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中国说唱文学研究述略

2015-04-10怀

关键词:学术史日本

苗 怀 明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中国说唱文学研究述略

苗 怀 明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有很丰富的中国通俗文学文献收藏,这既与历史上日本学界对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视有关,也是上个世纪上半期日本汉学家到中国着意搜求的结果。日本学者还编制了一些中国说唱文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在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狩野直喜、泽田瑞穗、波多野太郎等汉学家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敦煌说唱文学文献的研究方面,日本学界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日本; 中国说唱文学; 学术史

说到海外各地区对中国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日本无疑是一个重镇,其公私藏书机构有十分丰富的文献收藏,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颇为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是最多的。

先说日本中国说唱文学文献的收藏与著录。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各界人士一直重视中国典籍的收藏。与中国本土不同的是,除经史等典籍外,日本对中国通俗文学的收藏也颇为重视,无论是小说、戏曲还是说唱文学,都有颇为丰富的收藏。加之日本历史上战乱较少,因而这些文献大多得到较好的保存,许多在中国本土已经佚失的典籍,往往能在日本找到。

晚清至民国间,中日交流增多,日本学人纷纷到中国访学、访书,其中一些如长泽规矩也、泽田瑞穗、滨一卫、仓石武四郎、波多野太郎等对中国通俗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得风气之先,有意在北京等地广为搜罗,其藏品无论是在珍稀程度上还是数量上,都可以与中国藏家相媲美。这就使日本所藏说唱文学文献更为丰富。此外,日本政府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立东亚研究所,搜集包括宝卷在内的中国民间信仰资料。这些丰富的收藏为日本学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以下根据相关资料进行简要介绍。

在日本,有多家藏书机构藏有中国说唱文学文献,其中主要有如下一些:

日本国会图书馆。该馆系日本国家图书馆,也是日本藏书最多的公共图书馆,收藏中国典籍甚为丰富,其中有不少为说唱文学,比如仅宝卷就藏有44种,这些宝卷系日本侵华期间东亚研究所上海分所在江浙一带搜集的①详情参见相田洋《有关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宝卷》一文,《东洋学报》第63卷第3-4期,1982年。中文译文载《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3期。。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该所为日本著名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日本汉学研究的重镇,所藏汉藉多达30多万册,其中有不少为说唱文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在集部词曲类南北曲之属著录了宝卷、弹词、鼓词、杂曲等多种说唱文学书籍,其中仅宝卷就藏有110多种。

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该所是一家以研究亚非各国语言文化、社会历史著称的学术机构,藏有较为丰富的说唱文学文献,特别是歌仔册。该所所藏歌仔册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为从外面购入,二为王育德的旧藏。王育德为台湾学人,藏有歌仔册145种。王氏去世后其藏书归东京外国语大学。王氏在其《歌仔册话》一文中曾介绍过自己在此方面的收藏。[1]

此外筑波大学(其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东洋史研究室藏有23种宝卷。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天理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等也有较丰富的说唱文学书籍。[2-4]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中国说唱文学文献有不少来自私人特别是汉学家们的收藏。前文已说过,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些汉学家受时代学术新思潮的影响,将目光转向中国通俗文学,如长泽规矩也、泽田瑞穗、滨一卫、仓石武四郎、波多野太郎等,成为日本第一代致力于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汉学家。因研究之需,他们都曾到中国进行过访学和访书,购藏了大量包括说唱文学在内的中国通俗文学文献。利用这些丰富的文献,他们对中国说唱文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汉学家去世后,所藏书籍大都出让或捐赠给公共藏书机构,得到妥善的保存。以下简要介绍这些汉学家们的说唱文学收藏及藏品编目情况。

