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格的定义和分类
2015-04-10吴文良杨梦媛
吴文良, 杨梦媛, 张 力
(昭通学院a.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b.学报编辑部;c.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谜格是灯谜学术语之一,是灯谜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谜格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于普及和提高灯谜艺术,宏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谜格
百度百科对谜格的解释是:“谜格,就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这是因灯谜向着更高难度的方面发展而创造的。”《中国灯谜辞典》的解释是:“灯谜的特殊格律。一般是为改造谜底的字形、字序、读音、增删字数之用,使谜底与谜面相扣合。谜格应在谜面之后标明,供猜者依格思索谜底。”柳忠良《中华灯谜学》则认为:“灯谜的格式通称为谜格,也称谜律、格局。……谜格就是有关灯谜猜制的某种规则,是正常成谜之外的特殊约定的成谜手段。”[1]台湾朱家熹在《中华灯谜学》中沿用泰国华侨马维克的观点,认为“格是规格,式是法式,格式者乃是单独规定谜底须作某种变化的法式。”[2]孙雍长先生则认为谜格是制谜者运用某种特定技艺条件的说明,是针对猜谜者猜射方法提出的暗示或约束。[3]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我们认为:对于谜格,可以这样来下定义或作解释:
谜格是灯谜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并非必需的组成部分。谜作者通过谜格告知猜谜者或读谜者在制谜过程中采取了某种固定的特殊的成谜方法或技巧,猜谜者和读谜者需要根据相应的方法或技巧来对谜底或谜面进行特殊加工后才能使底、面相扣合,才能猜中谜底或领会、赏析谜作以及对谜作进行商讨。具体的每一种特殊的或异常的成谜方法或技巧,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名称,成为每一个具体的谜格。在形式上,谜格通常作为谜目的附加成分标注在谜目之前或之后,从规范的角度应该用间隔号与谜目隔开。而作为例外,谜格可以从谜目附属位置前移到谜面中的任何位置与谜面融为一体,暗示着作者可能使用了相应的成谜方法或技巧;也可以把真正的谜格放置在谜底中,由猜射者从谜底中把谜格先剔出来,再根据剔出来的谜格对谜底的剩余部分进行相应加工后与谜面扣合,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谜格——内附格(又称藏格格、暗附格)。在前一种情形表面上没用谜格,实际上需要猜谜者在谜面中把谜格寻找出来按格猜射,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谜面中出现作为格名的语词,但并不意味着谜作者一定是把它当作格名使用,而只是有作为格名使用的可能;后一种情形实际上用了两种谜格,即作为形式的内附格本身以及隐藏于谜底中的真正谜格,由于真正谜格是隐藏的,因此谜格位置必须标注内附格,才有可能使猜射者得到谜底。此外,通过使用谜格,还能将谜目移植到谜面中(游目格)或谜底中(骊珠格),此时谜格成为谜目形式上的唯一表现,而真正的谜目则需要相应地到谜面或谜底中去寻找。当一种成谜方法或技巧不再被认为是特殊的或异常的时候,代表该方法的谜格就不再被标注,相应地不再作为谜格而成为一种谜体;而当新的异常的或特殊的固定别解方法产生以后,又相应地需要为它命名,从而产生新的谜格。
二、谜格的作用
正如柳忠良先生在文[1]中所言,通常对谜格作用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
