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与对策
2015-04-10朱良全张杰王启亮
朱良全张杰王启亮
(1、3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2、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与对策
朱良全1张杰2王启亮3
(1、3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2、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经济由持续高速增长向经济新常态模式转变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存在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大学生自身的认识等问题,然后对产生的这些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经济 新常态 大学生 就业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大学生就业困难,产业结构的比例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同时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在GDP的比例虽然不断上升,但是其技术含量还是很低。第二产业由于其技术含量低,劳动报酬也十分低且劳动条件十分艰苦,大学生不愿意干或者由于劳动强度太大而无力去干,第三产业仍然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劳动报酬仍然很低,其吸纳的大学毕业生有限。
(二)专业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带来大学生就业困难,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目标,但是在社会各界对高校就业率的关注的压力下,不得不考虑市场需求,以有利于就业为自己的专业设置目标。甚至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还容易产生盲目的设置热门专业。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千变万化,往往入学时为热门专业,而三四年后毕业时由于社会需求的改变出现,热门专业不再热门,热门专业的毕业学生人数激增出现就业困难。
(三)大学生过度自信的心理导致在就业时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导致就业困难。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具备,但是往往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容易盲目自信,好高骛远,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干工作。
(四)高校和社会的对大学生就业的意识仍然很弱,虽然高校很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与社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渠道不通畅,不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师资力量匮乏,且任课老师一般就是专业教师,接触社会的能力有限,课程效果就大打折扣。企业的用人需求很难迅速准确的反馈到高校,高校仍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意识,担心受骗上当,对企业进高校招聘人才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剖析
(一)关于失业问题,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分析了经济学理论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后,提出失业的第三种类型:非自愿性失业,所谓非自愿性失业是指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下想就业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只有消除非自愿性失业,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就要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面临转型,政府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就业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优惠政策,如政府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教育和民生工程,提供很多岗位如“大学生到村任职”、“三下乡计划”、“教师特岗计划”等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机会成本理论,大学生在校学习三到四年,学费及生活费用高昂,很多大学生甚至通过借款来完成大学学业,由于在大学学习而不能提前就业损失的机会成本十分巨大。毕业后,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进入还款期,为了尽快的还款而不至于因为违约而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必然要先就业再择业,虽然先就业再择业可以缓解暂时的就业困难,但是仓促的就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专业不对口,不得不再次择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影响,甚至有企业再次招聘时不愿意再招聘应届大学生。
(三)一般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以科斯、诺斯等人为代表则根据交易成本分析理论创立了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交易成本影响资源的配置和效率,如何减少交易费用就要制定一系列包括法律制度等规则制度。我国针对于大学就业的法律法规很薄弱,大学生由于近几年的扩招,人数急剧增长,超过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供大于求,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信息经济学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导致大学生和就业单位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用人单位面对千千万万的大
G641
A
1009-8534(2015)01-0176-02
2014-11-25
朱良全,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王启亮,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张杰,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