长泽规矩也对版本、目录之学有着精深的研究,著有《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等。他对中国通俗文学同样怀有浓厚的兴趣,曾多次到中国,购藏大量中国旧籍,其中不乏珍本秘籍①有关长泽规矩也在中国访书的情况,参见其《收书遍历》、《中华民国书林一瞥》、《中国民国书林一瞥补正》等文以及黄仕忠《长泽规矩也中国访书考记》(2010年3月16、18日《南方都市报》)、钱婉约《长泽规矩也中国访书述略》(《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2期)两文的介绍。。在长泽规矩也的藏书中,通俗文学占有很大的比重,仅小说、戏曲就有约550部,3000册。就说唱文学而言,也是相当丰富的,涉及鼓词、子弟书等多种样式。长泽规矩也后将其藏书转让给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该所为此专门设立双红堂文库。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曾为双红堂文库长泽规矩也旧藏编目,成《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双红堂文库分类目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61年刊行)。该目经长泽规矩也本人手订,说唱文学主要收在集部词曲类中。后黄仕忠为双红堂文库所藏唱本编目,相继编有《双红堂文库藏清末四川“唱本”目录》[5]、《双红堂文库藏清末民初北京木刻、石印本“唱本”目录》[6]、《双红堂文库藏民初北京排印本唱本目录》[7]等专目,其中《双红堂文库藏清末民初北京木刻、石印本“唱本”目录》著录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所刊鼓词、杂曲等唱本196种,《双红堂文库藏民初北京排印本唱本目录》著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地区所刊印的戏曲、曲艺唱本652种,由此可见长泽规矩也所藏说唱文学文献的情况。

近年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将双红堂文库长泽规矩也旧藏全部数字化,建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双红堂文库全文影像资料库②http://hong.ioc.u-tokyo.ac.jp/aboutdb_chinese.html,以照相版的形式在网上刊布,读者可以使用四部分类、书名笔画、索书号三种方式查阅、下载,十分方便。

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稀见中国钞本曲本汇刊》,将长泽规矩也所藏稀见曲本刊出,该书由黄仕忠、(日)大木康编,收录172部书,852种曲。

仓石武四郎在中国文学、经学、语言学等领域皆有着不俗的造诣,著有《中国文学史》、《目录学》等。他曾于1928年至1930年间到中国留学,一方面访学,结交中国学人,一方面大量购藏各类书籍③有关仓石武四郎在中国留学访学、访书的情况,参见其《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一书,中华书局2002年版。。其藏书以经学为主,也有不少是说唱文学方面的。仓石武四郎去世后,其藏书捐赠给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该所专门设立仓石文库。

对仓石武四郎的藏书,日本学者尾上兼英编有《仓石文库汉籍分类目录集部稿》(1980年),但存在颇多疏误。后黄仕忠编有《仓石文库戏曲曲艺书目》,著录仓石武四郎所藏戏曲、曲艺方面的书籍,涉及宝卷、弹词、鼓词、子弟书、杂曲等多种艺术样式[8]。

泽田瑞穗主要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著有《宝卷研究》、《中国庶民文艺》等。他曾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中国搜罗这一方面的文献,所得甚富。泽田瑞穗去世后,其藏书归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该馆设立风陵文库,收藏泽田瑞穗旧藏1370种,其中大多为戏曲与说唱文学方面的书籍。

泽田瑞穗曾撰有《大鼓书私藏录》一文,介绍其所收藏的172种大鼓书,共280个版本,后附快书6种[9]。英国汉学家龙彼得亦编有《泽田瑞穗所藏广州唱本简目》。对其藏书,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编有《风陵文库目录》(早稻田大学图书馆1999年刊行)。该馆还于近年将泽田瑞穗的藏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中国民间信仰与庶民文艺影像资料库①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furyobunko/index.html,以照相版的形式在网上公开,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询、下载。

滨一卫主要致力于中国戏曲研究,著有《北平的中国戏》、《浅谈中国戏剧》等。他曾于1934年至1936年间到中国留学,得以在北京等地搜罗中国书籍,其中以戏曲居多,也有不少有关说唱文学者。滨一卫的藏书后归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该馆为其设立滨一卫文库,在这些藏书中,有戏单、唱片、简报、戏剧期刊等,还有1053册光绪至民国间中国各地刊行的唱本,其中有不少为鼓词、子弟书等说唱文学作品②有关滨一卫的藏书情况,参见中里见敬《日本九州大学滨一卫文库所藏戏剧资料简介》,第八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8月)。另参见康保成《“滨文库”读曲札记》(三则),《艺术百家》1999年第1期。。