谜格为灯谜的创作扩宽了思路,通过用格,一大批难以入谜的成句成了很好的谜面,一大批难以谋面的底材也有了好的佳构,扩大了灯谜的取材范围,丰富了灯谜的内容。文[3]也认为:谜格的产生和运用是为了扩大制谜范围,使适合制作灯谜的语言文字材料更多。有人说“格助谜活”,并举了两个故事为例,一个故事是有人将“不可随处小便”的警示语裁剪为“小处不可随便”的格言,另一个故事是两个男女在一起喝酒,男的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挑逗女子,女子回答“醉酒之意不在翁”予以拒绝,男的用“醉酒之翁不在意”解嘲[4]。这两个故事表明通过字序调整可以使成句产生新的意蕴。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无格胜有格”,认为灯谜设格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方法,灯谜设格,说明思路穷竭。因此谜作者千方百计费尽苦心在谜作中避免用格,也产生了很多佳构。
从猜射角度来说,通常由于有格谜在制作中增加了一些异常的别解手段和技巧,使得有格谜往往较无格谜难以猜中,因此同一条谜作中,很少用两个或更多的谜格。但对初学谜的人来说,他们尚未熟悉众多的别解法门,对某些有格谜往往更容易猜射。例如标注“铃”格(系铃、解铃、移铃)可以让猜谜者得知谜底中有多音字,从而更容易猜出谜底。
三、灯谜别解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别解是灯谜的灵魂和精髓。我们试用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概念对别解作一番探究。
弗迪南·德·索绪尔在他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5]中,将符号分成能指(Signifier,一译意符)和所指(Signified,一译意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都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指语言的声音或图象(形式),“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内容)。“能指”和“所指”不可分割,成为语言文字这一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按照索绪尔的理论,同一能指往往可以用来指向不同的所指,同一所指也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能指来表达。例如:由“美人”两个汉字构成的能指,其所指通常是漂亮的女子,但也可以是相貌俊逸、才德出众的男子;在屈原的《离骚》中,则是君王;在王安石《答韩求仁书》中,是品德美好的人,在史书中,又可能是起于秦朝止于明朝的特定等级的妃嫔;它还可能是特定的一场电影、一首歌曲或者一部电视剧;而对谜人来说,还可以是美国人。又如伞形科植物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作为同一种中药,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当归”、“乾归”(《神龙本草经》)、“山薪”(《尔雅》)、“白薪”(《尔雅》)、“文无”(《本 草纲目》),在汉语中这五个名称中的每一个都是它的一个能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为所指的一棵具体的苹果树,既可以用“苹果树”作它的能指,也可以用更一般的“树”来作它的能指,甚至还可以用“植物”、“林木”来作其能指,当然,也可以用“挂果的苹果树”或者“很大的苹果树”或者“果实累累的苹果树”等等不同的能指来指向这棵具体的苹果树。
灯谜的别解正是语言文字的能指和所指这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在灯谜的制作和猜射中,将作为能指的谜面或(和)谜底通常所指向的“所指”,故意曲解为谜面或(和)谜底所能指向的其他的“所指”,这即为别解。再找出经曲解的谜面的所指和谜底的所指之间的某种固有的必然的逻辑关系,这称为底面的扣合。别解是灯谜艺术的核心和本质,是灯谜趣味之所在。而底面扣合严谨则是制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灯谜能被猜射者猜中的一个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结合灯谜的别解,谈谈对谜格的分类。
四、谜格的分类
