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与实践对策

2015-04-10刘凤娟

关键词:教育资源资源研究

刘凤娟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在我国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不仅要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应该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教育上享有相对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均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抓好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将深刻影响义务教育领域,云时代的科学技术将渗透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环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云计算的出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客观依据,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革新研究思路,重构研究方式,展开更为丰富深入的研究。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检索分析“中国知网”相关论文数据可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大致过程有:最早的相关研究见于1994年苌景州发表的《建立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1],从1994年到2004年共发表相关论文161篇,在此期间虽然义务教育均衡概念被提出,但只有少数专家学者对其做了的初步思考和探讨,义务教育均衡研究发展缓慢。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提出义务教育从原来注重重点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此,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总体呈现小幅递增趋势,研究者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2010年,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尤其从国家层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日益重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上指出“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投入保障机制的普遍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们重要的战略任务。”[2]国家相继出台了众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在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均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非常关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掀起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前所未有的热潮,此期间共发表论文1285篇。而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思路越来越宽,研究视角也越来越新颖。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义务教育均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展,但由于历史上和现实国情的诸多原因,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角度多选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部要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视角多从教育学、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等角度进行研究[3],而分别关注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策导向、理论依据、教育资金、学校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生源等方面的失衡现象,这些因素是隶属于义务教育这个系统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果在研究中我们提取个别因素作为变量来进行研究,很有可能会使研究结论的重心偏离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描述、解释、预测,进而可能控制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4],所以必须从义务教育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推进其均衡发展的进程。

2.研究方法多采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具体研究方法”

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方法上看,调查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比较分析法等采用的比较多,这些多属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具体研究方法。而义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教师、学生、资源、环境等等很多要素,这些要素都处在有序的普遍联系之中,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也是这个有组织的、复杂的、动态的义务教育发展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切实解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该以哲学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系统科学方法的观点进行选择。

3.实践范围多基于区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部研究

在研究实践中,受到现实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研究者在数据获取上很难获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数据,只能通过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教育年鉴和教育经费统计公告获取数据,但各省基本上都没有按照规定公布这些数据,使不同研究人员所依据的资料和数据不尽一致,影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3]。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的文化、经济等发展差异很大,虽然诸多专家学者已经关注到这些现象,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解决的思路,但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省域、区域、县域、某个城市甚至特定地区的研究得来的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途径、方法、对策等方面的结论。比如:各地在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圳模式”、“杭州模式”、“寿光模式”、“成都模式”、“沈阳模式”等[3],这些模式虽然对促进本地区域均衡暂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成果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具有地域的局限性而受到了较大限制。长此以往,区域和区域之间又会出现新的失衡。所以不能通过局部范围的均衡研究来反映总体的均衡发展状况,研究应该从全局着眼,既能得出普遍适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又能在此基础上兼顾到个别地区实际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瓶颈,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遵循系统整体的原则是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而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软件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对义务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基础的技术给义务教育均衡研究带来了大数据获取、存储和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挖掘技术的支持,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开拓了全新的思路。

二、云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新思路

随着近年义务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普及以及众多数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产生了大量与教育决策、教育实践以及学习实践相关的过程数据,在云时代,如何有效地存储、整理、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提取大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预测教与学过程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发展趋势等已成为教育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云计算涉及通过网络提供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它与近两年迅速发展的大数据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以云计算为依托的大数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大容量、高速度、多种类、高价值等方面,云计算支持下的大数据的实践意义已经不再仅限于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反映了处理数据的高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隐藏在庞大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5]。因此,在云时代技术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得不革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思路,重构研究方式。

1.改变传统的局部研究,研究思路定位于系统整体研究

从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首先应该由有效的宏观教育政策来进行引导。而政策的制定必须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在科学预测的前提下制定执行方案,以期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技术平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研究者们经常会采用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来预测教育均衡发展的轨迹。但是,云计算技术支持下义务教育的数据获取变得实时快捷,因此,在大数据模式下随机抽样的研究方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用大数据的方法考量义务教育教学的问题,可以突破以往的研究假设和研究预测,可以帮助我们更明确义务教育发展的轨迹从而抓住促进教育均衡的关键。教育部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和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实现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百分之百入库,形成集中统一和数据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决策应用、教育预测、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展示和查询等主体功能模块,实现部内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成、教育与经济社会数据的关联与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数据支持,指导推动省级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动教育基础数据在全国的共享[6]。因此,在此基础数据库的义务教育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下对义务教育均衡的研究应该一改传统局部抽样研究的形式展开整体综合研究。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一不是义务教育大数据获取的来源或承载的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教育教学整体自然产生的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同时通过对整个教育活动运行情况的监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切合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修改和执行宏观的教育政策,从而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动态,从而对义务教育系统的均衡研究进行引导和调控。

2.打破传统主导的定性研究,研究方法应充分体现大数据的定量研究

通过分析以往对义务教育均衡研究的情况,我们发现受现实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在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时常常会通过对他人研究经验的分析和对自己经验的总结的方式,存在一部分研究者在研究中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认为哪些要素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重要的、哪些方法和技术平台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有效的,但是我们也发现有时有些经验并不是科学合理的,经验有时会超出现实的条件从而误导了其他研究者的判断和决策。

云时代的教育不再是依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学科,而教育决策也将相应地转变为实证科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7]。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之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6]。在这个系统支持下可以实时动态的提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数据,当研究者通过大数据技术从这些庞大的真实数据中挖掘出来的有价值信息时,自然会避免主观臆断的发生,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调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会随时被概括出来;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自主学习过程中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实时数据的分析随时提供学生最需要的新知识,这样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更具有前瞻性,同时学生会很自然的在学习中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在这庞大的真实数据支持下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去整理、分析、综合,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以此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做出更有价值的判断和决策。