滨一卫的藏书落石清编有《滨文库(中国戏剧关系资料)目录》(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教养部分馆1987年刊行)。后中里见敬、山根泰志、戚世隽编有《滨文库所藏唱本目录稿》,专门著录有关唱本的部分。[10]

波多野太郎对中国语言、通俗文学皆有精深的研究,著有《中国小说戏曲词汇研究辞典》、《中国文学史研究:小说戏曲论考》等。他曾多次到中国考察,与中国学界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购藏有很多中国书籍,其中多为有关说唱文学者。与其他日本汉学家不同的是,他对中国南方的说唱文学如木鱼书、歌册等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藏品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其藏书后归筑波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等机构。

波多野太郎撰有多篇文章,介绍自己在说唱文学方面的收藏,如《道情弹词木鱼书》一文收录其1969年在香港等地所购得的说唱文学作品,包括木鱼书53种、南音17种、龙舟15种,著录内容包括作品名、卷数、册数、版本、故事内容等[11];《木鱼与南音——中国民间音乐文学研究》承《道情弹词木鱼书》一文而写,披露其1973年在香港、澳门购得的南音37种、木鱼书42种[12];《新得中国小说戏曲语学书目提要》一文除小说、戏曲外,还介绍了台湾地区刊印的歌仔册27种[13]。此外,他还曾为自己所藏的歌仔册编制目录,共收录73种,109目。

此外,大渊慧真、吉冈义丰、仓田淳之助、大渊忍尔、高仓正三等也曾出于不同的学术目的,到中国搜集民间文艺、民间信仰文献,有较为丰富的说唱文学方面的收藏。其中《吴语研究书目解说》收录仓田淳之助所藏宝卷41种。[14]

对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收藏中国说唱文学文献情况,尚有稻叶明子《日本各地所藏木鱼书目录》、冯佐哲《日本有关宝卷的研究和庋藏》(《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第4期)等文,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此外日本学者还到中国等地寻访,编制了一些中国说唱文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其中有如下一些:

《木鱼书目录:广东说唱文学研究》,稻叶明子、金文京、渡边浩司编,日本东京好文出版社1995年版。该书由研究篇和目录篇两部分组成,其中目录篇根据世界各地38家公私藏书机构的收藏,著录了1994年前所知见的木鱼书作品440种,版本3874个,涉及111家书坊。对所收作品,介绍作品名、书坊、作者、册数、收藏地点及文献特征等基本情况。后有《拼音索引》。研究篇则收录金文京《有关木鱼书的几个问题》、稻叶明子《木鱼书版本流传》、渡边浩司《木鱼书药屋的广告》三篇相关论文。这是一部收录较为完备的木鱼书专题目录③李福清根据自己在英国、荷兰及德国等地访书所得,在《新发现的广东俗曲书目——以明版〈花笺记〉为中心》(《汉学研究》第17卷第1期,1999年)一文中补充了几十种该书失收的木鱼书作品。。

《潮州歌册研究目录(稿)》,上田望、大冢秀高编。该目根据各种潮州歌册目录汇编而成,共收录各地珍藏的潮州歌册160多种,其中有些作品还有不同的版本。[15]

《馆藏影印潮州歌册目录——广东女子与歌曲本》,稻叶明子编。该书收录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所藏潮州歌册174种,对所收作品,介绍作品名、版本、卷数、册数、卷首题署、被谭正璧《木鱼歌潮州歌叙录》、《潮汕文献书目》著录及编号情况。后附索引,按照作品名首字拼音顺序编排。[4]

《上海图书馆所藏弹词目录》,轮田直子编。该目分善本弹词和一般弹词两部分,其中善本弹词8种,一般弹词109种,共收录上海图书馆所藏弹词作品127种,其中一些作品有多个版本。对所收作品介绍其名称、作者、卷数、版本及索书号等。[16]

专题目录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书目也收录部分说唱文学作品,如《吴语研究书目解说》,该目收录与吴语相关的著述,全目分戏曲、小说、弹词、宝卷、歌谣俗曲、俗谚·谜语、语汇、研究、教科书、参考书、杂类、方言译圣书类等类,其中弹词部分收录作品近50部,版本75个,宝卷部分收录作品41部。