谜格通常按下面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一种是把谜格分为四类:一、已经不再标注的传统谜格;二、被标注得越来越少的传统谜格;三、必须标注的传统谜格,又可分为常见的和少见的两小类;四、出现较晚的新创谜格。柳忠良正是按这种分类法对谜格进行介绍[1]。这种分类法比较有利于初学谜格,但对于较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谜格则不太适用。
第二种分类是根据特殊或异常的别解方法或技巧的归类来进行分类。文[1]根据谜格特点和要求,将其综合归纳为13大类,分别称为:移字、分字(分读、拆字)、半字(半读)、并字(并读)、减字(删字)、加字(增字、添字)、谐读(谐音)、圈读(变读、音韵)、句读、对字(对偶、楹联、类对)、近形(别读)、复义(中转)和其他。文[3]则将其归纳为移字、减字、加字、谐读、变读、白读、句读、拆字分读、拆字半读、合字、其他等11大类。优点是对谜格的认识较为明确,整理分类较为清晰;其弱点是类目太多,不便于学习掌握。
为了更有利于谜格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利用谜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建议按照谜格的定义和对灯谜别解的讨论,把上述13大类谜再行归并。
所有谜格可分为如下三个大类:
一、在底面扣合中既不改变谜底的文字能指(词形),也不改变谜底的语音能指(词音),而仅表明采用了异常成谜手段的谜格。简称不变类。包括游目格、探骊格及其系列谜格、文[1]13大类中的对字类谜格、露春格、重门格等;
二、在底面扣合中不改变谜底文字能指,但需要改变语音能指的谜格;或者不改变谜底语音能指,但需要改变文字能指的谜格。简称单变类。包括文[1]13大类谜格中的圈读、句读和谐读三类;
三、在底面扣合中需要按某种方式改变谜底文字能指,语音能指相应发生改变的谜格。简称变底类。包括文[1]13大类中的分字、半字、并字、近形、移字、减字类、加字类,以及新创的枝头撷英格和落红拾翠格等。又可将其分为不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和需要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两个小类。
如果只关心文字的能指而忽略语音的能指,则单变类谜格可分别归入不变底类和变底类。下面就不变类的谜格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单变类和变底类谜格由于为数众多,详细分析容另文讨论。
五、不变类谜格
不变类谜格标明了谜作以特定方式违背了灯谜的某些制作规则或者采取了某种特殊的别解手段,但无需对谜底进行操作即能实现底面间的扣合。
(一)结构形式上违背灯谜制作规则的谜格
一则完整的灯谜作品,通常是由谜面(简称面)、谜目(简称目,有时含有谜格、谜注)和谜底(简称底)三个部分构成。在谜条中三部分各按一段书写,其中目用括号限定,猜中前底一段留空,猜中后补上。在书刊中为节省版面,通常三部分连成一段排版,而网络猜谜中有时连标目的括号也被省略。
在灯谜的猜射活动中,谜面是已知的条件,是被加了密的密文,猜谜者需要猜测加密的方式,对谜面进行解密得到作为谜底的明文。为了让猜射者有可能猜出谜底,通常必须将谜底划分为若干大类,告诉猜射者在具体的某一类中去寻找谜底。这些大类就是谜目。用数学语言来说,谜面是谜底的某种映射,谜底是属于某个集合A的一些元素,而谜目给出了集合A的名称以及谜底中作为A的元素的个数n。从而让猜谜者有可能在集合A中找到相应的元素来扣合谜面。当n=1时,谜目中的数量“一”通常被省略。
然而在灯谜艺术的发展中,制谜者发现可以将谜目放置于谜底或谜面中,产生新的谜趣,从而形成了两种谜格:探骊格及其相近谜格和游目格。
1、探骊格及其发展
探骊格又称骊珠格,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一个常用谜格,得名于成语探骊得珠。标注探骊格的谜作,不提供谜目给猜谜者,猜谜者必须猜出谜底连同谜目一起通过别解来扣合谜面。这是难度相当大的一种谜格。例如:
氡 (探骊格)节气:冬至
