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档案建设思考
2015-04-10王京宝
王京宝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文化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成为我们国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就文化建设问题做出了部署。为了建设文化强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在文化建设日益重要的大背景下,我们从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档案,厘清文化与档案的关系,思考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的高校的档案建设问题,不仅会促进高校的档案建设,而且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最早见于中国的《周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这应该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这里的“文化”是人文教化的意思;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意思是指与军事手段相对应的人文教育治理手段。当今很多文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美国文化学家A·克罗伯与C·克鲁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汇集欧美学术文献中多种“文化定义”,统计有160多种。所以,文化至今仍是一个相对模糊、争议较多的概念。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俗常以文字、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为文化,乃是狭义的。……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2]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文化的概念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这里的文化和文明是一个意思。而与之相对的“狭义文化”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人们一般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显性文化。
(二)文化的特点
关于文化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化的人类历史性。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是人类所独具独享的,文化具有人为性,并非自然界固有的,离开人类就谈不上文化。所以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有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是人类的文化。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文化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和人类密不可分。德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历史不是简单的自然时间的流程,而是人的生成与创造;历史就是文化有机体的兴衰沉浮,离开了具体的文化,就没有任何历史可言。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的产物,没有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没有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也不会形成多元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其次是文化的继承性。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拉克·威斯勒认为:“文化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现象,现在这是显而易见的,前面的讨论表明,它也是积累性的,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化是通过积累成长的,这就意味着它的价值一点都不会损失。”[4]文化正是在不断继承中日益丰富,日益发展。第三,文化的抽象性。文化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又看不见、摸不着。文化并非指某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而是指体现在这个具体表现形态之中的心智文明程度,是人们对具体文化现象进行的抽象和概括。如建筑、服饰是物质文化,但我们不能说一座大楼或一件衣服是文化。第四,文化的功能性。由于文化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集中地表现出来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文化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有怎样的文化,就有怎样的行为规范,就会有怎样的文化功能和文化效用。
(三)文化的功能
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一是凝聚功能。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遭受无数磨难,特别是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而始终没有被征服,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大步前进,正是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量。二是传播功能。文化具有鲜明的传播功能,文化形成后,通过自身的继承和对外传播发挥其影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正是文化传播的结果。三是育人功能。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强大育人功能,我们平常所说的“文以化人”就是这个意思。
二、文化与档案的关系
文化与档案是什么关系呢?要厘清文化与档案的关系,首先应了解什么是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从档案的起源和发展看,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文字产生之前,最早的原始记事方法有结绳、刻契、编贝、结珠、图画等。人类通过绳子打结,在木片、石片或其他器物上刻画等方法,有意识地记录当时发生的有关事件等信息时,就形成了最早的档案。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档案,真正的档案应该是在文字产生之后。随着国家的出现,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不仅内容极大丰富,而且保存形式多样。
由上述分析可见,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器物文化,而档案所保存的就是历朝历代的法令制度、典册诏令以及历史记录等,所以说档案本身就是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最原始、最真实、最客观、最重要、最有价值和最精华的部分。
从文化发展史或者说是从档案文献编纂史的角度来看,也说明档案是文化的源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代“各级官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是当时各门类‘知识的总汇’。各官吏为教育或传播与积累知识的需要,将所积累的档案材料编纂成书,以作为教材或提供知识的读本。所以,档案文献编纂是最早的图书产生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当时图书的产生主要是由官府所存档案编纂而来。”[5]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仍保留了西周时期官文书的原貌,后来的史书也都是在档案的基础上编纂产生的。“中国最早的图书完全通过档案文献编纂而产生出来。因此,从夏到西周,档案文献编纂在中华文化的缔造中起着重要作用。”[6]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档案是文化之本,是文化之母,是文化之源;没有档案的保存,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今天的人们就很难看到人类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档案传播着文化,文化是不能通过生物遗传而得到传递的,必须通过人的后天学习,才能得以继承。档案中凝结着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人们利用档案创造的新的文化成果在丰富着文化的内涵,又通过档案为后人的文化创造积淀了丰厚的营养,使文化产品增加了新的价值。档案恰似一个无形的纽带,将人类的昨天、今天、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某一社会群体档案的消失,就意味着其文化的灭亡。中国从古至今积累了庞大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典籍,这些史书、典籍大部分是根据留存的档案文献编篡的。近代发现的殷墟甲骨、汉晋简牍、敦煌遗书和清内阁大库的明清档案,为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档案资料。
三、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档案建设
高校档案是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国家对高校的功能定位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档案是高校履行职能活动的客观、原始记录,也是校园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是探寻政策得失、考察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高校档案既是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师生身份认同的原始凭证,时间越久越彰显其价值。高校档案的意义已毋庸置疑。从文化的视角来观照,高校档案应该如何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强化档案的文化自觉意识