除了文献目录,日本学者还编制了一些说唱文学方面的索引,如饭田吉郎的《董西厢语汇引得》(1951年自刊本)、宫田一郎的《苏州弾词〈三笑〉方言语汇索引》(《北陆大学外国语学部纪要》第2期,1993年、《北陆大学纪要》第18号,1994年)等。

再说日本学界对中国说唱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从时间上来说,日本学界对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较之中国学界起步要早。明治维新之后,一些汉学家如狩野直喜、仓石武四郎、青木正儿等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得风气之先,开始对以说唱文学为代表的中国通俗文学进行探讨,成为日本从事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第一代学人。他们的研究代表着日本汉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为日本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中国本土的说唱文学研究产生了良性的影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代研究中国通俗文学的日本学人大多涉足过说唱文学研究,他们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给予高度重视。狩野直喜是日本敦煌说唱文学研究的开创者,对中日两国学界皆有较大影响。此外他还从俄罗斯拍摄《刘知远诸宫调》照片。后青木正儿依据这些照片,对《刘知远诸宫调》进行深入探讨,写成《刘知远诸宫调考》一文,确认该书属于诸宫调作品①青木正儿《刘知远诸宫调考》,《支那学》第6卷第2号(1932年)。中译文载《北平图书馆馆刊》第6卷第4期(1932年),又载《大陆杂志》第1卷第3期(1932年)。。仓石武四郎曾进行过《天宝遗事诸宫调》的辑佚,其成果没有公开刊布,青木正儿借阅后在其《中国近世戏曲史》一书中进行介绍。[17]47

相比之下,稍后的泽田瑞穗、波多野太郎二人在中国说唱文学方面用力更勤,他们以此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专注于此,因而所取得的成果也更多,并形成了自己的治学特色。两人的研究都是依托个人的丰富收藏进行的,偏重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研究。

泽田瑞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宝卷上,在此方面有两部重要著作:

一是《校注破邪详辩》,道教刊行会1972年刊行。该书对清代黄育楩所著《破邪详辩》、《续刻破邪详辩》、《又续破邪详辩》、《三续破邪详辩》进行断句、标点及校注。全书采用光绪九年荆州将军署重刻本为底本,所缺“又续”以下两卷则以李世瑜所寄手抄校订本为据。对于正文明显错误,加以订正。对于书中著录的宝卷,注明存佚情况。为便于读者检索,校注者还编有索引。书后附收《龙华经研究》、《〈众喜宝卷〉所见明清教门史料》、《清代教案所见经卷名目考》三篇相关文章。

二是《宝卷研究》,国书刊行会1963年版。后进行增补,以《增补宝卷研究》为名于1975年出版②车锡伦、佟金铭以《宝卷的系统和变迁》为题,摘译该书宝卷序说部分的第二、三章,载《曲艺论坛》第3期(1997年)。。该书内容包括宝卷序说、宝卷提要和宝卷丛考三部分,其中宝卷序说具有总论性质,对宝卷的名称、系统、变迁、类别、结构、词章、宗教性、题材、文学性及刊印、宣卷等进行介绍。宝卷提要部分收录作者本人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仓田淳之助等公私所藏208种宝卷,对所收宝卷,介绍其题名、版本、故事梗概、品目等内容。有些作品后还有作者所写的备考。宝卷丛考收录七篇相关文章,书后附《宝卷研究文献目录》及索引。《宝卷研究文献目录》分著录·提要、翻印、通论、专题及宗教史关系五部分,收录作者当时所能见到的宝卷研究文献资料。

在《地狱变:中国冥界说》(法藏馆1968年刊行,平河出版社1991年再版)、《佛教与中国文学》(国书刊行会1975年版)、《中国民间信仰》(新荣堂1982年刊行)、《宋明清小说丛考》(研文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庶民文艺》(东方书店1986年版)、《中国的传承与说话》(研文出版社1988年版)等书中,泽田瑞穗或探讨说唱文学,或利用说唱文学文献探讨中国通俗文学及民间信仰等问题。