这则谜作谜面只有一个字“氡”,它的所指通常是一种属于惰性气体的放射性元素,制谜中抛弃了它的这一所指,而纯粹把它的所指看作是一个由气和冬组成的汉字。谜底“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所指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那天。如果不用探骊格,就必须在谜目一项中注明“节气”(其所指是二十四个节气其中之一或全部),让猜谜者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去寻找能与谜面扣合的谜底。在用了探骊格之后,谜目“节气”就不再提供给猜谜者,而是需要猜谜者将谜底联同谜目组合起来成为“节气冬至”通过别解后来扣合谜面,别解后的所指是:“氡”这个汉字“节省”了“气”这一构件,汉字“冬”就得到了(“至”)。
柳忠良先生在文[1]中介绍,谜人围绕探骊格,在谜目和谜底的排列、数量上挖掘创新,创设了反探骊(底在前目在后)、前骊双珠(一目在前两底在后)、中骊双珠(又称双龙戏珠,底目底)、后骊双珠(两底一目)、双骊双珠(又称双探骊,一目一底加另一目一底)、探骊多珠(一目在前,后为多底)、复中骊双珠(底目底,另底目底,亦有人标为中骊双珠二)等多种谜格。其中中骊双珠、双骊双珠用得较多。如:
八戒大战流沙河 (中骊双珠)
亥豕·格·卷帘
谜底“亥豕”、“卷帘”都是谜格名称。谜目是“谜格 ”的简称“格”,谜作将谜格“亥豕”按字面别解为“猪”扣“八戒”(地支亥生肖猪,豕是猪的别名),“卷帘”别解为“卷帘大将”扣沙僧,“谜格 ”的简称“格”别解为格斗,与“大战”相扣。
中骊双珠的别名双龙戏珠不宜使用,因为骊龙指代谜目,珠指代谜底。复中骊双珠以标“中骊双珠二”为宜。此外,还有中骊多珠(谜底三个或三个以上,一个谜目放在某两个谜底之间),如:
暑期陕地四方远客进见,替主公公开结算贸易钱款 (中骊十一珠)夏、秦、周、辽、西晋·朝代·东汉、明、清、商、金、元
此为老虎吧友的作品。谜目为“朝代”,“夏、秦、周”等11个朝代名为谜底,别解后与谜面相扣:夏(暑期)秦(陕地)周(四方)辽(远)西(客)晋(进)朝(见)代(替)东(主)汉(公)明(公开)清(结算)商(贸易)金元(钱款)。
连环骊珠格(多则探骊谜的拼合,其中后一条的谜目恰为前一条的谜底)为邱煌先生于本世纪新创,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连环骊珠1+2+2)歌、刺客、要离
《刺客》是谭咏麟歌曲名,要离是东周时的刺客。谜面则是刺客荆轲要离开太子丹时所唱的歌。通过拢意扣合谜面。
隐目格(面中有词汇隐喻谜目)、带目格(被猜射的谜目中带有数字)原为探骊格的别名,后来经潮汕谜人作了区分。隐目格与探骊格的区别在于隐目格中的谜目不经别解直接与谜面扣合,而探骊格中的谜目需要经过别解后方能与谜面扣合。带目格与探骊格的区别在于:探骊格的谜目中不含数字,谜底中属于谜目集合的元素个数通常以珠数直接标于格后;而带目格的谜目中含有数字,并需要在谜面中有相应文字或隐义与谜目中的数字相扣合。也有谜友未按此定义进行区分,仍将隐目格和带目格标为探骊格,从而增加了猜射的难度。
2、游目格
游目格与骊珠格相对称,谜目放在谜面中的某一位置,需要猜射者从谜面中寻找出来后给出谜底。谜底与谜面中除谜目外的部分相扣。例如:
师兄一走称呼改 (游目格)帅哥
谜目“称呼”(或“称谓”、“人称”、“泛称”)被放在了谜面中。谜底“帅哥”为“称呼”这一集合中的元素。“哥”是“兄”的同义词,“帅”为“师”字拿走“一”剩下的部分。面中的“改”指“兄”改变成了“哥”。
(二)谜面中违背“底面不相犯”规则的谜格
灯谜作品有特定要求和规则,其中一条就是“底面”不相犯,即谜面与谜底中不能有相同的字,否则称为犯面。另外一条是“面要成文”,作为一种狭义的理解指谜面应该是经典著作诗词曲赋中的成句。当这两条规则相冲突时,谜作者不忍舍弃成句时,标注“露春格”(又称露面格、漏底格、泄白格。简称“露”)说明底中有一字且只有一字在谜面中出现。根据所露字在底中的位置,又细分为露头、露尾、露颈、露胫、露腰(露腹)等,分别指底中第一字、最后一字、第二字、倒数第二字、中间一字在面中出现。如台湾康维人先生的谜作:
口而诵 (苏轼《范增论》一句·露)
而今安在哉
面为《三字经》中成句。别解为“有了口就能够吟诵”和谜底相扣。谜底中首字“而”在面中出现,因此标“露”(或“露春”“露头”);“安”别解为“安置”,意为将“口”与“今”妥为安置,则得“吟”字,因而成诵。
从严格意义上说,使用露春格时底中与面中相同的字必须是虚词,否则仍视为犯面。但这一原则往往被谜作者忽视,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应该舍弃这一谜格。但也有谜作者有意在春灯谜中制作露春格谜来应景,来作为迎接春天到来的一种喜庆。另外,当一条谜作犯面时,批评者往往总是含蓄地说“露春了”或“露了”,而不直接指责其犯面。