三、云时代背景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对策

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云教育时代已经来临,云存储实现了对庞大教育数据的存储,云计算实现了对庞大数据的高速度、专业化的处理,云安全保证了数据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性,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庞大数据背后反映的信息真相以及完成了对有价值信息的提取。而在义务教育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其运用,比如:教育部推行的电子学籍、智慧校园、三通两平台工程等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及当前流行的慕课在线教育模式,产生的教育数据在迅速的膨胀并变大,能否提取数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决定了义务教育未来的发展,由此可见,云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变革、发展,尤其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开拓了新的视域,从此教育界很有可能将“重新洗牌”[8]。

1.改变静态平均化的资源配置,推行动态需求化的资源配置方式

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已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愿望,而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使得人人上好学,因此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就成为了其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所谓资源“均衡”也就是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其中一个意义就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要。在义务教育均衡以往的研究中,为了促进资源的均衡,对教育资源采取的方法大多是静态平均化配置的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大范围的实现优质资源的覆盖应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以及落后的农村、山村地带,由于受到经济、技术、媒体等条件的限制,很多被分配的资源都闲置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对于条件好的地区和学校来说配置的这些资源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开发一部分资源,造成了资源匮乏。归根结底,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这种静态平均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考虑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育部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之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指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鼓励企业以符合新课标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为重点,系统开发配套的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形成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持续开发应用的新机制[6]。结合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作为重要的资源载体它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9]。在云时代,云存储可以完成教育资源海量存储和管理,云物联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形成的信息孤岛连成了信息海洋,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下载使用,也可以对资源内容进行随时更新,还可以参与资源的创建、平台的建设、评价服务等交互式工作。大数据会根据学生在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留下的操作“痕迹”以动态的掌握其对各种学习资源的需求,也会根据人们对资源的点击、下载、运用情况对“优质资源”进行客观分析和重新定义。由此可见,在云时代,优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变得简单,既节省了传统配置发放资源的费用,还可以有效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的浪费,使优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和利用。

2.打破平台建设使用的区域化,加快推进平台的开放建设与使用

在信息化社会,可以说不乏各种承载信息资源的平台,在网络支持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被充分的共建共享,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一些优质的网络资源平台只对拥有权限的用户开放,使很多中小学无法共享到优质教育资源[10]。因此,各地区各学校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纷纷建设自己的资源平台,形式不一,水平不一,平台的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可见,资源设计的再优秀,如果没有开放的平台将这些优质资源有效传播出去,同样达不到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目的,加快推进平台的开放建设与使用标准的步伐已刻不容缓。

目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资源建设使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平台作为资源载体和传播工具的重要性。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共建共享的理念与技术支持,比如目前践行效果较好的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开发与教育模式充分遵从了“分享、协作”理念,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简单的平台集结与传播了全球优秀的教育资源,扩大了教育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从而增强了平台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所以,加快优质资源共享重点工作已不再是继续投入更多财力、物力对资源与平台的进行重复建设,而是要充分结合云时代“开放、共享”的特点,统一平台共建共享的标准,要利用云技术有效整合现有的各种优质软、硬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加快实现可以动态组合的云共享,从而为更真实有效地收集教育大数据奠定坚实的基础。

3.突破传统集体教育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新模式

在义务教育领域,虽然提倡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到学生的数量、教师的精力、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制约,通常采用集体教育模式,在教师的监控、教师的授导下有计划、有秩序的实施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因为过分沾染了教师对知识理解和加工的成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技术出现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模式,义务教育的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

云时代义务教育的教育模式应该从集体教育转向个性化教育,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成长需求,才能真正体现均衡教育的目的。“个性化教育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培训方法、辅导方案并加以执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管理策略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受教育者突破生存限制,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11]在这场义务教育革命的浪潮中,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由数字化支撑转变为数据的支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云计算技术不但可以记录每一个学习者操作鼠标的频率、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轨迹、参与团体活动以及参与交流互动情况等学习行为的数据,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水平、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等等个性特点,数据的分析和信息挖掘可以提供给我们关于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态度乃至学习模式等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相应的提供适合不同学习者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指导,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其优势潜能的机会,促进其个性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12]。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云时代的研究理念和科学技术的深度应用必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推进作用。

[1] 苌景州.建立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J].贵州社会科学.1994(1):47-50.

[2] 陈小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3].http://www.ybedu.net/web2/show.aspx?id=671&cid=21.

[3] 古炳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大学教育,2013(4).

[4]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百度百科.大数据[EB/OL].[2014-05-03].http://baike.baidu.com/view/6954399.htm.

[6]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4-05-03].http://www.ict.edu.cn/news/n2/n20140321_9507.shtml.

[7] 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5.

[8] 魏忠,何立友.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15-17.

[9] 百度百科.三通两平台[EB/OL].[2014-05-03].http://baike.baidu.com/view/10322819.htm.

[10] 刘凤娟.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途径探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94.

[11] 杨妮,熊健杰.美国高中个性化教育策略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3(1):50-53.

[12] 刘凤娟.大数据的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4(8):13-19.

[13] Fixing Education with Big Data:Turning Teachers into Data Scientists?[EB/OL].[2014-05-03].http://www.forbes.com/sites/gilpress/2012/09/12/fixing-education-with-big-data-turning-teachers-into-data-scientists/.

[14] 黄昏.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及走向分析——基于教育政策的视角[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 张渝江.迎接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挑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26-29.

[16] 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3(17):26-30.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资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