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出现的几个事件的思考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分析

2015-04-10谭湘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师幼小朋友幼儿园

谭湘府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6)

浅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出现的几个事件的思考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分析

谭湘府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6)

本文通过笔者在幼儿园实践以及对教师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让大家思考的事件。常规管理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超负荷的工作;师幼之间看似平等的不平等成为了事件发生的无形推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言教更重身教;悬置、以事实本身看待问题;“蹲下来”,做孩子真实的朋友以及幼儿园制度放权,给老师和孩子更多的自由等改善措施。

幼儿一日生活;事件;思考;教育现象学

现阶段,幼儿教育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很多学者多次强调教育要回归本真,回到生动的、真实的世界。范梅南曾说过:“教育学根本上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去寻找,在母亲第一次凝视和拥抱新生儿时,在父亲静静地注视孩子横过大街时,在老师向学生眨眼睛对学生的工作表示赞赏时①。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值得我们去分析、去深入探讨的事件,通过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从这些事件的分析中得出一些教育本质,促进幼儿在园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1 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生的几个事件

1.1 “不可原谅的错误”

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幼儿园各班的孩子都在忙碌的排练着,我们班也不例外。在吃过早餐后,我弹着让孩子排排坐的曲子,当我弹完第二次之后,发现小虎子还在“扯着”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没有行动。小虎子是大家公认的“开心果”,与其他孩子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都很喜欢他。我关上钢琴对他说:“小虎子,请起立,刚刚老师弹的是什么曲子?”小虎子嘟着嘴,没有做声,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悔意。这时其他小朋友的眼神也都看过来了。我向他们问到:“你们愿不愿意原谅小虎子,如果愿意的话,我就请他坐下。”但出乎我意外的是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愿意。”我愣住了!接着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次,可孩子们的回答还是一样。我意识到这个时候我应该放下排练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小虎子坐了下来,问小朋友:“小虎子是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吗?平时小虎子有没有给你带来过快乐?请你们仔细想一想!”孩子沉默了,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建设国家的接班人。幼儿阶段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学会原谅也是一个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孩子们为何会有如此举动,是不是平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过分追求常规的建立,而忽视孩子们的品格发展?是不是在班级的管理中给孩子太多的条条框框,孩子心目中以这些条条框框为准则,对违反这一准则的行为一律否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是不是表情过于紧张和严肃?小朋友已经具备了察言观色的能力,他知道你的表情透露出的信息是什么。孩子在温暖之中成长,他就懂得了关爱;孩子在分享之中成长,他就学会了慷慨!

1.2 “吃饭时不讲话”

吃中饭的时候,保育老师忙着给孩子们分配饭菜,陈老师弹着让孩子安静、休息的曲子,我在一边检查孩子是否洗了手。当大家都安静了时,保育老师请每个孩子过来排队端饭。可能是孩子对食物天生就没有抗拒力,每次进餐的时候,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我面带着“生气”的表情在旁边说道:“请你们放下碗、坐好,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够讲话吗?”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强调纪律后,孩子又开始进餐了。这时陈老师过来跟我讲了一下关于周计划的变动,我们俩的谈话被小朋友听到了,贝贝突然说:“老师,吃饭时不能讲话。”这时小朋友都看着我,我马上停下交谈,并向他们道歉。我们一直强调孩子和老师要处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也一直认为孩子跟老师是平等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一直强调幼儿进餐时不能讲话,自己却在一旁相互交谈;孩子下楼梯时,要走右边,扶好手扶,自己却一蹦一跳的在楼梯上“行走”;强调拿完东西之后,要放回原处,自己却时常丢三落四,东西随意放。在班级的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孩子有参与吗?老师组织的活动内容幼儿有真正参与吗?

1.3 “蛋宝宝要轻轻放”

轩轩是幼儿园出了名的“调皮王”,在他身上发生过多次攻击性行为,经常咬伤其他小朋友,父母也是幼儿的“常客”,需要给其他家长赔礼道歉,最厉害的一次是多名家长联名写信要求他转园。他也成为了班上老师重点观察对象。经历过这些事情,吃饭时他自己一个人坐,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他坐在老师的旁边。一次我在组织体育活动送蛋宝宝回家时,在强调游戏规则把蛋宝宝送回家时要轻轻的放之后,很多孩子很兴奋,把蛋宝宝狠狠的摔在纸箱内,这时轩轩却是蹑手蹑脚把蛋宝宝轻轻的放在了纸箱内,并指责其他小朋友说:“你们不能这样,蛋宝宝会碎掉的。”在我看来,他比别人更加童真,更加能够被故事所吸引,这是他的优点。老师为了所谓的安全起见,对他进行“个别教育”是否合适?