(三)扣合中违背“意不多转”原则的谜格
在灯谜别解中,谜面A与谜底B这两个不同的能指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所指,或者A的一个所指与B的一个所指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所谓重门,是灯谜中的一种谜病,即A与B之间不存在这一基本要求,而是通过另一个能指C建立A和B之间的关系。即C的一个所指与A的某个所指相同,而C的另一个所指与B的某个所指相同,但A的所有所指与B的任一所指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简单地说,这相当于由A这个谜面先得出C这个谜底,再以C为谜面得出谜底B。这即为重门。此外还有多重门,即尚需由C为面得出底D后、再由D得到B。重门又叫一意多转。谜作者有时用了重门作为成谜手段而又不愿舍弃时,必须标注“重门格”(又称剥蕉格),以便猜者能够猜射。否则即为犯忌。例如:
宁 (成语·重门格)虎头鼠尾
谜面和谜底不论经过怎样的正常别解都无法建立直接联系,而需要多转一个弯,即将谜底的虎和鼠先别解为生肖转换成其对应的地支“寅”和“子”。“寅”的“头”是宝盖头,“子”的下半截(尾)是丁。通过重门,先按字形把宁转换成“寅头子尾”,再通过生肖将其换成正底“虎头鼠尾”。虎头鼠尾出自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四)用对仗形式别解成谜的谜格
对仗是作为单音节文字的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广泛运用于对联、曲赋和格律诗词之中,对对子是传统启蒙教育中的必修课。无情对的出现使灯谜运用对仗的别解手法成为可能。对仗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相关,配合紧密。但有的对联,只讲究上下联语素词性平仄相对,而通过语素表达的词汇、短语或句子相差甚远,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例如相传解缙用“容易”对《论语》中的“色难”,张之洞用“果然一点不相干”对“树已千寻难纵斧”,《聊斋志异》中的“猪血红泥地”对“羊脂白玉天”,以及清华考生用“胡适之”作答陈寅恪出的试题“孙行者”都是著名的无情对。无情对用于灯谜中,即是遥对格(又称锦屏格、鸳鸯格)。面是出对,底是答对。与无情对不同的是需要标出谜目,让猜射者在谜目范围中作对,答对必须是谜目集合中的元素。由于这与正常的别解手段不同,因此必须注明“遥对格”。例如:
苦行 (遥对格·中药名)甘草
面为宗教术语,与底相差甚远。面中“行”原义为修行,别解为“行书”的行,底中的“草”原指植物,别解为“草书”的“草”与面中的“行”相对。别解后词性、平仄对仗工整。
求凰格(或称求凤格、求偶格、秦晋格、梁孟格)是与遥对格相似的谜格,所不同的是除了完成对仗工作外,还得在答对中加上关联词如“对”“齐”“偶”“同”“联”“合”“双”“交”“会”“齐”“伍”“朋”“比”“配”“匹”“鸳鸯”等〈允许间用活动的虚字〉后才作为谜底成为谜目集合中的元素。例如:
黄金 (画家·求凰格)齐白石
谜底画家齐白石的名字由三个语素组成,其中“白”与“黄”相对,“石”与“金”相对,“齐”为关联词,表示用“白石”可以与“黄金”配齐成一副联。
丹心谱 (五唐·求凰格)来对白头吟
谜底为《唐诗三百首》中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的诗句。其中“白”对“丹”,“头”对“心”,“吟”对“谱”,“来对”为关联词,表示用“白头吟”来对“丹心谱”之意。
(五)用反切形式别解成谜的谜格
反切是在注音符号发明之前的汉语主要注音方式,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利用两个常见汉字给一个生僻字注音,其方法是用前字的声母与后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合,得到被注字的读音。
反切格正是用这一注音方法作为别解手段来成谜,别称康荼法样格。这种谜格要求谜底必须选用带有‘反’和‘切’的词。方法是将谜面或谜底中的两个字相切后实现底与面的扣合。例如:
沙 (中药学术语·反切格)十八反
