要情绪仍然是达观的、超脱的、热爱生活的。应避免过于缠绵的情调,从而准确地把握住此曲的风格。因此,演唱这段时要把握好声音的浓淡,柔中有刚,行腔柔和优美,用声非常深情从容,在三连音流水般伴奏的烘托下,声音缓缓连贯地送出来,使怀念之情更加深厚,用流畅磁性的演唱,淡淡而依恋般的音色,来表现心里最深的一份真情。“高处不胜寒”声音可稍做慢弱处理,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再收放自如地演唱下句,给人倾诉衷情,情随音出之妙,使人深深感动。下阕因月而引出离别的思绪,歌曲到此要一步步深入,声音渐强,节奏和伴奏织体也有所变化,通过语句的起伏、转折以及音之间级进的铺垫,把音乐推向高潮,此时的伴奏左右手都是八度演奏,以其加强力度和渲染高潮,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唱得透彻淋漓,使激情达到顶点。“此事古难全”渐慢后稍做停顿,再顺着情感的要求,声音徐缓地、轻清从容地唱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小曲的漫长的艺术历史进程,以其精美的歌词,诗话的语言,精炼的结构,高尚的格调等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声乐演唱曲目中自成一派,是我国声乐艺术的宝贵遗产。宋代的词体歌曲,因其采用吸取新颖、富有生气的音乐,结合长短句、体式自由、口语化的词,以活泼的节奏、广泛而丰富的表现内容,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享受,其中《扬州慢》《惜红衣》《凤凰台忆吹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名人名作。虽然有些作品如上述《扬州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已广为传唱,但仍有许多作品如《惜红衣》《凤凰台忆吹箫》等未及普遍传扬。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壮大,重视弘扬我国古代的优秀词体歌曲,应为我国声乐教学和演唱关注的领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1]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53.

[2]吴丽跃.诗词曲韵律通则[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79.

[3]刘怀荣.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23.

[4]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26.

[5]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34-57.

[6]吴润霖.姜白石与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5.

[7]幺幼力,张红梅.姜夔之《惜红衣》的译谱及音乐分析[J].中国音乐,2011:73-79.

[8]蒋维.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主要特点及实践[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0:46-48.

[9]肖兵.中国古代歌曲艺术的历史演进[J].艺术百家,2008:53.

[10]巩颖颖.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探究[J].大舞台,2010:58-62.

[11]王希庆.古诗今乐,君当何咏——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多维度演绎[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87-90.

【责任编辑 曹萌】

J616.2

A

1674-5450(2015)06-0106-03

2015-06-18

岳睿,女,辽宁开原人,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词体下阕艺术歌曲
思念的五月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浅谈欧阳修词的叙事特性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半阙词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倚着车窗歌唱的男子
元祐词坛的词体特征论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