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2015-04-10李鸥漫

关键词:中国梦视域辅导员

李鸥漫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李鸥漫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中国梦”的提出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用“中国梦”引领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寓于“中国梦”之中,可以明确辅导员身份,端正辅导员态度,武装辅导员思想,增强辅导员才干。“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者角色;(2)“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3)“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服务者角色。

中国梦;辅导员;角色定位

让“中国梦”变为现实,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践行伟大“中国梦”对于最终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作用。

“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要求辅导员在充分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后,将“个人梦”和“国家梦”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中国梦”视域下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研究,有助于辅导员对自身进行准确、全面和透彻的定位,有助于界定辅导员工作职责,提升辅导员办事效率,坚定辅导员工作态度。辅导员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才能寻找到工作的动力,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能动地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政治引导、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和心理服务等多重角色作用[1]。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由来

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伟大创新,究其创立过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江西瑞金成立,后迁往延安,并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为适应革命和战争以及培养人才的需要专门设置了政治指导员,专门负责基层军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辅导员制度便萌生于政治指导员的设立。

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选拔一批思想坚定、旗帜鲜明、工作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脱产”或“半脱产”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清华大学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取得良好成效,它也为后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从最初的萌芽尝试阶段不断成熟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辅导员制度进一步确立,步入稳步发展阶段,辅导员工作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一环,高校辅导员也始终贯穿学生在校的成长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了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者,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2]。

二、“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者角色

现代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是人成才的关键,德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综合素质提高应坚持德育为先。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缔造者,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地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应当全力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辅导员等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探索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依托班级、宿舍等载体,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细微处入手,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生活上保证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在学习上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进步与提高。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是辅导员主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基层党组织提供政治保障优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班团组织在联系大学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一定意义上起着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桥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两块,一是课堂上的理论课教育,即通过理论课的形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另外一个是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思政教育,主要由辅导员完成,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阵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二者共同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相得益彰,缺一不可[3]。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者角色的确定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毕业教育这两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指大学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大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做好入学教育是后期取得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毕业教育是对高校辅导员教育者角色定位提出的又一要求,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好大学生的毕业教育,才能让大学生在未离开校园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通过对择业、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让他们清晰地认识自己,最终进入社会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中国梦”视域下辅导员教育者的身份要求高校辅导员还应重视对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和学风教育。大学生形势与政治的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现实性、具体性、稳定性和动态性并存,时效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相统一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风是学校学习氛围的体现,是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成才的软环境,优良的学风使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不良的学风阻碍学生的进步发展,高校辅导员,需要将建设良好的学风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从学风的建设中体现高校辅导员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三、“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管理者的角色,即高校辅导员处于枢纽地位,是高校学生工作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高校的视野中,辅导员的“管理”职能相对突出,重在执行学校的各种工作和政策。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有关学生的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学生事务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因此便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系统中,辅导员承担着上下沟通联系的基础性职能,是推动学校教与学之间的纽带,在和谐稳定的校园建设和促进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教与学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与学处于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之中,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影响教与学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信息反馈是否有效、矛盾处理是否及时,是衡量学校教与学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辅导员在教与学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对辅导员做好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考验。从“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德才兼备是其基本要求,这种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包括教师、辅导员等在内的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的根本任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与学关系的构建中,更加重视对“教”的要求,将育人之教的传授和灌输的过程提升为引导和熏陶的过程。将“教”的职责由原来的简单的灌输知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不仅要注意在知识的传授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在管理和服务中从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强大合力,在学生的知识、行为、能力、情感等各项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以管理者角色定位,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职责和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管理者,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寝室管理、安全稳定和班级建设等工作,同时通过对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指导和管理,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同时要注重教育性,要认清管理是实行的手段,而教育是最终的目的。对待大学生,既要教育引导,又要注重规范管理,坚持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统一,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相辅相成。

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了解并把握其重点和难点工作,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对学生管理中重点问题的处理能力,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形象,关系到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广大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要在做好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应对学生危机的准备,具备积极预防和妥善应对学生危机的基本能力。在大学教师中,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面最广,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因此,“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作为管理者,必须如“纽带”一般,承上启下,在处理与学生、学校、学生家属、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发挥着上传下达,协调左右的作用。

四、“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服务者角色

除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还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这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管理都是服务的一种方式。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高校辅导员以一名人民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身份开展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样是为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服务的。高校辅导员正是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以“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学生,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怀,努力帮助大学生担负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服务者角色还表现为:辅导员在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人际交往指导等具有明显服务性质的工作内容,并且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的是最直接的责任人。因此,“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作为服务者角色,其工作重心不仅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还要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更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作为服务者角色还体现在关心帮助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当中,当然,这也是“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者角色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才供给的逐年增加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不可否认,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大学生能否满意就业对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等各方面来说都意义重大。因此,在大学阶段,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选择和未来规划,系统科学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同时,要积极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开辟广阔的就业渠道,真真正正地将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校辅导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把握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完善服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4]。

结语

201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完《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之后,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承载着亿万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的梦想和重托。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把“中国梦”的实现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贯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辅导员应时刻把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铭记于心,“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应做好教育者角色、管理者角色和服务者角色的切换结合工作,传递正能量,指导大学生在校时锻炼好各种技能,端正品行操守,开拓视野眼界,修养身心内涵,综合发展自身,全面提高素质[5]。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其建设和发展之路并非轻松,亦非坦途,而在“中国梦”视域下,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进行的准确定位清晰明了,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做好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徐帅.实现中国梦与高校辅导员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2014(11):98-116.

[2]陈永华,叶玉清.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四百工程”研究[J].社会纵横,2015(3):166-168.

[3]仲伟伟,多维度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40-154.

[4]刘亚军,张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成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6-88.

[5]周彩虹,周浩.“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84-85.

【责任编辑王凤娥】

G471.7

A

1674-5450(2015)05-0145-03

2015-05-12

李鸥漫,女,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中国梦视域辅导员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