谜底“十八反”为中药学中传统的配伍禁忌。谜作中将“反”别解为“反切”,意为用底中“十”的声母与“八”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反),读音为面中的“沙”。
课本 (二字词·反切格)恳切
用谜面中“课”的声母与“本”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切),得到谜底中“恳”的读音。
(六)采用了其他成谜手段的谜格
为了满足谜面成文的要求,谜作者有时在谜面使用抵销的手法,通过一些具有否定意义的字词抵销掉谜面的某些汉字或汉字的部件,用谜面剩余的部分扣合谜底。有时这种手法被用于谜底,即在谜底中利用否定意义的字词抵销掉谜底的某些汉字或汉字的某些部件,用谜底剩余的部分扣合谜面,这就需要标注抵销格,以便于猜射。例如:
六月炎天(中药二·抵销格)茯苓、省头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汉字的演变,有一些汉字的古今意义不同,个别汉字已不再表示原来的本义。谜作者有时利用不再使用的汉字本义成谜,作为一种异常手段标注为“庐山格”,取庐山真面目之意,以便猜射。例如:
阅后即烧毁 (成语·庐山格)一目了然
这里用“然”的本义“燃烧”扣合谜面。
也有利用汉字的通假义成谜的谜作,相应标注为“通假格”。庐山格和通假格作为成谜手段越来越被当作正常的成谜手段,已经很少有人标注。
在繁体字仍然作为规范汉字的地域,谜人常用繁体字的字形字义制作谜作,也有人使用大陆的简体字来制谜,为便于猜射,标注“简体格”。例如台湾康维人先生的谜作: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司空图诗品一句·简体格)筑室松下
大陆读者不难理解这条谜,可港澳台读者则不然,因为他们认为必须把底中的“松”改为“鬆”才能和谜面相扣合,需要标注粉腿格。在大陆也经常有人利用繁体字来制谜,大多数情形下是在谜面中加上“老”、“故”、“繁”、“异”等字样提示猜谜者和赏谜者谜作中利用了繁体字或异体字作为别解手段。例如汪寿林 先生的谜作:
新字号并入老字号 (字)虎
谜面中的“老字号”别解为“号”的繁体字“號”,意为将作为简化字的“号”并入谜底的“虎”后成为繁体字“號”。
又如金杰先生的谜作:
心存疑虑故国中 (字)惑
谜面中的“故国中”别解为“国”的繁体字“國”的中部“或”,“或”存“心”成为谜底“惑”,意为“疑虑”。
再如网友一二三四五的谜作:
曲字、豆字均没有繁体 (字)骨
谜面中的“繁体”别解为“体”的繁体字“體”。“體”没有“曲”和“豆”,成为谜底“骨”。
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则相应地需要标注“繁体格”才能便于猜射和理解。为了促进灯谜的全国化和国际化,凡是只能用繁体字来扣合而不能用简体字扣合的谜作,以及只能用简体字而不能用繁体字扣合的谜作,为了便于猜射,我们建议标注“简繁格”,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猜射和欣赏。例如:
鹦鹉无心答话言 (字·简繁格)鹰
谜作将谜底“鹰”字别解为去掉“心”(无心)的“應”(应答)加鸟(鹦鹉)与谜面相扣合。囿于简化字“应”就无从解谜了。
[1]柳忠良.中华灯谜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
[2]朱家熹.中华灯谜学[M].台北:民族正气出版社,1985.
[3]孙雍长.谜格[J].语文建设.2000,(11):44—44.
[4]风云天涯.灯谜新语(十一)格助谜活[EB/OL].2011-10-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485d20100y9t2.html.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张绍诚.四声定位与圈读[J].文史杂志,2004,(2):35—37.
[7]翟鸿起.猜谜技巧与灯谜创作入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8]陆滋源.中华灯谜研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邱景衡.中华灯谜鉴赏[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10]崔慧明,孙玉华.中华灯谜大观[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