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翻译的显化与隐化分析

2015-04-10佟晓梅

关键词:清真寺语料库译文

佟晓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天津300204)

基于语料库翻译的显化与隐化分析

佟晓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天津300204)

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显化与隐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通过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英语翻译语料库,利用英汉翻译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工具和方法来描写真实的翻译现象,对显化与隐化现象的发生及其程度与语言、文化、译者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从宏观上讲是为探寻翻译自身固有的语言特征,研究翻译的普遍性质,从微观上说则是为了验证显化和隐化等是翻译文本普遍特征的这一假设。

语料库;翻译;显化;隐化

一、引言

美国当代翻译家朱莉安·霍斯(Juliane House)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翻译分类学”的概念,即根据原文文本功能及译文文本功能的异同将翻译划分为“隐性翻译”和“显性翻译”。前者一般与始发语所属文化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后者并非针对某特定原语文化读者,而是主要以目的语文本的形式出现。显化(explicitness),又译为外显化、明朗化、明晰化、明示等,该概念由法国人Vinay和Darbelnet于1985年提出,指的是“目标文本以更明显的形式表述源文本的信息,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解释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帮助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1]。与之相对应的是隐化(implicitness),是指目标文本通过概括信息或删除连接词等有意忽略或省译源语文本中的某些部分。由于汉语在指称形式、连接词、造句结构等方面都不同于英语,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的确存在隐化现象的发生。

二、语料对比研究中的显化与隐化

随着计算机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迅猛发展,机器翻译逐渐成为一门最为有趣也是最具挑战的研究领域[2]。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方法理论也更加成熟,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证性和细致性也日益突出。vers(1998)通过对英语和挪威语互译的考察,证明译文语言同母语相比,有显化(explicitation)的倾向;王克非(2003)基于对汉英对应语料库的考察,发现译本扩增现象,这与vers(1998)的考察结果类似。贺显斌(2003)就欧亨利的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及其汉译本在英译过程中的显化现象做了一项实证研究,佐证了ver s(1998)的考察结果。

然而,除了语言系统内因语法规则引发的显化转移之外,译文文本中还应该存在着与之相反的隐化现象。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翻译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我们选取了50篇国外著名网站及报刊杂志的英文及其汉译,其中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英国路透社新闻网、《纽约时报》及《泰晤士报》等,文本的内容涉及了财经、科技、生活、环境、旅游、社会等方面内容,同时选取了另外50篇与之字数相对应汉语文本,共计约25万字的语料,对翻译中的隐化和显化问题进行了一番比对研究。

通过考察和比较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在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句子长度上的不同与变化,我们发现,汉语翻译中的实词比例低于原创汉语,即出现了简化或者隐化的特征;而翻译汉语的虚词比例则高于原创汉语,即出现了显化特征。另外,原语中的陌生表述在汉译的处理中长度变化不一,修辞方式和联想构句在变通过程中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对应。因此,可以说,汉语翻译文本通过降低实词所提供的信息量来降低译文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可接受性的总体趋势;翻译汉语中普遍存在对高形式化英语的“仿译”现象,这一点在词语显化和句法显化中颇为常见。

三、影响显化与隐化的因素

(一)语言因素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形式化程度或形态形式相差很大,语言结构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表达方式[3],因此在不同的翻译方向上,显化或隐化的表现就不一样。一般体现在衔接手段方面的显化和隐化。

1.It amazes me to look back and realize howdrastically my interests have changed,how dramatically my intellectual aspirations have evolved and how even my fears are not the same anymore.The certainty I once had about what I wanted tosee and achieve is gone,the answers replaced bymore and more questions about myselfand mypath.

1a.我的兴趣被彻底改变,我的学术追求有了大大提升,我的恐惧也不再如初,回头看看这一过程,真是让我惊讶。我曾经一度确信的我最初的所见所想早已改变,但是,这份确信已经无影无踪了,心中已有的答案被对自己和未来道路的疑问所取代。

1b.回首往昔,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已迥然不同,学业理想也今非昔比,就连内心的惶恐都已不复从前。曾经,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追求有着明确的目标,如今却不再肯定,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对个人和前途的疑问。

这是来自BBC网站上的报道,原文中的“The certainty”和“the answers”有语义上的指代关系,即心中的“理想与目标”就是所谓的“答案”,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做了隐化处理,如1b;相比之下1a则显得的突兀冗长。

2.Flanked by additional Dutch works from the Joslyn’s collection,including a fine landscape by Jacob van Ruisdael and a still life attributed to Jan Davidsz.de Heem,Rembrandt’s“Portrait of Dirck van Os”makes a strong impressioninthemuseum’sgraciouslyproportioned Hitchcock Gallery.