2 事件发生的无形推手

2.1 常规管理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

2.2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超负荷的工作

在大部分自负盈亏的幼儿园里,幼儿的人数决定了幼儿园的生存命脉,班级超员也成为了一种常态,有时师幼比例达到了1:15,这无形之中,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地少人多”的环境中,面对接近五十多名幼儿进行指导似乎是件苛刻的事情。大部分老师心里形成只要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好的心态,从而留心观察孩子的时间很少。久而久之心里对孩子的评价也就看第一印象了。

2.3 师幼之间看似平等的不平等

师幼平等是指教师和幼儿在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主体地位及个体权利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谐融洽的交往关系④。幼儿教师对师幼平等都持积极的态度。不管是在平时的家长座谈、还是公开课展示以及平时的访谈调查中,老师总会把师幼平等挂在嘴边。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时候老师会把“高高在上”的姿态拿出来,指使幼儿做这做那,不允许孩子做什么,自己却在孩子面前成为反面例子。师幼平等成了语言上的平等,行动上的不平等。

3 妥善处理事件的有效策略

3.1 重言教更重身教

孩子的天性好模仿、好动,老师在幼儿园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皮底下,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都会被孩子吸收。教师应该在言语教育的同时自己也付出行动,要求孩子的行为习惯自己也要做到。要求孩子吃饭时不讲话,那么老师同样不能说话;要求孩子下楼梯走右边,那么老师也必须走右边;做早操是要求孩子动作到位,那么老师的动作也必须到位。

3.2 悬置、以事实本身看待问题

两组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逐渐积淀了对孩子的某种“看法”:好学生、差生、教师总是沿着这种“看法”去看学生⑤。因此,悬置意味着教育的一种基本态度:要求教师回到每一次与孩子相遇的实事本身,而且,教师以“陌生人”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件事情,做到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孩子,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

3.3 “蹲下来”,做孩子真实的朋友

幼教行业对于“小朋友”这三个字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会要挂在嘴边,说多了就感觉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推敲这三个字体现着一种师幼关系即“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只会将非常亲密的人称其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地称孩子为小朋友时,是否做到了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呢?只有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⑥。“蹲下来”不仅仅是指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身体的动作要蹲下来,这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尊重孩子;同时我们需在思想观念上“蹲下来”,改变我们平时那种“居高临下”的状态,真正做到与孩子形成平等自然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只是和自己生活在一个共同的集体里一起玩、一起成长的一个玩伴。

3.4 幼儿园制度放权,给老师和孩子更多的自由

幼儿园的一日时间安排可谓是争分夺秒,孩子的一日活动被安排得满满的,老师也是随着一日流程按部就班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每周用在文字资料的时间上越来越多,用在观察孩子的时间上越来越少,孩子慢慢地培养成了“乖孩子”,失去了孩子的本真,变得沉默寡言,失去活力。大部分年轻教师也在这种繁琐的工作中失去动力。想要孩子少受束缚,那么老师也就要少被束缚,孩子和老师之间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的。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性的火花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种子,随着时光的磨砺,都会成为不一样的参天大树。老师只是一种肥料,适当地给予,有利于它们更健康的成长,给的太多,可能会阻碍它的发展,甚至使其失去生命。孩子的世界需要我们慢慢的体会,不能操之过急。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感悟,真正地成为一个“大孩子”,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让孩子成为“创造的天使”而不是墨守成规的“乖孩子”。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p12.

②刘春丹.天津市宁河县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③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207.

④范海霞.卢清.基于师幼平等视角下的师幼互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2期.

⑤蔡春.现象学精神及其教育学意蕴.[J].教育研究.2009 年.第8期.(总第355期).

⑥马琴.做孩子的朋友—谈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 [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第18期.

[1]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2]刘春丹.天津市宁河县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范海霞.卢清.基于师幼平等视角下的师幼互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Z3).

[4]蔡春.现象学精神及其教育学意蕴[J].教育研究,2009,(8).

[5]马琴.做孩子的朋友—谈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8).

[6]常畅.论幼儿教育中平等的师幼关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7]姚本凤,樊竹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常规教育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1999,(3).

[8]胡金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价值与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

[9]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7.

责任编辑:张隆辉

G 617

A

1672-2094(2015)01-0113-03

2014-10-27

谭湘府(1990-),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猜你喜欢

师幼小朋友幼儿园
师幼互动,缘何频频一线“遇冷”?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爱“上”幼儿园
师幼互动那些事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