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浅议

2015-04-10高燕飞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夫妻养老

高燕飞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

城镇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浅议

高燕飞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45000)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城镇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通过对城市独生子女养老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家庭养老为主,大力推广社会化养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及完善独生子女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期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提供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养老

中国政府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1980年正式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宏观层面上引发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在微观层面上,造就了一代特殊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核心家庭、小家庭成为最主要的家庭形式,家庭规模普遍缩小。独生子女家庭正在成为城市家庭的主要类型,低生育水平、快速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及独生子女化的现实,引起许多人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共同关注。

1 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

所谓独生子女家庭,是指父母终身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据相关资料显示,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规模就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1980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来,城镇独生子女数量增加迅速,独生子女占新增人口的比重快速提高。

我国由独生子女新组建的家庭结构呈现“四二一”型,即“四”指夫妻双方的父母,“二”指夫妻二人,“一”指孩子,一对夫妻在抚养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四位老人,必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独生子女的父母现在尚未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阶段,但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大都年过半百,基本上已届退休年龄或已退休,且退休金微薄。他们经历了上山下乡、计划生育、改革开放、下岗失业,他们的收入普遍不高,经济负担比较重,所以他们所面临的是独子女和经济压力大这样的双重养老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家庭养老的削弱必然要求社会养老予以补充。自2006年以来,出现了一股结婚狂潮。在结婚的新人中,有不少都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才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第一批独生子女的孩子也将陆续出生,形成这种“四二一”结构。独生子女要支撑这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所以现代的独生子女将来所承受的家庭的负担,社会上的对它的要求的压力,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没有的。

独生子女夫妻家庭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为经济上的困难。第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工作年限的原因,收入普遍偏低,加之受失业的冲击,如果遇到父母双方的健康状况不好,则经济上他们难以承受。在城市,尽管多数老人都有养老金、医保卡、养老保险等,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独生子女夫妻的经济负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抚养子女的成本和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使成年独生子女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2 城镇独生子女养老存在的问题

面对“未富先老”条件下的人口老龄化浪潮,家庭养老问题成为近几年社会学和人口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些学者在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越来越不堪社会养老重负之同时,主张重新提倡家庭养老。特别是在近年来的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第一代独生子女日益临近成家立业的年龄阶段,有关城市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更倍受关注。

2.1 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服务的紧迫性增强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相一致的,社会变迁赋予了传统家庭养老许多新的形式与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许多家庭已经或正在由主干家庭转为核心家庭,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子女成家后,大都自立门户,将年老的父母留在家里。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伴随着独生子女长大成人,他们远离父母到外地求学、工作,有些在异地扎下根后,除了过年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回家,工作的繁忙也使得他们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所能尽到的赡养义务可能落空。这样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就成为摆在子女、家庭、社会面前的重要难题。

2.2 家庭养老中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精神需求不足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存在问题。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空巢家庭数量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就更为突出。家庭养老资源减少,使得单靠小家庭是不可能的,也无力同时赡养四位老人。独生子女夫妻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到四个老人。独生子女夫妻双方面对的四个老人中只要有一个生病,夫妻二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孩子,就显得身份吃力。如果独生子女夫妻双方面对的四个老人中有两个同时生病,夫妻双方就无暇顾及了。

3 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式的选择

目前城镇独生子女的养老方式呈现多样化局面,既不是单纯的依靠社会养老,也不是单纯的依靠家庭养老,而是走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模式。

3.1 以家庭养老为主

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特点。对老年人老年阶段所提供的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精神慰藉主要由家庭完成。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消亡,它依然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这一社会现实,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特点,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之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尚不能承受过重的养老负担,国家不能负担起所有老年人养老的费用也不能把他们都送入养老机构。同时,也符合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可以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和发展,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2 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宣传教育,大力推广社会化养老

目前,社区养老方式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未来养老方式,也是理论学术界所推崇的未来养老趋势。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群体自身的变化、需求不断提高,政府层面的老龄政策,社区提供的服务以及老年人的家庭情感文化、血缘关系文化等都构成了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基础。社区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方式,尽管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还没有被普遍认可,但国家应该加大发展力度,促进此项事业的发展,并且还要增加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接受并认可它。

3.3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本有面广点多、项目齐全的优势,深受老年人欢迎。但目前由于处于起始阶段,普遍开展的仅局限于饮食服务,保健娱乐等少数项目。今后应尽快健全机构,创建托老所,老年谈心站,老年心理咨询所,老年法律服务所,老年婚姻介绍所,老年病急诊中心等项目。在鼓励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的同时,也可以在社区鼓励兴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档次、不同收费标准的“非家庭”养老机构,以适应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3.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独生子女父母的医疗社会保险投入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年过半百,正是各种疾病突发的年龄。他们人生已进入多事之秋,且工资收入不高,又没有家庭医疗照顾的优势。因此,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医疗社会服务,适当增加他们的医保投入,是解决独生子女个人负担及其父母养老社会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

[1]李斯.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2]黄景贵,金丹,张文娟.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社会支持问题—从体制变迁角度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3]徐小平.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01).

[4]缪宇音,薛仁翼,陈国强.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D 669.6

A

1672-2094(2015)01-0014-02

2014-12-15

高燕飞(1986-),女,河南郑州人,铁道警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学及公安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夫妻养老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80后小夫妻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