波多野太郎对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子弟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此方面的著述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子弟书研究:影印子弟书满汉兼螃蟹段儿附解题识语校释》①波多野太郎《子弟书研究:影印子弟书满汉兼螃蟹段儿附解题识语校释》,《横滨市立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38号(1967年3月)。另参见波多野太郎《子弟书兼满汉段儿解题:钞本螃蟹段儿附识语》,《东方学》第32期(1966年6月)。。该文包括解题、识语、校释、影印四个部分。其中解题部分对子弟书及满汉兼《螃蟹段儿》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后附《子弟书精要书目》,收录与子弟书相关的著述;识语部分为波多野太郎校勘《螃蟹段儿》的结果,他将自己所藏抄本与其他版本进行校勘,并出校记。在编排上,分上下两栏,上栏为正文,下栏为校记。识语后有《解题补遗》;校释部分系对作品词语的注释。

后波多野太郎得见天理图书馆所藏文萃堂刻本,并将其与个人所藏抄本进行校勘,依据校勘结果对《子弟书研究》进行修订,成《子弟书研究续:影印子弟书满汉兼螃蟹段儿附识语校释再补提要补遗》(《横滨市立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42号,1968年3月)、《子弟书研究:螃蟹段儿校释三补提要再补》(1968年油印本)两文②后波多野太郎将上述文章结集,以《螃蟹段儿研究》为名在台湾出版单行本,东方文化供应社1970年版。。其中《子弟书研究续:影印子弟书满汉兼螃蟹段儿附识语校释再补提要补遗》一文包括识语校释凡例、识语、校释再补、提要补遗、第一卷原文识语校正、第一卷校释正误、天理图书馆藏文萃堂刊螃蟹段儿影印本、金九经的吃螃蟹等部分,识语和校释以天理图书馆所藏文萃堂刊本为底本,以个人所藏抄本、晋马进抄本为校本。

二是《满汉合壁子弟书寻夫曲校正》,《横滨市立大学纪要》中国文学第四篇(1973年)。该书对满汉合璧子弟书作品《寻夫曲》进行整理,其底本为德国学者嵇穆所藏。

三是《子弟书集》。波多野太郎编印该书的目的在“改写文学史,显彰无名作家以慰幽魂也”[18]。该书分两辑,其中第一辑根据日本学人长田夏树、泽田瑞穗、长泽规矩也、仓石武四郎及编者本人所藏,选收《吊绵山》、《查关》、《藏舟》等子弟书作品53种。全书采取影印方式,对收录作品,写有提要和校记,其中提要介绍作品名称、回数、作者、版本、藏者等基本情况。校记为《藏舟》、《忆真妃》等六篇作品的校记③波多野太郎《子弟书集》第一辑,《横浜市立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六篇、中国文学第六号(1975年)。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将该书有关《红楼梦》的作品抽出,另成一书,名《红楼梦弟子书》(当为子弟书——笔者注),台湾东方文化书局1977年版。该书收录有关《红楼梦》子弟书12种,16个版本,书后有《黛玉悲秋》、《露泪缘》两种作品的校记。。第二辑为《子弟书〈滚楼〉提要附〈忆真妃〉》[19]。

第二个方面是对中国南方说唱文学的研究。

这方面的著述主要有《道情弹词木鱼书》(《横滨市立大学论丛》第21卷第2、3号合刊、第22卷第1号、第2、3号合刊,1970、1971年)、《木鱼与南音:中国民间音乐文学研究》(《横滨市立大学论丛》第28卷2、3号合刊,1977年)④该文有谭正璧、谭篪中译本,题名为《论木鱼、南音及粤讴》,载《曲艺艺术论丛》第一辑,中国曲艺出版社1981年版。、《华南民间音乐文学研究附粤讴》(《横滨市立大学纪要》中国文学第八篇,1977年)、《客途秋恨校注》(载《中国语文资料汇刊》,东京不二出版社1995年版)等。

