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的重要性探讨

2015-04-10吴小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科三农

吴小霞

(江西农业大学 政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培育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的重要性探讨

吴小霞

(江西农业大学 政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农科研究生作为掌握农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精英人才,应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脊梁.实现农科研究生在农村的就业对于“三农”、个人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相当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关于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农科研究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文章从阐释这一概念出发,着力论述对其加以培育和提升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培育;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乡村是广大农科研究生们施展才华的平台,这里可以实现其对口就业,充分展现其专业优势,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急需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投入解决“三农”问题的轨道,乡村蕴藏着巨大的人才需求.然而,当前大部分农科研究生虽然是掌握着农业领域先进技术的高端人才,但其到乡村就业的意愿并不强烈.因而,培育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引导他们学习服务“三农”的知识与本领,实现农科研究生转化成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亟须的有效人力资本,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1 农科研究生及乡土情怀相关概念阐释

何谓农科研究生.据有关资料考察,农科涵盖农、林、牧、渔等有关的8个学科.此外,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设立的学科大门类中涉及农业产业链的学科或专业(如生物学、科学技术史、中药学等),也常常归为农科.基于此并结合相关定义,本文认为农科研究生主要指在我国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以农业院校为主)中学生所学科目专业属于农学门类的学术型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何谓乡土情怀.乡土既有家乡、故土的意思,又有地方、区域的意思,不但富含浓厚的乡土气息,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指的是乡村地区.情怀既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胸怀,是对某事物喜爱或热爱的心绪和状态.乡土情怀指的是对家乡或故土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深入心底,埋进骨子.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对乡村热爱的情感,它是一种建设乡村、服务“三农”的意愿和动力.

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可以释义为农科研究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它蕴藏在农科研究生心底[1]232-233.它是农科研究生建设家乡、服务乡村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意愿,这股力量催促着农科研究生重归故里,重返家乡,在服务乡村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乡村需要他们,同时乡村又是其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最佳平台.

2 培育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意义评析

当前,由于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尤其是农科研究生)就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更为甚者,大批农科研究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多选择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城市就业,然而这些城市的就业市场早已接近饱和,无法提供足够多的令人满意的就业岗位,出现供大于应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蕴含着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然而选择乡村就业的农科研究生却少之又少,严重供不应求.乡村人才供给不足、城市人才供给有余问题严重,人才的优化配置势在必行.在“三农”发展新形势下,培育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2.1.1 帮助农科研究生更好的择业和就业

农科研究生的择业观,可以理解为农科研究生对于择业取向、目的及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或观念[2]24-28.我国农科研究生在择业观上普遍存在偏差和对城乡的偏见.众所周知,农科研究生的就业优势较大,然而专业的特性限定了他们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取向,决定了他们要面向基层、定位“三农”.目前,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相对落后,工作较为艰苦,有些农科研究生根本就没打算毕业以后在农村工作,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不高.通过乡土情怀的培育,可以帮助农科研究生明确自身定位,矫正学习心态,夯实专业基础;可以扭转其择业偏见,增加对乡土的热爱,激发其建设家乡的意愿.学校就业部门和教师亦可以此为突破口塑造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狠抓落实,为农科研究生与农业发展进行有效匹配提供方向性选择.

2.1.2 为农科研究生定向“三农”找到价值支撑及理念支持

乡土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地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培育并提升乡土情怀,能够在农科研究生心中激起热爱自然、回归乡土、返璞归真的意愿,这种情感和意念化作无形的动力,催促农科研究生深入基层、扎根乡土.心怀乡土情怀的农科研究生能够自觉意识到乡村的价值,正确认识到乡村是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沃土.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农科研究生自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正确认识到农村是锻炼自我、成就自我的广阔舞台,从而能够从个人实际出发,明确自身定位,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立足基层,奉献社会.

2.1.3 有利于农业院校指导农科研究生定位“三农”

众所周知,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而失业导致社会动荡[3]1-3.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农科研究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之一,其就业困境乃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缩影[4]78-95.农科研究生能否顺利就业更直接地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乡土情怀的培育,可以增加农科研究生对乡土的热爱,让他们自觉意识到赴农就业的重要性.因此,农业院校可以通过对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的培养,指导他们明确自身定位,实现高校与农村的有效对接,较为顺利地引导农科研究生返乡就业.

2.1.4 有助于充实有关农村的就业理论

我国现有农村就业理论很多都是借鉴国外农村劳动力就业理论并结合本国实际逐渐建立起来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有关大学生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凯恩斯就业理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工资竞争模式理论等[5]45-53,其中专门研究大学生农村就业的理论还比较少,有关农科研究生农村就业的理论就更少.对农科研究生进行乡土情怀培育,可以在分析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通过理论界的不断努力,最终有望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科研究生农村就业的相关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有关大学生的就业理论,也充实了我国有关农村的就业理论.

2.1.5 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之功用

农科研究生赴农就业,不但可以拓宽农科研究生的就业渠道,缓解其就业压力,而且可以改善乡村人才的知识结构,增强其活力.提升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农科研究生投入服务“三农”的队伍中来.“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亦为科学发展观之旨意所在,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科学发展观之功用.

