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015-04-10薛小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薛小平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薛小平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1130)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中国梦”与近现代以来曲折与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质特点。“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其特点体现在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丰富性与目标性的统一、人民性与个体性的融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深入研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随后不久,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伟大思想的提出,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呼应和巨大的反响。我们既需要感性地参与追梦的热潮,更需要对其理性地思考。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梦”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得到回答:“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可以说,这是关于“中国梦”伟大思想的一个总问题,深入研究这个总问题,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完整理解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中国梦”是怎样提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事实的确如此,“中国梦”与中国近现代以来曲折与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完整理解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即“中国梦”究竟是怎样提出来的?

我们不会忘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处于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摆脱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黑暗和愚昧?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1]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危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提出了诸多的救国方案,譬如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方案,等等,虽然他们在不断地追求、探索、实践,进行了千幸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径,正如毛泽东所讲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们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但是破灭了,因为他们的梦不仅是不问政治的“幼稚的梦”,也是学西方的“迷梦”,更是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梦呓”。

毛泽东曾经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3]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共产国际的援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纲领和目标所要求的,是党的先进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现实体现。”[4]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拥有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理论并运用于实践不断使之中国化,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改变,出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28年的时间中得以完成,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确立,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就是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随后,毛泽东在初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他向全党明确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虽然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得党和国家事业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失,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却没有破灭。中国梦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三十多年时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改革开放以后,从邓小平开始,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所讲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下步入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继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中国梦”的伟大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如今,我们正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完成今天我们党肩负的“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确实如此,“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要总结过去,珍惜现在,更好地开辟未来。

2 正确认识“中国梦”的本质特点——“中国梦”是怎样的梦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谈论梦,但是我们不能离开“谁的梦”、“什么样的梦”、“怎么圆梦”等问题,如果不思考这些问题,梦就可能说不清道不明。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中国梦”有着自己独特的本质特点。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即“中国梦”究竟是怎样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梦”时强调,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说的很清楚,“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其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梦”的本质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梦想的中国化进程,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也就是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转向的梦想。因为,近现代无数先烈的献血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过去是这样,现在也如此。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最低纲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之间的关系。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自然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中国梦”的特点体现在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和文化基因,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的特点。“中国梦”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之上,是民族复兴之梦,但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之梦。“中国梦”是与世界分享的,是不断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梦”积极倡导与不同文明开展对话、相互包容,已经并将继续推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其次,“中国梦”的特点体现在丰富性与目标性的统一。“中国梦”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目标也是明确的。“中国梦”包括“经济梦”、“生态梦”、“文化梦”、“教育梦”、“强军梦”等等,具体体现在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美丽、强国强军等等。“中国梦”是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的。这个伟大目标分为两个步骤,即“两个一百年”目标。因为,“只有把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6]最后,“中国梦”的特点体现在人民性与个体性的融合。“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且是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就是说,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这就说明,“中国梦”不仅仅是整个国家的富强之梦,而且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憧憬和企盼,这就说明“中国梦”体现了人民性与个体性的融合。

从20世纪起,中国人怀揣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积极投身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使之中国化,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奋斗不懈的中国梦,既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追求和促进人类进步的梦想,又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其本质内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现在,我们正朝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不断奋进。

3 科学把握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中国梦”怎样才能实现

梦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梦”的提出,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国家民族前途的向往,也表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对民族的责任担当,同时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政治勇气和理论自信。当然,“中国梦”伟大思想的提出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 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7]基于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中国梦”,必然有其实现的路径。因而,我们要科学把握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即“中国梦”究竟怎样才能实现?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明确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来之不易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实现“中国梦”。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事业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有伟大的精神作动力支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坚守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不断勇于创新。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8]为此,我们要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党的十八大所发出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4]李君如.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解放日报,2013-10-26.

[5]韩喜平,巩瑞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引导中国梦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6).

[7]虞云耀.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J].求是.2014,(13).

责任编辑:邓荣华

D 61

A

1672-2094(2015)01-0001-04

2014-10-27

薛小平(1991-),男,四川南充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