波多野太郎曾于1969年5月、1973年两次到香港、澳门地区寻访,搜集了不少珍贵的中国南方说唱文学文献,这些文章即是依据这些文献写成的,并附有相关作品的目录。

除了上面重点介绍的两位学人,其他研究者在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在作品的整理方面,以宝卷最受重视,相关成果也最多,其中主要有如下一些:

吉冈义丰所藏宝卷的整理与刊布。吉冈义丰的主要研究为中国道教,他致力道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藏有宝卷多种。在他整理刊行的宗教文献中,有不少属于宝卷,如《太上宗科仪》(《宗教文化》第六辑,大正大学宗教文化研究室1946年刊行)、《弥勒地藏十王宝卷》(《中国宗教思想史谈会报》第2号,1968年12月)、乾隆版《香山宝卷》(《道教研究》第四册,边境社1971年版)、同治版《香山宝卷》(《中国宗教思想史谈会报》第3号,1971年4月)等。其中《弥勒地藏十王宝卷》以光绪十一年刊本为底本整理,采取油印方式刊行,后有吉冈义丰所写《解说》;乾隆版《香山宝卷》采用影印方式刊行,前有吉冈义丰所写《乾隆版〈香山宝卷〉解说》;同治版《香山宝卷》以同治年间刊本为底本,采取油印的方式刊行,在书后吉冈义丰所写《解说》中,将同治刊本与乾隆刊本详细比勘,列出《异同对照表》。

早稻田大学中国古籍文化研究说唱文学研究班整理刊行的系列宝卷作品。该研究班整理刊行的宝卷皆为泽田瑞穗的旧藏,目前已刊行《乌金宝卷》(2003年刊行)、《梅花戒宝卷》(2004年刊行)、《抢生死牌宝卷》(2005年刊行)三种。各书有统一的体例,包括凡例、解题、故事梗概、作品整理及相关研究文章,其中对作品的整理包括三个部分,即作品的影印、整理与注释,采取逐页影印、整理对照的方式编排。

《清初刊教派系宝卷二种原典与解题》,矶步彰编,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2010年刊行。该书以影印方式收录《普覆周流五十三参宝卷》和《姚秦三藏西天取清解论》。

此外尚有上田望等校注的《双英宝卷校注影印》(《绍兴宝卷研究》之二附录,2009年刊行)、上田望所编的《苏州大学图书馆蔵宝卷六种》(金泽大学人间社会研究域2012年刊行)等。

宝卷之外,其他说唱文学的整理本有如下一些:

《校注刘知远诸宫调》,内田道夫校注(《东北大学文学部研究年报》第14号,1963年)。该整理本以1958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刘知远诸宫调》为底本,参照原书照片及其他版本进行校勘,并出校记。对一些人名、地名、职官名进行注释。后附《校注刘知远诸宫调注释语汇索引》[20]。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研究》,赤松纪彦、井上泰山、金文京、小松谦、高桥繁树、高桥文治著,汲古书院1998年版。该书由解说、本文、曲谱、语汇索引等部分组成,其中文本篇包括原文的整理、注释、翻译等内容,整理以明代张羽刻本为底本进行。

其他尚有山口建治、冰上正的《弹词义妖传校注试稿》(《人文研究》第106、110号,1990年、1991年)、上田望等校注的《双英宝卷校注影印》(《绍兴宝卷研究》之二附录,2009年刊行)、上田望所编的《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弹词珍珠塔》(金泽大学人间社会研究域2011年刊行)、《苏州大学图书馆蔵宝卷六种》(金泽大学人间社会研究域2012年刊行)、黑田谱美所编的《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弹词玉蜻蜒》(金泽大学人间社会研究域2012年刊行)等。