2a.《迪尔克·凡·奥斯画像》展览于乔斯林艺术博物馆布局匀称,环境优雅的希区柯克画廊,荷兰画作被摆放在一起,包括一幅雅各布·凡·鲁伊斯达尔的精致风景画和一幅杨·戴维茨·德·希姆的静物画,伦勃朗的这件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b.乔斯林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其他荷兰画派的作品,《迪尔克·凡·奥斯肖像》展览于布局大方的希区柯克展厅。即使和其他荷兰画派作品摆在一起,包括一幅雅各布·凡·鲁伊斯达尔的精致风景画和一幅杨·戴维茨·德·希姆的静物画,伦勃朗的这件作品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是来自路透社网站上的文章,原文中的“Flanked by additional Dutch works from the Joslyn’s collection”置于句首,充分表示了让步的意味。译文2a没有翻译出其逻辑关系,句子平淡寡味;相比之下,2b显化了原文的让步关系,使用了“即使…仍”令整个长句一目了然,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意图。

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parataxis),不同于重“形和”(hypotaxis)的英语靠连词、介词和曲折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义结构,这就使词语句子乃至篇章的有机联系更加密切,也更加灵活[4]。可见,显化与隐含现象的发生及其程度大小应与语言形式化程度或形态和翻译方向有关。

(二)文化因素

作为一种翻译现象,显化和隐化不仅仅是存在于语言文字本身,还应包含有不同文化信息差异所带来的意义上的不同转换,即为了有助于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引进文化的相应信息,而采取的显化(或隐化)。

3.The attention todetail continued down the stairwayoff the Main Plaza,where each terrace was decorated with white rocks in the shape of a llama.Llamas were used to transport food and supplies to the slaves,and the images were created to show the Inca’s appreciation.Archaeologists have determined that slaves from the neighbouring villages,likely in the north,built Choquequirao,using vertical stonework and small stones(limestone and granite).

3a.就连沿主广场下山的阶梯做工也十分精细,每一级台阶上都有用白色岩石摆成的骡马。以前人们用骡马给奴隶运送食物和物资,后来人们把这些画面刻画出来以表达印加人的感激之情。考古学家现已确定乔昆丘拉城是来自周边村落(极有可能是北边的村落)的奴隶,用直立砌石和小石块(石灰石和花岗石)建造而成的。

3b.古代印加人的精工设计还不止于此。从中央广场附近的石阶就可略见一斑。这里的每一级台阶都由白色的石块围砌而成,并饰有羊驼的图形。羊驼在当时曾是动物运输的手段之一,给辛苦劳作的奴隶运送粮食和背负各种物资,由此深受印加人的膜拜。考古学家已经证实,乔昆丘拉城就是由奴隶们修建完成的,他们很可能来自北方等附近村庄,所使用的材料是垂线型石质的石灰岩和小型的花岗岩

该句选自英国BBC网站上一篇旅游资料的报道。对照原文,译文3b做了充分的显化和隐化。译文3a中“人们用骡马给奴隶运送食物和物资”,读者不易明白为什么要用骡马给奴隶运送物资,译文3b添加了“羊驼在当时曾是动物运输的手段之一”,同时,奴隶是当时社会奴隶主贵族大兴土木、扩充疆土的主要劳动力,所以,有必要添加“辛苦劳作的奴隶”,将原文隐含的文化信息表达出来,这样就清晰易懂了。而译文3a中“人们把这些画面刻画出来以表达印加人的感激之情”,表述僵硬,前后衔接不当;相比之下译文3b做了隐化处理,“由此深受印加人的膜拜”,衔接自然,顺理成章,表述地道。

4.I can’t listen toJohn’s scores anymore because when I do,I just want tochop myfingers off.

4a.我再也不听约翰的配乐了,因为一旦我听了,便会忍不住想要砍断自己的手指。

4b.约翰的配乐令人沉醉,简直让人难以自拔,身为同行,也自感望尘莫及!

本文选自BBC中的一则影视娱乐报道,“断指”一词在中文内涵中有着“痛改前非,立誓不忘”之意,相比于原文的“chop myfingers off”,似乎与之相去甚远,原文是“说技不如人,羞愧难当”之意,充满了诙谐轻松,译文4a“忍不住想要砍断自己的手指”,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相比译文4b做了显化处理,添加“身为同行”,便让人一目了然,对“chop my fingers off”也就豁然开朗了,“自感望尘莫及”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三)译者因素

从本质上讲,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如何交际,自然要看交际者的意图和听者的期待。译文正是依据意图和期待进行的取舍[5]。无论是“显化”还是“隐化”,都是译者在社会因素控制下所作出的选择,对于译语文化而言,既趋向于翻译文本的陌生化,希望翻译能向译语文化提供“异质”的新材料来丰富译语文化;又倾向于提高译文的可接受度,提高译文的明确性,减少歧义,简化语义。

