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人文精神
——网络化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5-04-10王正刚江朝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智育王国维美育

王正刚 江朝辉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人文精神
——网络化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王正刚 江朝辉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看来,身体能力之获得靠的是体育,精神上真善美“三德”之获得,则离不开智育、德育和美育,教育之宗旨就在于通过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以“使人为完全之人物”。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对智育、德育、体育都较为注重,唯有美育渐行渐远,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必要重新认识美育的价值。

美育 审美无利害 网络化 校园文化

1906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教育之宗旨》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宗旨:“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在王国维看来,身体能力之获得靠的是体育,精神上真善美“三德”之获得,则离不开智育、德育和美育,教育之宗旨就在于通过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以“使人为完全之人物”。百年以来,我们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智育、德育、体育方面都较为注重,唯有美育却渐行渐远,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思想价值多元化,大学校园充满利益欲望,少数学子空虚无聊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对此,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时,就有必要传承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重新评估美育的重要性。

一、孔子的美育观:服务于儒家的政治理想

美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以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是为先行者。从某种层面上讲,甚至可以说孔子教弟子始于美育,亦终于美育,其美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对“美”与道德关系的论述上,探讨美育即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认为,要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对艺术本身进行规范,使之符合“仁”的标准。“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也就是说把守礼做为内心的自觉要求。然社会上有“仁者”,亦有“不仁者”,“为仁由己,而由人哉?”那么,“仁”或者“不仁”的关键在哪里?孔子认为在于其主观愿望和道德修养,故要加强美育的教化。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主观修养而言,审美的境界远远高出知识的境界和社会法律规范。“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操为目的者也。”当人们对“仁”乐之不已时,“仁”成为其内在需求和情感需要时,就不需多虑他会不会去求仁得仁了。具体而言,孔子在美育中注重诗、乐的多重美育功能,《论语》中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为人所周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美育客观物理世界的认知作用。?但诗、乐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教人”之道德功能,“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种主观精神上超脱之境更是可遇而不可强求,故孔子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音乐的美育作用,蔡元培曾在《以美育代宗教》中说道:“其在生理上,有节宣呼吸,动荡血脉之功。而在生理上。则人生之通式,社会之变态,宇宙之大观,皆得缘是而领会之,此其所以感人深,而移风易俗也。”

孔子不仅注重“诗、乐”等艺术教化之功能,而且潜藏有一种以美育为手段,达到完善的社会风俗之理想境界的政治目的。《论语》中有一段关于孔子之教人,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孔子独与曾点。“(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所描绘的政治理想,是一种审美的理想境界,孔子肯定曾点,表明他看到了美育、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他也一直希望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来达到修身养性、移风易俗乃至世间大同的理想境界。由此观之,孔子美育思想最终是为其政治教化服务的,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诗书也好,礼乐也罢,“兴观群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事父”、“事君”,纯粹审美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政治教化面前终将旁落,政治道德教化永远悬置在美育主体心中的本体位置,在孔子那,美育只是一手段,而非目的,但我们依然要肯定其对美育的重视。

二、现代美育:树立健全的人格

现代美育的提出离不开席勒和王国维。席勒1795年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并对其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阐述,形成相对独立的美育理论体系。王国维是中国第一个从席勒那里引入了“美育”的概念,并在美育的独立性及独特功能的看法上加以中国化的教育家。

席勒关于美育的独立性源于康德对知、情、意的划分和审美无利害观。在康德看来,要沟通“知”、“意”这两个相互隔绝的领域就必须借助情感这个中介。知、情、意分别与知性、理性、审美对应,而以“无利害”为特征的审美则是沟通纯粹知性和纯粹理性的中间桥梁。席勒的美育的独立性思想正建基于此,但又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他在《美育书简》中说:“在现象中所能出现的一切事物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关系来考虑。一种是事物可以直接涉及到我们的感性状态(我们的存在及健康),这是它的自然属性;或者它可以涉及到知性,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这是它的逻辑属性;或者它可以涉及到我们的意志,作为一个选择的对象可以被看作是理性的存在,这是它的道德的属性;最后或者它可以涉及到我们不同能力的整体,而个别的能力不是规定的对象,这是它的审美属性。”席勒把事物的不同关系区分为感性、认识、理性和审美四种形态,而审美的特点就在于它所涉及的所有“个别的能力不是规定的对象”、“不根据任何法则又不考虑任何目的”。上述事物四种不同的关系便构成了席勒四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从而把审美教育与其它教育区分开来,确立起其独立价值。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在席勒看来,审美境界乃人生的最高境界,审美教育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能“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这正是其独立价值之所在。

与席勒一样,王国维也把教育分为四个类型。他认为教育之宗旨就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所谓“完全之人物”,乃指各种能力无不发达而又相互调和之人。他把人的能力分为“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而“精神”又包括知力、感情和意志,与此对应的则是“真”、“善”、“美”。在他看来,身体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体育”,而精神之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德、智、体、美四者并举实从席勒而来,而又成了后世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德、智、体、美四种教育类型中,王国维刻意突出了美育。他认为德育与智育的必要尽人皆知,但美育则知之者甚少,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加以强调:“至于美育有不得不一言者。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希腊古代之以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及近世希痕林、希尔列尔等之重美育学,实非偶然也。”王国维以培养“完全之人物”为前提确立了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地位,而美之“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的特性无疑是美育获得这种独立地位的内在依据。王国维虽提倡美育、德育、智育“三者并行”,并认为美育可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但并不打算否认美育的自身价值和独立地位。其《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一文以小题目做大文章,认为小学生学唱歌是十分必要的,但歌词不必是“以干燥拙劣之辞述道德上之教训”,因为唱歌是美育而不是德育,主要是为了“调和其感情”而不是“陶冶其意志”(在他看来这只是“调和其感情”之后自然发生的),倘若强加道德内容于其中,则“唱歌科”就会沦为“修身科之奴隶”,其“独立之位置”也将不保。王国维重点讨论了精神上之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关系,第一次提出并强调了“美育”的作用:“德育与智育之必要,人人知之,至于美育有不得不一言者。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孔子言志,独与曾点;又谓’兴于诗’,’成于乐’。希腊古代之以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及近世希痕林、希尔列尔等之重美育学,实非偶然也。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使人之感情发达”,而且还是“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可见王氏对于通过美育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希望。