在文献研究方面,相关著述有仓田淳之助的《弹词考》(《东方学报》第21期,1952年3月)等。值得注意的还有《花关索传研究》一书,井上泰山、大木康、金文京、氷上正、古屋昭弘著,汲古书院1989年版。该书对明成化说唱词话中的《花关索传》(包括前集、后集、续集和别集)进行集中研究,全书分解说篇、校注篇、资料篇、影印篇、附论和索引篇六个部分。其中解说篇对《花关索传》的体裁、内容与《三国演义》、民间传承的关系、文学史的意义及其发现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校注篇对花关索传系列作品进行校注,内容包括对文字的校勘与注释;资料篇分关索的绰号、西南地方与关索、关索的故事和关索研究文献目录四个部分,收录有关关索的各种资料;影印篇将花关索传系列作品予以影印刊布;附论为《说唱词话花关索传与明代方言》;索引篇主要收录《花关索传》系列作品的词汇、俗语等,按照首字的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后附《〈花关索传〉登场人物呼称一览表》。该书由五位对中国说唱文学素有研究的学者合作完成,融《花关索传》的文献整理、研究于一体,既体现了日本学人的治学特点,也反映了他们的治学成就。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利用公私藏书机构进行说唱文学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日本学者还非常注重实地考察,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取重要文献。早期的日本汉学家大都去过中国,以购买书籍的方式获得文献,也有进行田野调查的,如波多野太郎为研究中国南方的说唱文学,曾多次实地考察,得到不少第一手资料,其研究在当时具有开创意义。

其后研究说唱文学的汉学家们也大多去过中国,相比之下,他们更为重视亲临实地的田野调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井口淳子的《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说唱的书、文本、表演》一书即是在对河北乐亭大鼓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先是于1988年至1995年间,到河北乐亭进行五次历时三个月的调查,又于1993年至1994年间在北京进行了9个月以访查文献资料为主的调查,搜集到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该书有中译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最后再说说日本在敦煌说唱文学文献方面的研究成果。

日本汉学家对敦煌说唱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一研究是从狩野直喜这一代学人开始的。1910年,他受京都帝国大学委派,与内藤湖南等人一起到中国考察敦煌文献。1912年秋至1913年春,他又远赴欧洲,到英、法、俄等国调查敦煌文献,颇有收获。在调查过程中,他注意到其中的通俗文学:“还有很多演义类的断片、有关宋杂剧起源方面的断片(时代是五代或宋代)。”①狩野直喜1913年1月22日信函,原载《艺文》第4卷第4号(1913年1月)。此处引自神田喜一郎《狩野先生与敦煌古书》,载其《敦煌学五十年》第79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他还抄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包括唐写本残小说、季布歌等。

1916年,狩野直喜发表《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一文,利用其在英国、法国寻访敦煌文献所得,对中国古代早期俗文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在唐末五代,早已有了俗文学底萌芽”②狩野直喜《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原载《艺文》第7年第1-3号(1916年)。中译本载汪馥泉译《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北新书局1930年版。。就时间而言,狩野直喜对敦煌通俗文学的研究要早于王国维,王氏发表于1920年的《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通常被认为是国内研究敦煌通俗文学的发端。有位学人对狩野直喜曾有这样的评价:“时敦煌遗书发见不久,存于伦敦、巴黎者,国人尚未寓目。以我东亚人之最初阅览者,恐以狩野博士为最早;而博士以一经学家而能注意此种俗文学资料,且抄归不自珍秘,以示国人,尤为难得之至。吾人今日所见之《云谣集杂曲子》、《季布歌》、《孝子董永传》、《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小说》等,皆狩野博士介绍于吾国者也。”③傅芸子《敦煌俗文学之发见及其展开》,《中央亚细亚》1卷2期(1941年10月)。有关狩野直喜研究中国通俗文学的情况,参见严绍璗《狩野直喜和中国俗文学的研究》,《学林漫录》第七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在《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一文中,狩野直喜还首次提出并使用“俗文学”这一词语,后来这一词语被中国学术广泛采用。

在狩野直喜等人的提倡和示范下,敦煌说唱文学研究受到日本学界的重视,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如青木正儿的《关于敦煌遗书“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及“降魔变押座文”》(《支那学》第4卷,1927年10月)、仓石武四郎的《写在“目连变文”介绍之后》等。

