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鲁艺发展的影响

2015-04-10计晓华

关键词:文艺思想鲁艺延安

计晓华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舞蹈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

【文化学与传播学】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鲁艺发展的影响

计晓华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舞蹈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等文章里。在这些著述中,毛泽东同志抽丝剥茧涉古论今对其文艺思想进行论证,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延安鲁艺”),在其“创立”“探索”“嬗变”三个发展阶段中,始终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依相生,我们既可以说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指导了延安鲁艺的探索实践,也可以说是在延安鲁艺的探索实践中,其文艺思想得到了丰富发展和实践检验,这正是毛泽东同志的理论与实践统一论的体现。本文就延安鲁艺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辩证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论述,以期新时期文艺工作者重新领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伟大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开启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征程。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鲁艺发展;阶段

延安是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的中共中央驻地。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化地丰富和完善,其文艺思想作为该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延安乃至整个中国的文艺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38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综合性的艺术院校,名为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整个抗战期间,这所学校团结并培养了大批文学艺术干部,为我国民族解放战争和文艺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中国文艺运动的活动基地之一。那时的延安有许多抗日的文艺团体和文艺组织,延安成了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鉴于当时开展抗日工作的需要,急需创办一所培养文艺人才的专门学校。于是在1938年2月间,由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领衔、还有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名发出《创立缘起》,决定以中国最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名字来命名,创办一所艺术学院,表示“要向着他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①毛泽东、周恩来等:《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见俞玉姿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第165页。这样,一所专门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学校——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诞生了。她是延安文艺创作的引领者,培养的大批学员成为革命文艺宣传的主力军。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了大量文件、批示和文章,为延安鲁艺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材,使整个中国革命文艺的创作与发展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鲁艺就在这一时期,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多方面吸纳及实践,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成功范例。本文拟以延安时期鲁艺发展为侧重点,就其时鲁艺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辩证关系进行一定的描述和说明,以期对今天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延安鲁艺初创期的发展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中共合法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将消灭剥削和压迫,以工农利益为根本的领导和管理方针切实贯彻执行,将延安打造成了千万知识分子、爱国青年、爱国人士心中的“理想国”。许多知识分子、爱国青年、爱国人士纷纷辗转来到延安,以实现其革命理想和抱负。知识分子的革命浪漫主义如何能与抗战的现实主义紧密结合,成为毛泽东同志等中共领导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延安鲁艺这座中国首创的、涵盖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各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在中共领袖们的倡议和主持下诞生。这是一所专门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艺术学院,同时肩负起创作出大量激励和鼓舞抗日军民斗志的革命文艺作品,成为延安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它成为抗战艺术阵线中最坚强的堡垒与核心,使它更能影响、推动全国的艺术运动”。毛泽东同志充分认识到革命不仅需要武力的革命,也需要文化的革命,文化的革命更需要文化精英和文化战士。毛泽东同志将鲁迅评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战士—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高举着鲁迅的旗帜,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这便是延安鲁艺一贯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毛泽东还为鲁艺题写了沈阳音乐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至今依旧沿用的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①《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成为战时文艺工作者应兼具的文艺气质。

“延安鲁艺”的成立正是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功绩。她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与群众结合的问题;将当时的文艺思想与革命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创作主体的世界观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文艺创作的意义得以彰显;与此同时,其创造性地揭示出作家与艺术家审美情感实现的新途径。延安鲁艺先后聘请接受过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吕骥、冼星海、向隅等音乐家担任音乐系主任。可以说,鲁艺创立的初衷,并不是像某些人武断认为的那样,她只是政治的工具,而是要采用正规化办学方式,建立专业性、系统化的音乐教育体制,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模式,对此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探讨。

二、延安鲁艺探索期的发展

鲁艺的教育方针为:“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训练适合今天抗战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团结与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材,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笔者把该教育方针归纳为培养“新时代的文艺干部”。②李维汉(罗迈):《鲁艺的教育方针与怎样实施教育方针》,见俞玉姿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169页。所谓“新时代”,即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包含了新文化运动中民众的觉醒,同时涵盖有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性。文艺干部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技能和素养,也要符合新时代的文艺需要,肩负时代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为革命群众进行创作和普及宣传,以实现真正团结广大民众的力量,增强部队的战斗性,争取中华民族的最终胜利。