王国维则以确立美育的独立性为己任,寄希望于培养“完全之人物”,尤其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美育在孔子那是人格修养的手段,在王国维这是手段和目的合一,美育应该培养人的品德美、精神美,尤其要树立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建立必须首先解放美育对德育的附庸奴婢的地位,超越现实的利害关系,包括政治伦理道德训诫,只有这样的审美活动才是真正自由的美的活动。

三、网络化时代强化美育的必要性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主意识,其交互性和虚拟性能提高学生的自律精神,而丰富的信息含量和快速的时代节奏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但不可回避的是网络也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当前网络上消极甚至黄色、反动思想以反抗主流,高倡自由的面目的大量传播时,很容易就得到了高扬自由、民主、个性、以人为本等时新观念的学生们的认同,网络虚拟世界、游戏色情网站的诱惑,使部分心智尚未健全、价值观尚未明晰、审美判断能力粗疏的学生通过网络来理解、认识、重构这个世界时,对现实世界越来越疏远,沉迷于虚拟游戏世界,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有必要有所扬弃,以美育为载体,使古代优秀文化精神和现代多元价值体系完美融合。

(一)美之为物可医人精神之苦痛。对于人生本质,王国维认为人生从头到底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悲剧的缘由在于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受到各种各样欲望的困扰。对人生苦痛与欲望的解脱之途是审美,因为美和美在形式是关于实念的知识而不关于实用,能解脱处于现实困顿中的人类。人生苦痛可分为“积极的苦痛”和“消极的苦痛”,积极的苦痛是为满足日学生活之欲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消极的苦痛则是由于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所造成的后果。而不论是“积极的苦痛”和“消极的苦痛”,都可以通过审美——艺术来解除,因为一方面美育能“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另一方面能使人得到感情上的慰藉:“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必使其闲暇之时心有所寄而后能得以自遣。夫人之心力不寄于此则寄于彼,不寄于高尚之嗜好则卑劣之嗜好所不能免矣。而雕刻、绘画、音乐、文学等,彼等果有解之之能力,则所以慰藉彼者,世固无以过之。”学校的文学教育虽然未必能养成“美术上之天才”,但只要有理解文学的能力,有“文学之嗜好”,亦可慰藉其“空虚之苦痛”。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的一段话也值得注意,他说:“苟吾人而能忘物与我之关系而观物,则夫自然界之山明水媚,鸟飞花落,固无往而非华胥之国、极乐之土也。……然此物既与吾人有利害之关系,而吾人欲强离其关系而观之,自非天才,岂易及此?于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观于自然人生中者复现之于美术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与己无关系,而超然于利害之外。”在王氏看来,中智以下之人是难以强离利害关系以创造美术的,但天才创造的美术却可以帮助中智以下之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这就是王国维不遗余力地提倡美育的原因。应对空虚无聊,心病还需心来医,通过美育,学生们一方面精神有所托寄而不至于无所事事,另一方面能提高心智,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可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在网络化时代,人们的日常交际和审美取向日渐追求简单、方便、适用,而忽略了丰富文化内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一封家书只用“爸,妈。钱!”三个字。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失败,更多是审美教育的缺失。与此同时,全民娱乐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们更愿意选择轻松娱乐的生活方式,某些卫视的各种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泛娱乐化的倾向使学生们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当中,习惯于肤浅的感官享乐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和心灵的归属,在时时感觉“郁闷”、“崩溃”、“无聊”的同时却如同玻璃瓶中的苍蝇找不到出路,现在有必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了。笔者认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现在不是传承的太多,也不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而是我们没能真正继承国粹。中华文明曾领先世界数千年,只不过在近三百年打了个盹,难道我们就对之失去信心了吗?1995年,日本政府在《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提出“文化立国”的方略,认为21世纪的成长型企业必然是“经营日本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企业。日本长期学习中华文明,亦深知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我们也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全盘西化或固步自封都没有前途,而应积极面对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相信伴随近些年来的大学“国学院”的出现和大量“孔子学院”的建立,我们一定能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以美育为桥梁,建设好大学校园文化,培养出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新时代学生。

[1]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57页.

[2]蔡元培:蔡元培美育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

[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美育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0页.

[4](德)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08页.

[5]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58页.

[6]王国维: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94-95页。

[7]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25页.

[8]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一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3页.

[9]花建:文化金矿:全球文化产业投资成功之迷[M],海天出版社,2003年,第250页.

G641

A

1009-8534(2015)01-0027-03

2014-10-21

广东省高职教育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网络化背景下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研究”研究成果,编号:WHSZYB009。

王正刚,男,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江朝辉,男,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智育王国维美育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在神不在貌——论王国维的“眩惑”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