考察我国的档案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档案,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掌管档案。如西周时期的太史寮,长官是太史,掌管册命、制禄、图籍、记录历史、祭祀、占卜等;秦汉时期安排专人开始对法典、律令、诏令等记录编篡;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史官专门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和记载一朝史实的实录;隋唐时期,档案的记载更加丰富和完备,编篡成书的也更多;宋元时期,档案记载和官方修史的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留存的资料、史书也更多;明清时代,档案工作制度更加完备,机构更加健全,资料保存更加完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档案工作,于1954年成立国家档案局,1959年设立中央档案馆,并且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部门都逐渐设立了档案管理机构,由此足以看出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但是,从档案发展史可以看出,档案管理部门都是由统治集团设立,主要是为政治服务,或者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说是政治机构。即使现在,档案管理部门还是定位为机关,对档案的管理有严格的规定,档案的利用范围还比较有限。“中外传统档案文化观念中都曾经强烈体现出‘官本位’元素,即档案首先为官方所有,为官方所用,为官记史,为官传世,是宏大的国家叙事的重要载体。”[7]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增强档案的文化自觉。特别是高校,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应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功能,彰显档案应有的文化价值。
(二)搞好顶层设计,把档案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规划
在很多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还处于边缘化状态,定位模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强,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建设水平。档案作为高校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高校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时,应把档案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从档案管理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档案管理部门的定位、职责的划分,到馆舍场地的划拨、器材设施的配置、干部的配备、人员的安排等,都要统筹考虑,有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临时观念,应付一时。只有这样,高校档案才能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大力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引领校园文化发展的先进档案文化
一般认为,档案文化是档案本身所积淀的文化和从事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事业所形成的文化。当前,档案作为文化积淀和文化载体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各高校大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了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应该说,基本能保存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从事职能活动所形成的相关材料。但是由于硬件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各个学校工作很不平衡,很多学校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事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因此,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发展的先进档案文化就刻不容缓。一是要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档案编研,从丰富的档案资料中挖掘出先进典型,形成先进文化,激发档案人及全体教工的工作动力。二是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档案管理队伍中形成勤奋敬业、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乐于服务的文化氛围,充分认识档案、了解档案,养成保护档案的意识和理念,把档案建设作为为国家、民族、社会和学校积累精神财富的伟大事业,作为个人成长并终身为之奉献的伟大事业。三是在全学校甚至全社会培育起注重档案收集、重视档案利用、充分尊重档案工作人员的良好文化风尚。只有建立起先进的档案文化,才会进一步促进档案建设,形成档案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适当扩大高校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
关于档案的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但从文化的视角来观照档案,着眼于为社会和学校发展积累精神财富,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文化载体,应适当扩大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除了正常收集学校招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职能活动的相关文件外,还要适应扩大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一是学校历任领导和知名学者的有关材料,如主要经历,重要活动的文字、照片,重要讲话、研究成果的手稿,批阅的相关文件,有代表性的教案等,都应收集入馆(室);二是学校不同历史阶段的有代表性的教学用具、重要实物,学校在校庆和对外交流中友好单位赠送的纪念品、礼品,校友捐赠的纪念品等,都应予以收藏;三是优秀学生的重要材料,如有保存价值的试卷、作业,发表的文章及论文,参加重要活动的影像资料等;四是媒体对学校的介绍和报道,对杰出校友的介绍和报道,都应在档案的收集范围之列。如果能完整收集以上各类档案资料,将会为学校留下一笔宝贵而且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资源,也一定能从中凝练出学校的特色,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优势。
(五)注重档案的文化功能,加大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发挥档案文化的凝聚作用、育人功能
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因此一定要着眼于档案的利用和档案文化的传播来建设高校档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档案的数字化进程。编辑档案查询目录,建立搜索工具,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在严格遵守档案和保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为大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查询服务,使大家感觉到档案就在我们身边,档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档案的查询、利用常态化。二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编研文化成果。学校档案馆(室)是一座文化宝库,除了查询和编写校史以外,还可以加强编研力量,深入进行挖掘,利用档案编写出系列文化读物。这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学校特色文化、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利用档案资料建立校史馆。把参观校史馆和档案馆、了解校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让学生入校后能很快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和精神之魂,让学生尽快融入学校文化之中,使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文化具有凝聚和育人功能,档案文化同样具有凝聚和育人功能,要发挥档案文化增加认同、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以长期积淀的学校特色文化把全校师生员工凝聚起来,培育他们与学校荣辱与共的文化心理,发挥他们在学校发展中的正能量。注重发挥档案文化文以化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整合学校各种文化资源,形成文化育人的合力,通过学校特色文化塑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
综上所述,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从文化的视角观照档案,从文化的角度思考高校档案建设,才能有更加开阔的思路,进一步促进高校的档案建设,发挥好高校档案的文化育人功能。
[1]曾凡朝注译.易经[M].崇文书局,2007.120.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
[3]夏征农.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58.
[4]克拉克·威斯勒.人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
[5][6]梁继红.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2.16.
[7]陆阳.档案文化自觉论[J].档案学通讯,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