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工科学院党建促学风工作模式探讨

2015-04-10井红波付金沐潘开元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风学生党员工科

井红波 付金沐 潘开元

(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新形势下高校工科学院党建促学风工作模式探讨

井红波 付金沐 潘开元

(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高校工科学院暴露的问题,为促进学风建设,对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本文建议以思想教育为入手,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以支部建设为推手,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以党员管理为抓手,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力求取得以党建带动学风的工作效果。

工科 党建 学风 工作模式

新形势下,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从传统的师范类院校转型为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高校。随着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暴露出一些较为突出的学风问题,如高逃课率、高挂科率,留级、违纪、免授学位的学生数量有逐年增加之势等等,对人才培养的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如何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可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智力帮助,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积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工科学院为例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工科学院存在的党建及学风问题分析

(一)工科学院大学生中突出的学风问题亟待改善

近年来,90后学生已成为工科学院大学生的主体,这一群体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暴露出一些共性的学风问题:一是缺乏自制能力,抵触学校约束,经常无故迟到旷课;二是学习目标茫然,学习态度不端,学习动力不足,挂科率较高;二是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刻苦钻研,存在厌学情绪,一贯不思进取;三是课上玩弄手机,课余沉迷于网络游戏,参与聚众赌博;四是心理问题突出,容易自暴自弃、遇事情绪化。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对党员队伍质量的提升和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工科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组织管理有待加强

新形势下,随着工科类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复杂。以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据统计,90%以上的在校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给党员的培养发展、后续教育、组织生活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另外,工科学院师资不足,缺少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基本都是专职辅导员兼任,党建工作多忙于应付发展新党员,无暇顾及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党组织的科学管理。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欠缺,导致“重发展、轻培养”,学生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实用性、投机性倾向,存在政治信仰不明、理想信念迷惘、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学生党员对其先进性意识认识不足,其先锋模范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工科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支部设置方式还是按年级或专业建立,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数量增加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据统计,工科学院大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都是由专职辅导员兼任的,支部委员则是由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党员担任。随着学生党党支部的扩大,支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专职辅导员的任务愈发沉重,偏少的学生支部难以支撑繁重的党建工作。另外,支部党员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逢毕业季,随着毕业生党员的离校,支部不得不重新调整,支部委员也要加以更新,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削弱了支部整体的战斗力。

(四)党建工作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还有待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工科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仅仅是放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上,党建工作对学风建设应有的积极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支部建设方面,支部数量有限,有的支部规模偏大,党员和积极分子数量偏多,使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很难深入细致地开展,在学风建设方面,其作用变得尤为薄弱。在支部管理机制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学生党支部管理制度,如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培养、教育监督、日常管理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奖惩机制。如党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学习的重要地位还不够突出。在支部活动方面,内容贫乏,形式单一,频度不高,缺乏创新。有的支部,其活动仅仅停留在上级党组织安排的活动和发展党员上,具备专业特色的党员活动开展很少,特别是与学生的专业、学科和学习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活动效果不佳。可见,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机结合非常必要。

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力促学风建设的探讨

鉴于以上工科学院暴露的问题,如何把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我们对改进党建工作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以思想教育为入手,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有计划地开展党建活动,创新党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更正学生不良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奋斗目标和成才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内在动力,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首先,结合工科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和科研活动,如举办GIS比赛、测量仪器操作大赛、科技竞赛、专题讲座、座谈会、文艺活动等。支部之间进行评比,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迫切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和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结合工科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突破他们面对面交流的障碍,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辟网络学习园地,如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和专题性讨论,建立专题网站,丰富网络共享学习资料,通过探讨学习心得,从而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舆论引导,帮助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使党建工作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再次,结合具体实际,打破时空限制,依托各种载体,如班级、宿舍、实验室、学生会等,拓展组织活动的空间,加大党建工作的力度。尤其要把学生党支部的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有机结合,适时地开展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主题活动,以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树立党员的榜样作用。

(二)以支部建设为推手,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发挥学风建设的导向作用

1、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工科类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传统的以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或者以年级横向设置党支部已难以满足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和探索优化党支部设置的方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结合低年级党员数量少,高年级数量多的特点,我们建议工科学院非毕业班级按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每班设立党小组,大四则按照班级横向设置党支部较为合理。这样一来,高中低年级党员就能很好地完成传、帮、带工作,便于规范组织发展流程。按照一般院校工科类本科生“3+1”培养模式,大四最后一年多数学生在外实习,按照班级横向设置党支部,由于学习、实践的目标相同,开展支部活动的时间、形式相对容易统一,实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较大。大一到大三按专业纵向设置,因为专业一致容易引起共鸣,易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交流,更可以沟通学习经验,稳定专业思想,有利于不同支部之间的良性竞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强有力的支部管理班子是做好党建工作的保证。要选拔和任命政治思想觉悟高、管理能力强、负责任、勇担当的辅导员、教师或优秀大学生担任支部书记,切实发挥核心作用,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其他支部委员也要挑选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可以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交流会、党务工作培训班、参观考察等逐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党支部各项规章,构建制度保障。

健全的制度是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各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完善党小组成员会、支部委员会、支部大会和其他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入党推优、党员发展、考核评价、思想汇报、民主评议等制度,着重把学习情况纳入到各项制度中,增强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上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以党员管理为抓手,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学风建设的示范效应[1]

首先,要利用好党校平台,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党校是学生党员成长的摇篮。党校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强化组织管理,严格考核上课出勤,认真检查活动讨论、思想体会等,提高培训的质量;要扩展培训内容,除向学员传授基本的政治理论和党的知识外,还要紧密结合国情、校情,结合学员思想、学习和生活,关注“重点”、“热点”问题,丰富教育内容;要创新培训形式,除集中授课外,还可采用社会实践、知识竞赛、专题报告、网络互动等方式,变“单纯灌输”为“多维培训”模式,增强吸引力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训效果。

其次,要抓好对党员的发展与管理

对党员的培养、发展严格把关,保证党员的发展质量。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其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是否能对学风建设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所以,对于党员发展对象,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全面考察,通过思想、学习、工作等多种渠道了解其综合表现,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组织发展程序,做到优中选优、宁缺毋滥。比如,对待党员发展,一方面要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另一方面,还应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其能否入党的重要条件,这样不仅会促进积极分子的学习,而且会带动其他学生努力学习,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2]

在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既是工作者又是工作对象。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的同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辐射效应,不断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解决学习困难,并通过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等措施促进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建工作中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要让学生党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学习上的典范、生活中的模范、工作中的示范。[3]

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党员评价指标体系,以高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为根据,以大学生党员个体为评价对象,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工作表现”、“学风示范效果”、“日常行为规范”、“志愿服务”、“先进事迹”等方面纳入到评价体系,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设立“党员示范岗”,进行党员典型示范性教育,在班级、宿舍、学习活动中,明示党员身份,增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责任感;结成帮扶对子,一名学生党员帮扶一名后进生,对其进行学科辅导,把党员的引领作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设立学生工作助理,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各种工作助理,协助辅导员、任课教师和班委做好班级学风建设工作,扩大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影响力。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建工作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平台,还需要结合时代的新变化,不断探索与创新。新形势下,工科学院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党建还要与教学管理、团建工作等结合,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上下联动,方可有效改进学风问题,推动工科学院学风建设的良性开展,以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1]杨雪芹.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16-118

[2]刘晓燕等.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经济管理者,2010(11):299-310

[3]刘晓燕等.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经济管理者,2010(11):299-310

G641

A

1009-8534(2015)01-0015-02

2014-11-2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和活动机制研究

井红波(1976-),男,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务秘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学生党员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