2.2 现实意义

2.2.1 有益于农科研究生实现个人理想

当前,农科研究生的择业观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农科研究生的择业意向多偏重于条件优越的大城市,真正愿意到乡镇或农村基层就业的寥寥无几.乡土情怀的培育,首先,可以激发农科研究生对乡土的热爱之情,指导其更好地择业,拓展农科研究生的发展空间,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其次,可以改善农业院校毕业研究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现状,让农科研究生在乡村实现稳定就业[6]34-47,有力地缓解农科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再次,可以促使产、学、研相结合,在服务“三农”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农科研究生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最后,农科研究生个人价值的实现,能够回报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5]26-32,让他们实现对家庭的感恩,可谓一举多得.

2.2.2 有助于农业院校完善专业学科建设和推进就业工作

农科研究生服务于“三农”,可以实现校和村的对接、教与学的契合;可以弘扬爱农理念,助力“三农”发展[1]232-233.心系乡土,则必然根据农村现实需要来开设专业课程,这便要求优化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不仅可以重构专业教学体系,深化课程内容改革,还可以为农业院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优化农科专业学科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了解农科研究生农村就业意愿,探讨影响因素,对掌握学生择业观,指导与服务学生更好地就业,有针对性地完善学生职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7]78-95.其次,“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农科研究生就业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带动农业院校招生、助推农业高等教育发展[8]45-56.

2.2.3 为服务“三农”给予优势资源

乡土情怀的培育,将会吸引更多的农科研究生投入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列,充实所需人力资本.高端农业人才的引入,有益于完善队伍建设,通过宣传和带动,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养、增长当地农民的农业知识,为服务“三农”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注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端科技.实现农科研究生与农业领域的有效匹配后,将会增加新产品的推广、新技术的交流,新品种的研发[9]65-72,为服务“三农”奠定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助于书写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2.2.4 为政府合理调整就业政策提供导向

适当的政策选择必须依赖于对现实的准确判断[8]47-53,对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与思考,为政府检验已有就业政策的正确性提供了试金石,为政府合理调整就业政策提供了现实指导.政府在毕业生就业中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可以通过多个途径鼓励农科研究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如通过鼓励自主创业、给予优惠政策、完善社保制度、建立临时年限服务制度[10]145-146等.然而,由于我国政府在就业信息收集和传递上还存在偏差,就业信息收集不准、信息掌握不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社会对农科研究生的关注度低,导致政府在鼓励农科研究生返乡就业方面并没有出台足够切实可行的措施,或者出台了相关措施但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对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加以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出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鼓励农科研究生赴农就业的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2.2.5 有利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进程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农科毕业研究生宁愿扎堆城市也不愿就业于农村,到基层就业的意愿较低,跟不上发展“三农”的需要.农科研究生大多来自农村,支付学费的压力较大,对高等教育的回报期望值也相对较高,一旦学生们的就业不能落实到位,人们就会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这不仅有损于广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及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力度,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延误国家发展[11]78-84.乡土情怀的培育及提升,不仅是农科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维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2.6 助益于国家优化农业人才配置

毕业研究生城市就业拥堵问题严重,导致大量人才闲置;乡村地区人才奇缺,亟须填补人才缺口[6]34-38.加强乡土情怀的培育,可以吸引农科研究生赴农就业,面向农村,深入基层,实现农科研究生与农村有效对接,进而改进目前农科研究生结构性失衡缺陷.[7]45-51如果国家能够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转变就业机制、完善保障措施等多种途径加以引导,大批农科研究生就会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并从中发现利益均衡点,农科研究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就能获得双赢.不但如此,研究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引导农科研究生回乡就业,实现“高校一农村”人才的有序流动,极大地优化了国家农业科技人才的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结论

出身于农业院校,农科研究生下到基层,服务农村,既是个人发展之需,也是高校发展之需,社会发展之需.然而,由于农村较城市相对落后,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农科研究生大都想跳出农门,不愿下到农村基层就业.乡土情怀的培育,可以激发农科研究生服务“三农”的意愿,增添对乡土的热爱之情,意识到返乡就业的重要价值,自愿服务基层,扎根农村,于基层处挥洒汗水,处农村中奋斗青春.

[1] 衡文平,傅 琼.农科研究生乡土情怀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4(13).

[2] 李荣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3).

[3] 舒本耀.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J].学习月刊,2009 (2).

[4] 卢玉珍.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地区农林院校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5] 朱冬莲.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三所农业大学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6] 肖 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

[7] 张婧瑶.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8] 景琴玲.农业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9] 姚科艳.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基于对部分农业院校的调查[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10] 欧阳慧.阻碍农科大学生赴农就业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东方经贸,2008(2).

[11] 郭 静.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责任编辑 冰 竹]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s’ Localism

WU Xiaoxia

(PoliticalAcademy,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chang330045,China)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s, as elite talents of masteri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should become the backbon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Jobs for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countryside have a very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bout the meaning of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s’ localism we can understand for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love for the countryside. Based on explaining this concept, the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s’ localism.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localism; cultivatio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2015-05-04

2012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及其培育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2-035)

吴小霞(1989- ),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1671-8127(2015)05-0107-04

S-4;G643

A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科三农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