5.Found in the city’s old town,next to the Russian bazaar,the Ertugrul Ghazi Mosque(also known as the Azadi Mosque)is an exact replica of Istanbul’s Blue Mosque. Named after the father of Osman I,whofounded the Ottoman Empire,this mosque represents the friendly ties between Turkey and Turkmenistan.The interior of the mosque is covered with exquisite carvings and hand-woven Kilim rugs,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the original Blue Mosque.(Nellie Huang)

5a.在阿什哈巴德的古城,靠近俄罗斯集市的地方就是加齐埃尔图鲁尔清真寺,也叫阿扎迪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复制品。它是以奥斯曼一世的父亲,土耳其帝国的建立者命名的。此清真寺是土耳其与土库曼斯坦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寺内充满了精美漂亮的雕刻品以及手工编织的基里姆地毯,这些都是照原蓝色清真寺中的物品仿制的。

5b.阿扎迪清真寺位于阿什哈巴德老城区,紧邻俄罗斯集市,又名埃图格鲁尔加奇清真寺,其建筑完全效仿了著名的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阿扎迪清真寺得名于奥斯曼帝国开国元勋——奥斯曼一世之父,象征了土耳其与土库曼斯坦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清真寺内部墙壁刻有精致的花纹和图案,地面铺满了纯手工编织的羊毛花毯,这些都与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这是一篇关于旅游文本的资料,来自CNN网站。原文中的“Named after the father of Osman I,whofounded the Ottoman Empire,”在译文5b中处理为“(阿扎迪清真寺)得名于奥斯曼帝国开国元勋——奥斯曼一世之父”,相比于译文5a中的“以奥斯曼一世的父亲,土耳其帝国的建立者命名的”。进行背景文化显化添加,十分清晰;另外,原文中“The interior”一词囊括了两个意思,即墙壁和地面,5a中的译文“充满了”僵硬地对应is covered with,语义混乱,思路不清;相比之下的5b灵活分解了原文中的“The interior”,再现了文中隐含的内容,译文读起来通顺自然,条理清晰。

6.Fabled to some-unfamiliar to many-the Caucasus Mountain region of Svaneti is home to high mountain peaks,villages dotted with thousand-year-old defensive towers and a passionate indigenous people known as the Svans. Although they bear an ethnic relationship to their fellow Georgians,the Svans have been living in Georgia’s remote northwest for centuries,creating a language and lifestyle that is all their own.

6a.很多人对斯瓦涅季的高加索山区无从知晓,有些人仅仅是有所耳闻。这里聚集着很多高山、有千年防御塔散落期间的村庄以及一个热情的土著民族斯瓦族。虽然他们与其他格鲁吉亚人有着民族联系,但是斯旺族在格鲁吉亚西北部的偏远地区已经生活长达几个世纪,他们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6b.很多人对斯瓦涅季(苏瓦奈提)的高加索山区并不熟悉,而对有些人来说,这里更是充满了神奇与虚幻:一座座高山峻岭绵延环绕,一栋栋防御塔楼矗立千年,热情好客的斯瓦人更是在这里代代相传。在格鲁吉亚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斯瓦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居住在西北部的偏远山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这篇来自BBC网站上的旅游文本的资料,让我们体会到了贴近译语文化的必要性。原文“peaks,villages people”在译文6b中显化处理,分别为“一座座、一栋栋、代代”;原文中“bear an ethnic relationship to their fellowGeorgians”在译文6a中被译成了“他们与其他格鲁吉亚人有着民族联系”,译文紧贴字面,译成的汉语却令人蹙眉,不知所云;6b的译文则做了隐化处理,“在格鲁吉亚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令中国读者感觉自然亲近,不显生疏,简化了理解过程。

结语

评判翻译的忠实性与优劣的标准问题向来是翻译研究与评论的永恒命题。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曾提出“翻译三原则”,即体现原作的思想、风格和文体、表示流畅[6]。同时,此三者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其等级和次第的重要性,不可颠倒、调换,更不可以牺牲思想的忠实以达到优美的表达。可见,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永远是其首要标准。但是,译文语言特点问题也关乎着译文高低的另一个层面,是翻译领域众多学者共同致力探讨的一个共性问题。无论这一解构——重组的过程怎样的错综复杂,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通常可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都可以体现人类思维的知性逻辑的规律。语料库的发展,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资源和手段,也引发了人们对翻译研究的新思考。

[1]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72.

[2]WolframWilss.TheScienceofTranslationProblemsandMethods[M]. 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28.

[3]张敬源.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200.

[4]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8.

[5]赵彦春.翻译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18.

[6]Alexander Fraser Tytler.Essayon The Principles ofTransla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7:10.

【责任编辑赵颖】

H315.9

A

1674-5450(2015)05-0125-03

2015-06-10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项目(TD12-5045);天津外国语大学“未来之星”资助项目

佟晓梅,女,辽宁锦州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清真寺语料库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译文摘要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I Like Thinking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
译文