根据上述办学宗旨,时任音乐系主任的吕骥,富有开创性地提出了鲁艺音乐系教育方针:研究进步(音乐)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国音乐遗产,接受并发展之;培养抗战音乐干部;推动抗战音乐运动的发展。③向隅:《一年来的鲁艺音乐系》,见谷音、石振铎编《东北现代音乐史料》第2辑(鲁迅文艺学院历史文献),沈阳音乐学院内部资料,1987年。该教育方针的制定,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互相印证,符合战时文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西方音乐理论与技术作为基础和手段,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和利用。根据革命现实需要,鲁艺的第一二届学制定为“三三制”,即学习(理论)——实习(实践)——学习(理论),时间分别为三个月。后来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又改为“四四制”,取消了实习期。1939年2月到7月,为满足普及工作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全才”需要,并兼顾“普及”与“提高”的双重需要,实行“双轨制”办学,即开办不分系别的普通部,以及用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修部,将学制定为6个月。后来,普通部于1939年在吕骥的带领下予以取消,保留了专修部,从而将鲁艺培养重点放在艺术专门人才之上,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随之进行了相应调整,1940年和1941年,在周扬的带领下,鲁艺的教学计划和招生简章等又做了几次调整,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正规的办学格局,鲁艺进入由普及向提高发展的过渡阶段。

在鲁艺创办之前,延安的音乐专业人员相对匮乏,另一方面,迫于革命形势,需要大量革命歌曲为革命抗战服务。延安文艺界开始从陕北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采用陕北民歌这一民众最为熟悉的音乐形式,反应革命现实生活,产生了许多诸如《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等极具陕北民歌艺术特色又兼具思想性的优秀作品。延安鲁艺创立前后,越来越多的有着日本、欧美留学背景,以及受过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涌向了延安,将西方先进的音乐技术理论及教育体系带到了这里。在思想上,他们大部分都偏颇地认为只有西学才可救国,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所摒弃和排斥。在鲁艺发展的探索阶段,曾一度“洋风”盛行,不仅师生竞相传唱外国歌曲,争看外国戏剧,在音乐创作和演出方面也渐渐向小资产阶级的形式和内容靠近;接受过西方文化熏染的知识分子,认为音乐就应该在音乐厅、礼堂等有形舞台进行演出,这已经成为他们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延安整体文艺素质起到了积极意义,但其创作和演出脱离了工农兵群众,脱离了革命斗争的现实。当时工农兵群众对于这种空中楼阁式的演出,“批评我们唱歌打摆子,演戏像疯子”。他们无法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也不能接受西洋古典乐。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延安的文艺终会失去人民大众,而成为少数人小圈子内的娱乐和消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根基,不利于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不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

可以说,在鲁艺开创期的探索阶段,由于思想不坚定、不统一,在学制的制定、课程设置及创作、演出各个方面均呈现出动荡调整的特点。正基于此,在严峻的战争现实面前,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5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文艺界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根本“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问题的核心即“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①《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三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①。那么群众在战争年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呢?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才子佳人,更不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大力宣扬。其作品应“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①。文艺座谈会召开后,1942年5月28日,在中央高级学习组报告中,毛泽东谈到了延安文艺界问题。他肯定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被吸引到抗日根据地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同时强调,“我们的政策要好好引导小资产阶级出身的艺术家自觉地不是勉强地、慢慢地与工农打成一片,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目标,在具体方式方法上,不能用粗暴的态度”。直指当前创作表演的“崇洋”现象。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是群众路线,其一脉相承的文艺路线亦是群众文艺路线,同时对人民生活中蕴藏的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在创作方面,文艺工作者们要探索“精英音乐文化”和“民间音乐文化”的融合,才能唤起群众内心深处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在谈到“普及”与“提高”这对矛盾时,毛泽东认为“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②《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三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现实,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将内心的革命浪漫主义和抗日的现实主义有机结合;民族利益是当前最大的利益,我们要将个人的情感抒发融入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感情中。

综上可见,在鲁艺的探索发展阶段,由于不同成长背景、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大量聚集于延安,各种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激烈而盲目松散,恰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极为危急的战争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拼杀突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提出和实践能在国难当头之际,以最短的时间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延安鲁艺的全面发展和抗战胜利争取宝贵的时间和力量,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思考。

