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私营业主价值观引领历史考察

2015-04-10徐向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集体主义业主

徐向阳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10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私营业主价值观引领历史考察

徐向阳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10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着社会存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私营业主价值观的引领也会随着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因而党对私营业主价值观引领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呈现了相应的历史特点。

社会主义改造 价值观 引领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好转,国内残余反动势力的肃清,抗美援朝的胜利,这一切都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把握时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党对广大私营业主大力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引领他们建立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

一、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同成为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在“集体主义”传入初期,更多的是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它晚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但它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却起了关键的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但其基本的内涵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当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要服从集体,顾全大局,在必要的情况下,放弃个体利益,甚至做出牺牲,公而忘私。

第二,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个体正当利益,因为集体利益是建立在分散的一个个个体利益之上的,追求集体利益最终的目的是个体正当合法利益满足的最大化。

第三,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没有社会每一个个体在实现着自己利益的同时,自觉地维护着集体利益,就不会有集体利益的存在与发展;另一方面,集体利益作为所有个体利益总和,本身包含着个体的长远利益的实现

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耕文明的浸染下,繁衍生息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因而国人的小生产者意识即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

同时,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分工简单,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脆弱.

因此,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缺陷,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增产增收,政府获得更多的商品粮和工业原料,党在当时必须引领农民互助合作,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从而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迈进。

1952年底,中共中央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之后,为了顺应历史发展要潮流,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必须首先肃清农民以及手工业者的私有观念和小农意识,从而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国的农民往往把土地看做自己的命根子,感情之深厚,是世界上所独有的。农业合作化要把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工具统一交公,归集体统一调配使用。广大农民难免心里不舍,有抵触的情绪。

因此,农业合作化是继土地改革之后的中国大地上又一社会剧变。在思想领域就表现为新旧价值观念的斗争。为了顺利完成农业合作化,就必须克服农民自私、狭隘的落后观念,引领他们转向集体主义观念。为此,党在党组织内以及广大群众中反复地进行思想工作,克服小农意识及私有观念,提高党员及群众的政治觉悟,围绕农业合作化,逐步在群众中树立社会主义集体化观念。

具体来说,党对农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引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新旧两条道路的教育。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摆在中国农民面前的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会使剥削制度卷土重来,最终会导致两极分化,农民又会陷入贫困和破产。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2]这与我们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互助合作道路,既可以消除剥削,避免两极分化,又可以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走集约化道路,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大大提高集体农业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让他们认识到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共中央华北局在1953年12月4日发出指示:“我们在农村中要向各级干部、全体党员和所有的农民大力宣传我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宣传国家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使所有的农民都懂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旧两条道路,都懂得我们国家的远景和自己的前途。”[3]

第二,是开展爱国主义增产竞赛运动。刚刚成立的互助组与合作社参加了竞赛,在竞赛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积极锻炼,他们切切实实地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和优越性是远远超越个体的。广大农民在这场运动中大受启迪和教育,逐步摆脱小农思想的局限,从而为集体主义观念的树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三,是选派农业劳模和代表前去苏联参观和学习集体农庄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且他们回国后,党组织还召开座谈会,请劳模代表谈谈体会和感悟,逐步地在农民大众中树立集体主义的意识。通过对农民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广大农民逐渐地打破了来自小农意识的束缚,逐步地形成了初步的合作观念和集体意识,从而提高了他们参加农业合作化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改造扫清了思想障碍。“到1956年底,全国一共建立7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有1.1亿多户,占全国总户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占农户总数的97.8%;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4]

同时,党对广大党员和工人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虽然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是,他们大多出身于农民,思想意识领域还未完全摆脱小农思想的束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把党员干部和工人的集体主义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周恩来同志强调外交干部要“从集体出发,要把个人完全溶化在集体当中。”[5]

195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对工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必须强调工人群众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以进一步提高工人群众的集体主义觉悟。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应不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并使这一教育成为增产节约运动和一切建设工作的动力。”[6]

通过对各阶层的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全社会推行,旧社会的陈旧、落后的价值观得以肃清,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决裂的思想。他们在评价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时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7]文中提及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是指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而“传统观念”是指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而引领私营业主树立社会主义观念则是同传统私有观念的决裂。

小生产者意识(小农意识)中的私有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数千年深厚的经济政治根基,可谓根深蒂固,而作为思想观念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会随着政权的更替而立即更改,有相当的滞后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引领私营业主同传统私有观念的决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要引导广大私营业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思想上引领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观念。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与文明。其实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力观点和实践观点,如果生产力离开了劳动,生产力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实践离开了劳动,那么实践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劳动是伟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尽管劳动分工不同,都是社会的创造者。因而劳动是光荣的。而剥削是私有制社会里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不公平的行为,会造成贫富不均,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这与社会主义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党要引领私营业主在思想领域树立剥削是可耻的价值观念。劳动光荣、剥削可耻的教育使广大私营业主在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之后,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二,工农联盟的教育

无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还是积累资金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其关键还是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来说,就是要走社会主义互助合作道路。在党引领广大私营业主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过程中,一部分私营业主相信只有跟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互助合作道路,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另一部分私营业主认为,只有依靠剥削才能发财致富。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对私营业主进行系统的教育,从而克服私营业主的资本主义倾向。

首先,教育农民认识革命的胜利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获得的,澄清“天下是农民打的,农民要坐天下”的错误观点。同时帮助农民认识到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虽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进一步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才成为可能。

农民阶级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革命主力军的作用。不承认这一条真理,不管你主观上是如何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利益,而农民运动终归要失败的。[8]另一方面,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亲密的朋友,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农民的努力和支持。为此,必须要巩固工农联盟,而巩固工农联盟则要加强对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同时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农联盟教育。我们的党针对实际情况,深入基层,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座谈、参观、访问和联欢会等等,让他们通过切身体验来明白“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而工人阶级是农民阶级的领导者”,从而在生活和生产上支持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造”。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小农经济(个体经济)走向集体化道路,被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轨道。而民族资本通过公私合营、和平赎买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家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此,剥削阶级在中国大陆不复存在了。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私营业主的价值观引领在根本上消除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腐朽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对长期以来的小农意识影响下的国人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广大私营业主在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面貌大有改观。因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深入人心,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2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中共中央华北局发出指示,加强农村支部经常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1953-12-04.

[4]周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41

[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1.

[6]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总路线[N].人民日报,1953-12-1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3.

[8]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的政治工作一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1951年6月)[N].新华月报,1951-7.

D64

A

1009-8534(2015)01-0084-02

2014-10-21

徐向阳(1976-),男,安徽宿州人,山东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安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集体主义业主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