在目录、索引的编制方面,金冈照光编有专题目录《敦煌出土汉文文学文献分类目录附解说》。该目分目录、解说两个部分,其中目录部分分讲唱、散文、韵文三类,每类下又有子类,其中讲唱类分讲经文和变文两小类,散文分俗文、对话体和小说三小类,韵文则分长歌、短篇歌咏、押座文、赞文佛曲、曲子词、定格联章、通俗诗、杂诗赋、诗文等九小类。对所收文献,分编号、名称、首尾存欠、行数、年代、题记、内容提要、可与缀合文书、正背面所抄其他文书等项进行介绍④金冈照光《敦煌出土汉文文学文献分类目录附解说》,1971年刊行,中译文由李宁平、孙亚英译,载《社会科学》1983年第4、5期。。此外金冈照光还编有《敦煌文献目录》(《东洋学研究》第25号,1990年刊行)。

同类著述尚有吉冈义丰所编的《敦煌文献分类目录》(东洋文库1969年版)、中田笃郎所编的《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日本京都朋友书店1989年版)、东洋文库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所编的《吐鲁番·敦煌出土汉文文书研究文献目录》(东京东洋文库1990年版)等。

在作品的校勘整理方面,有金文京的《敦煌本〈王昭君变文〉校注》(《庆应义塾大学言语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4期,1992年)、柿市里子、涉谷誉一郎、遊佐昇的《敦煌出土〈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校勘译注》(《东洋学研究》第31、33、34期,1994、1996、1997年)等。文献研究方面则有阎崇璩编著的《敦煌变文词语汇释》(大东文化大学中国语大辞典编纂室1983刊行)等。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歌仔册话[J].台湾青年,1963(30,31,33,34).

[2]渡边浩司.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所藏南音·木鱼书类一览[J].开篇,1992(10).

[3]鸟居久靖.馆藏广州俗曲书目[M].日本天理:天理大学,1970.

[4]稻叶明子.馆藏潮州歌冊目录[J].演剧研究,2000(24).

[5]黄仕忠.双红堂文库藏清末四川“唱本”目录[J].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005(148).

[6]黄仕忠.双红堂文库藏清末民初北京木刻、石印本“唱本”目录[J].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007(150).

[7]黄仕忠.双红堂文库藏民初北京排印本唱本目录[J].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007(151).

[8]黄仕忠.仓石文库戏曲曲艺书目[J].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003(144).

[9]泽田瑞穗.大鼓书私藏录[J].天理大学学报,12(3),13(2,3).

[10]中里见敬,山根泰志,戚世隽.滨文库所藏唱本目录稿[J].言语科学,2010-2011(45,46).

[11]波多野太郎.道情弹词木鱼书[J].横滨市立大学论丛,21(2,3),22(1-3).

[12]波多野太郎.木鱼与南音——中国民间音乐文学研究[J].横滨市里大学论丛,28(2,3).

[13]波多野太郎.新得中国小说戏曲语学书目提要[J].东洋大学大学院纪要,1981(18).

[14]吴语研究班.吴语研究书目解说[J].神户外大论丛,3(4).

[15]上田望,大冢秀高.潮州歌册研究目录(稿)[J].金泽大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教室纪要,1999(3).

[16]轮田直子.上海图书馆所藏弹词目录[M]∥东北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1999(4).

[17]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 王古鲁,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8]波多野太郎.子弟书集第一辑自序[J].横浜市立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六篇,中国文学第六号,1975.

[19]波多野太郎.子弟书集·第二集[J].亚非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1989(24).

[20]内田道夫.校注刘知远诸宫调[J].东北大学文学部研究年报,1963(14).

[责任编辑:王建科责任校对:王建科陈 曦]

·简 讯·

本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在2014年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本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此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科司批准,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旨在展示近四年来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所取得的成绩。在各省学报研究会初评推荐的基础上,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严格评审,共评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55家。我校领导重视学报工作,编辑部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所发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在这次评优活动中我校社科学报多项指标统计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同时,在2014年陕西省学报研究会评优活动中,本刊被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汉水流域文化研究”栏目荣获“陕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说唱文学文献研究史论”(10BZW065)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苗怀明(1968-),男,河南平舆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和古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4-08-12

[修订日期]2014-12-20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36(2015)01-0002-08

猜你喜欢

学术史日本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思想史与学术史的融合互补:晚清公羊学研究百年回眸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