三、延安鲁艺嬗变期的发展

“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可以说,“五四”运动使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广大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提倡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本无可厚非,但在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前,个人主义必须让路于集体主义,“覆巢之下无完卵”,亡国灭种后个人的自由从何谈起?作为每一位中国人,作为从事各行业有良知的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放下引以为意的个人自由来挽救民族的危亡吗?作为文艺工作者,基于艺术创作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观照内心和宣扬个性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然而,我们怎能在前线不顾性命、浴血奋战的战士和炮火中呻吟挣扎的国人身后孤芳自赏?难道不应该根据群众的审美水平和实际需要用音符来歌颂、激励、团结他们,众志成城抗击外侮吗?难道不应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改造,从而更加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吗?所以,笔者并不敢苟同某些观点,认为这期间的延安鲁艺陷入了僵化甚至退化。如果从今天和平年代艺术院校办学的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角度考虑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前的鲁艺,可以认为那是发展的上升期,而从当时历史环境出发思考,延安文艺整风运动是十分正确、及时的,从而成为鲁艺发展嬗变的关键节点,对战时延安文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对日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来到延安鲁艺给全体师生作报告。在报告中,他强调说:“你们从小鲁艺毕业后,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鲁艺中去。……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大鲁艺的老师。你们只有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到他们当中去锻炼自己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①种敬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概貌侧记》,见《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02期。此后,文艺工作者们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和升华,与工农兵群众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并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大量极富民族特色和时代意义并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由延安鲁艺掀起的新秧歌运动,为秧歌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成为延安最受欢迎的、全民参与的音乐歌舞形式,如新秧歌剧《拥军花鼓》(安波)、《兄妹开荒》(王大化、李波)、《夫妻识字》(马可)、《牛永贵挂彩》(周而复)等、尤其是新歌剧《白毛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诞生、《刘胡兰》(魏风)、《赤叶河》(阮章竞)、《小小画家》(黎锦晖)、《扬子江的暴风雨》(田汉、聂耳)、传统戏曲《逼上梁山》(杨昭萱、齐燕铭执笔)等。可以说,新秧歌运动是延安鲁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实践,是其进行改造嬗变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标志。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更反映出《讲话》后,毛泽东文艺思想在解放区的创造性发展。

在新秧歌运动的同时,延安鲁艺的音乐工作者开始不断深入民间,挖掘、搜集、整理民间音乐。1943年冬,鲁艺与其它宣传队收集秧歌、民歌和戏曲;1945年新年,陕甘宁边区各地的秦腔、眉户、道情、锣鼓和说书音乐成为鲁艺音乐系师生收集的重点。他们油印刊行了所收集的音乐,如李焕之、刘炽、马可、张鲁等的《秧歌曲选》,李焕之、徐徐等的《秧歌锣鼓点》,李焕之、李元庆、马可等的《陕甘宁边区民歌》,李焕之、刘恒之、刘炽等的《眉户道情》,安波的《秦腔音乐概述》,孟波的《河北民歌集》等。同时也将搜集起来的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和加工,产生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如《黄河九十九道湾》、《翻身道情》、《东方红》、《南泥湾》等,尤其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展现当时时代的主题,是将民族音乐与西方歌剧形式的结合,塑造了富有时代风格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典范和里程碑,它为中国歌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体现的文艺思想对延安鲁艺这一时期的发展嬗变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引,使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在《讲话》后进行深刻的思想改造,进而改造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方法,真正成为抗战时期群众精神领域里的战士,使延安鲁艺真正“成为抗战艺术阵线中最坚强的堡垒与核心”!

结语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毛泽东文艺思想随之而生,其更是对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概括、总结和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延安鲁艺发展嬗变的关键节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使延安鲁艺能在符合时代需要的文艺发展道路上前行。沈阳音乐学院始终秉承延安鲁艺“植根民族,融入时代,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的办学理念,继承和发扬延安革命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需要,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打造了无数音乐精品,被前来视察的李长春同志赞誉为“音乐界的延安”。可以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今日的沈阳音乐学院,更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建设发展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全国的文艺工作者携起手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温历史经典、深研改革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凌瑞兰.东北现代音乐史[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谷音,石振铎.东北现代音乐史料:第2辑[M]//鲁迅文艺学院历史文献.沈阳:沈阳音乐学院内部资料,1987.

[5]曾刚.山高水长——延安音乐回忆录[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

[6]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曹萌】

G641

A

1674-5450(2015)05-0160-04

2015-07-14

辽宁省规划基金项目(L13WTB020)

计晓华,女,辽宁喀左人,沈阳音乐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鲁艺延安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