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视阈下学生快乐学习之“动”的培养路径略探

2015-04-10吴小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语文

吴小红

(江西省永丰县七都小学江西·吉安331506)

新课程视阈下学生快乐学习之“动”的培养路径略探

吴小红

(江西省永丰县七都小学江西·吉安331506)

语文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主要教学策略之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可以:让学生“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行动”起来——师生共同参与互动;让学生“互动”起来——放飞学生的心灵。通过这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语文课堂 动起来 培养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动”起来主要的教学策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作为新课程教学下的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在新课革中的语文课堂,转变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怎样使每一节课上得生动,使每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如何增加语文课堂的灵动,充满生机,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结合我们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策略和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是内容的灵魂”,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也就是课堂的导入”就是其中很好的方法。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能以趣引入,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勾引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除“故事引趣”外,还有“设疑”、“谜语引趣”,运用多媒体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须重视导入时的趣味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机,是成才的起点。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让学生“行动”起来——师生共同参与互动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性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有所获,有所得。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所以,语文课上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思考,因为“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表达;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交流,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充满活力,为教学向前发展提供动力。要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需要教师给力,给课堂一个张力,吸引每个学生;给自己一个新亲和力,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一个支撑力,巧妙地环节设计,支撑起学生发展的平台。

一般的说,如果整堂课没有学生的直接参与,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也很难算是一堂好课,这样的课,教师变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旁观者。这样的课属于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它与新课程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原则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启发学生多思、多说、多做、使课堂教学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则是设疑、点拨、释疑、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注重学生活动的量,是民主教学的要求,但这并不是说学生活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灵活处理。学生活动在一定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活动的质,做到提问有的放矢、难易适度,讨论恰到好处,否则会造成课堂无序、形散神衰的后果。

三、让学生“互动”起来——放飞学生的心灵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互动是课堂的表征,也是促进学生情商发展的重要过程。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新课程强调教学相长、积累互动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型课堂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真正地自主读、自主辩、自主练、自主思才是学生个体的真正的动,这就是自动、静动、主动。学生之间互相说、互相看、互相辩、互相帮、互相考才是学生群体之间的真正的“动”,这就是互动、能动。互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变“教”为“导”,学生变“接受学习”为“我要学习”,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授予”,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师生间互教互学。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分享快乐,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互动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另外,我们的互动课堂,不能变成少数尖子生的表演舞台,应当关注那些学困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要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如何掌控这种情况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得不得尊重,自我实现更是奢谈。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获得尊重,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鲜活起来。同时,通过这种互动,使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社会人”的交往合作能力及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主导者,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动”的教学策略,让外因——教师的引和内因——学生自主的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通过“动”的教学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通过“动”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通过“动”,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孔子.论语·为政[A].论语·雍也[M].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G642

A

1009-8534(2015)01-0048-02

2014-09-28

吴小红(1974-),女,江西吉安永丰人,江西省永丰县七都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等教育与改革探索。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